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房縣土城村180戶貧困家庭依託黃酒產業實現脫貧

2020-12-17 工人日報

「咱家的酒純手工自釀,頭道出米酒原漿,乳白甜濃;二道出黃酒,回味甘醇綿長;三道將醪糟蒸餾,出白酒。」昨日,湖北省十堰市房縣黃酒民俗文化村——土城鎮土城村「三碗不過崗」酒坊負責人、釀酒師鮮豔喜滋滋地說,「在政府引導下,我們家大力發展黃酒產業,如今年收入可達50萬元。」

鮮豔家過去一年收入只有數百元,常常吃了上頓沒下頓,日子過得一塌糊塗。像鮮豔家一樣,在過去,土城村大多數家庭均掙扎在貧困線上,日子過得緊巴巴。

然而,土城村空氣清醇,依山傍水,周圍山上有40多口泉眼終年不涸,水質甘甜,非常適合發展黃酒產業。為擺脫貧困,村民們曾自發鋪設一條千餘米的水管,將對面山上的山泉水引進村,開始發展房縣流傳已久的「房陵皇(黃)酒」產業。在房縣政府六年的強力推動下,土城村黃酒產業駛入「快車道」,6年成功實現三次「大飛躍」。

「目前我們土城村從事黃酒生產的農戶達256戶,戶均年收入達幾十萬元,180戶貧困戶依託黃酒產業實現脫貧。2019年,全村黃酒年銷售額達一億多元。」土城村黨支部書記耿吉奎自豪地說。(工人日報記者 鄒明強 通訊員 葉相成)

