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名醫藥「疫苗巨頭」遐想被現實戳穿,公司主業風險暴露或僅是一場...

2021-01-13 新浪財經

來源:盎司財經

隨著科興北京科興控股董事長尹衛東對外表示,科興新冠病毒滅活疫苗已經完成一期二期臨床試驗,並預計在7月份試生產,資本市場對其股份持有方未名醫藥的「疫苗巨頭」遐想又重新被市場點燃。

不過,頗具諷刺意味的是,未名醫藥與新冠疫苗研製方科興中維之間並無股權關聯。甚至自2015年10月至今,圍繞未名醫藥董事長潘愛華與原管理團隊尹衛東之間,關於科興控股私有化爭奪戰至今仍延續遠未落幕。

當前,國內已經有四個團隊的新冠疫苗獲準臨床試驗,科興中維作為疫苗疫苗研製方成功入圍;事實上,這已經不是科興生物首次大放異彩,作為國內知名的疫苗類公司,科興生物有很多精彩的過往,但未名醫藥與科興生物的「親密關係」卻已物是人非。

值得一提的是,未名醫藥自身的近況也難言樂觀。在此之前,未名醫藥剛經歷控股股東資金佔用、公司債被下調評級、償債公司淨資產嚴重縮水等一系列突發打擊,公司經營風險與發展前景持續遭到外界質疑;儘管科興生物在疫苗領域的研發能力與商業價值對於未名醫藥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最終結局或許僅是一場「美夢」而已。

「剪不斷理還亂」的複雜關係

隨著新冠疫情在全球持續爆發,疫苗的重要性越來越凸顯。5月10日,北京科興控股董事長尹衛東在接受媒體採訪時透露,科興生物研製的新冠病毒滅活疫苗正在進行一期二期臨床試驗,預計7月份試生產;該消息一經發布,未名醫藥股價連續暴漲,截止5月15日收盤,未名醫藥5天漲幅45%,A股投資者徹底被市場點燃。

事實上,資本市場當前對新冠疫苗關概念股,均報以極高的熱情。例如,A股上市的智飛生物、華蘭生物、長春高新股價均持續創出歷史新高;在香港上市的疫苗公司康希諾,從2月初每股不到80元,飆升至如今190元,且仍在屢創新高。

對此,儘管未名醫藥5月12日晚間公告,新冠疫苗的研製單位為北京科興中維生物技術有限公司,該公司與公司無股權關係。不過,國內各路資金僅希望借熱點之勢,從中獲利意圖明顯,未名醫藥這類概念屬性公司,自然就成了擊鼓傳花的工具。

與此同時,A股投資者仍津津樂道於,未名藥業董事長潘愛華與原管理團隊尹衛東之間,對於科興控股私有化爭奪戰的種種戲碼,以及科興控股與未名醫藥「剪不斷理還亂」的複雜關係。

據悉,未名醫藥與科興生物的關係始於2001年;彼時,未名醫藥董事長潘愛華與原管理團隊尹衛東合作成立北京科興。未名集團成為北京科興的第一大股東,原持股75%,後送予尹衛東管理層24%的股份,自身作為控股方仍持有北京科興51%股權。

2003年,北京科興赴美上市,為符合納斯達克上市要求,未名集團讓出了第一大股東地位;此後,未名醫藥與科興控股分別持有北京科興26.91%和73.09%的股權,這也為雙方後續的股權爭奪戰埋下隱患。

雙方爆發激烈衝突,始於二者對於科興控股私有化的股權爭奪。2015年4月,由於科興控股私有化需求,觸發北京科興董事長潘愛華與原管理團隊尹衛東之間,對於科興控股控制權曠日持久的爭奪戰;迄今為止,未名醫藥董事長潘愛華與原管理團隊尹衛東,仍纏鬥於科興「私有化退市」而未獲任何進展。

受制於此,尹衛東實際控制的科興生物,仍以各種理由拒絕向未名生物提供公司財務數據,進而導致未名醫藥年報披露持續延期,後被審計方中喜會計師事務所對上市公司2017年度、2018年度財務報告出具保留意見的審計報告。

