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酒博物館、澳門半島與臺北

2020-12-22 百家號

葡萄酒博物館

澳門最知名的葡萄酒博物館,位於澳門新口岸之旅遊活動中心內。1995年12月15日對外開放。博物館分為葡萄種植和葡萄酒釀造歷史區、酒窖、展覽區三個展區,通過地圖、文字、照片、葡國彩繪磚、錄像等向參觀者介紹有關葡萄種植和葡萄酒釀造的發展歷史,同時營造了葡萄酒的釀製場景。遊客在這裡不僅可以體驗酒的文化,了解酒的文明,還可以免費品嘗美酒。

澳門半島

澳門半島是組成澳門的四部分之一,是澳門居民的主要聚居地,也是澳門最早開發的地區,有超過四百年的歷史。位於澳門半島的澳門歷史城區於2005年正式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內。澳門半島在數千年前為海上的一個小島,是萬山群島的一部分,後來因珠江口西側的泥沙淤積,令珠海和澳門之間形成了一個連島沙洲(現址於今日的關閘),澳門島才開始與中國大陸相連,加上多年的填海形成今日的澳門半島。澳門半島的最高點為東望洋山北峰,海拔高度約為93米。

凼仔島

凼仔古稱潭仔、雞頸、龍環、龍頭環,位於澳門半島以南,西面與珠海市的小橫琴隔海相望。冰仔島為東北至西南走向,東部為大冰山,西部為小冰山,中部是平地。冰仔島原只是個彈丸之地,由大冰仔和小冰仔兩個小島組成。後來由於泥沙淤積和人工填海,將兩座小島合二為一,使冰仔島的面積達到6.3平方千米。現在的西沙、平民屋、賽馬場、松樹尾及中心市區等地均為填海所得。與澳門半島相比,冰仔島人口密度小,綠化面積大,生態保護得好,較適合人類居住

路環島

路環島,位於澳門冰仔島之南約2千米,島西面是珠海市的大橫琴島,相距最窄處不到300米。島上丘陵起伏,地勢為全澳最高。路環島古稱「過路環」,顧名思義是一條馬路環繞著一個小島,該島中部是山丘,多森林。這裡建有石排灣郊野公園和媽祖文化村,在這裡可以見到一尊巨大的媽祖像。只有小島邊沿環繞著一條馬路,有人聚集居住。南部有兩個沙灘:黑沙和竹灣。黑沙海灘較大也較有名氣,是澳門著名的風景名勝,有很多遊客到此參觀。該島還有一個聯生工業區、一個袖珍的深水港(九澳港)。在凼仔島與路環島之間有座長2225米的跨海大橋。這裡離半島較遠,人口較少,但這裡環境幽靜,山巒起伏,樹木繁茂,公園較多。

民俗文化

澳門擁有特殊的歷史和位置,東西方文化在其體內共融,從而發展成一個國際化的都市。從飲食來看,多元文化更鮮明。葡式蛋撻是澳門小吃中最常見的一種,外脆內甜,嫩滑的蛋漿入口即化,美味可口。不想吃西式的,也可以來個中式的,盛記白粥香滑爽口,佐以小店的油條,就是一份相當不錯的早餐。還有澳門豆撈,雖是火鍋,但卻清淡不上火。源自臺灣的帝鉤碳烤胡餅,現包現烤,皮脆肉嫩,也深受人們喜愛。

臺北

每個城市都有不一樣的風景,每個風景都是一張獨一無二的明信片,臺北也一樣。臺北市位於臺灣島北部的臺北盆地,作為臺灣最大的城市,臺北是臺灣省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人口200多萬,其中有70%的人,都是來此尋夢的他鄉異客。臺北,如北京一樣,承載了太多人的夢想。狹窄的街道兩旁,是許許多多繁體字廣告牌,是淅淅瀝瀝滴著雨的傍晚的屋簷和清晨積水的馬路。縱使你從沒來過這裡,也會因為偶像劇的種種畫面而對這裡倍感親切。軟糯的閩南語輕而易舉地將你融化在這座城市的氣場裡,也許在這個時候,你才發現隱藏在主流風景之外的、滲透進城市每一個角落的生活趣味。與這些古樸氣息相反的是,臺北同巴黎、上海這些國際大都市一樣,是臺灣最國際化、最具國際知名度的城市。這裡從不缺乏摩登時尚的青年和快節奏的時尚生活。朝九晚五的工作,通宵達旦的夜店,衣著光鮮的都市麗人,還有日系裝扮的少男少女,處處都在彰顯著臺北現代都市的氣息。加之悠久的歷史文化,徜徉於人潮中,會讓你忘記時空,甚至你自己。

