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段遜
小時候,會聽大人講,現金很髒。的確,現金經過多次轉手,必定帶有很多細菌,83%的歐洲人相信,紙幣是日常用品中最髒的物品。根據德國媒體報導,在歐元貨幣上總共有1.1萬個細菌。2.6萬個細菌已足夠使人類傳染疾病,例如腸道感染等。
如今在新冠疫情下,則是少用現金,勤洗手。
德國民眾一向更喜歡用現金,一是他們認為,用現金支付是一種自由的支付手段,不應該有任何的限制。若用銀行卡或智慧型手機支付,自己的個人信息無疑會受限制。若再置入大數據之中,那自己的支付方式導致的行蹤不就全曝光了?這是德國民眾基本的顧慮。
另外,德國數位化程度還沒有高到像中國那樣的無處不在。所以,德國人用現金的比例相對來講都一直比較高。據一項研究顯示,去年,在銷售份額中,現金支付的份額約在47%。
眼下,新冠病毒肆意,為減少感染新冠病毒的風險,德國民眾使用銀行卡或信貸卡的比例上升了。一家諮詢公司的支付專家奧利弗·懷曼(Oliver Wyman)認為,由於新冠病毒的大流行應該加快非接觸式支付方式,即支票和信用卡以及通過智慧型手機的行動支付的使用。他們在最近的一項研究中寫道,到2025年,按銷售額計算的現金支付份額可能會下降到32%。
由於新冠肺炎的大流行,連鎖店、飯店和商店越來越多地提供銀行卡支付而不是現金支付,以避免與出納員接觸和潛在的傳染風險。諮詢公司的顧問們認為,是衛生措施導致現金支付減少。
德國央行董事會成員約翰尼斯·比爾曼(Johannes Beermann)強調,沒有證據表明消費者面臨使用現金更容易遭受新冠感染的風險。
根據德國央行的一項調查,大約1000名受訪者中只有25%最近在新冠時期改變了付款方式。比爾曼表示:「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我們看不到對中期付款行為有任何直接影響。」
德國聯邦貴重物品運輸協會(BDGW)也表示了相反的看法。「無現金支付方式的提供商正在以固定費率和改進支付方式來吸引零售商」。
BDGW執行長Harald Olschok最近表示:「感染的風險已轉變為無現金支付。」該協會說:「在超市購物並從錢包中取出卡的人面臨的風險不亞於現金支付者。」這其中是有經濟考量的,消費者需要警惕。
BDGW執行長Harald Olschok
不管怎麼說,德國人喜歡他們的現金。所有零售採購的四分之三將繼續以現金結算,特別是小額現金。
不過,近年來德國的現金支付一直呈小幅趨勢。根據貿易研究所EHI的數據,2018年,實體零售中的消費者在支票和信用卡上花費的錢第一次多於現金。
毋庸置疑,新冠病毒肺炎的爆發改變了世界。在後新冠時代,支付手段也一定是會有改變的。現金流動減少是必然之規律。
註:本文版權屬於德國《華商報》,未經許可不得轉載。轉載需與本公眾號聯繫,並註明來源:微信公眾號 「德歐華商」。
點擊播放 GIF 0.1M
聽說轉發文章
會給你帶來好運
你點的每個贊,我都認真當成了喜歡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