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組」不動的大學小組作業
在楊武看來,小組作業簡直是「組長不動沒人動,小組永遠一動不動」。那麼,小組作業為何「組」不動?小組作業又該如何「動」起來呢? 小組作業「江湖險惡」 儘管熬得辛苦,但楊武的努力沒有白費,4份小組作業中,1份拿到全班最高分,另外3份的分數也排在各小組前列。
-
校園小組作業為何「組」不動
小組作業已經成了大學生群體裡的一個「民生問題」,既能反映學生群體的狀態,也是一面可以照見學生考核、教學管理的鏡子。在高校,小組作業頗得老師們「恩寵」。它們作為課程的平時成績或者期末考核,要由幾名學生協同作戰、共同完成,從而培養學生的合作、溝通等能力。
-
大學生小組作業實力避坑指南!不看後悔!
上大學之後,最頭疼的莫過於小組作業了。沒有經歷過小組作業的人會覺得還好啊,不就是幾個人做一份作業嗎?這有什麼?但其實,小組作業處理得好的話還好,處理得不好就是組長自力更生,然後惠及四方,一帶八路。為什麼現在很多大學生做小組作業時會遇到這樣那樣的的問題?那是因為以下幾個原因。1. 組合親密,不好翻臉一般組隊大家都會選擇同寢室的,或者比較熟悉的同學一起組隊。在這其中,必然有能力強的和能力弱的,有比較上心想拿高分的,也有無所謂分數的。
-
「組」不動的大學小組作業:友誼的小船說翻就翻
在楊武看來,小組作業簡直是「組長不動沒人動,小組永遠一動不動」。那麼,小組作業為何「組」不動?小組作業又該如何「動」起來呢? 小組作業「江湖險惡」 儘管熬得辛苦,但楊武的努力沒有白費,4份小組作業中,1份拿到全班最高分,另外3份的分數也排在各小組前列。
-
大學生的小組作業為什麼建議熟人組隊,網友:現實太骨感!
大學生小組作業,是大學生在校內都會遇見的事情,一般是老師布置的結課作業,這份作業是對本學期課程內容的的總結和升華,老師有具體的框架和要求,同學們在框架內進行分工與和合作完成小組作業。那麼小組作業應該怎樣進行組隊呢?
-
思考——大學小組作業
上一篇文章,我說了大學小組作業的看法,而這一篇文章,我將從我個人的視角,談一下我們該如何看待小組作業!首先我們要清楚大學小組作業的目的。其實來到了大學,手寫作業已經不能夠滿足大學生的需求,更不能滿足社會對大學生的要求——社會更加需要社會實踐能力強的人才,大學像是一座橋,我們大學生就是走在橋上的人,橋的一邊是學校,橋的另一邊是社會,大學正是能讓我們更加順利地走向社會的過渡階段!因此,在大學,最要緊的是培養我們適應社會的能力!
-
你永遠叫不醒小組作業裡划水的人!
上大學後 大學課程的練習題相對於高中來說會少一點但是許多課程都加了一項實踐作業 它叫做:小!組!作!業!被小組作業支配的恐懼 你還記得嗎?
-
大學課堂愛布置小組作業
小組合作的益處多多,除了培養合作意識外,還可以增強責任感、加強自學能力,培養積極主動性格。此外,團隊合作還是一個認識他人,認識自己的過程。只有認識自己的長處,認識自己與他人的不同,才能找到自己擅長的位置,更好地發揮自身優勢。 小組作業遭學生不滿? 前段時間,曾大學生在朋友圈抱怨說:「小組作業是世界上最噁心的作業」,紛紛引來不少同學點讚。
-
當代大學生小組作業展示現狀,學姐血淚教訓:這3點,能避則避開
文|小包讀書間高中及以前的學習成績是用期末分數來衡量的;到了大學,衡量成績的標準不僅僅是考試分數,它還包括平時成績(出勤率、作業完成度等等方面),而最常見的平時成績考核就是小組作業,也就是老師會要求5-9個人分成一個小組,然後合作完成作業。
-
被「小組作業」支配的恐懼,我到現在還記得!
