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10億人患精神障礙,百合網呼籲正視心理疾病

2020-10-24 資訊獨角獸

今年的世界精神衛生日上,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指出有近10億人患有精神障礙,每40秒就有1人死於自殺,然而全球範圍內只有少數人可以獲得優質的精神衛生服務。

精神障礙不是一種特定的疾病,而是一組以精神和行為異常為特徵的疾病總稱。常見的精神障礙包括:抑鬱症、焦慮症、人格障礙、躁狂抑鬱症等。生活中,他們性格反覆無常,為小事發脾氣或疑心重重。他們對不同人產生不同反應的強度、情緒,及其他人無法理解的「象徵性思維」。這類病症成為人們婚姻關係、情感生活中潛在的「定時炸彈」,困於水深火熱中的他們飽受折磨,正等待被「救贖」。

28歲的小梅是一名醫生,也是一個「病人」。因患有抑鬱症、疑似邊緣人格障礙,她已吃了八年的藥。感情經歷豐富的小梅,有30多個「戀愛對象」。她總會委屈自己做很多不喜歡的事情取悅對方,但結果總是被「拋棄」。她甚至總期盼每一個對象出現意外或得了絕症,這樣他們就永遠不會離開她。這一切的傷害,究其原因是原生家庭所造成:由於父母從小對小梅採取的教育方式都較為極端,缺乏良好的溝通,給小梅留下很大的陰影。

今年44歲的小高在一家私人企業做工程管理工作,有過兩段不順心的婚姻。由於自己對顧家周到的前妻關心極少,最終前妻出軌,給第一段婚姻畫上句號。第二任婚姻,小高對隱瞞不能生育的妻子動手後,兩人之間有了隔閡;後來小高和妻子領養了一個孩子,又因婆媳矛盾、孩子教育等問題經常吵架。去年年底小高發現自己失眠嚴重,依靠安眠藥才能入睡醫院檢查結果是,自己患有中度抑鬱症、躁鬱症。

32歲的林曉芝有著讓人豔羨的工作和外貌,本應該擁有幸福美好的生活。但事實並非如此。林曉芝的情緒反覆,崩潰時說話音調升高、情緒激動。她愛臆想,總把對方保持禮貌的行為,錯以為是對方喜歡自己。 林曉芝有一個不願承認與自己有關係的「男朋友」。有一天晚上,林曉芝想要見他,對方卻以下班太累為由拒絕見面。在遭到對方再次拒絕後,林曉芝氣急敗壞衝到對方宿舍大吵。對方不得不給她父母打電話將她帶走。之後,林曉芝被確診患有焦慮症、抑鬱症。林曉芝認為,導致她精神出現問題的原因來自原生家庭:林曉芝父親曾抓著她的頭撞牆。從小叛逆的林曉芝,在情感上非常需要被人認可、疼愛、呵護。

以上內容均來自百合情感研究院提供的真實案例。小梅、小高、林曉芝患有的這些症狀,只是社會的一個縮影。在這個激烈變動的時代中,有人因心理素質差,精神刺激耐受力低,受挫後精神異常;有人因無法適應突如其來的重大變故,導致情緒崩塌;還有人因家族先天因素,易感性較高。每一個人都會遇到孤獨落寞、壓力挫折、情感糾葛……但不是每一個人都可以獨自走出來。

據央視新聞報導截至今年9月底,全國已登記在冊的嚴重精神障礙患者高達620萬人。 然而,真正認識到精神疾病的人很少,接受治療的更少。原因是這些精神障礙患者最害怕身邊人的另眼相看,把自己和「精神病」掛鈎。

但好在他們身後有一群人正化身「情感擺渡人」,幫助他們將坎坷化為坦途,重獲「新生」。她們是情感諮詢師。胡嵐是一名百合情感研究院的諮詢師,小梅就是她服務的用戶之一。談及小梅,她說小梅在成長過程中,已形成了一套自己的理論和觀念,這些觀念支持她現在所有的行為,這是長期痛苦的過程中,出於自我保護形成的。在胡嵐對小梅進行了全方位的情感分析後,決定的服務方向是——從認可她的觀點和理論,到體會她的痛苦,再到指導她和對方做互動,及不斷鼓勵她。

