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土誌|一碗日式拉麵的前世今生,有湯有料有講究

2020-12-24 荔枝網新聞

  「朱舜水」是拉麵的鼻祖?

  拉麵最早起源於我國的漢代,它的鼻祖是朱舜水,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

  這就要從日本的一家拉麵博物館說起了,一本名為《朱舜水先生菜譜》的資料就保存於日本的茨城縣水戶市德川博物館裡,它記載了日本的拉麵歷史發展沿革。

  1665年>>

  來日本定居的中國儒學者朱舜水在招待德川光國時,向他展示了中華麵湯的做法。在當時,麵食做法只被一小部分的貴族所掌握,沒有普及到百姓。

  1884年>>

  直到1884年,在函館的養和軒開始有了南京湯麵,在此後,各種中華料理陸續開店。

  但拉麵的整個普及是在二戰結束後,那時,中國的湯麵以移動式在日本出現,用中國的製作方法,便宜的材料做成營養豐富的拉麵,這大大緩解了日本戰後食物的缺乏局面。

  朱舜水先生影響了日本的道德文化和精神思想,並催生了一個新學派——水戶學派,在餐飲領域也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據說,在日本拉麵行業裡沒有人會去爭論拉麵的鼻祖是誰誰誰,而他們會去爭論朱舜水先生的真正繼承者是誰。當然,真正的繼承者無論在商業價值還是地方知名度的宣傳價值上,都具有重大的意義。

  日式拉麵雖然起源於中國的麵食,但卻在幾百年的時間中,發展出了獨特而豐富的體系。

  據說,早在江戶時代的末期,隨著港口的開放,在橫濱、神戶、長崎和函館等各處,就有了中國人聚居的中華街,也因此有了不少中華料理店,而中國的麵食也一併在日本開始生根發芽。

  1910年>>

  1910 年時,有一個名叫尾崎貫一的人從橫濱的中華街招了 12 個中國廚師,在東京淺草開了一家名叫「來來軒」的、以普通日本客人為受眾客群的大眾中餐店。

  根據老照片,可以看到當時餐廳的菜單上,就有拉麵、餛飩、燒麥、饅頭等等。

  一開張,這家餐廳立刻成了東京的熱門餐廳,客人接踵而來,暖簾邊上排了長長的隊伍。由此,日本著名的拉麵評論家大崎裕史,把 1910 年稱作為日本拉麵的「拉麵元年」。

  1910~1922年>>

  由於受到了「來來軒」的影響,不僅是東京市內,包括整個日本都開始出現拉麵料理店或者是有拉麵作為主打的中華料理店。

  1914 年,在東京日本橋開業的「中國料理大勝軒」,被很多的調查研究認定為是東京最老的拉麵專門店。

  而 1922 年,在北海道大學正門附近,仙臺人大久昌治夫婦開設的「竹家食堂」也是日本拉麵歷史上一個重要的店鋪, 「竹家食堂」的主廚是來自山東省的王文彩,擅長麵食製作。

  1926年>>

  1926 年,在多次的改良之後,主廚和老闆夫婦推出了以中國的肉絲麵為原型的日式醬油叉燒面,而這碗面,也成為了日式拉麵的最基本原始形態。

  1958年>>

  1958 年的時候,日本的日清食品公司開始生產並銷售「インスタントラーメン」(即食拉麵),於是 ラーメンramen 這個叫法,便被傳到了全世界。

  以湯為魂

  在日式拉麵中,最基本的三個元素就是麵條、湯頭和配菜。而其中,湯頭更是靈魂人物,所以湯頭部分在很多的拉麵店內,都會再分解成出汁(高湯)以及醬汁這兩部分,分別製作。

  各種不同的食材,都可以作為高湯的原料。

  比如說作為日式拉麵的原點的醬油拉麵,基本上就是以雞骨架湯作底,加入蔬菜、木魚花、煮乾等共同熬製。

  在很多標榜自己的拉麵是「傳統風味」的拉麵店裡,都會用這種高湯。除了這種最傳統的湯底以外,用豬骨、牛骨、木魚花、昆布等食材製作的高湯也十分常見,在製作高湯時,很多店家會加入洋蔥、大蔥、生薑、大蒜等香味蔬菜,以解除肉類在熬製高湯時可能產生的腥重味道。