臺北小巨蛋

就在臺北這個古樸卻又充滿國際化氣息的城市裡,孕育了一座國際性大型綜合體育館——臺北小巨蛋體育館。它位於臺北市南京東路和敦化北路的交接口,是這座城市的地標,以鈦金屬板為屋頂,俯瞰,它像一隻巨大的雞蛋,極具現代感。小巨蛋分為主館和副館。主館為多用作體育館,可以滿足多項展覽、運動競技、演唱會、藝術表演、集會等大型活動地開展,觀眾席位多達1500多個,具備遠、中、近等三種伸縮舞臺呈現方式;副館由溜冰場、健身房、舞蹈教室、壁球場等組成。跟香港紅碼體育館一樣,小巨蛋雖然作為一個體育館而存在,實際上很少有體育活動在這裡舉行,卻經常有不少歌星在此舉行演唱會。

很多歌手也以能夠在體育館舉行個人演唱會為榮,臺灣藝人羅志祥是第一位在臺北小巨蛋開個人演唱會的歌手。背著一把吉他,停留在每一個可以停留的角落,是每個大都市有著音樂夢的年輕人的共同寫照。臺北是李宗盛、羅大佑、伍佰、五月天、陳綺貞這些人物夢想的開端和高潮,卻永遠不會有尾聲。那些繼續在茶餐廳演繹民歌的女子;那孜孜不倦地在地鐵口沉醉在自己歌聲裡的男生,也許未來的某個時候,他們的身影會在臺北小巨蛋的舞臺久久停留。

「臺北故宮博物院」

佔地總面積約為0.16平方千米的「臺北故宮博物院」位於臺北市郊陽明山腳下,是一座仿照北京故宮樣式設計建築的宮殿式建築。它的原名為中山博物院,號稱世界四大博物館之一,是收藏中國文化歷史物證最多的地方。中間的博物院大廈是博物院的主體建築,樓高四層,大廈兩旁是兩座三層殿式建築。博物院大廈的第一層是辦公室、圖書館、演講廳;侯家莊墓園模型及墓中出土文物、銅器、瓷器等則被安放在第二層;三層陳列書畫、玉器、法器、雕刻及圖書、文獻等;各種專題特展則只在第四層舉行。「臺北故宮博物院」的藏品包括清代北京故宮、瀋陽故宮和原熱河行宮等處舊藏之精華,以及海內外各界人士捐贈的文物精品,共約60萬件。是中外人士到臺灣旅遊的重要參觀景點。