面對小梅的情緒反覆,胡嵐會始終保持穩定的狀態應對。當她出現情緒崩潰時給予安撫包容。此外,胡嵐還引導小梅感受體驗新事物,與伴侶之間進行良好的互動,二者之間進行相互理解,心情也積極向好,感覺所有的事情都向美好的方向發展。在胡嵐的幫助下,目前小梅的情況比較穩定,心情也很不錯。

在百合情感研究院裡,還有12位不同級別的情感諮詢師與胡嵐一樣,正恪盡職守為億萬中國家庭幸福而努力奮鬥。面對焦慮、抑鬱等常見的情緒問題,百合情感研究院督導師談檀提出了五方面的建議:第一,梳理自己的壓力狀態,主動為自己減壓。把來自工作、家庭等各方面的壓力事件進行列舉分類,分清事情的輕重緩急,先從緊急且重要的事情開始做;第二,調整認知,從積極的角度看問題,也從積極的角度看自己;第三,每做好一件事或往前推進一小步,都要及時肯定自己;第四,適當降低對自己的過高要求,知足常樂,每天記錄三件值得肯定自己或能讓自己開心的事;第五,主動跟家人、朋友傾訴或求助,幫助調節情緒、放鬆心情或尋求有效的解決的方法。

談檀表示「一個人有焦慮、抑鬱情緒是很正常的事情,如果你發現這樣的情緒持續3個月以上,並自己無法紓解。或者你已經處於比較嚴重的抑鬱、焦慮情緒狀態時。你可以進一步尋求專業的心理諮詢師和情感諮詢師的幫助。」他還呼籲全社會正視心理疾病,增強認知度、提高接受度和包容度。而精神疾病專家也表示,一些輕度的焦慮、失眠、抑鬱等精神疾病可以通過休息、放鬆來解決。如做到早發現早治療,超過70%的精神疾病患者可以治癒。