  近年來,海鮮高湯也很開始流行,比如說用煮乾等各種曬乾的魚類作為原料,加上昆布和木魚花熬製高湯的拉麵店也很常見。甚至,會有不少的店鋪嘗試 W 高湯的做法,用海鮮高湯搭配雞骨架湯底,或者是海鮮湯底搭配豚骨湯底等等,將整個高湯味道的層次豐富度進行各種提升的嘗試。

  雖然高湯有千千萬萬種組合,但大致也就分為白湯和清湯兩種,博多拉麵中常見的豚骨白湯就是典型的白湯,利用大火熬煮的方式,豬骨骨髓中的脂肪和膠原蛋白發生了乳化,湯底就成為了白色牛奶狀,味道鮮美濃厚。

  關於配菜,最為基本的拉麵配菜就是叉燒、雞蛋、蔥、筍和海苔。叉燒大多為豬肩肉,幾乎每家好吃的拉麵店的叉燒都有自己的特色。

  雞蛋,則分為全熟蛋和半熟蛋,一些拉麵店會把雞蛋浸泡在醬汁中做成「味玉」,也有浸泡在燻制醬汁中做成「燻玉」的。不過,德島拉麵則是一個特例,是使用生雞蛋的。

  德島拉麵的湯頭很像壽喜燒的醬汁,所以打入生雞蛋一起吃,既減輕了鹹度,又增加了風味,也是十分特別。

  而更值得一說的則是蔥,關東地區的拉麵,大多是用大蔥的白色部分,切成細絲,而關西地區則用青蔥居多,特別是京都,當地出產一種名為「九條蔥」的青蔥,辛辣度和鮮甜度的平衡特別出色,口感也很脆爽,所以京都當地人都十分喜歡「蔥拉麵」,拉面上桌的時候,雖然碗上青蔥絲堆成山,吃起來卻毫無負擔。

  關於麵條,原料主要就是小麥粉和水,也會加入少許鹼水。麵條根據粗細,分為「細面」、 「中細面」、 「中太面」、 「太面」各種種類,不同的拉麵店會根據自家的湯頭,選擇最為搭配和諧的麵條。

  從 1990 年代開始,小型的制面機廣為生產銷售,所以很多日式拉麵店都會選擇自家制面,以保證麵條和自家的湯頭的完美配合。

  以博多拉麵為例,客人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去選擇麵條的軟硬程度,最硬的那種狀態被叫作「粉落とし」,就是好像把麵條扔進熱水裡抖一抖,就撈出來的感覺。當地人偏愛硬面,如果在當地點「普通」硬度的面,也會比常規狀態偏硬一點點。

  三大派系

  豚骨拉麵

  博多( hakata )拉麵最主要的特徵就是用豚骨為原料高溫強火煮製,讓豚骨中的膠原蛋白充分析出,成為如牛奶般的白色不透明的濃厚鮮香的湯底。

  味噌拉麵

  應該是因為氣候寒冷,北海道味噌拉麵湯底的製作方式有些特別:客人點單後,廚師會用中華炒鍋將肉、蔬菜和大量的綠豆芽一起炒香斷生,然後加入事先用豬骨以及蔬菜熬製而成的高湯和味噌,煮開製成拉麵的湯底。

