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以上自殺者有精神心理障礙,自我傷害如何破?

2020-12-25 騰訊網

對自殺等蓄意自我傷害行為者,人們通常只是從表面分析,如認為當事人承受了壓力、受到了挫折、經歷了負性生活或生存事件的影響等,甚至認為他們「心眼小」、「想不開」,而其內心的痛苦往往被忽略。

愉悅感滿意度低易自我傷害

從外人看來,42歲的加裡·斯皮德有成功的事業、美滿的家庭、極高的社會威望,他在家懸梁自盡的消息傳出後,幾乎所有的足壇人士都不敢相信這個事實。

斯皮德從19歲就開始自己的職業生涯,效力於利茲聯隊,曾隨隊獲得1992年英格蘭優級聯賽冠軍。4年後,他以350萬英鎊的身價加盟酷愛的埃弗頓隊。他保持的85場威爾斯隊的出場紀錄至今無人能破。即使是2004年7月,他以75萬英鎊被賤賣到「球星養老院」博爾頓,斯皮德也一直保持積極樂觀的職業態度,普拉提、拉伸、瑜伽……只要能增進狀態,他什麼花樣都用。

斯皮德自殺的原因是外界猜測的焦點,目前還沒有人能夠知道是什麼導致他選擇了這一條不歸路,不過,蓄意自我傷害行為作為一種「心理病」,其發病機制與個人心理特徵有關,也與社會、家庭、環境因素等密切相關。部分蓄意自我傷害者相對一般人群,成熟應對能力低、抑鬱程度高、情緒不穩定性、憤怒特質高、自我愉悅或滿意度低。他們在社會、家庭環境中,支持感受低。如果生活方式不良、身體有病或者受重大生活事件的刺激,都會加劇其自我傷害的發生。

在足壇,自殺事件已經不是第一次發生。11月19日,德甲聯賽的一場比賽因主裁判拉法提賽前40分鐘在酒店的浴缸內割腕自殺而被迫延期,41歲的拉法提兩度被德國《踢球者》雜誌評為「最差裁判」。經搶救脫離危險的他表示,自己因為不堪忍受來自比賽雙方的巨大壓力選擇自殺。2年前,德國國門恩克也因抑鬱症選擇臥軌結束自己年輕的生命。

60%以上自殺者有精神心理障礙

心理和精神疾病困擾,成為歐洲21世紀「最嚴重健康問題」。抑鬱症患者是自殺的高危人群,世界衛生組織預測,至2020年,就疾病給全球帶來的負擔而言,抑鬱症排名第二。

德國德勒斯登工業大學臨床心理學院主任漢斯·烏爾裡希·韋奇恩耗時3年、調查30個歐洲國家(27個歐盟國家、瑞士、冰島和挪威)發現,大約1.65億歐洲人患有精神疾病,佔30國總人口的38%,病症表現主要為抑鬱、焦慮、失眠和痴呆。美國藥物濫用和精神健康服務管理局的報告稱,18-25歲之間的年輕人存在精神疾病的比例高達30%。美國逾4500萬人患有某種形式的精神疾病,約佔美國成年人口的20%,患有嚴重精神疾病者達到1100萬。精神疾病如未得到治療,可能會導致殘障、藥物濫用、自殺等問題。

關於蓄意傷害尤其是自殺行為的流行病學研究很多。我國自殺死亡率較高,數年來處於1.5-2.5/萬人/年。自殺未遂者中,有精神心理障礙的佔30%左右;自殺死亡人群中,有精神心理障礙的則高達60%以上,國外有些研究表明這一數字甚至在90%以上。先前有自我傷害史的自殺未遂者,後續6年內再次出現自殺行為達20%以上。