2020年4月27日,未名醫藥再次收到深圳證券交易所《關於對山東未名生物醫藥股份有限公司的關注函》,要求上市公司解釋未名醫藥2019年年報延期披露事宜,儘管未名醫藥稱受到疫情影響,但從此前兩年結果推測最終結果仍難言樂觀。

事實上,隨著科興新冠疫苗「克爾來福」獲準臨床試驗,資本市場又重新注意到未名醫藥與科興生物的股權爭端。儘管,未名醫藥董事長潘愛華此前曾憧憬,將北京科興打造為國內最大的疫苗企業;但頗具諷刺意味的是,隨著科興滅活疫苗有望量產,潘愛華的這一夙願或將由尹衛東變成現實。

科興生物的重要價值

現代生物疫苗可追溯到18世紀的英國,英國鄉村醫生用牛痘接種預防天花這一手段,徹底將疫苗作為人類對抗傳染病的有力武器;直到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隨著巴斯德通過處理病原微生物使其失去或減低毒性,並發明減毒滅活疫苗開始,人類醫學的疫苗革命就此開始。

從目前來看,考慮到新冠病毒的傳播性,以及海外疫情的發展態勢,新冠疫苗的使用無疑將為當前全球疫情提供一道行之有效的退出機制。

根據WHO統計,截至2020年4月30日,全球有102款COVID-19候選疫苗。與此相對應,國內企業正以滅活疫苗、基因工程重組亞單位疫苗、腺病毒載體疫苗、減毒流感病毒載體疫苗和核酸疫苗5條技術路線同步推進新冠肺炎病毒疫苗研發。

當前,國內已經有四款新冠疫苗獲得臨床批件,進入臨床試驗階段,科興中維研製的新型冠狀病毒滅活疫苗即為其中之一。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已於4月13日批准科興中維研製的新型冠狀病毒疫苗克爾來福進入臨床研究。

5月6日,中國科學家在國際頂級學術期刊《科學》(Science)上率先發表了上述新冠病毒滅活疫苗克爾來福的動物實驗結果;最終結果顯示,該疫苗安全,有效;同時,這也是全球首個公開報導的新冠疫苗動物試驗結果。

事實上,這已經不是科興生物首次大放異彩;作為國內知名的疫苗類公司,科興生物有很多精彩的過往:中國第一支通過WHO預認證的A肝滅活疫苗(孩爾來福),預防用生物製品1類新藥——腸道病毒71型滅活疫苗(益爾來福),流感病毒裂解疫苗(安爾來福),水痘減毒活疫苗,甲型B型肝炎聯合疫苗(倍爾來福)以及腮腺炎減毒活疫苗等。

除此之外,公司還曾先後研製出全球第一支SARS病毒滅活疫苗(完成I期臨床)、中國第一支大流行流感(H5N1)疫苗(盼爾來福)以及全球第一支甲型H1N1流感疫苗(盼爾來福.1)。當前,科興研製的23價肺炎球菌多糖疫苗、Sabin株脊髓灰質炎滅活疫苗(sIPV)、四價流感病毒裂解疫苗已申報生產,肺炎球菌結合疫苗及多個聯合疫苗項目處於臨床或臨床前研究階段。

事實上,科興生物在疫苗領域的研發能力與商業價值,對於未名醫藥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尤其對於未名醫藥持續暴露的主營風險而言,其意義更是異常深遠。

主業發展難言樂觀

當前,未名醫藥的近況難言樂觀;公司在經歷控股股東資金佔用、償債公司淨資產嚴重縮水、公司債被下調評級等一系列突發事件後,發展前景持續遭到外界質疑。

公開資料顯示,未名醫藥的主營業務為農藥中間體、醫藥中間體、生物醫藥的研發、生產和銷售,主要產品包括注射用鼠神經生長因子(商品名:恩經復)、重組人幹擾素α2b注射劑(商品名:安福隆)、重組人幹擾素α2b噴霧劑(商品名:捷撫)等。