  醬油拉麵

  醬油拉麵湯底的特徵就是清湯,傳統多為由木魚花、海帶等製成的清湯,現在也有不少店鋪會用雞骨架和蔬菜低溫煮製而出的清湯湯底,而煮幹也是製作湯底的一種可選擇的原料。

  清湯加上以醬油為主調製而成的醬汁,便成為了醬油拉麵的傳統湯頭。

     拉麵安利

  愛吃拉麵的小泉姑娘

  如果想要了解日本的拉麵店,其實最好的捷徑就是去看一部名叫《愛吃拉麵的小泉姑娘》的漫改日劇。

  早見 akari 扮演的小泉姑娘是個拉麵痴外加大胃王,看著她雙眼充滿希望之光地看著拉麵,真的恨不得立刻就衝出門去也來上一碗。

  電視劇和漫畫書裡介紹了很多家日本的拉麵名店,值得吃貨一看哦。

相關焦點

  • 一碗日式拉麵,六七十塊錢,怎麼看正不正宗?
    提到日本美食,你的第一反應是什麼,壽司還是拉麵,在小編心中,還是拉麵更有代表性,畢竟在中國壽司已經非常普遍了,無論商超還是路邊的小吃店,買份壽司是輕而易舉的事。但想要吃一份日式拉麵,卻沒那麼容易,儘管拉麵店已經開到各大城市,想必日本當地的拉麵文化,還是欠缺了一些。
  • 聽說一碗正宗日式拉麵一定少不了的東西是這些
    拉麵愛好者都知道,一碗美味的拉麵由哪些東西組成:湯底(豚骨、雞骨、魚介)、面(乾麵、生面)、調味(蒜泥、紅油、紅薑絲、高萊、芝麻、黑油)、著味(醬油、味增、鹽味)、配菜(叉燒、魚餅、蔥花、筍乾、木耳絲、筍乾、豆芽菜、海苔、圓白菜等)等面面俱到。
  • 一碗藏著匠心的日式拉麵
    說起秋季的治癒美食,無論如何都少不了一碗熱氣騰騰的日式拉麵。一碗濃湯,包裹粘連著每一根筋道的麵條,慢火烹製叉燒肉配上木耳絲,再撒上一把香蔥,濃鬱的滿足感團團將你包圍。博多一幸舍一共有5種不同的風味,分別是濃厚豚骨拉麵、新清豚骨拉麵、黑拉麵(芝麻炸蒜油味)、紅拉麵(明太子海鮮味)和神炎拉麵(辛辣豚骨)。在博多一幸舍菜單可以選擇湯底的鹽分、油量、香料、面的軟硬度,經過師傅對用量、時間準確的控制,為客人定製出心中的那碗拉麵。
  • 一碗入魂的日式拉麵,東京廚師長親自示範靈魂湯底、調味油做法
    一碗日式拉麵的價格相當於人民幣的30元-50元左右,它憑什麼賣那麼貴?日式拉麵的做法並無特別高明之處,甚至可以用機器來定量操作,這種簡單到如同套公式一樣的料理。為何在麵食最豐富的中國沒有賣到這麼高的價格?日式拉麵與中國湯麵最大的不同之處無非在於湯料。
  • 在家想吃日式拉麵不會做?簡單4步,您的日式拉麵做好了
    您喜歡哪種口感的拉麵?日式拉麵非常講究麵條的質地和口感,日本人更喜歡偏硬而有嚼頭的麵條。為了達到這一效果,拉麵師傅常常將未完全煮熟的麵條就起鍋,放到熱湯中,讓面在熱湯裡完成最後的成熟。這樣當這碗拉麵拿到顧客面前時,就不至於有過熟、過糊的情況,又會帶有一定的「嚼勁」。另外,日式拉麵在進食時講究快速將麵條「吸」進嘴裡,同時發出「嗦嗦」的聲響。
  • 不會日語,去日本怎麼吃上一碗正宗的日式拉麵?
    不過平時時間不太充足的時候,暖暖的一碗拉麵,也能給我們帶來幸福的溫暖。對日本比較了解的朋友們一定知道,日式拉麵在這個國度所受歡迎程度那可以說是堪比演藝界的老戲骨了。湯底則是有「雞骨」「豬骨」和「魚乾」所熬製的三大基本湯底。著味方面也分為「醬油」、「鹽味」及「味噌」這三種口味。而調味上則會根據拉麵種類選用蒜泥、紅姜、芝麻、高菜、辣油等,為一碗拉麵帶來更加豐富的味道。
