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2歲成長關鍵期孩子最重要的15件事,家長必收藏!

2020-08-26 海澱教育

6到12歲

是生命之花萌芽綻放的季節

這個美好的時間段

孩子們應該怎樣度過

除了學業

家長可以對照這15件「小事」

看看孩子是否有過相關的經歷

教育的過程也暗含在其中哦

01 有一個可以被接納的環境

從心理需求角度來說,安全感與歸屬感是這個6-12歲年齡段孩子的普遍需要,也是最重要的心理需求。

有一個被接納的環境,可以讓他們感受到自己是被歡迎的、被接納的、被認可的,從而增加孩子的安全感和歸屬感。

要注意的是,這其中最需要的是家庭環境的接納,其次才是外界集體的接納

02 有一個可以暢所欲言的環境

隨著年齡段的增加,孩子的秘密越來越多,他們很清楚父母的期待,很多話不願意說給父母聽。

這就需要有讓孩子暢所欲言的環境,說說他們的心裡話。這樣的環境可以幫助孩子完成獨立思考和溝通表達能力的提升。

03 有自己的精神導師

孩子在6-12歲的年齡階段,特別是10歲以後,開始需要一個精神上的引領者,陪伴孩子長大,和孩子和他一起探討未來,探詢自己想要什麼,為什麼,該如何做,給孩子建議或提示。

這個導師可以是父母,可以是老師,也可以是家庭裡的一個成員,也可以是專業人士。

04 有表達自己思想的習慣

6-12歲,父母開始需要幫助孩子慢慢建立表達自己思想的習慣。當孩子問「為什麼」的時候及時回應,也可以經常問孩子「為什麼」,這樣我們就會知道他做某一種決定的原因,和他一起找到更好的解決問題的方法。

05 有不斷探索自己的經歷

人類一生都在探尋的問題是:我是誰?我想要什麼?

幸福感強的人,經常是那些明白自己內心渴望並為之執著追求的人。

而社會的許多陳規和身邊人的期待,有時會干擾這種思考,讓人忘記了心中所愛。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就會讓人陷入迷茫,特別是青春期之後的孩子,如果在這樣的思想狀態中迷失,就會出現各種行為問題。

對於父母來說,要怎麼做呢?最好的一個方式是多問「為什麼」,通過不斷的提問與思考,幫助孩子不斷探索自己的夢想。

06 有完成閱讀「厚」書的經歷

到了五、六年級,特別是六年級以上的時候,孩子需要有這樣一種閱讀經歷,獨自完成對一本「厚」書的閱讀。

一是標誌著他的閱讀能力已經達到可以整整閱讀完一本大部頭的書;

二是標誌著他的大腦和體能已經發展到一定程度,可以更有效地學習,也可以靜下來學習;

三是他已經把閱讀變成一個長時間的愛好了。

因此,一種長周期的閱讀經歷,對孩子來說很有價值。

07 有制定目標、計劃並實現的經歷

從孩子9歲左右開始,就需要自己制定目標或計劃,並且去實現它。

對孩子來說,這一舉動最大的價值是,在制定目標的時候,他們的學習能力會得到提高,會去主動制定各種方法,激發自我實現的快樂。

完成目標計劃的過程,也可以讓父母觀察到孩子的狀態:他是否了解自己,從而更有效地幫助他成長。

08 有和大自然親密接觸的經歷

人與自然密不可分,但現在的生活對人與自然接觸的束縛卻更多了。

與自然的親密接觸其實很簡單,也許只是陽臺上的一株花草,或是公園裡的一隻小蟲。這會帶給孩子的一種感知,感知大自然的生長與變換,同時也能帶給孩子責任,即對動物和植物的責任。

孩子需要知道,人類,是需要對大自然負責任的。

09 有一項喜歡、堅持的體育項目

體育和藝術是人類發自內心的情感行為,也是良好的情緒發洩方式。體育使父母和孩子有了更多非學習類話題,會增進親子溝通。對於孩子的成長來說,這件事包含了兩層含義:

孩子需要有喜歡看的體育項目,不一定要能做

無論是奧運會、亞運會,還是其他各項賽事……在觀看比賽的時候,都會讓孩子熱血沸騰,體會到精神上的愉悅,對生活更有期盼。這樣的愛好,需要從小培養。

② 孩子需要有一項堅持的體育項目

堅持是最能體現體育精神的。堅持一項體育項目,也有社交功能,體育可以幫助孩子交到興趣相同的朋友,擴展他們的社交面。所以,讓孩子擁有喜歡或堅持的體育項目,應該在6-12歲時就去挖掘。

