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強逼德國支付方式的數據化,現金還能用多久?

2020-12-16 騰訊網

作者:段遜

小時候,會聽大人講,現金很髒。的確,現金經過多次轉手,必定帶有很多細菌,83%的歐洲人相信,紙幣是日常用品中最髒的物品。根據德國媒體報導,在歐元貨幣上總共有1.1萬個細菌。2.6萬個細菌已足夠使人類傳染疾病,例如腸道感染等。

如今在新冠疫情下,則是少用現金,勤洗手。

德國民眾一向更喜歡用現金,一是他們認為,用現金支付是一種自由的支付手段,不應該有任何的限制。若用銀行卡或智慧型手機支付,自己的個人信息無疑會受限制。若再置入大數據之中,那自己的支付方式導致的行蹤不就全曝光了?這是德國民眾基本的顧慮。

另外,德國數位化程度還沒有高到像中國那樣的無處不在。所以,德國人用現金的比例相對來講都一直比較高。據一項研究顯示,去年,在銷售份額中,現金支付的份額約在47%。

眼下,新冠病毒肆意,為減少感染新冠病毒的風險,德國民眾使用銀行卡或信貸卡的比例上升了。一家諮詢公司的支付專家奧利弗·懷曼(Oliver Wyman)認為,由於新冠病毒的大流行應該加快非接觸式支付方式,即支票和信用卡以及通過智慧型手機的行動支付的使用。他們在最近的一項研究中寫道,到2025年,按銷售額計算的現金支付份額可能會下降到32%。

由於新冠肺炎的大流行,連鎖店、飯店和商店越來越多地提供銀行卡支付而不是現金支付,以避免與出納員接觸和潛在的傳染風險。諮詢公司的顧問們認為,是衛生措施導致現金支付減少。

德國央行董事會成員約翰尼斯·比爾曼(Johannes Beermann)強調,沒有證據表明消費者面臨使用現金更容易遭受新冠感染的風險。

根據德國央行的一項調查,大約1000名受訪者中只有25%最近在新冠時期改變了付款方式。比爾曼表示:「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我們看不到對中期付款行為有任何直接影響。」

德國聯邦貴重物品運輸協會(BDGW)也表示了相反的看法。「無現金支付方式的提供商正在以固定費率和改進支付方式來吸引零售商」。

BDGW執行長Harald Olschok最近表示:「感染的風險已轉變為無現金支付。」該協會說:「在超市購物並從錢包中取出卡的人面臨的風險不亞於現金支付者。」這其中是有經濟考量的,消費者需要警惕。