  • 日式拉麵,百變的街頭美味,你愛吃哪種日式拉麵?
    在日本,很多上班族下班後都會去拉麵店裡吃上一碗熱騰騰的拉麵。據說拉麵是在 1892 年的時候從中國傳入日本的。直到 1910 年,日本才出現了第一家拉麵店。短短百餘年,便宜多樣的日式拉麵,已經成為日本人鍾愛的平民美食之一。
  • 日式咖喱的前世今生
    說到咖喱,很多人的第一反應就是日式咖喱飯。以前我也是這麼想的,以至於發現咖喱這種食物是起源於印度時,甚至有點震驚。那麼起源於印度的咖喱,為何能變成日本的「國民食」?擅長將國外引進的東西進行特色本土化的日本人,又是如何改造咖喱的?今天就一起來了解日本咖喱的「前世今生」。首先,咖喱在日本的發展離不開作為「中介」的歐風咖喱的引入。
  • 一碗最local的日式拉麵,把生活寫進漫畫裡
    日本人吃拉麵的時候是一定要先喝勺湯的 到並不是什麼規矩 日式拉麵的重頭戲在湯頭 甚至可以說:好麵湯直接決定了一碗拉麵的成功與否 鐵男拉麵的這碗看似簡單的湯底同樣不簡單 需要用上好的豚骨 精心熬製15個小時 為了給每一位品嘗拉麵的食客帶來最棒的體驗 針對冬夏不同的季節 在湯底的用料和熬製時間上也略有不同
  • 如何在家做一碗美味的日式豚骨拉麵?
    很多人比較愛吃日式拉麵,味道鮮美,想嘗試在家自己做,奈何對日式拉麵中的食材和做法缺少了解,今天小編就告訴你,怎麼在家做日式豚骨拉麵,比外面賣的還好吃。我們先來分解一碗最基礎的日式拉麵的組成:面+配菜+湯底+調味料一蘭的日式拉麵以一蘭拉麵為例,一碗日式拉麵就包含:麵條+豚骨高湯+叉燒肉+溏心蛋+蔥+調味料(鹽、芝麻、味噌)那我們就可以分別準備了。
  • 食神蔡瀾:傳承正宗日式拉麵,味千是九州骨湯拉麵的代表
    吃遍全球的美食家蔡瀾對日式拉麵情有獨鍾。他曾經在書中寫到:「日式拉麵是一種神奇的食物。」享用日式拉麵,他告訴大家要遵循先喝湯再吃麵的步驟,這不僅僅是一種儀式,更是對美味的尊重和珍惜。11月27日,蔡瀾先生在出席味千拉麵「大骨熬湯50年,全球門店800家」品牌戰略升級發布會時表示,喜不喜歡吃一碗拉麵,是由第一口湯決定,所以日本拉麵更注重骨湯的味道。
  • 吸溜一碗日式「濃湯」拉麵
    自從上次日本遊,我就對日式拉麵魂牽夢縈。自從聽說北京開了「無敵家」日式拉麵館,我心裡便「種了草」。不過,查了查北京「無敵家」的介紹資料,發現和日本的「無敵家」並無任何關係。不過,我還是決定一探究竟。日本東京池袋的「無敵家」拉麵大名鼎鼎,其白濃的豚骨湯是最著名的招牌。
  • 用「拉麵說」在家煮一碗日式豚骨拉麵
    泡一碗方便麵顯得又不健康又low,不如煮一碗日式豚肉拉麵吧? 方便麵行業亟待升級的趨勢非常明顯,從 2011 年開始,國內方便麵銷售量持續下跌,2015年中國內地方便麵銷售為億元,同比下跌 6.75%;而 2016 年銷售量下降 5.7%,銷售額則因為產品高端化微增 1.3%。
  • 原來好吃的日式拉麵店是偷偷用了這些神器啊
    日式拉麵店經營不可或缺的神器是這些所謂好馬配好鞍,好刀配好鞘,拉麵店的經營也需要神器的幫忙。一個籬笆三個樁,想要堅持用一碗麵能滿足顧客,一定離不開以下神器的幫助。眾所周知,日式拉麵三要素,面,底湯(原湯和調汁)以及配菜。面的品種有卷面、直面、寬面和細面,不同麵店的麵條是各有千秋。