抑鬱症與心血管病、糖尿病、肝炎一起,同列北京十大危險疾病。中國健康教育中心日前對1.3萬名公務員、科技人員、企事業管理人員、教師、體力勞動者5類城市職業人群的心理健康調查表明,半數人處於抑鬱狀態,中度和重度抑鬱的人也超過了1/4。令人擔心的是,職場人群在出現心理問題時往往沒有覺察或不會疏導,以至於產生嚴重的後果,加上因有病恥感而迴避或掩蓋自己的病情,導致我國焦慮症和抑鬱症患者的治療率不到10%。

提升生活欲生存欲是關鍵

世界衛生組織認為,大多數自殺行為是可以預防的。蓄意自我傷害者,常伴有抑鬱、失眠、無望等精神心理問題或軀體疾病,家人和朋友如果能及早發現症狀,或許可以避免悲劇的發生。

專家研究認為,對有自我傷害意圖和行為的人實行三級預防,可有效改變或提升他們的生活與生存欲,擺脫無望感,有效降低再次傷害風險。

初級預防:加強精神心理健康教育,營造關愛生命、尊重生命等良好氛圍,降低傷害風險。地鐵安全門、高樓大廈與外界相連的窗等人性化設計、農藥高度使用地區的藥品合理管理,在這方面都可起到積極作用。

二級預防:降低那些有可能導致傷害或自殺行為出現的種種因素或條件,如及時治療精神心理障礙者,關注患嚴重軀體疾病、喪失基本功能者,對遭遇重大創傷、生活事件的人,耐心勸導。善於發現可能的傷害線索,做好疏導工作,是二級預防的關鍵。

三級預防:高風險人群的心理幹預與服務是重中之重,針對已經發生傷害行為的人、自殺未遂者實施服務,可有效降低再次傷害風險。家屬、傷害者本人要正確看待傷害現象,不要把很自然的疾病看作是一種「家醜」。尤其是家屬,要引導、支持當事人主動就醫,尋求幫助,接納病情及再自殺風險評估,切莫忌諱就醫。