儘管,未名醫藥正式披露的上市公司2019年業績顯示,上市公司成功扭虧為盈,實現歸母公司淨利潤4378萬。不過,未名醫藥披露的2020年第一季度發展開始惡化,上市公司一季度最新財報顯示,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02億元,同比下降19.25%;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虧損6282.07萬元,同比下降385.98%。

更為嚴重的是,未名醫藥在2019年底經歷了異常嚴重的控股股東資金佔用問題。2019年底,證監會山東監管局出具警示函,披露未名集團非經營性佔用未名醫藥資金餘額高達5.07億元,利息5435.67萬元。其後,未名醫藥又因為「以資抵債事件」,不但連續收到深交所4次關注函,更是發生了18億元抵債淨資產「不翼而飛」的「打臉」事件;此外,聯合評級的一紙公告,又將未名醫藥主體長期信用等級定為AA,評級展望為「負面」,更是將這一事件推向高潮。

與此同時,2019年國家衛健委公布的首批國家重點監控合理用藥藥品目錄,包括神經節苷脂、腦苷肌肽、鼠神經生長因子等20種藥品被納入監控名單。這也意味著,未名醫藥產品結構單一未來銷量將出現下滑,並加劇了企業經營風險,如果疊加控股股東資金佔用問題,未名醫藥的發展前景並不明朗。

不過,科興生物的發展卻是另外一幅光景。科興生物財報顯示,科興生物2019全年實現淨利潤4493萬美元(折合3.19億人民幣),為未名醫藥的逾7倍。如按權益法核算,歸屬於未名醫藥淨利潤為8583.73萬元,這個數字佔到未名醫藥全年淨利潤4378萬元的1.96倍。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科興生物的巨大價值與賽道優勢正是未名醫藥所急需的。儘管資本市場蘊含講故事、吹泡泡的投資邏輯與屬性,但就未名醫藥而言,依託於科興研製疫苗的消息股價出現大漲,最終結局或許僅是一場「美夢」而已。