10 有定期參與的活動

有定期參與的活動,會幫助每個家庭建立自己的文化。

對於孩子來說,每年定期參與的活動,會慢慢變成屬於家庭的文化,例如旅行、活動、比賽……這對於一個家庭來說很有價值。

它為什麼在小學階段這麼重要?因為孩子讀完小學就到了青春期,我們會發現,當孩子小的時候和他們有一些非學習的話題和定期參與的活動,可以幫助孩子順利度過青春期與父母溝通的膠著狀態。

11 有自己的收藏

不管是收藏火柴殼、郵票,還是遊戲卡片、商標……收藏,能夠幫助孩子建立自己的愛好,建構自己的世界。

有自己的收藏,幫助孩子建立自我認知,在不斷收集的過程中,也會建立孩子的目標感;當把自己的收藏展示給別人看的時候,還會讓孩子有成就感;

收藏還可以尋找生活中的樂趣,創造新鮮的話題,這些是孩子在6-12歲時需要有的,可以讓孩子看到生活的更多面向。

12 有動手製作的經歷

孩子親手製作一樣物品,無疑可以鍛鍊的他們的動手能力,更重要的是,獨立參與這樣一個過程,可以使之收穫滿滿的成就感,獲得自信。

13 有接觸社會的經歷

每個孩子都是一個社會人,他們未來要面對的是整個社會,要在社會中認識自己,接觸不同的人,不同的文化,會有自己的總結和感受。

很多孩子只有一個身份,學生。這樣當他們真正踏入社會的時候就會緊張焦慮。

因此,孩子們需要從小體驗向陌生人求助、問路、自己做預算、自己學習乘坐當地的公共運輸……當然是在安全的前提下。

14 有失敗的經歷

通過某些事件,讓孩子面對失敗,或者說讓孩子有失敗的感受,這樣會讓孩子對自我有所反思。

有很多父母比孩子更接受不了失敗,有時孩子面對失敗時並沒有太大的反應,但父母非常在意,這樣的一種逃避,是孩子成長最大的障礙。

15 有拒絕或被拒絕的經歷

我們經常發現,許多父母特別害怕拒絕孩子,父母們會覺得:我怎麼能拒絕他呢?我要讓他自由的成長,拒絕他,孩子會不會覺得我不愛他?

沒有過被拒絕的經歷的孩子,他的人生是非常脆弱的。這實際上是父母接受不了對孩子說「不」,因為說「不」的時候,父母本身無法接受,也就拒絕對孩子說「不」。

但是如果12歲以前,都沒有過被拒絕,當孩子以後逐漸離家庭的保護,面對被拒絕時又怎麼辦?

另外,孩子也需要有體會說「不」的經歷,如果我們的孩子小的時候沒有機會說「不」,就不會有尊重自己權利的機會,勇敢地表達「不」的過程,也是逐漸發現自己價值的過程。

素材來源:家庭教育之聲

編輯:黃依依 淡鳳

投稿郵箱:hdjywx@126.com

海澱教育內的文章,大部分是海澱教育記者的原創以及徵集資料的整合,除海澱教育授權外,禁止轉載,否則將追究相關責任。本公號榮獲2017年度、2018年度「首都教育新聞宣傳策劃創新力獎」和「首都教育新媒體傳播影響力」大獎!