相關焦點

  • 疫情之下的精神衛生重建,全球近10億患有精神障礙
    WHO今天(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衛生日,世界精神衛生日」是由世界精神病學協會(World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WPA)在1992年發起的,時間是每年的10月10日。據世衛組織今日發布估計,全球接近10億人受到至少一種精神障礙困擾。
  • 全球近10億人患有精神障礙,別讓病恥感成為治療的絆腳石
    月10日,在世界精神衛生日當天,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指出:全球有近10億人患有精神障礙,每40秒就有1人死於自殺。然而,全球範圍內只有少數人可以獲得優質的精神衛生服務。在中低收入國家,患有精神、神經和藥物濫用障礙的人中,超過75%的患者沒有得到任何治療,應大規模增加對精神衛生服務的投資。
  • 青春期哪些精神疾病或心理障礙讓家長頭痛?
    因此,他們煩惱日益增多,隨之而來就可能產生這樣或那樣的精神或心理方面的疾病。那麼,青春期哪些精神或心理疾病讓家長頭痛? 下面,【我不是精神病】來簡單分析一下最讓家長們頭痛的幾種青春期心理障礙或精神疾病—— 一、體象煩惱:是一種性心理障礙,一般出現在青春發育期。
  • 焦慮障礙是精神疾病
    文/羊城晚報記者 餘燕紅近年來,從政府官員、企業員工到學生,因焦慮抑鬱自殺輕生的個案頻發,各類因精神疾病而放棄生命的新聞不絕於耳。「適度焦慮是生活中的一個正常部分。」廣東省神經心理學組組長、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腦系科主任潘小平教授指出,「當焦慮嚴重幹擾每天的生活,持續存在、不合理且無法抵抗,影響個體的生活、工作甚至社交時,便有可能是焦慮障礙,需要引起重視。」
  • 60%以上自殺者有精神心理障礙
    心理和精神疾病困擾,成為歐洲21世紀「最嚴重健康問題」。抑鬱症患者是自殺的高危人群,世界衛生組織預測,至2020年,就疾病給全球帶來的負擔而言,抑鬱症排名第二。·烏爾裡希·韋奇恩耗時3年、調查30個歐洲國家(27個歐盟國家、瑞士、冰島和挪威)發現,大約1.65億歐洲人患有精神疾病,佔30國總人口的38%,病症表現主要為抑鬱、焦慮、失眠和痴呆。
  • 關於精神心理疾病的11個常見誤解
    近年來,心理健康問題已經從幾個世紀的角落中走出,開始進入人們的視線。然而,許多誤解依然存在。今天小編就來和大家談談11個常見的錯誤認識。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衛生日,今天的文章將聚焦精神衛生。雖然這個話題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和研究,但仍有許多與心理健康相關的誤區。可悲的是,心理健康狀況仍然存在著嚴重的恥辱感,這在很大程度上是來自思維定式。
  • 哪些人容易患心理疾病?這幾類人群一定要警惕
    隨著生活節奏不斷加快,人們難免會產生易怒、固執、輕率、自卑、焦慮、多疑、嫉妒等異常心理,各種心理疾病也逐漸出現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據統計,中國有2-3億人存在心理障礙,全國平均每年都有30餘萬人因各種心理障礙問題而自殺,200餘萬人自殺未遂。
  • 100個人中有近17個人會患精神類障礙,如何點亮他們心中「隱秘的...
    在拱墅區殘疾人聯合會副理事長沈忱看來,精神康復越來越成為社會治理的一項重要內容。就拿拱墅區來說,持證精神障礙患者目前共有1300多人。而絕大部分精神障礙患者的心理都很脆弱,極易受環境影響,自我認同感低。
  • 每6人中1人有精神問題 焦慮症患病率10%
    2015年10月10日是第24個世界精神衛生日,今年的主題是「心理健康、社會和諧」,廣東省在廣州市英雄廣場舉行「精神衛生進萬家」活動。 世衛組織(WHO)於今年7月14日發布的《2014年精神衛生地圖集》顯示,全世界每10個人中就有一人存在精神障礙,總數高達7億。到2030年,抑鬱症將成為全球最大的健康問題之一,預計2020年其疾病負擔僅次於冠心病,位居全球疾病總負擔第二位。
  • 心理問題 or 精神疾病?它們該怎麼區分?
    雖然看心理醫生在國外是一件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但國內仍有很多人對精神心理疾病存有偏見,不願承認自己或親人有心理疾病。甚至認為看心理醫生意味著是自己不正常或者有精神病,是一件見不得人的事情。2、熬出來的精神疾病若孩子因心裡的陰影長時間裡無法上學,那麼可能會發展為一種心理障礙;如果一個人離婚半年甚至更久,還無法從悲傷中走出來,就要考慮是不是抑鬱症、精神障礙等問題了!通常情況下,如果在初期出現了心理問題,但沒有得到妥善的解決,時間一久可發展成為「潛伏的」精神疾病!
  • 中國有1.8億人患精神疾病?"精神病第一股"衝刺A股
    曾喊出「中國有1.8億人患精神疾病」,H股股價上市次日即巔峰) 曾首發被否、號稱「精神病第一股」、並在港股招股書中表示「中國現時有超過1.8億人患有精神疾病」的康寧醫院,在時隔兩年多後,再次向A股發起衝刺!
