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盛戈)自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豐原鎮聚焦重難點領域精準施策,始終把產業發展作為群眾脫貧致富的重要抓手,按照「宜工則工、宜農則農、長短相宜」的原則,打造了集現代養殖、優質果蔬、健康茶飲、有機農肥等四大特色類別為一體的產業格局,全鎮走出了一條「村村有產業、戶戶有項目」的脫貧致富新路。近年來,豐原鎮累計達標退出貧困村10個,脫貧2396戶8722人,截止2020年底,全鎮建檔立卡貧困戶實現全面脫貧。
臨渭區豐原鎮所在的區域被稱為「長壽塬」,近年來豐原鎮依託優越的地理條件,大力發展獼猴產業,全鎮獼猴桃桃種植面積已達到1.6萬畝。阿杆村是豐原鎮栽植獼猴桃較早的村子之一,這幾年,阿杆村的獼猴桃品質不斷提升,收購價格也在持續走高。
豐原鎮阿杆村黨支部書記 田紅兵:獼猴桃價錢確實賣得好,咱們村的獼猴桃,比同樣的村獼猴桃要於高三至四毛錢一斤收購。
這一切可喜的變化都是因為村裡幾年前建成了有機肥廠,有機肥的使用,讓村民嘗到了品質提升的甜頭。
豐原鎮阿杆村村民 郭華:這幾年用了這有機肥以後,這毛色好了,價格高了,品質也好了,我覺得這樹勢也比以前茂盛了。
豐原鎮阿杆村黨支部書記 田紅兵:咱把這秸稈利用了,利用了又在當地建,成本比較小,村民買外地產品有機肥,同重量的有機肥,人家是1500元一噸,咱是1000元一噸,所以說成本降低,相對應的村民也增加了收入。
近年來,豐原鎮堅持集體產業強村的思路,通過「園區+農戶」「黨支部+合作社+農戶」等長短相宜的模式,先後建成獼猴桃、蘋果園區、養雞場、千頭生豬養殖場等各類園區16個,所產生的畜禽糞便和秸稈枝條可以被有機肥廠有效利用,開闢了一條以「農業廢棄物——生物有機肥——綠色農作物」為循環模式的生態發展道路,也在不經意間串連起了各村的集體經濟。
豐原鎮黨委書記 劉曉亮:因為我們集體產業前期規模都很小,所以我們形成循環式的閉環,最起碼我們在產品的銷售上不存在任何問題,產業園區相互支撐,來實現我們產銷的一條龍。當然,將來集體產業發展壯大以後,我們會不斷的在銷售渠道上再拓寬,實現產值翻番。
同時,豐原鎮還聚焦產業發展,按照「宜工則工、宜農則農、長短相宜」的原則,打造了集現代養殖、優質果蔬、健康茶飲、有機農肥等四大特色類別為一體的產業格局。2020年全鎮共實施包括扶貧超市建設、果蔬大棚、香椿加工廠、有機肥廠、冷庫等10個項目,針對集體產業發展初期,技術、管理、資金及銷售網絡方面的短板弱項,豐原鎮也在積極探索創新適合豐原實際的經營思路。
豐原鎮黨委書記 劉曉亮:所以結合這個情況呢,我們在不斷地探索集體產業的發展方向,我們嘗試拿現有的資源和社會第三方進行合作,讓專業的人幹專業的事情。
豐原鎮閆呂村先後流轉118畝土地用於集體經濟發展,引入專業合作社管理經營,如今草莓大棚和蘋果種植累計帶動群眾就業200餘人,實現了村集體增收、合作社發展、村民脫貧致富「三方共贏」。
豐原鎮閆呂村黨支部副書記 東壽寶:通過合作,人家有先進的技術,還有資金支持,才能把產業園的產業搞得更好,能更長遠的發展,通過產業的發展給村上帶來經濟效益,也能給廣大村民產生一定的經濟收益。
近年來,豐原鎮緊盯穩定實現貧困人口「兩不愁、三保障」任務要求,緊扣脫貧攻堅衝刺清零標準,聚力解決義務教育、基本醫療、住房和飲水安全方面等問題。實現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應助盡助,義務教育有保障指標達標率100%。全鎮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參保率100%,家庭醫生籤約服務全覆蓋,報銷政策全面落實,村衛生室、鄉村醫生、醫療設備、藥品配製全面達標。全鎮安全住房、安全飲水達標率100%。鄉村道路、產業路、水利設施等基礎設施建設正在穩步推進。
豐原鎮北雷村村民 劉軍:現在村民出入很方便,出行再沒有原來那些泥,綠化在咱村上做的也比較好,都裝的有路燈,都是太陽能路燈,這在以前根本想都不敢想。
目前,豐原鎮已實現達標退出貧困村10個,脫貧2396戶8722人,其中兜底保障178戶332人。全鎮建檔立卡貧困戶實現全面脫貧。
豐原鎮黨委書記 劉曉亮:今年呢也是十四五規劃的開局之年,也是鄉村振興的開局之年,我們鎮上下一步的工作就是圍繞這麼幾點,鄉村振興首先是人才振興,就是在隊伍的建設上下大力氣,在外的成功人士、返鄉大學生、退伍軍人等這些優秀分子,讓他們回鄉創業。產業振興也是我們鄉村振興的基礎,下一步,在中省政策的支持下,創新集體經濟的經營模式,大膽的去嘗試,整合現有的資源,盤活集體資產,結合鎮現有的產業布局,延長產業鏈條,增加產品的附加值。新時代、新徵程、新使命,我們全鎮上下一定會團結一心,奮發作為,為把我們豐原鎮建設成為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生活富裕、治理有效的社會主義新農村而努力奮鬥。
編輯:範靜
初審:姜博
終審:李增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