最高法判例:拆除沒有產權手續但具有一定信賴利益的房屋,應給予適當補償

2020-12-14 狄城普法驛站


裁判要點

行政機關並未將案涉房屋認定為違法建築,也未按照相關規定要求限期拆除案涉房屋並退還土地。在案涉房屋拆除前,行政機關還組織人員對當事人的房屋進行信息採集,對房屋結構、面積等進行了確認,並且經調查核實了解到案涉房屋原為招商引資項目,後因徵收被拆除。據此,當事人的房屋雖然沒有相關產權手續,但其對於該房屋仍具有一定信賴利益。行政機關應對當事人予以適當補償。

裁判文書 

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

行 政 裁 定 書

(2020)最高法行申8593號

再審申請人(一審被告、二審上訴人):河南省商丘市睢陽區人民政府

法定代表人:慄朝舉,該區人民政府區長。

委託訴訟代理人:張業峰,該區人民政府工作人員。

委託訴訟代理人:蘇碧野,金博大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申請人(一審原告、二審被上訴人):代作華,女,1958年出生,漢族

代作華訴河南省商丘市睢陽區人民政府(以下簡稱睢陽區政府)不履行徵收補償法定職責一案,再審申請人睢陽區政府不服河南省高級人民法院(2019)豫行終2957號行政判決,向本院申請再審。本院依法組成由審判員馬鴻達、審判員李小梅、審判員袁曉磊參加的合議庭,對本案進行了審查,現已審查終結。

睢陽區政府申請再審稱,1.案涉房屋建設在集體所有的耕地上,建設房屋時未經法定程序批准,違反法律禁止性規定,是違法建築。代作華早在2014年已自行拆除案涉房屋,但睢陽區政府2016年7月26日才作出《關於對商丘市漢梁文化公園二期建設項目實施房屋徵收的決定》(商睢政〔2016〕9號),代作華自行拆除房屋的行為與房屋徵收行為不具有關聯性,不應由睢陽區政府支付代作華房屋徵收補償款。2.代作華不是案涉房屋佔用土地的承包經營權人,亦不是該土地所屬的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一、二審判決適用安置補償標準,無法律依據。綜上,一、二審判決認定事實不清、適用法律錯誤,請求撤銷一、二審判決並改判駁回代作華的訴訟請求。

本院經審查認為,根據修改前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第七十六條第一款的規定,未經批准或者採取欺騙手段騙取批准,非法佔用土地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責令退還非法佔用的土地。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第六十五條的規定,在鄉、村莊規劃區內未依法取得鄉村建設規劃許可證或者未按照鄉村建設規劃許可證的規定進行建設的,由鄉、鎮人民政府責令停止建設、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可以拆除。本案中,睢陽區有關部門並未將案涉房屋認定為違法建築,也未按照相關規定要求代作華或商丘寧達市政工程有限公司限期拆除案涉房屋並退還土地。在案涉房屋拆除前,睢陽區政府還組織人員對代作華的房屋進行信息採集,對房屋結構、面積等進行了確認。一審法院在審理期間向當時負責徵遷工作的睢陽區古城街道辦事處工作人員進行調查核實,了解到案涉房屋原為招商引資項目,後因徵收被拆除,案涉房屋信息採集表載明的情況是真實的。據此,代作華的房屋雖然沒有相關產權手續,但代作華對於該房屋仍具有一定信賴利益。代作華自行將其房屋拆除是為配合睢陽區政府實施漢梁文化公園二期項目建設,不能以拆除行為發生在徵收決定作出前而否定二者之間的關係,睢陽區政府應對代作華予以適當補償。一、二審法院並未按照被徵收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的標準判令睢陽區政府對代作華進行安置,而是參照睢陽區政府制定的補償安置方案,按照675元/平方米的標準計算補償數額,並無不當。

綜上,睢陽區政府的再審申請不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九十一條規定的情形。依照《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的解釋》第一百一十六條第二款之規定,裁定如下:

駁回河南省商丘市睢陽區人民政府的再審申請。



二〇二〇年九月二日

相關焦點

  • 拆除沒有產權手續但具有一定信賴利益的房屋,應給予適當補償
    在案涉房屋拆除前,行政機關還組織人員對當事人的房屋進行信息採集,對房屋結構、面積等進行了確認,並且經調查核實了解到案涉房屋原為招商引資項目,後因徵收被拆除。據此,當事人的房屋雖然沒有相關產權手續,但其對於該房屋仍具有一定信賴利益。行政機關應對當事人予以適當補償。
  • 拆除沒有產權手續但有一定信賴利益的房屋,應給予適當補償 法往情深 前天
    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行 政 裁 定 書(2020)最高法行申8593號再審申請人(一審被告、二審上訴人):河南省商丘市睢陽區人民政府,住所地河南省商丘市睢陽區雪苑路**。睢陽區政府申請再審稱,1.案涉房屋建設在集體所有的耕地上,建設房屋時未經法定程序批准,違反法律禁止性規定,是違法建築。代某華早在2014年已自行拆除案涉房屋,但睢陽區政府2016年7月26日才作出《關於對商丘市漢梁文化公園二期建設項目實施房屋徵收的決定》(商睢政〔2016〕9號),代某華自行拆除房屋的行為與房屋徵收行為不具有關聯性,不應由睢陽區政府支付代作華房屋徵收補償款。
  • 最高法判例:對於手續不全房屋保護,要考慮政府信賴和歷史形成
    【裁判主旨】雖然涉案房屋無合法權利憑證,但涉案房屋的歷史沿革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地方政府在涉案房屋未取得合法手續方面存在過錯,明顯違反信賴保護原則,當事人基於涉案房屋的相關權益應予認可。【案件編號】 (2020)最高法行申6108號北京京康律師事務所主任、西北政法大學物權與土地研究所聯席所長史西寧律師提醒各位朋友們
  • 招商引資建造的房屋面臨拆違,真的「零補償」嗎?
    顯然,為兼顧土地管理、規劃領域秩序的恢復與投資者的合法權益,對確實依法應當限期拆除的這類房屋,行政機關應當給予適當的補償。已經違法強制拆除的,應當給予行政賠償。行政相對人基於對行政機關的信賴進行投資建設和生產經營,後該建築被拆除,因此產生的損失(包括前期的合理投入、停產停業損失、因拆除造成的擴大損失等)行政機關應當給予合理補償或賠償。
  • 最高法判例:無適當房屋實行產權調換的,應支付生效判決作出時以同類房屋的房地產市場評估價格為標準的補償款
    拆遷人和相關行政機關違法實施拆遷,導致被拆遷人長期未依法得到補償安置的,房價上漲時,拆遷和相關行政機關有義務保證被拆遷人得到公平合理的補償安置。被拆遷人選擇產權調換時,拆遷人和相關行政機關無適當房屋實行產權調換的,則應向被拆遷人支付生效判決作出時以同類房屋的房地產市場評估價格為標準的補償款。
  • 最高法判例:徵收非住宅房屋不應只給貨幣補償,而不給產權調換
    附件的房屋徵收補償安置方案中關於「對被徵收人非住宅房屋實施貨幣補償」的規定,剝奪了非住宅房屋被徵收人選擇產權調換的權利,不符合《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條例》第二十一條之規定,原審在駁回當事人要求撤銷被訴房屋徵收決定的訴求同時,確認案涉房屋徵收補償安置方案中對非住宅房屋僅實施貨幣補償的規定違法,並要求行政機關採取相應補救措施,有效保障了被徵收人的合法權益,應當予以認可。
  • 最高法判例:住改商房屋的拆遷補償
    ☑ 裁判要點 在為公共利益需要徵收房屋時,應充分保障被徵收房屋所有權人的合法權益。在城市房屋徵收過程中,尤其要注意合法合情合理地解決其中久拖不決的遺留問題。、餐飲服務許可證證明其房屋用於商業經營,故不應按照住宅的補償標準給予補償,而應按照營業性用房給予補償。
  • 最高法判例:強拆行為被確認違法後,當事人是否有權通過行政補償程序要求對其補償?
    關於房屋及物品損失,當事人作為被徵收人依法有權選擇通過行政補償程序請求行政機關對其進行補償,也可以選擇通過行政賠償程序請求給予行政賠償。行政機關認為案涉房屋拆除行為被確認違法後,當事人要求補償安置的前提已不存在,其只能通過行政賠償程序或行政賠償訴訟要求賠償,沒有法律依據。
  • 最高法判例:房屋承租人對補償利益如何尋求救濟?
    但是,補償義務主體在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存在房屋承租人且承租人具有獨立的補償利益後,既不在其與房屋所有權人籤訂的安置補償協議或者作出的補償決定中給付上述獨立的補償利益,也不另行與承租人籤訂安置補償協議或者作出補償決定解決上述獨立的補償利益問題,則房屋承租人有權以自己名義主張上述獨立的補償利益。
  • 最高法判例:拒絕履行補償協議約定的搬離及交付房屋等義務應承擔相應不利後果
    《安置協議》違約責任條款約定:龍華區政府必須按照協議約定與陳紅及時結算並支付款項,陳紅必須在龍華區政府支付徵收補償款之日起10日內搬遷完畢;陳紅搬遷完畢或在約定的搬遷期限期滿後,必須將房屋及附屬物交給龍華區政府統一拆除,否則由此產生的不利後果由陳紅自行承擔;陳紅應在協議籤訂之日將被徵收的房屋、用地及附屬物產權等相關證明材料交給龍華區政府並授權龍華區政府向有關部門辦理註銷;如陳紅沒有按時將被徵收的房屋
