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市界
作者 | 市界 可楊
編輯 | 朗明
5月10日,北京科興控股董事長尹衛東在接受媒體採訪時透露,科興研製的新冠病毒滅活疫苗正在進行一期二期臨床試驗,預計7月份試生產。
據悉,由科興控股旗下子公司北京科興中維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研製的新冠病毒滅活疫苗已於4月16日在江蘇省徐州市睢寧縣啟動臨床一二期試驗,兩次臨床試驗分別有144名、600名志願者參加,據尹衛東介紹,目前沒有接到嚴重不良反應報告,表明疫苗安全性良好。
而在這之前的5月6日,中國科學家在國際頂級學術期刊《科學》(Science)上率先發表了上述新冠病毒滅活疫苗克爾來福的動物實驗結果,結果顯示,該疫苗安全,有效。同時,這也是全球首個公開報導的新冠疫苗動物試驗結果。
同時,尹衛東還透露,關於疫苗研製,北京市做了一個非常大的戰略布局,專門在大興醫藥園開闢出一個將近7萬平方米的產業化基地,生產車間正在24小時建設,該車間預計在7月份就可以投入試生產。
受此利好,未名醫藥5月11日開盤一字漲停,收盤報21.58元/股,最新市值142億。
市界注意到,4月中旬,未名醫藥曾在互動平臺上表示,科興中維生物技術有限公司與未名醫藥之間沒有關係,但此番未名醫藥漲停,僅僅只是蹭了熱度嗎?
天眼查數據顯示,此滅活疫苗的研製方北京科興中維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系科興控股100%持股的全資子公司,科興控股董事長擔任法人代表。2004年,科興中維母公司科興控股登陸納斯達克,2016年啟動私有化進程,希望尋求機會登陸A股。彼時,科興控股的主要生產運營實體是北京科興,而此番漲停的未名醫藥則持有北京科興26.91%股權,是該公司第二股東。
為了爭奪北京科興的控制權,以科興控股CEO尹衛東和未名醫藥老闆潘愛華雙方曾發生內鬥,曾出現辦公室被霸佔、廠房被查封等情況,最終也導致科興控股的私有化之路受阻。
據天眼查數據顯示,目前科興控股持有北京科興73.09%的股份,未名醫藥持有26.91%的股份,未名醫藥董事長潘愛華擔任該公司董事長及法人。
資料顯示,科興中維成立於2009年,彼時潘、尹二人尚未鬧翻,據和訊網報導,科興中維的疫苗研製工作一直是由北京科興和科興中維共同進行,以科興中維的名義向藥監部門申報,研發成功後交由北京科興組織生產和銷售,最後利潤均計入北京科興,而北京科興的財務數據則並表到未名醫藥發布。
此次新冠疫苗研製過程中的種種跡象表明,雙方依舊是合作研發。此前公開的科興中維研製的克爾來福疫苗的動物實驗結果,事實上是由北京科興同中國醫學科學院秦川團隊聯手進行,而克爾來福進行臨床試驗的睢寧縣,未名醫藥大股東未名集團實施大健康戰略的落地載體。
此外,此前連續兩年,北京科興均拒絕向未名醫藥提供財報,但此前未名醫藥發布的延遲披露財報的公告中則提到,此次會計師將進入北京科興現場核查。審計未名醫藥的會計師能夠進入北京科興現場,則同樣能夠說明雙方的內鬥或已結束。
在此次研製新冠疫苗之前,北京科興曾研製並完成全球第一支SARS病毒滅活疫苗一期臨床研究,研製出中國第一支A型肝炎滅活疫苗、中國第一支甲型B型肝炎聯合疫苗、全球第一支甲型H1N1流感疫苗。
從財務數據來看,北京科興業績一直以來都表現亮眼,2015年-2018年間,該公司的營收分別為3.84億、4.42億、11.2億以及15.08億;淨利潤則分別為0.19億、0.82億、2.74億以及4.68億,雙雙逐年走高。
此外,北京科興也一直是未名醫藥的業績貢獻主力,以2019年半年報為例,在未獲得北京科興財務數據的情況下,未名醫藥淨利潤虧損達-2382萬元至-3574萬元。而在獲得北京科興財務數據後,未名醫藥發布業績修正公告將淨利潤修改為2097.60萬元至3146.40萬元,成功扭虧為盈,2019年1-6月,北京科興營收為6.56億元,淨利潤為2.35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