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12月11日報導俄媒稱,新冠病毒完全改變了周圍的現實。雖然人們為邊界關閉而發愁,但語言的邊界卻在擴大。語言中增加了幾百個在隔離和限制背景下成為常用語的新詞。
據俄羅斯今日政治通訊社網站12月10日報導,比如,德國萊布尼茨語言研究所的學者在年底發現,德國人開始使用約1000個新詞。例如,某些人因新冠疫情而陷入的恐慌也有對應的新詞:Coronoia(新冠妄想症)。德國人稱未來一代為Corona-Babys(新冠病毒娃娃),年齡大一點的叫Coronials(新冠病毒一代)。學者們在一個專門網站上公布了新詞的完整清單。
報導稱,俄羅斯尚未進行詳細研究,但來自烏拉爾聯邦大學的學者們統計了幾十個新詞,例如расхламинго(因隔離期間無聊而大掃除)和карантэ(在長期隔離期間掌握的技能)。
芬蘭甚至為某些官方行為創造了新術語。比如,koronavelka——為支付疫情開支而提供的國家貸款。Koronatuki——給公司和組織的國家支持。
報導認為,專家們並不急於在官方層面承認全部這些已經成為常用語的新詞。在俄羅斯,國立普希金俄語學院把「自我隔離」(самоизоляция)定為2020年年度熱詞,但沒有將其收入詞典。
俄羅斯維諾格拉多夫語言研究所首席研究員、文學博士阿納託利·巴拉諾夫也認為,增補釋義詞典還為時過早。只有當科學家正式認定新冠病毒將陪伴人類不止一個十年後,才有必要考慮這一點。
報導稱,一切將取決於新冠病毒疫情將持續多久。如果它不在一兩年內結束,而是長期和我們在一起,那麼這些詞語就必須被正式記錄下來,加入釋義詞典。
在新冠疫情下還出現了一些更奇特的詞,值得一提的有зумбомбинг(在Zoom視頻會議上搗亂)、думскроллинг(一直看負面新聞)和ковидиот(無視安全要求、認為新冠肺炎是虛構疾病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