轉載是一種動力 分享是一種美德

相關焦點

  • 未名醫藥002581股票分析:疫苗概念股午後走強 未名醫藥漲停
    未名醫藥002581股票分析:疫苗概念股午後走強,未名醫藥漲停。  9月29日訊,今日未名醫藥開盤報17.71元,截止14:24分,該股漲9.99%報19.49元,封上漲停板。  最近一個月內,未名醫藥共計登上龍虎榜4次,表明未名醫藥股性較為活躍。  公司主要從事 原甲酸三甲酯、原甲酸三乙酯等高附加值農藥、醫藥中間體的研發、生產和銷售。  截止2020年6月30日,未名醫藥營業收入1.3596億元,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9235.2623萬元,較去年同比減少459.9754%,基本每股收益-0.14元。
  • 科興旗下新冠疫苗預計7月試生產,為何漲停的是未名醫藥?
    市界注意到,4月中旬,未名醫藥曾在互動平臺上表示,科興中維生物技術有限公司與未名醫藥之間沒有關係,但此番未名醫藥漲停,僅僅只是蹭了熱度嗎? 天眼查數據顯示,此滅活疫苗的研製方北京科興中維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系科興控股100%持股的全資子公司,科興控股董事長擔任法人代表。2004年,科興中維母公司科興控股登陸納斯達克,2016年啟動私有化進程,希望尋求機會登陸A股。
  • 未名醫藥(002581)更換會計師事務所,5億長期股權投資帳面價值系...
    10月21日,A股醫藥板塊呈現普漲態勢,未名醫藥(002581.SZ)早盤漲幅一度超過8%,之後漲幅雖有縮小,但仍在5%左右波動,下午2點半疫苗產業鏈突然跳水,公司股價由漲轉跌,至收盤時收跌3.97%。
  • 國資入局北大破產校企背後:實控人是如何搞垮北大未名的
    名字來源於北京大學未名湖的未名集團,曾是與北京北大方正集團、北京北大資源集團、北大青鳥軟體系統公司並列的北京大學四大產業之一,業務覆蓋生物醫藥、生物農業、生物環保、生物智造等多個領域,並控股上市公司未名醫藥。自2017年起,未名集團頻繁暴露債務危機;2019年,未名集團因多項債務違約而宣布破產重整。
  • 國資入局北大破產校企背後:實控人是如何搞垮北大未名集團的 ...
    名字來源於北京大學未名湖的未名集團,曾是與北京北大方正集團、北京北大資源集團、北大青鳥軟體系統公司並列的北京大學四大產業之一,業務覆蓋生物醫藥、生物農業、生物環保、生物智造等多個領域,並控股上市公司未名醫藥。自2017年起,未名集團頻繁暴露債務危機;2019年,未名集團因多項債務違約而宣布破產重整。
  • 未名醫藥「天價債務重組」恐成燙手山芋
    □本報記者郭新志違規的蓋子一旦被揭開,湖南商人潘愛華控制的未名系(指北京北大未名生物工程集團有限公司,簡稱「未名集團」,及其旗下公司)種種亂象紛沓而至。引爆背後隱情的恰恰是未名系重要成員未名醫藥的幾則看起來「很美」的債務重組公告——控股股東未名集團擬以價值23.23億元資產抵償其違規佔用的未名醫藥5.62億元(含利息)。
  • 醫藥巨頭CEO:新冠疫苗時間表「太激進了」
    12-18個月內新冠疫苗能夠問世,這是目前市場已經普遍接受的共識。不過在這位醫藥巨頭CEO看來,這個時間表不太現實。美國默克公司CEO Ken Frazier周一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12-18個月內研發出新冠疫苗這個時間表「太激進了」,他個人絕對不會做出這種判斷,也不會讓默克依照這個時間表推進工作。
  • 未名醫藥子公司投建生物科技研究院 加大生物藥研發
    未名醫藥稱,北大生物與北大生物科技研究院資源和優勢互補,可以促進業務多元化發展,延伸企業價值鏈,提高公司的盈利能力和風險應對能力。就在同一日,未名醫藥發布公告,擬對北大生物增加註冊資本1億元,增資完成後,北大生物註冊資本變為4億元。此舉旨在加快北大生物CDMO(合同研發生產組織)項目的快速發展。
  • 股市分析:醫藥龍頭未名醫藥(002581)纏論K線五倍漲幅行情!
    醫藥板塊今年已經連續性地出現了好幾個N倍龍頭牛股,現在輪到生物製藥股-未名醫藥(002581)了。目前未名醫藥(002581)股票已經成立準五倍大牛股。上漲過程中也是漲停板不斷。典型的超強勢類型的。從日線上看未名醫藥(002581)股票的最新漲幅是纏論擴展後形成的,如下圖所示:最新的連續性漲停剛好是日線的纏論3買。說明纏論力度很強勢。不過從周線上看,目前股價已經回到中樞區間上方的壓力位區域。如下圖所示:進入周線壓力位區域,意味著日線就要構築中樞,即進入震蕩了。