  • 一碗方便麵的前世今生
    中國人到底有多愛吃方便麵呢?據世界方便麵協會的統計,中國是全世界方便麵消費量第一大國,每年約有400多億包方便麵被國人吃掉,相當於其世界總消費量的一半。這個昔日被當做春運神器、加班拍檔、創業伴侶、泡網絕配的方便麵,又有著怎樣的前世今生?  方便麵自1958年誕生之日起,便風靡全世界。從最初的奢侈品到如今的家庭必備,方便麵已經陪伴了人類59年的時間。  方便麵其實最早出現在中國,清末文人伊秉綬的家廚在無意中發現了新世界。有一天,廚子在做飯時不小心將雞蛋面掉進油鍋,撈出後發現面已被炸幹。
  • 日本的拉麵究竟有多貴?一碗就要60RMB,還不如吃中國的蘭州拉麵
    說到日料,其實日本的美食也是很多的,像人們經常吃的刺身、拉麵、壽司等。而拉麵在日本也是一種很受歡迎的美食,當地人幾乎每天都會吃上一碗的。而日本的拉麵究竟有多貴?一碗就要60RMB,還不如吃中國的蘭州拉麵而最近小優有個朋友趁這假期就去日本旅遊的了,這讓小優還是非常羨慕的。
  • 魔都8家日式拉麵大賞!一人食也能帶來滿滿幸福感!
    熟悉日式拉麵的小夥伴一定知道日式拉麵根據地區,有三大口味:東京-醬油拉麵、九州-鹽味拉麵、札幌-味噌拉麵,每一種都帶著自己的腔調和個性,拉麵的粗細也是大有講究。這次搜羅了魔都8家日式拉麵店,快來找出能夠治癒你,好吃到能讓你連湯都喝到一滴不剩的那一碗吧 來自北海道札幌的人氣神級拉麵館,被北海道電視臺評論為北海道最美味拉店,入選2012年《北海道米其林紅色指南特別版》,招牌元氣拉麵是北海道最受歡迎的幾碗拉麵之一,於去年底正式登陸魔都!
  • 日式拉麵起源及美味配方形成的秘密
    近日來被日本拉麵愛好者圈子冠以日式拉麵小王子之稱,著實愧不敢當啊,竊喜。但浮世萬千,吾愛有二:日式拉麵和啟蒙蒼老師,但是2018蒼老師宣布結婚,已是累覺不愛,身為是日式拉麵的忠實粉,希望能在熱愛日式拉麵的道路上一去不回,沒有什麼能夠阻擋,我對日式拉麵的嚮往。
  • 臺灣作家講述美食身世 日式拉麵其實源自中國
    (美國《世界日報》援引《食貨志》網站圖片)原標題:臺灣作家講述美食身世日式拉麵其實源自中國據美國《世界日報》報導,臺灣美食作家鄧士瑋兩年前成立網站《食貨志》。蒙古韃靼牛排演變成漢堡包在鄧士瑋筆下,各種食物都有著令人驚嘆的前世今生,打破了讀者既定的觀念。例如,美國經典食物「漢堡」跟德國第二大城「漢堡」有密切關係,但漢堡的故鄉並不在漢堡。鄧士瑋考證發現,組成漢堡的「碎肉料理」,故鄉其實在蒙古。故事是這樣開始的,蒙古軍徵戰時,騎士先切一塊肉放於皮袋、壓在馬鞍下。
  • 濃湯下包裹的麵條,細膩醇厚不失口感,日式豚骨拉麵的獨特魅力
    日式豚骨拉麵在日本人的心裡就像中國的米飯麵條一樣重要。因此對於拉麵的製作,他們更是精益求精。從食材的選用到底湯的熬製到麵條的製作方法,他們在千百年來一直在不停的改良著,希望能夠將拉麵做成一道藝術,希望能夠將最美味的拉麵送到每個日本人的胃裡,暖到每個人的心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