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它全身是寶,因此有「貴如黃金」之說,如今不僅稀缺,還面臨頻危。
「秋風起,蟹腳癢」雖然9-10月是吃螃蟹的好季節,但是不一定唯獨吃螃蟹才行,其實魚類也不錯,小孩子吃了更營養,比如鱸魚、太陽魚、帶魚、黃花魚等等都是富含蛋白質魚類,無論老小,多吃有益無害,特別是飯後來點水果,既進補又養生。
可是人類作為食物鏈的最頂端,對於食物也是極其挑剔,為了滿足口感,甚至把手伸向野生動物,比如穿山甲、麻雀、野兔等等,這些都是保護動物,如若發現是會受到懲罰的,雖然進補是件好事,但是別為了個人利益對準了野生動物下手,而破壞了原始的生態環境。不過在南方有一種魚,由於它全身是寶,因此有「貴如黃金」之說,如今不僅稀缺,還面臨頻危,究竟是什麼樣子的野生魚類?
今天要為大家介紹的這種魚,其實叫「黃唇魚」,又稱金錢鰵、金錢鮸、魚高、大鷗、白花等俗稱,可溫州人卻叫它「黃甘」,小編覺得像這樣看起來金光閃閃的魚,帶有黃金的樣子,名字當然也要取得霸氣,就像南方漁民稱它為「金錢猛魚」,是不是別有一番風趣。
黃唇魚一般分布於東海和南海北部沿海區域,要說生產最多的就數南方的珠江口漁場,產量最多,它與其他魚類不同,黃唇魚身體較長,有1-1.5米長,頭中等大,側身扁,尾巴長,背部隆起,整體呈橢圓形,基本以小型魚類和蝦、蟹作為食物,正所謂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人也如此,何況是魚。
黃春魚肉質鮮美,蛋白質高,脂肪低,是進食滋補的最佳選擇,特別是它的「魚鰾」,也就是說「魚膠」是公認的上等補品,特別是曬乾後,存放多年的「魚膠」不僅討人喜歡,價格還貴,完全超出你的想像,經筆者對市場的調查,一斤魚漂就要50萬元,可想而知這麼大的魚,魚漂何止一斤。
80年代初期,在筆者老家的一個漁村,曾有個漁民捕撈到黃唇魚,轟動整個村,後經一傳十十傳百,被當地的酒店得知,找到了漁民進行收購,卻以63萬的高價,收購了整條魚,特別是魚漂被取出後,曬乾足足有5斤左右,經酒店以十幾萬的價格炒作,最高達到50萬每斤,也就是說一條魚漂要250萬。其實說它全身是寶也不為過,因此它的「魚膠」才有「貴如黃金」之說。
黃唇魚當初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年產量達到180噸,物產相當豐富,價格也沒那麼貴,後來直至八九十年代,產量大幅下降,後經專業人士調查過後,發現它已經沒有了魚汛,甚至沒有出現過,至2006年才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物種紅色名錄》列為極度瀕危物種,什麼原因導致的,其實很簡單,前期大量捕撈,沒有休漁期間,再加上水環境汙染、高強度海域開發和非法捕撈,導致的,奉勸各位,如若發現此類魚,請好好珍惜,別破壞它們,如今野生已經看不到了。
根據以上情況,大家對此事有什麼看法,不妨留言一起交流,禾木解說會為你一一解答,如想了解更多三農資訊,不妨點擊上角關注和分享,你的分享和關注是對我最大的支持,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