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相由心生」。古時候人類知識信息不全面,科學技術也不發達,那時候,人們更崇尚自然,相信一個人的品行性格會體現在臉上。
人們通過觀察人的面像,得出了許多指導人際關係的俗語,比如「兩腮無肉不可交」就是其中一句。
這句話從表面上看,意思是:一個人如果兩邊腮幫子沒有太多肉,很消瘦的話,這種人是不能交往的。因為古人認為臉上沒肉,這種人大多是頭腦精明,跟這樣的人待在一起,要多加注意,小心吃虧。
但在現在,大眾提倡以瘦為美,這句話似乎就有些不合時宜。
其實,古人說這句話,是有一定道理的。現代的微表情研究者發現,如果一個人長時間做一個表情那麼他的臉就會產生些許的變化。
兩腮無肉的人,大多常常抿著嘴,不苟言笑。面部肌肉長時間處於緊張狀態,這樣的人,似乎隨時隨地都在「琢磨」「算計」,長此以往,就容易形成「兩腮無肉」的面相。
而這句話其實還有後半句,就是「臉上橫肉為兇相」。這一句也是古人通過長久的生活觀察所得出的相面之術。
試想看,如果一個人常常處於憤怒、兇狠的狀態,他的面部表情大多是「怒目圓睜」「目眥欲裂」的,說話也會大聲重喝,面部表情誇張。
久而久之,他的面部肌肉便會異常發達,而出現滿臉橫肉的樣子。常常做出這種表情的人,自然是衝動易怒,性情兇狠,這讓人不敢靠近。
不過,人的長相常常受外力影響,具有一定的片面性,不能完全「以貌取人」。
但是人的小動作小表情,有時卻會出賣人心。"千古第一完人"的曾國藩就曾靠「面相」識得一位名臣良將。
作為晚晴四大名臣之首,曾國藩的識人之術一直被後人稱頌。連「對手」左宗棠都由衷讚嘆「謀國之忠,知人之明,自愧不如元輔」。因此曾國藩一手提拔的能人多為良將賢臣。
有一次李鴻章又向曾國藩舉薦了3人。曾國藩在廳內粗粗看了三人一眼,便對李鴻章說:
「站在左邊的那位是個老實人,辦事小心,讓人放心,可派他做後勤服務的工作;右邊那位陽奉陰違、兩面三刀,不值得信任,擔不得大任;而中間那位是個將才,可獨當一面,將來作為不小,應予重用。」
李鴻章大吃一驚,問曾國藩如何見得。曾國藩說:
「左邊之人過分謹慎,沉穩有餘,魄力不足,難堪大任;右邊之人東張西望,神情不定,有投機鑽營之嫌,不足以委以重任;而中間這位不焦不躁,仰頭望雲,有一份難得的從容淡定,這才是少有的大將之才!」
曾國藩說的中間可大用之人,就是後來大名鼎鼎的劉銘傳。
古人常說的:命由己造,相由心生。曾國藩識人,正是由表及裡,透皮入骨。而這過人的識人之術,也直接或間接的幫助曾國藩成就了一生的豐功偉績,也提拔了一眾可用之良才。
而天資不高的曾國藩,從連考七次科舉不中,到後來能位極人臣,有一本書對他影響極大。
這本書就是讓曾國藩數十年「將此書置於案頭,夜闌人靜時,凝其思,品其味」的,馮夢龍寫的《智囊全集》。
作為「千古謀略第一書」的傳世佳作,從明朝問世以來,凡是讀過此書的,無論是政治家、軍事家,還是文人名人及普通民眾,都讚嘆不絕。
至清朝康熙皇帝甚至視其為「國之利器,不可示人」,將此書予以禁錮。以至於當時此書只能在少數人手中傳閱。
清代才子紀曉嵐有幸讀到此書,喜愛至極。素來機智過人卻有些傲然的紀曉嵐,竟將此書反覆誦讀,到了「倒背如流」的程度。
《智囊》此書,不僅深受古人喜愛與重視,連現代很多企業家也為之折服。萬達總裁王健林就曾把《智囊》推薦給公司的高層主管拜讀,以從中學習和領悟處世智慧與經營之道。
世間萬物,觸類旁通。無論是生活還是工作,問題的本質往往是大同小異,解決問題的辦法也常常是殊途同歸。難怪王健林在推薦《智囊》這套書時評價稱,它不僅適用於過去政權紛爭,更適用於現實職場和生活。
馮夢龍在寫這本《智囊全集》時就說過:「天下無餘智」,意思是,普天之下所有的智慧皆囊括於此。
《智囊全集》是一本從先秦到明代的智慧故事集,共輯錄了1238則小故事,每一個故事,都取自相關歷史人物的事跡,均有史實依據,絕非胡編亂造,也被稱為"小資治通鑑"。
在這本《智囊全集》裡,不僅有古人巧妙運用智術計謀來排憂解難、克敵制勝的小故事,還有馮夢龍在敘述故事後的精彩點評。
通過這些點評,讀者不僅能夠更好的理解作者其意,同時還能體會到馮夢龍自己的政治觀點和人生態度。
而書中文章鞭辟入裡,深入淺出,把深刻的處世智慧,用非常好理解的「故事」講給讀者聽。故事雖多,但每一篇都短小精悍,簡單有趣,讓讀者哈哈大笑的同時還能學到為人處世的智慧。
如此智囊寶典,真的值得每人一讀。如果擔心自己文言文不過關,可以看這套帶有全部馮夢龍評價的白話文版本《智囊全集》。有文言文與現代文的對照,不僅方便閱讀理解,還可以藉此書學習文言文,一舉兩得。
全套上下兩冊,只要79元,一瓶紅酒的錢都不用,就可以換來受益一生的人生智慧!正所謂是,酒肉穿腸過,詩書腹中留。
想要購買的朋友,趕緊點擊下方連結,把「國之利器」帶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