相關焦點

  • 走進澳門博物館
    澳門地方雖少,卻有不少博物館,這些博物館也已成為澳門的旅遊景點,豐富澳門的旅遊資源。澳門博物館1998年4月開幕的澳門博物館是目前最新的博物館,位於大炮臺,總造價1.3億元。大賽車博物館為了紀念澳門格蘭披士賽車40周年,澳門政府旅遊司興建了一座有關這項賽事的博物館,並於1993年揭幕,即澳門大賽車博物館。博物館位於新口岸旅遊活動中心,場內展出了許多與格蘭披士賽事有關的照片、說明文章、獎項、有紀念價值的物品、舊款賽車及著名車手曾使用的戰車等。
  • 澳門博物館之旅 十大不可錯過的博物館
    【環球網綜合報導】澳門,不只是滿足你視覺需求的旅遊城市,更是葡萄牙文化和中華文化的完美契合處。為了一探澳門的美,我們需要深入它的文化遺產、文化中心——博物館!從可學到中國深厚茶文化的茶室到蘊含澳門悠久海事歷史的海事博物館,這裡眾多的博物館一定能夠滿足你的好奇心和求知慾!
  • 博物館:澳門別樣的風景線
    如果說澳門歷史城區本身就是一座沒有圍牆的博物館,那麼澳門30多平方公裡土地上散落著的約30座博物館,就是從各個角度敘述著歷史的精彩細部,也構成了澳門獨特的博物館文化。  薈萃古今中西文化  在澳門半島的炮臺山上,白色花崗巖立面的澳門博物館緊鄰聖保祿炮臺、大三巴牌坊等世界文化遺產。
  • 中西薈萃的澳門博物館(圖)
    澳門現有各色博物館13座,涵蓋古今中外多個領域,分門別類展示澳門的精彩多元文化。遊客可從不同角度深入認識這個擁有400多年歷史的東西文化交匯之地。  坐落在媽閣廟一旁的海事博物館是當年首批葡萄牙人登岸的地方。遠遠望去,博物館就像一艘揚著白帆的三桅船,停泊在媽閣廟前。館內展示了澳門歷史與大海之間的密切聯繫,系統地闡述了中國和葡萄牙在海事方面的歷史。
  • 在海事博物館,遇見400年前的澳門
    澳門半島的最南端,是16世紀葡萄牙航海家最初踏上澳門的地方,人們都知道有個著名的世界文化遺產景點媽閣廟。緊挨著媽閣廟不到100米處,有一座海事博物館,則少有人知。澳門回歸前政府高官均是葡國人,其中有一位曾任澳門海事署(即現在的「海事及水務局」)署長的海軍少將,喜愛收藏航海及相關物品。1919年,他在辦公大樓裡專闢房間展示收藏,這就是澳門海事博物館的前身。1986年,當時的海事署署長蘇勵治海軍中校提出建海事博物館的設想,並選中了媽閣廟前一個古老而美麗的建築物。
  • 為傳統賦予新內涵 「2019澳門國際博物館嘉年華」開幕
    中新網5月13日電據澳門特區政府網站消息,為響應國際博物館日,2019年澳門14間博物館將以「流動的博物館——南灣x文化樞紐」為主題,聯合舉辦年度盛事「2019澳門國際博物館日嘉年華」。開幕儀式於12日下午3時舉行。活動現場設有展覽教育區、VR體驗、工作坊、攤位遊戲等,繽紛多元,吸引市民踴躍參與,氣氛熱絡。
  • 澳門海事博物館 | 透過四百年的光陰,看清澳門走來的痕跡
    現代人遊澳門,或是為了看城市的繁華,或是為了品嘗琳琅的美食,但卻少有人知道,在澳門半島之南,坐落著她的根基——澳門海事博物館,徐徐訴說她的過去。在這裡,仿佛可以穿越四百年的光陰,看清澳門走來的痕跡。澳門海事博物館是澳門歷史最悠久的一間博物館,館內主要介紹澳門地區的海事活動,包括中國南部的捕魚方法和傳統漁船、科學技術和交通工具、葡國和中國的海事歷史等等。由於澳門獨特的地理位置和歷史背景,其文化具有東西方共存的多元化色彩,經過五百多年歐洲文明的洗禮,留下了大量的歷史文化遺蹟。
  • 澳門葡萄牙葡萄酒商會揭牌儀式在珠海舉行
    海外網珠海11月21日電(記者毛磊)為促進中葡經貿及文化交流,澳門百力集團中國總部開幕儀式暨澳門葡萄牙葡萄酒商會揭牌儀式11月20日在廣東珠海舉行。儀式匯聚了近200名來自中葡政商界、文化界及葡萄酒業界知名人士,氣氛熱烈。葡萄牙駐廣州總領事安德烈科爾代羅先生及商務副領事馬裡奧費雷拉先生、澳區全國人大代表劉藝良、著名經濟學家黃江南、珠海市政府外事局局長張梅生等出席儀式。澳門葡萄牙葡萄酒商會理監事出席活動,為商會中國辦事處揭牌。
  • 那一刻風馳電掣——記澳門格蘭披治大賽車博物館
    圖為大賽車博物館內一角。格蘭披治 久負盛名澳門格蘭披治大賽車久負盛名,今年11月將舉辦至第64屆。而大賽車博物館卻隱藏在一個並不起眼的建築物底樓,與葡萄酒博物館毗鄰。走進這座開館於1993年11月18日、為慶祝澳門格蘭披治大賽車舉辦40周年而設的博物館,中心展臺上火紅的「凱旋」TR2賽車以其迷人的風採迎接八方來客。這是首屆澳門格蘭披治大賽車的冠軍戰車,車手是香港葡僑嘉華路。周圍牆上是大幅照片和文字說明,並配以錄像,生動再現當年比賽及頒獎場景。
  • 澳門手信博物館:留住舌尖上的記憶
    澳門手信博物館外景。本報記者 蘇 寧攝  澳門手信博物館  留住舌尖上的記憶(知行港澳)  本報記者 蘇 寧  出來玩一趟,帶點什麼禮物回去給親朋?在澳門,答案簡單明了:大馬路上、機場碼頭的遊客們,幾乎人手一份遊澳紀念品——手信。
  • 澳門手信博物館——留住舌尖上的記憶