  • 未名醫藥:持股5%以上的高寶林減持約1319萬股
    未名醫藥:持股5%以上的高寶林減持約1319萬股 每日經濟新聞 2020-11-01 16:25:27
  • 未名醫藥:股東王和平近630萬股質押股份被處置
    原標題:未名醫藥:股東王和平近630萬股質押股份被處置   未名醫藥
  • 法院一審判決未名生物及潘愛華向北京科興賠償損失1540萬元
    未名醫藥」)及潘愛華損害公司利益責任糾紛一審宣判,北京市第四中級人民法院於當日依法作出【(2018)京04民初186號】民事判決,未名生物、潘愛華向北京科興連帶賠償損失1540.4萬元。2018年5月11日,香港科興以損害公司利益之案由將未名生物、未名醫藥、潘愛華訴至北京市第四中級人民法院(以下稱「法院」),法院於2018年5月16日立案(詳情參見2018年6月15日公司發布的《科興控股(香港)有限公司訴未名生物、
  • 吉林敖東 不一樣的醫藥公司 主業更像「副業」
    成名較早,實則盈利主要依賴資本投資,主業反而像副業。作為一個醫藥公司,吉林敖東(000623)是有點奇葩的,一方面他被稱為廣發證券的影子股,熱衷資本運作;另一方面在近兩年醫藥行業受政策利好加持,各大醫藥公司紛紛擴大規模的背景下,他卻相悖而行,主業越來越萎縮。
  • 上海老藥企進軍新冠疫苗 上市公司搶灘醫藥投資
    近期,上海醫藥投資了威斯克公司,正式進軍疫苗研發產業。2020年11月25日,上海醫藥與成都高新區、成都威斯克生物醫藥籤訂合作協議,合作投資額超51億元。而威斯克公司剛剛完成由上海醫藥領投的近3億元人民幣的A輪融資。據企查查,威斯克公司成立於2020年7月份,成立僅5個月的企業為何引來上海醫藥的青睞呢?
  • 北大未名集團來區考察
    做精醫藥健康產業集群北大未名集團來區考察6月19日—20日,北大未名生物工程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北京大學教授潘愛華一行來區考察,就加快推動北大未名重慶萬盛生物經濟示範區項目建設進行對接交流。黨工委書記肖猛,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主任袁光燦,區領導唐竹、陳宇陪同考察或參加座談會。
  • 美國優先獲得法國企業疫苗?法國醫藥巨頭緊急「滅火」
    法國醫藥巨頭賽諾菲執行長哈德森13日一番美國「有權獲得新冠疫苗最大預訂量」的表態,迅速引起法國國內乃至世界輿論有關「美國優先」的不滿。不過時隔一天,這家公司就緊急出來「滅火」。英國《金融時報》14日報導稱,哈德森否認自己的意思是「美國將優先獲得疫苗」,英國廣播公司(BBC)同天也援引賽諾菲董事長溫伯格的話稱,執行長的話被曲解了。13日,賽諾菲執行長保羅哈德森在接受美國彭博社採訪時說,美國「有權獲得疫苗的最大預訂量,因為美國承擔了投資風險」。
  • 迎十四五規劃,未名企鵝鄒曉亮以創業經歷與醫藥同路人共勉
    是變化還是變革,是跟風還是創新,是追趕還是引領......在政策調整、市場變化、科技更迭的現實中,企業唯有不斷地適應和調整,遊走在生存和發展之間。外部環境的倒逼,也促使行業進行變革、創新、擁抱新技術,開啟了數字驅動的新時代。2020年11月18日,生命健康領域的數字產品和解決方案提供商未名企鵝迎來了其五周年生日。
  • 巨頭湧入「網際網路+疫苗」賽道 疫苗預約難題如何破局?
    來源:法治周末如果沒有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的催化,我國公眾對於疫苗的認知深化可能還需要經歷較長一段時間,也正是新冠肺炎疫情暴露了我國疫苗產業的一些短板記者 戴蕾蕾 編輯整理在今年新冠肺炎疫情這一公共衛生事件的推波助瀾之下,
  • 未名醫藥12月17日快速上漲
    以下是未名醫藥在北京時間12月17日09:31分盤口異動快照:12月17日,未名醫藥東方財富網力求但不保證數據的完全準確,如有錯漏請以中國證監會指定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媒體為準,東方財富網不對因該資料全部或部分內容而引致的盈虧承擔任何責任。用戶個人對服務的使用承擔風險,東方財富網對此不作任何類型的擔保。
  • 疫苗優先供應美國?法國醫藥巨頭賽諾菲緊急「滅火」:不是這個意思!
    【環球網報導 記者 丁潔芸】法國醫藥巨頭賽諾菲執行長哈德森13日一番美國「有權獲得新冠疫苗最大預訂量」的表態,迅速引起法國國內乃至世界輿論有關「美國優先」的不滿。不過時隔一天,這家公司就緊急出來「滅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