相關焦點

  • 十堰土城村好山好水釀出好生活
    像鮮豔家一樣,土城村過去遍地都是土坯房,大多數家庭均掙扎在貧困線上,日子過得緊巴巴。  然而,土城村青山環抱綠水常流,有著好山好水。據調查,土城村綠樹成蔭,空氣清醇,負離子含量高。村莊依山傍水,周圍山上有40多口泉眼終年不涸,水質甘甜,非常適合大力發展黃酒產業。
  • 十堰市房縣土城鎮土城村:一杯黃酒解鄉愁
    一杯黃酒,思接千古;一抹鄉愁,凝成傳奇。初春時節,湖北十堰市房縣土城鎮土城村,一幢幢黛瓦黃土牆的民宅散發著古樸典雅的氣質;一間間黃酒作坊飄溢出醇厚綿密的酒香;一個個農戶臉上流露出幸福的笑容……作為一名返鄉創業人員,土城村黨支部書記耿吉奎用了近10年時間,帶領村民把一個原本貧窮落後的村莊,建成了「中國黃酒民俗文化村」。
  • 一杯黃酒釀出億元致富路,土城村靠什麼鄉村振興?
    一杯黃酒,思接千古;一抹鄉愁,凝成傳奇。土城村用了近10年時間,從原本貧窮落後的村莊變成了「中國黃酒民俗文化村」。千年黃酒釀出億元致富路,土城村實現鄉村振興!今天地道農旅地道君帶你走進土城村,看她是如何做好酒文章,走出致富路的?
  • 「文化扶貧在行動:湖北篇」十堰:民宿蛙聲中話脫貧之路 黃酒醇香裡...
    房縣黃酒博物館「酒」的產生(央廣網記者 熊峰 攝)瞿萬江原來是土城村的典型貧困戶,常年在外務工。經過近幾年政策幫扶和自身努力,如今他已經是黃酒產業發展大戶,成了村裡精準脫貧的典型人物。「現在有大批量的訂單,靠我一個人是無法完成的,這需要周邊鄉親們一起來做」,隨著產業規模的擴大,瞿萬江的黃酒生意也帶動了周邊鄉鄰的就業致富。近年來,房縣立足豐富的黃酒資源積極開展產業扶貧,引導農戶加入黃酒專業合作社,建起了黃酒民俗文化村。在土城村,通過建立「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的運作模式,黃酒產業得到快速發展。
  • 做薯條、釀黃酒……北京房山區對口幫扶有這些「法寶」
    廠子生產休閒薯條、法式薯條等,帶動周邊3萬餘人參與種植,為今年烏蘭察布全部旗縣脫貧「摘帽」添了一把柴火。不只「薯都」,房山對口幫扶的6個縣還包括湖北房縣。2018年,房縣貧困戶瞿萬江從房山區創業致富帶頭人培訓班「進修」歸鄉,黃酒特產搭上了電商快車,一年便脫了貧。
  • 房縣城關鎮精心繪製「ABC脫貧攻堅」路線圖
    這是3月14日,在房縣城關鎮花寶社區看到幫扶幹部對貧困戶進行ABC分類管理,掛圖作戰的流程圖,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到戶出成效的一個縮影。花寶社區支部書記丁立介紹:社區有建檔立卡貧困戶共93戶,對貧困戶進行ABC分類管理,掛圖作戰。
  • 十堰高質量完成脫貧攻堅有啥良招?變「輸血」為「造血」是關鍵
    就在他一度對生活失去信心時,村裡建起的襪子扶貧家庭作坊實訓中心給他帶來了希望。十堰作為秦巴山區集中連片扶貧開發重點區域,全市共有建檔立卡貧困戶27萬多戶,貧困人口82.67萬人,全省9個深度貧困縣,十堰佔了5個。
  • 在湖北房縣,有一種特產叫黃酒
    房縣黃酒性溫和、酒味甘醇、綿長,有一種特殊的馨香,鮮甜可口,喝不贅頭,富含18種胺基酸,每升酒中的必需胺基酸達3100mg,半必需胺基酸達2830mg。而啤酒和葡萄酒中的必需胺基酸僅為440mg,甚至更少。房縣黃酒中含有豐富的無機鹽及微量元素,已檢測出的無機鹽就有15種之多,包括鈣、鎂、鉀、磷等多種常量元素和鐵、銅、鋅、硒等微量元素。 而啤酒和葡萄酒中的必需胺基酸僅為440mg,甚至更少。
  • 于都縣:貧困家庭「零就業」實現「清零」
    據介紹,于都縣是贛州的人口大縣,是贛州市貧困人口最多的縣,那麼于都縣是如何推進產業就業扶貧促進貧困群眾增收的?  因地制宜抓產業 深度聯結促脫貧  于都縣政府副縣長管宏介紹,於都是贛州乃至全省脫貧任務最重的縣之一,近年來,于都縣通過脫貧攻堅,首位產業發展迅猛,蔬菜大棚面積突破4.1萬畝,建成5個千畝基地,連片300畝以上基地實現鄉鎮全覆蓋,於都成為贛州設施蔬菜主產區,富曬品牌越來越響;  主導產業優化升級,臍橙、油茶種植面積分別達16.4
  • 遼寧朝陽市:扶貧產業挑大梁 帶動17.5萬貧困人口脫貧
    投放扶貧貸款幫助貧困戶發展產業,建設標準化扶貧工廠實現家門口就業,完善產業體系拓寬老鄉增收渠道……隨著一項項精準扶貧政策的落地,如今,朝陽市已經實現5個貧困縣脫貧摘帽、662個貧困村銷號、17.5萬貧困人口脫貧,貧困發生率由6.9%下降到0.28%。「多虧黨的好政策,讓咱過上了好日子,現如今腰包鼓了,咱精神頭也更足了!」
  • 臨渭區豐原鎮:集體產業發展快 貧困群眾全脫貧
    近年來,豐原鎮累計達標退出貧困村10個,脫貧2396戶8722人,截止2020年底,全鎮建檔立卡貧困戶實現全面脫貧。臨渭區豐原鎮所在的區域被稱為「長壽塬」,近年來豐原鎮依託優越的地理條件,大力發展獼猴產業,全鎮獼猴桃桃種植面積已達到1.6萬畝。阿杆村是豐原鎮栽植獼猴桃較早的村子之一,這幾年,阿杆村的獼猴桃品質不斷提升,收購價格也在持續走高。
  • 佳釀澈萬古 黃酒行天下——房縣黃酒歷史文化
