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學子三下鄉:探尋瑞安文化,傳承紅色精神

2020-08-14 大山裡的向陽花

8月11、12、13日,杭州電子科技大學信息工程學院大山裡的向陽花實踐團前往浙江省溫州瑞安市的國旗教育館、瑞安烈士陵園、瑞安非遺館、文化館和浙江省嘉興市南湖革命根據地、南湖紅船,體會前朝仁人志士那強烈的憂國憂民思想,繼承以國事為己任,前赴後繼,臨難不屈的精神,感受瑞安文化的獨特魅力。

紅船劈波前行,精神凝聚人心。

2020年8月9日,杭電信工「大山裡的向陽花」實踐服務團參觀了嘉興南湖革命紀念館,實踐團成員看到了一代代中國共產黨人為實現國家富強、民族復興、人民幸福做出的重大貢獻與犧牲,看到了中國共產黨人在中國社會發展中的責任與擔當,也更堅定了將來要儘自己所能服務人民、報效祖國,傳承紅船精神的決心。讓我學習和用心感悟了先烈精神,為紅船精神的傳承付出自己的努力。

傳承革命精神 共續輝煌成就

五千年歲月的洗禮,五千年情感的積澱,五千年智慧的凝聚,一份沉甸甸的歷史傳承,永駐心間。瑞安國旗教育館是全國首家且唯一一家國旗教育館,是弘揚國旗文化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團員們於館內充分了解了國旗的誕生歷程和相關知識,更感受到了國旗帶給我們的民族自豪感。由無數革命先烈鮮血染紅的五星紅旗,它見證了黨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和使命。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參觀完國旗教育館,團員們澎湃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復。隨後實踐隊來到了瑞安烈士陵園,懷著崇高的敬意向先烈注視,仿佛透過歷史又看到了曾經為新中國拋頭顱灑熱血的英雄。70年前,他們浴血奮戰,用生命捍衛祖國尊嚴,70年後,在陳列館館內,團員們通過照片、文物、雕塑等知曉了革命烈士悲壯、動人的事跡,被他們的愛國精神所深深感動。革命烈士為真理、為共產主義事業奉獻了自己偉大的一生,用鮮血和生命換來了今天幸福的生活。新青年要繼承革命先輩的遺志,堅定黨的信念,為祖國的繁榮昌盛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今天的瑞安夏日炎炎,團員們的心也如驕陽般火熱。「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新一代的青年人必將懷揣著一顆愛國愛黨之心,不忘初心,砥礪前行,牢記使命和擔當,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自己的力量。

踏尋非遺足跡,再現民間藝術

文物是歷史的見證者,是先輩們世代相傳的結晶。今日「大山裡的向陽花」實踐服務團參觀瑞安博物館、瑞安非遺館,讓沉默的文物帶領團員們接近最真實的過去,感受其獨特的藝術魅力。瑞安博物館中通過AR導覽立體展示文物和瑞安發展進程,帶來全新的互動體驗,以歷史長卷為元素,全面反映瑞安書畫藝術的悠久淵源和民間文化遺產保護的累累碩果。團員們還來到了瑞安非遺館,由傳統與科技融合的電子顯示屏以及富有藝術感的雕刻牌匾,使團員們一入館便對瑞安非遺文化有了詳細的認知。在二樓,團員們聆聽了南戲和本土童謠,從曲調中體會到了瑞安的溫潤與細膩。在三樓的展廳中,團員們通過雕像了解到了木活字印刷的過程,藍夾纈技藝等。看到瑞安大大小小的非遺文化收藏在一個展館裡,團員們心生敬畏。幾千年來,勤勞智慧的中國人民從未停止過對文化的創造,這些文化是大浪淘沙中留下的稀世珍寶。相信在人民的聰明才智下,民間藝術文化必然在未來繼續展現它們的獨特色彩。

