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需要怎樣的家庭教育#孩子的攀比行為往往會導致孩子的膨脹心理。對物質的過度追求,最終會腐蝕孩子純潔的靈魂,要引起父母的高度警惕。怎樣對待孩子青春期間朦朧的攀比心理呢?
「有時我跟孩子聊天時會說到,你們班很多同學的家長比我們有錢,但他們的家長未必都像我們這樣了解自己的孩子,也未必有精力像我們這樣關注自己的孩子。」
「我的孩子有時會跟我們說,某某有新鞋,所以我也應該有。這時,我就會說,某某雖然有新鞋,可是你有新外套啊。這樣說效果挺好,孩子一聽就不吱聲了。」
「女兒佳佳今年上初二了,有一天她吵著要手機,我看很多學生都有,就答應她了。你猜她怎麼說?她說要買最新款的,不能比別人的差。
其實,不只這件事,在吃、穿上也處處和別人比,她現在一半的心思都在攀比上,你說我們做家長的該怎麼辦呢?」
這是一次親子互動會上的家長發言,從中可以看出攀比心理在青春期女孩身上非常普遍,父母也很關心這個問題。
人生活在各種群體中,很自然會將自己和周圍的人作比較。青春期女孩剛開始用自己的眼睛觀察生活,難免會有一些迷茫,一且看到別人擁有某樣東西或在某方面超越自己,就會想自己也擁有或超過別人。
她們想和其他同學一樣擁有手機、名牌服裝,以獲得認同感和優越感;她們擔心受到排斥,想和更多的同學有共同話題,這些都是情有可原的。
她們不斷地追隨周圍人的腳步,表現出來就是攀比。此時,父母如果不正確引導,最終可能導致孩子心靈的扭曲。那麼,父母應該怎麼做呢?
方法一,父母自己不要攀比。
青春期女孩愛攀比的習性,多是平時受父母的影響,比如,父母經常對孩子說「鄰居家的孩子學習成績比你好」,「某某房子比我們家大」,孩子自然會受到影響。慢慢地,孩子就會經常跟別人比,學習上比不上,就會比一些物質上的東西。
所以,父母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
另外,父母在表揚孩子的時候,也要集中在品質表揚上,讓孩子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比如誰最愛勞動,誰最愛乾淨,誰最愛幫助別人等,這樣孩子無形中就樹立了良好的價值觀。
方法二,讓孩子了解自己的家庭情況,避免物質攀比。
麗麗剛剛讀初中二年級,長相甜美的她,為了讓自己變得更漂亮,吸引男生的注意,特別喜歡買化妝品。父母不給她足夠的錢,她就常去親戚家裡玩,有機會就偷偷拿親戚的錢。她的行為被不少親戚發現了,父母也沒少打罵她,但每次-說她,她就痛哭流涕,承諾再也不犯這種錯誤,過後卻依然如此。
青春期女孩到了一定年齡,對人生已有了模糊的認識,如看到別人的爸爸有名車,就會想:「我爸爸為什麼沒有?」看到別人穿名牌,也會很羨慕。父母要警惕孩子的這種攀比心理,時常提醒她,別人的成功是別人的事情,自己想要得到必須要努力。
如果孩子總愛攀比,想要名牌,父母最好直接告訴她:「我們家的經濟條件達不到」,讓她從小就知道父母掙錢的辛苦,不可能事事滿足她。
方法三,引導孩子將攀比化作動力。
青春期女孩有攀比心理,說明孩子內心有競爭的傾向或意識,想達到別人同樣的水平或超越別人。父母一定要抓住孩子的上進心理,改變孩子攀比吃穿、攀比消費的傾向,引導孩子在學習、才能、毅力、良好習慣等方面進行攀比。
如果女孩傾向物質攀比,父母可以引導她比誰存的零花錢多、誰的發明創造多等,讓她把注意力轉移到正能量方面,激發她的上進心。
對孩子已經出現攀比心理,父母一定要及時引導,讓孩子回歸到正確的道路上來,摒棄物質上的欲望,保持健康的心理狀態。
(作者:耿玉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