優質 均衡 特色

海澱教育永恆的追求

微信號:hdjyxw

相關焦點

  • 【學生指導】6-12歲成長關鍵期孩子最重要的15件事
    家長可以對照這15件「小事」看看孩子是否有過相關的經歷教育的過程也暗含在其中哦01 有一個可以被接納的環境從心理需求角度來說,安全感與歸屬感是這個6-12歲年齡段孩子的普遍需要,也是最重要的心理需求。6-12歲的年齡階段,特別是10歲以後,開始需要一個精神上的引領者,陪伴孩子長大,和孩子和他一起探討未來,探詢自己想要什麼,為什麼,該如何做,給孩子建議或提示。
  • 除了學業,6-12歲孩子最重要的16件事
    6到12歲,是人的生命之花萌芽綻放的季節。這個美好的時間段,孩子們應該怎樣度過?1.有一個可以被接納的環境從心理需求角度來說,安全感與歸屬感是這個6-12歲年齡段孩子的普遍需要,也是最重要的心理需求。6-12歲的年齡階段,特別是10歲以後,開始需要一個精神上的引領者,陪伴孩子長大,和孩子和他一起探討未來,探詢自己想要什麼,為什麼,該如何做,給孩子建議或提示。
  • 6-12歲最重要的25件事
    小學,是孩子成長中一個承前啟後的關鍵階段,在孩子6-12歲這段成長的時光裡,除了學習,還有哪些更重要的事兒呢?,也是最重要的。12歲的這個年齡階段,特別是10歲以後,孩子特別需要一個精神上的引領者。2)孩子需要有一項堅持的體育項目堅持,是最能體現體育精神的。而一種堅持下來的體育項目,更是一種社交,體育可以讓你交到非常多的興趣相同的朋友,大家可以在一起玩耍,也會因此擴展孩子的社交面。所以,讓孩子擁有喜歡或堅持的體育項目,應該是在孩子6-12歲時就去挖掘的。
  • 孩子7-14歲成長關鍵期,爸爸再忙也要記得陪孩子,尤其是這5件事
    孩子是每個家庭中幸福的象徵。然而,迫於各方面的壓力,一些父親不得不在外奔波以給予孩子最好的生活。7-14歲是孩子成長關鍵期,爸爸再忙也要陪孩子完成這5件事。7-14歲成長的關鍵期對孩子的2大影響1、影響孩子未來親密關係的建立相關科學研究曾表明:7-14歲是孩子人格形成發展的黃金階段。同時,通常情況下,爸爸也是孩子心中無所不能的「英雄」,因此,在孩子的教育上,爸爸是一定不可以缺席的。
  • 3~6歲是孩子的成長關鍵期,採取"使勁管"的方法,讓孩子更出色
    所以家長在這個性格成長的關鍵期,要扭轉孩子這方面的弱勢,要告訴他要尊老愛幼,長大以後你只有尊重別人,別人才會尊重你。一個不懂得基本利益的人,在社會上是沒辦法生存的。是孩子性格形成的關鍵時期,12歲到18歲之間是性格的定型期。
  • 6-12歲孩子最應該做的25件事,跟學習一樣重要!
    小學,是孩子成長中一個承前啟後的關鍵階段,而在孩子6-12歲這段成長的時光裡,除了學習,還有哪些更重要的事兒呢?1.有一個可以被接納的環境從心理需求角度來說,安全感的滿足與歸屬感是這個年齡段孩子的需要,也是最重要的。
  • 6~12歲孩子最好的溝通方式,強烈建議家長收藏!
    孩子開始上小學,就進入了全新的成長階段。從小學,到初中、高中,他將完成多階段的基礎學習,度過從兒童到青少年的關鍵成長期。 小學6年,孩子會從懵懂的小屁孩逐漸蛻變成能獨立思考、有思維能力的青少年,實現智力、認知能力的大越級;他的性格也進一步突顯,基本人格進一步成型。
  • 抓住3-6歲兒童「閱讀腦」成長關鍵期,點燃孩子閱讀興趣
    相關研究發現,3~6 歲兒童大腦發育迅速,這一階段被稱為「閱讀前階段」,家長需要做的就是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淘淘是個調皮的孩子,媽媽整天說他上躥下跳,根本坐不住,可是只要媽媽給淘淘拿來他最愛的汽車圖書,淘淘就像變了一個人一樣,一坐一個多小時,看書看得入迷。
  • 1-6歲是右腦開發關鍵期,常做這4件事,孩子越來越聰明
    科學研究表明:1-6歲的孩子大腦的活躍程度是成人的2倍,也就是說這個時期是開發孩子右腦的關鍵期,這個階段不需要費太大勁,只需要簡單的方法就能開發。 1-6歲是右腦開發關鍵期,常做這4件事,孩子越來越聰明 一、訓練孩子左側肢體
  • 李玫瑾:3-6歲是孩子成長關鍵期,家長做好這幾點,將來更出色
    特別是孩子到了一定階段,他們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如果家長能夠正確引導,父母以後會少操心,孩子未來更出色;相反,家長引導不好的話,家長可能要操一輩子心了……李玫瑾教授就做過相關的結論,她把人生分為多個階段,而孩子3-6歲是成長的關鍵期,此時性格和行為習慣的養成會跟隨他們一輩子。
  • 孩子在小學階段最重要的16件事
    小學,是孩子成長中一個承前啟後的關鍵階段,而在孩子6-12歲這段成長的時光裡,除了學習,還有哪些更重要的事兒呢?,也是最重要的。體育使父母和孩子有了更多非學習類話題,會增進親子溝通,因此可以說,體育就是快樂的源泉,對於孩子的成長來說,這件事包含了兩層含義:①孩子需要有喜歡看的體育項目,不一定他能做世界上有一項東西,讓你不花錢又心情特別愉悅的,就是體育。