攜手瑞安情,共築中國夢

文化影響著一個民族,亦是一個國家的立足之根。實踐隊在瑞安市文化館,深入了解了瑞安當地群眾文化。看似不大的文化館卻容納了許多東西。書法攝影展、表演廳、排練室、展示廳……從瑞安公民拍攝的本土風光和創作的各色書畫作品中,團員們感受到了濃濃的社會文化氛圍。在參觀了文化館後,團員們還旁聽了書法公益培訓班,和老師一同指導小朋友,並有幸採訪到瑞安市文化館副館長張小娜女士,知曉了瑞安文化館的發展現狀。社會對於文化的關注跨越了整個瑞安,因此瑞安文化館對外免費開放了場館和公益文化培訓班,有書法、戲劇、舞蹈等十幾個類型課程。據統計,每年有2000多名不同年齡層的居民通過這個文化館培養自身藝術水平,組成了543支鄉村藝術團,每年參與由政府組織的晚會約6場,打造「送文化下鄉」200多場節目。今年由於疫情的影響,文化館打造多彩藝術雲端,開展線上「雲」教學,以另一種途徑豐富了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無論社會怎麼變化,瑞安市文化館始終努力以引領者的姿態傳播文化。

相關焦點

  • 河南高校學子暑期三下鄉,築夢紅色文化傳承之旅
    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引領廣大青年學生在社會民族復興大任中擔當時代新人,在探索中傳播紅色精神,傳承弘揚紅色文化,鄭州財經學院土木工程學院「青春向陽」紅色文化宣講團出發前往河南省鄭州市中牟縣萬灘鎮楊崗村,開始為期五天的「紅色文化宣講、鄉村調研、慰問貧困戶」等三下鄉活動。短短五天時間給宣講團成員們留下了深刻的記憶。
  • 福建農林大學學子三下鄉:探尋紅色印記之蘇區烏克蘭
    革命紀念館、革命紀念園,作為一個地區紅色文化的載體,靜靜地矗立於鬧市中,成為一個地區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的縮影,為了探尋紅色歷史,重溫革命故事,拾取紅色記憶,提高大學生的紅色文化素養,承擔起應有的時代責任。8月5日,福建農林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暑期三下鄉「逐夢拾憶隊」第五日的實踐開始,由團隊成員黃佳慧前往寧化北山紀念園、寧化革命紀念館進行紅色革命的調研。
  • 西安航空學院學子赴鳳翔縣探尋紅色基地,感悟歷史文化
    近日,西安航空學院「看戰場,思和平,學精神」-紅色築夢實踐隊赴鳳翔縣探尋紅色基地,感悟歷史文化。本次活動運用參觀、調研、問卷等方式實地感受紅色革命,引導大學生學習紅色革命精神,增強文化自信,傳承革命精神,背負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和責任。
  • 浙江金融職業學院三下鄉:走黨建示範路,傳承紅色精神
    【浙江金融職業學院7月3訊】(通訊員:徐凌風)適逢在中國共產黨成立99周年之際,7月3日,浙江金融職業學院2020年赴台州天台龍溪鄉暑期社會實踐團組織開展「走黨建示範路,傳承紅色精神」毅行活動。本次毅行路程全長約15公裡,實踐隊員在指導老師高潼陽的帶領下前往龍溪鄉黨建示範路遊歷學習,沿途的農田、標語無不體現出「追尋紅色足跡,情系農村發展」的脫貧攻堅精神。
  • 重慶高校學子三下鄉:重溫淮海軼事,傳承紅色精神
    2020年7月11日,重慶師範大學涉外商貿學院管理學院三下鄉團隊的志願者們在江蘇徐州的淮海戰役紀念館進行實踐交流,重溫紅色事跡與英雄往事。學習淮海戰役科學運籌、果敢決斷的寶貴革命精神,遵循聽黨指揮、忠誠可靠的看齊意識,謹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
  • 福建農林大學學子三下鄉:到福建邵武金坑鄉重溫紅色歷史
    「探尋紅色歷史,重溫革命故事,拾取紅色記憶,追逐青春夢想。為進一步開展「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深入貫徹團中央「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中的「紅色教育」,鼓勵青年學生在實踐中感受革命精神,重溫革命歷史,講好革命故事,拾取紅色歷史記憶。