    澳門手信博物館外景。   出來玩一趟,帶點什麼禮物回去給親朋?   小點心做成「大茶飯」   細究起來,據說現在澳門手信的「龍頭老大」杏仁餅來自內地,豬肉乾則最早是新加坡特產,但都在澳門得以發揚光大,小本生意的糕點業也因為澳門回歸的歷史機遇成為「大茶飯」。近幾年澳門遊客年均超過3000萬人次,各種賽事、盛事也越來越多,手信業儼然已成為澳門旅遊業的招牌。在澳門上百個手信品牌中,鉅記與咀香園是最大的兩家,分店從澳門半島開到離島。
  • 懂叔帶你飛,五分鐘領略世界十大葡萄酒博物館!
    每年的5月18日,都是由國際博物館協會(ICOM)發起並創立的「世界博物館日」, 這一天世界各地博物館都舉辦各種宣傳、紀念活動,慶祝自己的節日,讓更多的人了解博物館,更好地發揮博物館的社會功能。所以今兒個,懂叔就帶大家走進「世界十大葡萄酒博物館」,雲參觀這些古老的文化。
  • 葡萄酒愛好者又一打卡聖地!波爾多葡萄酒博物館即將在中國動工!
    波爾多葡萄酒文化博物館基金會主席Sylvie Cazes強調:「這一次在中國的葡萄酒文化中心,並不是波爾多葡萄酒文化中心的複製品。」 波爾多Cité du Vin博物館的負責人Philippe Massol)解釋說:「在發起這次計劃之前,我們已經接待了大約十五個中國代表團,他們希望重現我們在加龍河兩岸的文化寶藏。
  • 知行港澳:澳門手信博物館 留住舌尖上的記憶
    澳門手信博物館外景。近幾年澳門遊客年均超過3000萬人次,各種賽事、盛事也越來越多,手信業儼然已成為澳門旅遊業的招牌。在澳門上百個手信品牌中,鉅記與咀香園是最大的兩家,分店從澳門半島開到離島。創辦於1935年的咀香園最早不過是清平街上一間餅屋,從1935年到1999年的64年間,這家老字號始終只有一間店鋪。回歸之後,咀香園的分店幾乎一年一間,至今已有10多間分店。
  • 這裡是中國的葡萄酒發源地,有「山海仙境·葡萄酒城」的美譽
    ##煙臺,是山東省地級市,國務院批覆確定的中國山東半島的中心城市之一、環渤海地區重要的港口城市、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煙臺市地處山東半島東部,以「山海仙境·葡萄酒城」的美譽著稱於世。中國葡萄酒工業始於煙臺,由此,葡萄酒與煙臺結下了不解之緣。嘗一口名不虛傳的張裕美酒,才不枉來一次煙臺。
  • 探訪澳門消防博物館 看帥哥館長演示古老滅火工具
    探訪澳門消防博物館 看帥哥館長演示古老滅火工具   一個烈日炎炎的下午,記者走進澳門消防博物館,一窺組建已有130年歷史的澳門消防局。  濃縮百年歷史 再現今日雄風  澳門消防博物館位於澳門半島老城區、孫中山先生行醫過的鏡湖醫院斜對過。這座米黃色的南歐風格建築1923年作為澳門消防指揮大樓正式投入使用,時至今日博物館的後身仍然是消防局的中央行動站。
  • 澳門最著名景點邊上藏著一博物館,無鎮館之寶,收門票卻遊客不斷
    不足30平方公裡的澳門,沒有北京的一個區大,卻有大大小小20多間博物館。到過澳門的人,幾乎沒人沒到過地標性建築大三巴牌坊——聖保祿學院和聖保祿教堂遺址,這就像沒登長城等同於沒到北京。但是,卻少有人知道,在大三巴牌坊咫尺之遙,藏著一個澳門博物館。
  • 追逐澳門(十):博物館的訴說
    >由於澳門博物館位於澳門本島的市中心,緊鄰大三巴古蹟和古炮臺,許多遊客都將這三處作為一個景點,欣欣然一併拿下。但難得的是,澳門博物館是許多澳門本地居民也喜歡常來看看的「像家一樣的博物館」。澳門博物館這種強大的吸引力不僅僅來自於其低廉的票價(成人15澳門元,而兒童、學生及長者則只需要8澳門元),更重要的是澳門博物館在「親民感」和「珍藏歷史」的基調上的絕佳把握。作為一個新型的綜合博物館,這裡的互動理念極具設計感,每一層主題理念各不相同,但都給人娓娓道來的細緻與生動。
  • 萬年曆 | 回歸21年,澳門的前世今生你知道多少?
    澳門回歸日也稱澳門回歸節。1999年12月20日零時,中葡兩國政府在澳門文化中心舉行政權交接儀式,中國政府對澳門恢復行使主權,澳門回歸祖國。以後每年12月20日澳門都舉行紀念活動,今年12月20日為澳門回歸21周年紀念日。   光陰荏苒,21年,說長不長,說短也不短;但足以令一個地方的發展,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 澳門擬建輕軌以縮短澳門半島和氹仔間交通時間
    來源:新華社新華社澳門9月3日電(記者郭鑫、王晨曦)澳門特區政府土地工務運輸局和澳門輕軌股份有限公司3日舉行發布會,公布《輕軌東線方案》,該方案將於9月4日至11月2日進行公開諮詢。根據方案,澳門輕軌東線初擬全長約7.65公裡,計劃設6個車站,車站及軌道均在地下。北面前兩個車站設於關閘和馬場北大馬路對面海床,再向南延伸至新城A區,沿A區中央綠廊設3個地下車站,經海底隧道連接新城A區及E區。列車到新城E區後將爬升至地面,與輕軌氹仔線高架橋相連,乘客可無縫換乘氹仔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