    現在,「鐵佛寺」雖不存在,但井水依舊旺盛,房縣釀酒廠在八角琉璃井遺址邊建廠,取此井水作汁,以房縣優質糯米為原料,用祖傳秘方製作的小曲為發酵劑,經傳統工藝加工,多次發酵而成黃酒。清乾隆53年編撰的《房縣誌》載,「房縣人皆愛喝黃酒,一人喝十幾碗不算稀奇。大多喝酒後皆不食飯,有至晚喝到天明者。」
  • 房縣「大美鄉村,生態年貨節」走進土城鎮黃酒民俗文化村
    縣文聯組織藝術家為群眾送春聯秦楚網訊(房縣新聞網 ) 通訊員 吳勇星 報導:1月14日,房縣「大美鄉村,生態年貨節」活動在土城鎮舉行,1000多名遊客齊聚土城鎮黃酒民俗文化村,置辦新春佳節的年貨。房縣縣委常委、宣傳部長高勇出席活動。活動安排了精彩的文藝節目、豐富的特產年貨和豐盛美味的午餐。當地農戶為遊客提供了黃酒、香菇、木耳、臘幹野菜等20多種農特土產品,在自家門前現場土法蒸酒、宰殺土豬、土牛、土羊……遊客在村裡購土特產、吃年豬宴、喝洑汁酒、聽敬酒歌、看船燈舞,充分享受農村特有的年味。「地道的土特產,真正的土豬、土雞,又安全又美味,明年再有這樣的活動我還來!」
  • 北京掛職幹部六縣聯播扶貧,合力為湖北搭把手
    為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打贏脫貧攻堅戰、幫助湖北經濟社會復甦的指示精神,北京對口湖北十堰掛職幹部組織「六縣縣長聯袂直播消費扶貧」,建立青少年消費扶貧直播實踐基地,開展常態化扶貧直播,增強貧困地區脫貧內生動力,推動十堰滯銷扶貧農產的銷售,本次直播觀看量達506.3餘萬,本月三次直播累計觀看量達1200萬,線上線下銷售額累計達527.6萬元,在湖北最艱難的時期搭把手
  • 湖北大別山區產業扶貧觀察:引主體、扶產業、拔窮根
    新華社武漢10月12日電題:引主體,扶產業,拔窮根——湖北黃岡大別山區「五位一體」產業精準扶貧觀察新華社記者 皮曙初、黎昌政、陳俊「發展產業脫貧一批」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關鍵一招」。記者在尚有百萬農村貧困人口的湖北黃岡大別山革命老區調研時,基層群眾普遍反映,挖掉貧困的根子,阻斷貧困傳遞,最終要靠發展產業和扶持就業。記者了解到,黃岡市已有1600多家企業、4392個市場主體參與精準扶貧行動,帶動1500個貧困村、13萬貧困戶、36萬貧困人口就業或增收。
  • 杭州幫扶湖北恩施州貧困縣(市)實現全面脫貧摘帽
    這標誌著湖北省37個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通知指出,根據《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建立貧困退出機制的意見〉的通知》精神,經縣級申請、市級初審、省級專項評估檢查,十堰市鄖陽區、鄖西縣、竹山縣、竹谿縣、房縣、長陽縣、五峯縣、孝昌縣、大悟縣、蘄春縣、麻城市、恩施市、利川市、建始縣、巴東縣、鹹豐縣、通城縣等17個貧困縣(市、區),均符合貧困縣退出的標準和條件,現批准退出。
  • 吳鵬飛家鄉房縣手工黃酒傳奇(76):一斤糯米能做多少房縣黃酒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吳鵬飛觀點,ID:wpfgd001】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吳鵬飛家鄉·房縣手工黃酒·傳奇(76)>一斤糯米能做多少房縣黃酒讀者喝了房縣黃酒,驚喜異常,有人好奇地問,一斤糯米,能做多少黃酒呢?
  • 截至2019年底 四川351萬貧困人口依靠產業脫貧
    人民網成都3月27日電(朱虹)眾所周知產業扶貧是脫貧攻堅的重要手段,當前四川農業產業扶貧工作進展情況如何,疫情對其產生了哪些影響,四川又有哪些針對性措施? 今日,記者從四川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二十場新聞發布會上獲悉,截至去年底,四川省已經有351萬貧困人口依靠產業和就地產業務工脫貧,佔脫貧總人口的57.9%。
  • 引主體,扶產業,拔窮根——湖北黃岡大別山區「五位一體」產業精準...
    新華社武漢10月12日電(記者 皮曙初 黎昌政 陳俊)「發展產業脫貧一批」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關鍵一招」。記者在尚有百萬農村貧困人口的湖北黃岡大別山革命老區調研時,基層群眾普遍反映,挖掉貧困的根子,阻斷貧困傳遞,最終要靠發展產業和扶持就業。
  • 白瓜村180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全部脫貧 每年增收超過千元
    原標題:白瓜村180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全部脫貧,每年增收超過千元——一張張笑臉 見證村民苦盡甘來   12月11日,時隔一年多,記者再次走進銅川市耀州區小丘鎮白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