  • 河南大學生三下鄉:感受紅色文化,傳承革命精神
    無論在血雨腥風、戰火紛飛的革命年代,還是在生機勃勃、革故鼎新的改革發展年代,紅色文化一直激勵著中國人民奮勇前進。為傳承紅色基因,汲取革命精神,增強歷史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7月7日河南科技學院資源與環境學院「弘揚紅色文化,傳承革命精神」紅色資源調研團來到了河南省鄭州市二七區連雲路附近進行走訪、宣講等活動。從中汲取昂揚奮進、團結拼搏的精神,凝聚起為中華之崛起,為民族之復興而發奮讀書的力量。
  • 廣東學子三下鄉:傳承紅色基因,爭當少年先鋒
    佛山科學技術學院「醫」心予鄉——螢火匯聚三下鄉隊伍於8月8日在德慶縣莫村鎮雙棟小學開展了以「傳承紅色基因,爭當少年先鋒」為主題的的班會,通過深入解讀賀信精神、回顧「你好,少代會」主題直播和重溫新少先隊員宣誓等活動,讓孩子們展示青年少先隊員的昂揚風貌,不斷激活和傳承紅色基因,助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興旺發達
  • 蘇科大機械院實踐團開展「探尋紅色基因,傳承紅色文化」系列活動
    特值建黨九十九周年之際,為號召當代青年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堅定信仰、堅定理想信念,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堅定信仰者、積極傳播者、模範踐行者,蘇州科技大學機械工程學院積極參與「三下鄉」暑期社會實踐活動並組建了「紅色基因追夢人」團隊。
  • 傳承弘揚紅色文化要「三多三少」
    傳承弘揚紅色文化要「三多三少」 發表時間:2016-11-21   來源:嘉興文明網   挖掘紅色文化資源、創作優秀紅色影視作品、舉辦紅色文化主題活動、發展紅色旅遊和紅色教育……近年來,福建省委、省政府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要把紅色資源利用好、把紅色傳統發揚好、把紅色基因傳承好」的重要指示精神,多措並舉加強對紅色文化的保護、傳承和弘揚,進一步提升福建紅色文化在全國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 ...安慶師大「尋·跡」暑期三下鄉實踐活動探尋500個地方文化符號
    自7月20日安慶師範大學美術學院開展「尋·跡」暑期三下鄉實踐活動以來,參與其中的400餘名學生就沒有停下過對自己家鄉的感嘆。在這場為期一個月的暑期實踐活動中,學生在家鄉尋找到的歷史古蹟、非遺文化和民間藝術等地方文化符號多達500個。 280餘處歷史古蹟涵蓋近30個地區
  • 滁州學院三下鄉:探尋了解地方紅旅文化
    探索紅旅文化,傳承紅色基因在社會經濟高度發展的今天,人們已不再僅滿足於物質的需要,對於精神文化的需要顯得更為迫切,是進行強化愛國主義教育的關鍵時期。紅色旅遊是近年來逐漸興起的一項新的旅遊項目,8月8日~8月15日,滁州學院地理信息與旅遊學院探尋了解地方紅旅文化小分隊在各自的家鄉安慶,蕪湖,合肥,黃山等地圍繞「紅色旅遊」線路設計及文化展示的主題開展了一場暑期社會實踐活動。
  • 鄭州學子三下鄉:走進家鄉文化,感受非遺魅力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一個民族古老的生命記憶和活態的文化基因,體現著一個民族的智慧和精神。為讓同學們更加了解自己的家鄉非遺文化,讓新時代的大學生走進傳統文化,感受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古都文明為中華民族留下的豐富的文化傳統和文化精神。2020年7月30日,鄭州財經學院機電與汽車工程學院「豫承堅守,探尋非遺」暑期三下鄉實踐團在河南省內開展了為期10天的非遺文化調研活動,記錄非遺故事,感悟非遺魅力。
  • 三下鄉日記:探尋閩西革命歷史,同護巖城綠色環境