組!作!業! 被小組作業支配的恐懼 你還記得嗎? 小組作業,又稱大作業,是一種多人合作完成任務的新型教育模式,廣泛應用於大學課堂。 分好組後 小組作業就開始了 通常它被分為以下幾個環節:
-
大學裡讓人頭疼的小組作業!大學生:不想當組長
正在上大學的你們,不知道有沒有和學長一樣,因為小組作業而煩惱過?經常看學長文章的同學應該都清楚,這裡就不多介紹了。這篇文章,我們就來一起說一說,怎樣做好小組作業?組長應該如何分配任務呢?第一:組長的煩惱我們大學小組作業,基本上是八個人一組,最多的時候是十個人一組。因為有些時候是三個班一起上課,有些時候是五個班一起上課,情況是不一樣的。我們寢室都是一個班的同學,然後我們基本上是一個寢室為單位,做一組。有時候,可能還要加入兩個其他寢室的同學。
-
中大學生報情色版事件
中大學生報情色版事件是指香港中文大學學生會旗下的《中大學生報》,因為其「情色版」的內容受到報章報導而於2007年5月所引發的一連串事件
-
大學裡的小組作業,讓我看清了太多人!
有道是:「小組作業見人品。」現在獨自熬夜趕作業留下的淚,都是當年分組時腦子進的水。 你有沒有經歷過這樣的事: 做作業答應得好好的同學,說消失就消失。電話不接,簡訊不回。
-
「你永遠叫不醒小組作業裡划水的人。」
大學生的思想國小組作業,被不少人戲稱為「小組作孽」。忙的人,忙到窒息;閒的人,無所事事。你經歷過小組作業的絕望嗎?你是否也在為小組作業裡划水的同學抓狂?你永遠叫不醒小組作業裡划水的人。最近,有一個學長在朋友圈和QQ空間發尋物啟事,他的U盤掉了。他向來是一個細心嚴謹的人,在大學三年都沒掉過東西,卻一掉就掉了重要的U盤。了解事情原委之後,才知道原來是小組作業惹的禍。
-
與法國人做小組作業是什麼體驗?
顧名思義,小組作業即是幾個人一組,在規定的時間內,根據課程、教授的要求在給出或自選的課題下進行研究分析,通常以寫報告及做presentation的方式進行研究成果展示。國內的大學中,這種作業方式似乎並不盛行,然而在法國,小組作業簡直是家常便飯,有相當大比例的課程需要做小組作業。有的老師會將它計入平時成績作為參考,有的則直接當做結課成績,小組作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
大學生小組作業成災難性合作?網友表示:都是這樣過來的
小組作業,指的是多人合作完成課程任務,共同完成一項作業或展示,這一教育方法廣泛應用於大學的課堂。這本是一個考驗學生利用知識和培養協作精神的好辦法,但是區別於開始的初衷,這種小組作業成為了大學生口中的「災難性合作」,知識沒有系統學好,合作精神也沒體現,同學關係也惡化的很嚴重。
-
大學裡的小組作業,你怎麼看?
大學生的思想國「同學們,咱這門課有一個團隊合作的實踐報告作業……大家課下討論一下,確定好小組名單交給學習委員,可以開始準備做了呦,非常鍛鍊大家的合作能力,祝你們期末都取得好成績~~~」啊啊啊!上了大學,沒有了固定的教室, 沒有了固定的同桌,卻有了小!組!作!業!
-
「小組作業是大學生活裡最令人作嘔的事之一。」
很多作業的成績是按組打分全組相同的,並不是每個成員的工作都是被監控、可評價的,既然做多做少都是一樣的結果,我好像在小組中也沒那麼重要,誰又甘願比別人多無償付出一些呢? 不同的老師對小組作業的打分有不同的實施細則,我經歷過的大多數小組作業採取小組統一分數形式,也有一些老師輔以組內互評、個人作業、分工細則、展示表現等指標調整組內成員的分數。
-
澳大學分派小組作業 留學生被指拖後腿
【環球網報導 記者 劉洋】 據外媒《今日阿德萊德》10月20日報導,澳大利亞不少大學採取小組作業的方式,學生合作完成任務,並獲得相應的學分。然而有不少澳大利亞本土大學生表示,部分英語水平比較低的留學生拖了小組的後腿。這種小組作業的方式意味著勤奮認真的學生帶動懶惰的差生。
-
為小組作業獨自熬夜流下的淚,都是當初分組時腦子進的水…
而小組作業背後的「江湖」也令人擔憂:有學生稱期末小組作業是一部虐心大戲:「三年閨蜜能反目成仇」「讓友人變路人,路人變仇人」「簡直是破滅友誼的大神器」……甚至有學生認為小組作業是一面「照妖鏡」,稱「小組作業見人品」。「要是能少點套路,多點真誠,也不會那麼心累了。」在楊武看來,小組作業簡直是「組長不動沒人動,小組永遠一動不動」。那麼,小組作業為何「組」不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