相關焦點

  • 60%以上自殺者有精神心理障礙
    自殺未遂者中,有精神心理障礙的佔30%左右;自殺死亡人群中,有精神心理障礙的則高達60%以上,國外有些研究表明這一數字甚至在90%以上。先前有自我傷害史的自殺未遂者,後續6年內再次出現自殺行為達20%以上。
  • 青少年精神障礙性自殺
    但其實,青少年群體自殺行為與精神障礙關係也十分密切。例如本文中的小溪,我們在了解她的成長環境和家庭背景後,診斷為雙相情感障礙,並立即進行了自殺幹預,心理評估和適當的心理教育。研究顯示:自殺未遂或死亡的青少年中 92.6% 患有精神障礙。回顧性研究發現超過 30% 的自殺未遂者有精神障礙史。◎什麼是精神障礙?
  • 社會矛盾關係中的正能量-成功走出精神傷害的心理障礙
    一個朋友在公交車上被一人惡狠狠的撞了兩下,險些造成傷害,這個惡人應該是懷疑朋友搶座位,我的朋友或許是畏懼,默不作聲。時隔多年,朋友常常提起這件事情,從隻言片語中獲悉,惡人的這個舉動對朋友造成了精神上莫大的傷害。我呼籲,社會生活中,我們不要去傷害一個無辜的人,傷害別人是有罪的,語言上或者說行動上對他人造成的傷口或許是永遠癒合不了的,傷口會伴隨生命的延續一直淌血。
  • 「2020世界精神衛生日」精神心理健康視角解讀抑鬱與自我傷害
    今年10月10日是第29個世界精神衛生日,當今社會抑鬱和預防自我傷害越來越成為了廣大社會和家庭普遍關心的話題。作為家屬和朋友逐漸認識到,對於深陷精神心理問題的患者來說,他們被疾病所綁架了,遭受痛苦,是需要幹預、並受到更多的社會支持的。
  • 心理障礙與精神分裂症,上網這樣求助,才能得到網絡醫生詳細回復
    心理障礙在網上如何才能得到網絡醫生更多的幫助,這是很多人關心的問題。自從在今日頭條上撰稿以後,每天都會收到全國各地的求助私信,經常看到求助者為得不到回復而抱怨。網絡具有開放性和虛擬性,患者和網絡醫生之間屬於弱關係。本文結合兩個多月的自媒體寫作體會,具體談談心理障礙患者、精神分裂症與雙相障礙患者如何才能獲得網絡醫生更多的幫助。
  • 抑鬱症、焦慮障礙 中國人精神衛生狀況如何?
    中新網北京4月8日電(湯琪)抑鬱、焦慮、酗酒、老年期痴呆……隨著中國經濟社會的高速發展,人口老齡化加劇,生活和工作節奏顯著加快,伴隨而來的心理壓力普遍增加,公眾對自身精神和心理健康越來越重視。那麼,目前,中國人的精神衛生狀況究竟如何?
  • 青春期哪些精神疾病或心理障礙讓家長頭痛?
    孩子進入青春期,自我意識開始發展並不斷完善。他們開始強烈地關注自己的外貌風度,強烈地渴望了解自己,關注自己的個性成長。這種狀態當然會讓家長們倍感欣慰。然而,青春期的孩子具有強烈的自尊心,所以很容易產生強烈的挫折感。因此,他們煩惱日益增多,隨之而來就可能產生這樣或那樣的精神或心理方面的疾病。
  • 近10億人患精神障礙,百合網呼籲正視心理疾病
    今年的世界精神衛生日上,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指出有近10億人患有精神障礙,每40秒就有1人死於自殺,然而全球範圍內只有少數人可以獲得優質的精神衛生服務。在這個激烈變動的時代中,有人因心理素質差,精神刺激耐受力低,受挫後精神異常;有人因無法適應突如其來的重大變故,導致情緒崩塌;還有人因家族先天因素,易感性較高。每一個人都會遇到孤獨落寞、壓力挫折、情感糾葛……但不是每一個人都可以獨自走出來。
  • 你有社交障礙嗎?如何走出社交心理障礙呢?
    常見的社交心理障礙有哪些呢? 孤僻心理:一種是孤芳自賞,不願意和他們接觸,自命不凡。另一種則是因為有著特殊的癖好,讓人無法接受,導致了交際困難。 以上的這些心理障礙,都會對人際交往產生負面的影響。沒有正常的人際交往,人很容易會有不愉快,生活消極等情感體驗。
  • 精神分裂症與雙相障礙,透過病因異同,剖析兩者康復關鍵點
    雙相障礙在病因層面的異同雙相障礙和精神分裂症患者,都可能存在神經系統結構或功能方面的缺陷,都存在安全感不足、自我價值感較低、自我認同感較差等心理發展的共性問題。兒童因為弱小,無力反抗,所以常常成為受害者,在成人理解意義上不算問題的問題,都有可能對兒童的心靈造成巨大傷害。
  • 心理所發現精神分裂症、抑鬱症及雙相障礙患者情感體驗與動機行為...