    福建農林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拾憶逐夢團隊龍巖實踐小分隊於2020年8月8日前往中央蘇區(閩西)歷史博物館和閩西革命烈士紀念碑,圍繞「 探尋紅色歷史,承擔時代責任」主題,開展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 上午,隊員們各自從家乘車出發,在中央蘇區(閩西)歷史博物館前集合後開始此次調研學習。隊員們在講解員的帶領下進行參觀學習,重拾紅色記憶,踏尋紅軍足跡。
  • 湖北二師學子三下鄉:走近西林,探尋特色文化
    作者:方謙圖為百色起義紀念公園近日,來自湖北第二師範學院的「鄂桂攜手,情連西林」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隊成員以線上調研走訪的形式通過網絡調研與實地考察,隊員們繼續探訪了當地的紅色文化。中國歷史上著名的百色起義即發生在這片土地上,通過調查,我們了解到,百色起義由鄧小平、韋拔群等同志組織領導,是中國共產黨在廣西少數民族地區實行「工農武裝割據」的一次光輝實踐。其背後體現的「百折不撓,奉獻拼搏,團結務實,爭先創新」的百色精神也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百色人。
  • 河南學子三下鄉:紅色精神潤童心,革命精神永流傳
    紅色文化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重要內容之一,承載了我們這個時代需要的民族精神、革命精神。紅色文化教育應該從「娃娃」抓起,把革命歷史、傳統文化、國情等愛國主義教育融入孩子們的思想裡,幫助他們從小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合格的接班人。
  • 湖南一師學子三下鄉:聆聽「活態」非遺之聲,探尋桑植民歌傳承路
    圖/李湘兒 王馮中國大學生網訊(通訊員張伊昌 李湘兒 王馮)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民族精神與民族文化的一種積澱為了深入了解非物質文化的保護與發展的現狀,8月初,湖南第一師範學院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暑期「三下鄉」實踐團的隊員對桑植縣非物質文化遺產——「桑植民歌」,開展了一系列的調研活動。
  • 探尋紅色足跡,憶崢嶸歲月,人民路小學學子打卡羅榮桓元帥故居傳承紅色精神
    石鼓融媒客戶端8月25日訊(通訊員 朱凌雲)走進羅榮桓元帥故居,重溫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近距離了解從湖湘大地走出來的革命先輩英雄事跡……8月22日,衡陽市人民路小學328班暑期赴羅榮桓元帥故居開展「探尋紅色足跡
  • 福建農林大學學子三下鄉:赴東肖紅色舊址之約
    為「探求革命記憶,追尋紅色足跡」,2020年8月7日,福建農林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拾憶逐夢團隊龍巖實踐小分隊前往東肖紅色舊址群,開展第七天的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傳承閩西革命老區紅色精神,學習革命歷史,感悟紅色文化內涵,勇擔時代重任。
  • 基層|探尋紅色印記 傳承紅色基因
    來源 | 寶山檢察近日,寶山檢察麥田守望團隊組織寶山區第一中心小學學生代表,以「探尋紅色印記傳承紅色基因」為主題,開展了系列檢察開放活動。當時,他在浙江義烏的家中,正在翻譯這本書(《共產黨宣言》)。於是就有了:真理的味道非常甜。同學們,今年也是陳望道翻譯《共產黨宣言》首個中文全譯本的100周年。近日,復旦大學《共產黨宣言》展示館「星火」黨員志願服務隊全體隊員給習近平總書記寫信,匯報了參加志願講解服務的經歷和體會,表達了做《共產黨宣言》精神忠實傳人的信心和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