  • 1-6歲是右腦開發關鍵期,常做這4件事,促進孩子右腦開發
    科學研究表明:1-6歲的孩子大腦的活躍程度是成人的2倍,也就是說這個時期是開發孩子右腦的關鍵期,這個階段不需要費太大勁,只需要簡單的方法就能開發。1-6歲是右腦開發關鍵期,常做這4件事,促進孩子右腦開發
  • 孩子在0到6歲「小學化」,卻錯過了這三個重要的關鍵期
    01人際關係敏感期2-6歲是幼兒人際關係發展最為重要的時期。我曾經看到一個家長對自己6歲孩子制定的時間表,從早到晚都有詳細的計劃日程,因為想讓孩子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在孩子憋在室內算所謂的數學、背所謂的古詩的時候,他的玩伴或許已經在公園裡交到了許多玩伴。通過自己溝通和努力獲得玩伴和朋友,比單純的1+1=2要重要的多。在《3到6歲兒童學習和發展指南》中明確提出:交往能力的發展是幼兒建立良好人際關係的關鍵。
  • 孩子在小學階段最重要的16件事,比成績還重要
    小學,是孩子成長中一個承前啟後的關鍵階段,而在孩子6-12歲這段成長的時光裡,除了學習,還有哪些更重要的事兒呢?1、有一個可以被接納的環境從心理需求角度來說,安全感的滿足與歸屬感是這個年齡段孩子的需要,也是最重要的。
  • 心理醫生:20到30歲是人生關鍵期,做好4件事擁有成熟幸福的人生
    1.關於「關鍵期」我們都知道在一個人成長的道路上有很多的關鍵期,大家經常提到的一個時期通常是6歲之前。著名兒童教育家李玫瑾說「6歲以前決定人生的色彩」。6歲以前確實是非常的關鍵,兒童語言發展、計數能力、遵守規則、想像力等能力培養的關鍵期都是在1-6歲。兒童心理學家、教育家蒙臺梭利說「如果關鍵期受到妨礙,就會喪失學習的最佳時機,日後要想再學習這項事物,不僅要付出更大的心力和時間,成果也不會顯著。」
  • 3-6歲是孩子心理發展關鍵期,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很重要
    家長不要陷入到讓孩子學習的效率中,而是在孩子6歲之前就應該培養好孩子的學習習慣,才是會讓孩子真正的受益!3-6歲是孩子發展的關鍵期,在這個時期教會孩子的好的習慣是會陪伴孩子一生,我們常說到的「三歲看老,七歲看小」就是應對了孩子的心理發展的一個規律。l 3-6歲孩子心理發展關鍵期在1978年,諾貝爾獲獎者在巴黎聚會的時候,人們對獲獎者都是感到好奇和充滿尊敬的。
  • 高情商比高智商更重要,抓好3-6歲關鍵期,提高孩子的社交能力
    心理學家表明,孩子的性格習慣敏感期是3-6歲,這個年齡的孩子對外界的接受和學習能力都很強,3-6歲是社交啟萌的關鍵期,家長要特別重視孩子社交能力的培養。 3-6歲的孩子大都在上幼兒園,一般來說性格外向開朗活潑、語言表達能力強的孩子在幼兒園比較受老師和小朋友的歡迎,就是在幼兒園聽到一些意見也會回家告訴父母,父母會根據孩子的反饋進一步改進。
  • 這2件事寶寶到了三歲就要開始教,錯過關鍵期就晚了
    導讀:這2件事寶寶到了三歲就要開始教,錯過關鍵期就晚了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這2件事寶寶到了三歲就要開始教,錯過關鍵期就晚了!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孩子4歲前,抓住6個關鍵期教育,孩子智商情商高,一生受益
    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會經歷很多關鍵期。兒童關鍵期是指孩子在連續相接短暫的時間裡,會有某種強烈的自然行為。在這段關鍵期內,孩子會對某種技巧有著非常的感覺,孩子會出現大量的,有意識性的活動。如果我們能抓住這些關鍵期,對孩子在不同的個關鍵期內實施相應的教育,那麼就會事半功倍,提高孩子的心智發展。孩子的關鍵期很短暫,在這段時間,他們只對一種特定的技能感興趣,經過這個時期就會消失。
  • 0-6歲,抓住孩子的語言關鍵期
    家中正好有個3歲寶寶,正處於語言發展期,所以對《0-6歲,抓住孩子的語言關鍵期》這本書非常的期待,書到了之後,就迫不及待的看了起來。兩位作者將孩子語言發展這樣機械的成長規律,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表述出來,並且告訴父母應該多陪伴孩子,培養孩子自然地發展語言能力。書中將孩子的語言關鍵期分了3個階段0-1歲第一階段、1-3歲第二階段、3-6歲第三階段,針對這三個不同階段的孩子,家長需要在語言培養和語言交流中,有不同溝通要點和培養側重點,但是,我發現,有一點在孩子出生前到孩子成長過程中,本書一直強調——陪伴孩子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