  • 華西醫生解讀心理疾病——開朗的人也可能患抑鬱症
    四川在線記者 李寰10月10日,世界精神衛生日。抑鬱症並不是矯情或者心情不好,他是一種常見的精神疾病。很多開朗微笑的人,內心也可能正在經歷巨大的痛苦和煎熬。據2019年的統計,我國有心理問題的人群,包括需要心理幹預和藥物治療的,達到了16.6%。這是一個非常龐大的數字。如何判斷抑鬱情緒和抑鬱症?什麼樣的情況下應該就醫?
  • 專題研究|聚焦精神疾病領域,醫供與患需間的喜與憂
    將痴呆除外,六大類精神障礙(包括心境障礙、焦慮障礙、酒精/藥物使用障礙、精神分裂症及相關精神病性障礙、進食障礙、衝動控制障礙)的加權終生患病率為16.6%,加權12個月患病率為9.3%,粗略統計,我國有超過1億人受到精神障礙的困擾,截至2018年底,我國在冊的嚴重精神障礙患者達599.4萬例,精神分裂症患病率接近人口總數的1%。
  • 正念是解除心理疾病患者精神痛苦的法寶
    所謂「百年三萬六千日,不在愁中即病中」,就像任何人都會患上感冒一樣,在世界上任何一個角落,無論是富人還是窮人,平民或是總統,人們總有時會處於憤怒、焦躁、自責、自卑、抑鬱、苦悶、恐懼和強迫的精神折磨中。精神分析學派認為,人類的一切情感體驗(喜怒哀樂)和行為(善惡美醜)都是由人們在表面意識上不為所知的「潛意識」控制著。
  • 60%以上自殺者有精神心理障礙,自我傷害如何破?
    60%以上自殺者有精神心理障礙 心理和精神疾病困擾,成為歐洲21世紀「最嚴重健康問題」。抑鬱症患者是自殺的高危人群,世界衛生組織預測,至2020年,就疾病給全球帶來的負擔而言,抑鬱症排名第二。 德國德勒斯登工業大學臨床心理學院主任漢斯·烏爾裡希·韋奇恩耗時3年、調查30個歐洲國家(27個歐盟國家、瑞士、冰島和挪威)發現,大約1.65億歐洲人患有精神疾病,佔30國總人口的38%,病症表現主要為抑鬱、焦慮、失眠和痴呆。
  • 我國精神障礙患病率逾10%,患者「危險性」評估無統一標準
    >記者:2009年年初,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精神衛生中心公布的數據顯示,我國各類精神障礙患者人數在1億人以上。我國精神障礙患者人數真有這麼多嗎?解志勇:各種數據顯示,我國精神障礙患者的患病率已經佔到人口的10%以上,確實是觸目驚心。數據這麼嚇人,主要是因為在統計的患病人群中,很大一部分是抑鬱和焦慮症患者,包括睡眠障礙、莫名的驚恐、持續性情緒低落等。在這類精神疾病人群中,患者有相當的自制力,只能算是一般的心理障礙。
  • 當下最常見的4種精神疾病,希望你都沒有
    而據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精神衛生中心2010年初公布的數據:我國各類精神障礙患者人數在1億人以上,嚴重精神障礙患者人數已超過1600萬。官方數據1600萬,佔人口總數1%多一點。這個數據到底有多可怕呢?
  • 全國2007年1月高等教育自學考試精神障礙護理學(精神疾病護理學...
    ( )A.出現近記憶障礙和遺忘 B.出現遠記憶障礙和遺忘C.出現第三人稱的幻聽 D.出現錯構、虛構E.出現定向力障礙三、填空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空1分,共10分)請在每小題的空格中填上正確答案。四、名詞解釋(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3分,共15分)36.自知力37.精神障礙38.情感遲鈍39.原發性妄想40.藥物的交叉依賴性五、簡答題(本大題共4小題,每小題3分,共20分)41.簡述學習精神障礙護理學的意義。42.抑鬱發作病人的心理護理有哪些?
  • 10億人有精神疾病?是的,在這種家教觀念下成長的人,都有病
    月9日,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指出:如今有近10億人患有精神障礙,每40秒就有1人死於自殺。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在當今社會裡,越來越多的人正在遭受著精神方面的煎熬。就在譚德塞發表這則令人不安的消息的兩天之後,網上就爆出「南京大四學生墜樓身亡」的悲劇,其好友稱他:「性格開朗,不像抑鬱症……」。和其他疾病不同,精神疾病具有很大的隱秘性。一個患有嚴重精神疾病的人從外表上看和常人無異。但是當病情爆發出來時,往往有如排山倒海之勢,令人震驚。
  • 孕期高血壓,竟會增加子女患多動症/自閉症等精神疾病風險?
    6.4-10.8歲。 通過Cox比例風險回歸分析,研究者估計了孕婦妊娠期高血壓疾病,先兆子癇的嚴重程度與後代在兒童時期患任何心理疾病的相關性。發現孕婦妊娠和慢性高血壓,先兆子癇及其嚴重程度顯著增加了後代患任何兒童精神疾病的風險,其中先兆子癇的風險比為1.66,嚴重先兆子癇的風險比為2.01,二者之間的關聯獨立於所有協變量,即該相關性並不能通過其他協變量進行解釋。 同時也利用Cox模型檢測了母體超重/肥胖、患孕前高血壓和糖尿病對後代的精神疾病風險是否具有累加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