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基計劃是教育部於2020年1月13日印發的《教育部關於在部分高校開展基礎學科招生改革試點工作的意見》開展的招生改革工作,主要選拔培養有志於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且綜合素質優秀或基礎學科拔尖的學生。聚焦高端晶片與軟體、智能科技、新材料、先進位造和國家安全等關鍵領域以及國家人才緊缺的人文社會科學領域,由有關高校結合自身辦學特色,合理安排招生專業。要突出基礎學科的支撐引領作用,重點在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及歷史、哲學、古文字學等相關專業招生。建立學科專業的動態調整機制,根據新形勢要求和招生情況,適時調整強基計劃招生專業。
強基計劃定位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突出基礎學科支撐引領作用,培養未來領軍人才。在綜合往年自主招生、綜合評價政策基礎上開創全新的人才招錄培養一體選拔模式。
今年作為首年招生的強基計劃獲得了極高的關注度,然而實際招生情況卻不理想,出現錄取不滿的情況。是什麼原因導致強基計劃首年招生不順利呢?
1、起點高,定位也高。首年試點在社會各界受到了極大關注,報名熱度非常高。據不完全統計,2020年報名系統有超過135萬人次點擊操作。
2、強基計劃明確分省競爭,分省公布招生計劃。首年試點各高校招生計劃比較保守,總招生計劃在6000人左右。除清北外,各校招生計劃在30-210之間,與往年自主招生相比招生計劃整體呈下降趨勢。因為強基計劃政策的特殊性,實力較強的綜合類院校招生計劃明顯多於理工類和特色院校。
3、強基報考系統與各省考試院聯網,同步考生信息,操作簡單快捷,不用佔用太多時間,後續錄取也不用再單獨填報志願,形成鎖檔。
4、強基限報1所,考生對自身成績預估不充分,報高報低現象明顯,很多人甚至把強基當作保底選擇。而當大部分入圍考試的人在提前批次已經可以選擇該大學乃至更好的大學時,作為「保底」的強基就棄考了。
5、強基校測以筆試+面試為主,但難度較大,尤其是高水平大學筆試接近競賽複賽水平。15所高校只考面試,面試考核重視專業特性。
6、面向高中理科和綜合類的強基計劃目的是為了加強理科和綜合類學科發展,但現在為了確保就業,大部分學生選擇的都是工科,學科專業缺乏吸引力。
雖然強基首年招生不順利,預計明年會有調整,招生計劃估計增加,政策導向更完善。而通過對比之前的綜合評價,可以發現強基對考生來說更有優勢,可以讓有科目特長的考生更容易向名校靠攏。
1、今年一些重點學校的綜合評價很「強基」,省屬院校也受到波及。
2、對比綜合評價,強基優勢更明顯,給更多優秀考生爭取名校錄取機會。把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兩校強基入圍分數線與統招一批投檔線進行對比,強基入圍線低於統招線4-37分不等,大多數省份在10分以上。
對於2021屆的家長和考生,要怎麼樣才能更好地備戰明年的強基計劃呢?
1、提前學習研究政策。近幾年,高校招生政策一直處在改革調整狀態,如不提前好關注和研究,必然準備不足,影響考生報考。
2、綜合成績是王道,注重競賽、綜合成績雙管齊下。不管政策怎麼調整,選拔的核心不會變,優秀考生的路徑永遠是綜合成績+學科特長兩條路徑,尤其是重點高校。同時請謹記高考永遠是王道,特殊招生只是錦上添花。
3、提前進行生涯和學業規劃更加重要。在現有政策及新高考實施趨勢下,考生需提前了解自己的興趣愛好及特長,提前了解和關注意向高校、專業及選拔路徑要求,不管是新高考選科還是大學特殊招生,都要求考生對未來有清晰的學業規劃和生涯規劃。新高一高二的考生需了解新高考選科各個組合的優劣勢,基於自我認知及未來就業意向,在綜合考慮個人各科目成績的情況下,選擇適合自己的科目組合,提前做好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