    然而,以往的研究大多僅限於對某一個診斷組的患者採用自我報告的方法進行測量,缺乏與其他精神障礙患者之間的比較。目前尚不清楚情緒-行為的分離與不同精神障礙患者臨床症狀之間是否存在顯著相關。為了探究這一問題,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心理健康重點實驗室神經心理學與應用認知神經科學(NACN)實驗室研究員陳楚僑及其團隊與國際合作者合作,針對精神分裂症、抑鬱症和雙相障礙患者的情感體驗與動機行為的分離進行了對比研究。
  • 青少年迴避型人格障礙的心理諮詢
    來者不知該如何扔掉這個包袱。另外,來者還有一些其他問題,如上臺講演易臉紅,聲音顫抖;又如晚上遲睡,第二天早晨總在想:「糟了,今天的學習效率又低了。」他總在擔心失眠會影響身體。但是越想越無法擺脫這種困擾。2.分析和診斷這位男孩是一名迴避型人格障礙患者。
  • 打開自我封閉這扇門消除你的自閉心理障礙
    但是這種自我封閉的行為也給自己造成了一定的壓抑,由於孤獨而無法釋放自我情緒,也會形成心理障礙,它不僅阻礙了友好的人際關係建立及和諧自我心態的存在,更適合不了現代生活的需要,在自我封閉的世界裡會使自己在心理上缺乏安全感和歸屬感,自我行為體現出退縮感和孤獨感,對自己的心身健康也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 100個人中有近17個人會患精神類障礙,如何點亮他們心中「隱秘的...
    比如,以患者成為互幫互助的團體為主導,教會患者如何充分利用身心健康服務,減少心理健康問題症狀,了解如何應對日常壓力和預防復發,透過與他人保持聯絡維護健康,讓患者達到能自我管理的目標。第一次見到楊軍,駱名進就發現他的焦慮情緒嚴重,太在意別人的看法,總是擔心自己做不好。
  • 疫情之下的精神衛生重建,全球近10億患有精神障礙
    世衛組織指出,抑鬱症是導致疾病和殘疾的主要原因,每40秒就有一人因自殺而死,每年有300萬人死於有害飲酒。而現在,全球有數十億人正在受到新冠大流行的影響,這對人們的心理健康產生了進一步的影響。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10月9日新冠簡報會上表示,新冠肺炎大流行給數百萬人的心理健康造成了沉重打擊,這也凸顯了在這一被忽視的健康領域增加投資的緊迫性。
  • 你的精神心理健康嗎?
    2019年發表的最新精神障礙流行病學調查顯示,我國18歲以上人口各種精神障礙終生患病率為16.57%。據此估算,我國大概有2.3億人罹患各種精神障礙,也就是說,6個人中就有1個人至少患有一種精神障礙。數字觸目驚心,提醒我們精神障礙並不遙遠,每個人都有可能在人生的某個階段遇到精神心理問題的困擾。如何去判斷自己的精神活動是否健康呢?
  • 來訪者如何簡單快速識別心理諮詢師是否合格?
    心理諮詢行業亂象叢生的主要原因是我國該行業起步較晚,人們對該行業規則了解甚少,很多不法分子就是利用這一點進行行騙,使需要心理諮詢的人不僅得不到幫助,反而受到更大傷害。△心理諮詢行業特點之一就是並非拿著心理諮詢師證書的人就一定能做心理諮詢工作,事實上一個真正的心理諮詢師沒有近十年的學習、督導和自我成長是做不了心理諮詢工作的,這一點讓有心理諮詢需求的人很難辨別
  • 心理健康缺失之雙相情感障礙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統計,世界上每100個人裡面就有7個人患有抑鬱症,佔比約為百分之七。世界上每100個人裡面就有3個人患有雙向情感障礙,佔比約為百分之三。每百人裡面就有一個人反社會人格障礙,佔比約為百分之一。每百人裡面還有一個人很可能患有精神分裂症。
  • 心理諮詢師:如何識別人格障礙?| 知識專欄
    「如何與人格障礙型家人相處」,是映心堂心理出品的心理知識產品。大部分人格障礙都不認為自己有問題,所以不會成為心理治療的來訪者。但他們是人際關係中的恐怖分子,為達目的常常不擇手段。成為來訪者的常常是他們的家人,尤其是孩子。
  • ...精神障礙的「隱秘角落」,一家順勢而起的專科網際網路醫院 | 怡寧...
    「隱秘角落」裡的中國精神疾病患者  2019年世衛組織的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全球有超過3.5億抑鬱症患者,中國泛抑鬱人數超過9500萬人,其中抑鬱症障礙終身患病率達到了6.8%。在這部分群體中,20-50歲人群是抑鬱症患病的主體,而在青少年自殺者中抑鬱症患病率更是高達6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