BDGW執行長Harald Olschok

不管怎麼說,德國人喜歡他們的現金。所有零售採購的四分之三將繼續以現金結算,特別是小額現金。

不過,近年來德國的現金支付一直呈小幅趨勢。根據貿易研究所EHI的數據,2018年,實體零售中的消費者在支票和信用卡上花費的錢第一次多於現金。

毋庸置疑,新冠病毒肺炎的爆發改變了世界。在後新冠時代,支付手段也一定是會有改變的。現金流動減少是必然之規律。

註:本文版權屬於德國《華商報》,未經許可不得轉載。轉載需與本公眾號聯繫,並註明來源:微信公眾號 「德歐華商」。

點擊播放 GIF 0.1M

聽說轉發文章

會給你帶來好運

你點的每個贊,我都認真當成了喜歡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智慧型手機中的收款臺——俄羅斯無現金支付新常態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sputniknews報導,在過去幾年來,俄羅斯在無現金支付發展領域展示出世界最高速度之一。這是為獨立國協金融部門各公司提供服務的Deloit集團負責人馬克西姆·納柳金告訴俄羅斯衛星通訊社記者的。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指標只會上升。美國波士頓諮詢集團(BCG)的專家們在無現金支付指標方面把俄羅斯排在第四位。
  • 從「新冠妄想症」到「新冠一代」 疫情催生大量新詞彙
    參考消息網12月11日報導俄媒稱,新冠病毒完全改變了周圍的現實。雖然人們為邊界關閉而發愁,但語言的邊界卻在擴大。語言中增加了幾百個在隔離和限制背景下成為常用語的新詞。據俄羅斯今日政治通訊社網站12月10日報導,比如,德國萊布尼茨語言研究所的學者在年底發現,德國人開始使用約1000個新詞。例如,某些人因新冠疫情而陷入的恐慌也有對應的新詞:Coronoia(新冠妄想症)。德國人稱未來一代為Corona-Babys(新冠病毒娃娃),年齡大一點的叫Coronials(新冠病毒一代)。學者們在一個專門網站上公布了新詞的完整清單。
  • 新冠疫情引發抗議,是德國的特例?
    據媒體報導,大約有400人來到聯邦總理府前舉行示威,抗議聯邦政府為防治新冠疫情採取的限制措施以及反對所謂的疫苗接種義務。然而,此次報導的並不是發生在德國的眾多抗議活動之一,而是發生在奧地利的一次抗議集會。
  • 新冠疫情下的德國留學之路
    無奈隨著感染人數快速增加,德國各聯邦州一個接著一個宣布將課程調整為透過網絡通訊軟體授課,老師和學生們不得不把上課地點從教室搬到自己家中。這半年以來,德國的疫情逐漸獲得控制,但透過網絡授課的模式仍會繼續維持到下個學期,多數德國大學也將秋季學期的開學日期延後一個月,只為做好更完善的應對措施。
  • 全球屠宰場扎堆暴發新冠疫情!專家怎麼說?肉還能吃嗎?
    世界多國屠宰廠暴發群聚感染據《星期日周報》報導,事實上,除法國外,德國、西班牙、愛爾蘭、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以及巴西的屠宰廠也都陸續出現聚集感染。德國北威州5月8日關閉一家肉製品加工廠,該廠1200名員工中有約950人接受了新冠病毒檢測,截至10日共230人確診。當地政府決定將大部分「解封」措施延後一個星期。
  • Visa全球調研:疫情使67%的小微企業改變經營方式
    全球各地的小微企業仍在經受新冠疫情帶來的財務衝擊,當下有一點非常明確:線下商家亟需重新思考結帳或銷售端的體驗。近日,Visa(紐交所代碼:V)發布Visa Back to Business(Visa復工復產)調研,評估新冠疫情下電子商務的蓬勃發展。這一發展主要由消費者期望的變化驅動,即期望獲得安全、無接觸的支付體驗。
  • 新冠疫情下,德國家長將獲取長達20周的育兒津貼
    德國政府計劃在新冠疫情封鎖期間,為照顧孩子而失去工作的父母提供高達20周的補貼,這是德國衛生部長本周二給予的明確答覆。德國衛生部長延斯·斯潘(Jens Spahn)周二表示,育有子女的夫婦將有資格申請10周的所謂「二次工資支付」,而單親家庭則可以領取20周的工資補貼。通俗地來說,「二次工資支付」就是指國家向那些因為照顧年幼孩子而無法工作的父母支付補貼,補貼金額等同於稅後工資的67%。補貼金額的上限為每月2016歐元。
  • 新冠疫情下的利好消息:德國4月新規出爐,躺在家裡就有錢拿!
    作者:段遜 現在儘管處於新冠疫情中,但司法機構的車輪仍在繼續轉動。從4月起,仍有新的法律法規生效。且,為應對新冠危機,政府也出臺了「緊急救援計劃」。
  • 新冠疫情教會餐飲業的那些事
    新冠疫情的出現,讓餐飲業成為遭受衝擊最大的行業之一。疫情之殤,於西貝、眉州東坡或許是骨血之痛,但對海底撈來說卻可能只是皮肉之癢。而疫情當前,餐飲行業不僅進帳大幅受到影響,還面臨著員工工資與房租這種剛性現金支出的壓力。西貝莜麵村董事長賈國龍那句「帳上的現金撐不過三個月」並不只是西貝一家所面臨的生死考驗,而是餐飲行業當前普遍面臨的經營困境。
  • 從新冠疫情看戰略冗餘的重要性