  • 2020年拆遷,六種房屋不應被視為違章建築,必須給予合理賠償
    目前,對違法建築的查處總是伴隨著徵地拆遷,從最簡單的價值判斷來看,這是有問題的,也是不公平的,人們已經安居樂業十多年了,生活管理沒有問題,也沒有相關部門來做相關的鑑定和處罰,臨拆遷了徵收方卻抓著手續問題大做文章,認定房子是非法建築,強迫拆遷,只有很低的補償,甚至沒有補償,這真的公平嗎?
  • 最高法判例:無證房屋是否屬於違法建築?
    裁判要點在房屋徵收過程中,對因歷史原因形成的沒有建設審批手續和產權證照的房屋,行政機關應當在徵收之前依法予以甄別,作出處理,不能簡單將無證房屋一律認定為違法建築,不予徵收補償;違法拆除因歷史形成的無證房屋造成損失的
  • 行政賠償之訴中,也應保障被徵收人選擇貨幣補償和產權調換的權利
    【最高法院判例】在行政強拆賠償訴訟中,也應保障被徵收人選擇貨幣補償和產權調換的權利裁判精要:《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賠償法》第三十六條規定,侵犯公民財產權的,應當返還的財產損壞的,能夠恢復原狀的恢復原狀,不能恢復原狀的,按照損害程度給付相應的賠償金。對財產權造成其他損害的,按照直接損失給予賠償。
  • 最高法判例:對養殖場所禁養、關閉、補償行為的審查處理
    ☑ 裁判要點 對於有的養殖場的養殖行為,雖並不完全符合環境保護規定,但其中存在對政府的信賴利益和客觀經營利益,關閉養殖場必然會有一定客觀損失,故行政機關在養殖場不完全符合環保法律法規的情況下給予適當補償,符合行政合理性原則。對此,政府應當履行補償義務,制定補償方案,明確補償標準,儘量與當事人達成補償協議或者作出補償決定,充分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
  • 最高法判例:房屋被強拆的賠償數額應不低於可獲得的全部徵收補償
    【裁判主旨】在房屋徵收強制拆除的行政賠償案件中,依照現行法律規定確定行政賠償項目和數額時應當秉持的基本原則是,賠償數額至少應不低於賠償請求人依照安置補償方案可以獲得的全部徵收補償權益【案件編號】 (2020)最高法行申1507號北京京康律師事務所主任、西北政法大學物權與土地研究所聯席所長史西寧律師提醒各位朋友們
  • 最高法:具有特殊歷史沿革的無證房屋,相關權益應予認可
    房屋無合法權利憑證,但歷史沿革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地方政府在房屋未取得合法手續方面存在過錯,明顯違反信賴保護原則,當事人基於房屋的相關權益應予認可。,先行作出限期拆除決定,並在催告等程序後,於2018年10月29日作出並送達被訴《強制拆除違法建築決定書》。
  • 最高法判例:對違法佔地及損失賠償問題的處理
    ☑ 裁判要點因修建鐵路佔用土地,被訴行政機關對土地及房屋未依法履行徵收補償程序,人民法院應判決確認該行政行為違法,同時可責令被訴行政機關採取補救措施,根據實際情況及時履行法定徵收職責。因違法佔地得到的損失賠償應不低於因徵收土地及房屋依法應當獲得但尚未得到的補償,在相關徵收補償標準尚未確定、對當事人的賠償請求尚缺乏直接判決基礎的情況下,人民法院可同時責令被訴行政機關依法履行徵收補償職責,對相關補償問題作出處理,解決當事人主張的權益受損問題。
  • 最高法判例:用於產權調換的同類房屋不同時段漲價的因素對被徵收人的實際補償利益並未造成損害
    ,根據一般市場經濟規律,被徵收房屋價值上漲的同時,該調換房屋的價格也在上漲,同類房屋不同時段漲價的因素對被徵收人的實際補償利益並未造成損害,故被訴補償決定雖未在合理期限內作出,但並未損害被徵收人的實質利益。
  • 最高法判例:房屋的性質用途可依據房屋或土地權屬憑證確定
    再審申請人陳鳳榮訴被申請人福建省莆田市城廂區人民政府(以下簡稱「城廂區政府」)房屋拆遷行政賠償一案,福建省莆田市中級人民法院於2015年11月25日作出(2015)莆行初字第15號行政賠償判決:一、陳鳳榮選擇貨幣補償方式的,城廂區政府應在判決生效之日起十五日內支付給陳鳳榮房屋被拆各項貨幣補償金人民幣1277289.86元;二、陳鳳榮選擇產權置換方式的,城廂區政府應支付給陳鳳榮房屋被拆各項貨幣補償金
  • 最高法判例:行政機關在作出補償決定時能否一併解決強拆造成的損失賠償問題
    該決定沒有依照《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條例》的規定由具有相應資質的房地產價格評估機構對被徵收房屋進行評估,也沒有在房屋徵收範圍內予以公告。隨後房屋徵收部門將涉案房屋拆除。2017年1月10日,歐永章將右江區政府作為被告提起行政訴訟,請求撤銷2號補償決定,確認強制拆遷行為違法,並賠償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