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糖葫蘆是我國的傳統小吃,大家比較熟悉的都是北京、天津等地的冰糖葫蘆,一般來說,人們會用竹籤,穿上山楂、草莓等水果在裹上厚厚的冰糖,吃下去酸酸甜甜,冰冰涼涼的味道特別好,深受男女老少的喜愛,尤其孩童時期,小時候一定會有這樣的經歷,每次看到有賣冰糖葫蘆的小販,都會哭著喊著讓爸媽給自己買。
而對於我一個閩南人來說,我的童年也有冰糖葫蘆,只是我記憶中的冰糖葫蘆和大家熟知的不太一樣罷了!在我們閩南,我們管冰糖葫蘆叫「餘甘枝」,因為我們最初做冰糖葫蘆的原材料,就是那一顆顆黃色的小果子,我們叫這種小果子叫「餘甘」。這種小果子在我們這兒的地位相當於湖南人的檳榔吧!
不過,因為餘甘是一種野果子,口味酸澀,因此基本沒什麼人會選擇生吃,因而平常我們也不會在水果店看到它。但是聰明的閩南人卻將冰糖葫蘆的工藝運用到了「餘甘枝」上,甜口的冰糖完美的中和了餘甘本身的酸澀,餘甘枝就這樣成為了幾代閩南人童年裡最難以忘卻的美食。
因為學業,我離開了家鄉好些年,也因此對家鄉的美食「生疏」了不少,恰巧前段時間和朋友一起去逛我們泉州的老街,也在老街上看到了不少兒時的美味。最讓我興奮的無疑是看到了一位正在賣「餘甘枝」的老奶奶,雖然有更大眾口味的山楂和草莓口味的糖葫蘆,但我還是選擇了最「古早」味的餘甘枝。
大家都知道,「望梅止渴」的典故吧!因為餘甘枝的口味偏酸,所以每次還不用等我開始吃,光看著它我就口水直流,真的是控制不住自己。趕緊來上一口吧。果然還是小時候的味道,只是隱約記得小時候,我還有些接受不了餘甘枝中澀澀的口感,但現在的我,完全能夠get到餘甘枝在口味上獨特的層次感,入口先是冰糖的甜,再是餘甘枝的酸澀,最後二者融合成一種酸酸甜甜的味道,吃下去之後,口腔內還是感覺非常的清爽,完全不像是有些糖葫蘆會給人一種很膩的感覺。
或許大家會說,什麼閩南特色,換湯不換藥,不是還是糖葫蘆嗎?確實沒錯,餘甘枝就是冰糖葫蘆的一種,但「餘甘枝」這個詞也是從閩南這邊傳出來的。對我來說,更多的還是一種回憶吧!小時候哭著喊著要吃的「餘甘枝」,但是每次又因為味道太澀而又丟給媽媽吃。不過,長大後的我可以接受更多的味道,也愛上了很多曾經不那麼喜歡的美味。
「餘甘枝」確確實實是非常具有閩南特色的「糖葫蘆」,大家有機會來到我們這兒,有機會一定得嘗嘗,說不準你會更喜歡餘甘枝這種冰糖葫蘆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