    發動者之一德國皇帝威廉二世在開啟戰端時,還沉浸在戰爭「先發優勢」的敘事中沾沾自喜,以為巴爾幹點著了火藥桶給了他發動戰爭先機獲勝的機會,殊不知他開啟的是毀滅性的總體戰,與之前熟悉的戰爭形式完全不同。黑天鵝與我們所熟知的可以用過去的數據來量化的風險不同,需要我們有一整套完全不同的思維方式和做法去應對。
  • 央行:打造多元化支付方式下的現金和諧流通環境
    特別是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出現,對現金收付環境又產生了新的影響,拒收現金問題有所反彈:一是部分醫療、出行、水電煤氣等基本公共服務,以及普通生活消費等領域由原本的「面對面」線下場景逐步變為線上辦理,有的甚至取消了現場服務;二是「非接觸式」等新消費模式很多沒有考慮現金收付需求,造成部分群體特別是老年人消費及支付障礙;三是一些商戶服務人員熱衷於引導顧客安裝APP、關注小程序,容易產生歧視、排斥現金情況。
  • 德國科隆的帕莎妓院:因新冠疫情申請破產的歐洲第一大妓院
    今天看到一則消息說,位於德國科隆城市的帕莎妓院因新冠疫情而申請破產保護。乍看一下覺得很新奇,世界真是無奇不有,奇事也是年年有。在很多人眼裡,妓院還合法經營,還能申請破產保護,十分不可思議。1.帕莎妓院歷史帕莎妓院位於德國的科隆。科隆是一個開放、年輕、休閒的城市,名聲不大,但該城市卻將妓院行業經營的有聲有色,連周邊城市的人在周末都跑來科隆這裡消遣。
  • 孟加拉國成衣工廠回歸現金支付工人工資
    據孟加拉國《每日星報》12月21日報導,一項新的研究表明,在新冠疫情高峰期
  • 葛優陳寶國聚餐付款方式亮了!網友:有錢人都用現金支付!
    不過這些腕兒們吃完飯後,付款掏錢的方式亮了,只見王為念手裡拿著百元大鈔,挨個找大家收錢,原來他們居然吃的是AA制。沒想到這群老藝術家現在也在用AA制,莫名覺得有點「萌」。而還有網友注意到現在有頭有臉的人物都是現金付費,得到不少網友的認同。前段時間有媒體報導馬雲出現在重慶九街的某個酒吧,知情人透露,馬雲坐在酒吧裡十分低調,和朋友一起點了不少酒水,而本次消費的金額大約在1300多元左右,有意思的是馬雲並未選擇支付寶支付,而是刷了銀行卡。
  • 新冠病毒考驗德國的聯邦制
    次日,根據德國負責疾病控制和預防的聯邦政府機構兼研究機構羅伯特·科赫研究所(RKI,Rober Koch-Insitut)發布的數據,德國新冠病毒感染人數為2369人,死亡5人。論感染人數,排在義大利、西班牙和法國之後,列歐洲第四位。 默克爾首次公開就新冠疫情表態,說明德國疫情已經進入較為緊急的狀態,德國媒體評論,這「已經成為大領導的事了」。
  • 東協國際:線上支付又火了以後是不是真的得和現金說再見了?
    沉寂已久的行動支付,今年又一次的爆火了!據東協國際了解自新冠疫情爆發以來,前段時間老人被拒收現金已弄得滿城風雨。而現如今,無論從市場首超百萬億大關,還是席捲全球來看,行動支付都在彰顯著狂奔暴走的一面。東協國際認為,在這背後,可伶了那些並不會用手機支付的老人們。但疫情之後,也許我們真的要和現金說再見了。最近,對於行動支付市場而言,絕對是個值得可賀的日子。而據東協國際調查顯示,自新冠疫情爆發以來,歐洲的消費者已經正在逐步減少使用現金。
  • 疫情使得美國社會現金使用率大幅下降 這些支付公司將取而代之
    來源:金融界網站當美國人疫情過後再想買東西時,可能不用在看到班傑明-富蘭克林、或者傑克遜、林肯和華盛頓了(美元鈔票正面印製的歷史人物)。 由於對感染的擔憂,大流行加速了現金的消亡——這對Square和Venmo的所有者PayPal來說卻是好消息。
  • 支付創新不得排斥現金
    公告明確,不得排斥和歧視現金支付。消費及支付方式創新要堅持有利於暢通支付流通環境、有利於保障民生、有利於提升公眾的幸福感和獲得感,不得採取歧視性或非便利性措施排斥現金支付,造成「數字鴻溝」。  中國人民銀行有關負責人表示,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出現,對現金收付環境產生了新的影響,拒收現金問題有所反彈:一是部分醫療、出行、水電煤氣等基本公共服務以及普通生活消費等領域由原本的「面對面」線下場景逐步變為線上辦理,有的甚至取消了現場服務;二是「非接觸式」等新消費模式很多沒有考慮現金收付需求,造成部分群體特別是老年人消費及支付障礙;三是一些商戶服務人員熱衷於引導顧客安裝APP、關注小程序
  • 同樣受疫情影響,美國硬幣緊缺,卻加速西班牙進入非接觸支付時代
    目前由於新冠疫情下的封閉政策,線下交易受到了巨大的影響,於是導致實體貨幣流通不暢,也就是硬幣短缺。美聯儲正想辦法解決。這也沒辦法嘛,畢竟美國主流支付方式是刷卡和現金,並不像中國,手機支付的發展已經相當成熟。不過其實現在有不少國家都支持掃碼付款。
  • 廣州:乘坐公共運輸 鼓勵使用非現金支付方式
    央廣網廣州2月12日消息(記者鄭澍)記者從廣州市交通運輸部門獲悉,為進一步加強廣州市公共運輸疫情溯源工作開展,市交通運輸部門發出倡議,自即日起至疫情結束,鼓勵乘坐廣州市公共運輸(含巡遊計程車、道路客運)的乘客實行乘車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