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小看任何一個行業,許多小商品也可以做成大生意!比如涪陵榨菜、譚木匠木梳、辣醬品牌老乾媽、海天醬油等等。這些品牌都在各自的領域做到極致,每年都有著上億的銷售額。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張小泉,是國內剪刀領域裡的龍頭企業,最近這三年累計銷售額超過了12億元人民幣。
中國剪刀界銷量王:張小泉品牌始創於1628年,迄今有著接近400年的悠久歷史。經過數百年的發展,現已是一家專業生產各類刀剪及現代生活五金用具的工業企業,其生產規模、產品質量和品牌影響力,都位居行業領先地位。產品不僅在國內暢銷,更是遠銷東南亞、歐美等市場。
數百年前,有個姓張的鐵匠,他有一個兒子叫張小泉。在悉心指教和實踐中,練就了一手制剪的好手藝。國內剪刀的製作材料大部分是銅和生鐵。而張家卻將龍泉寶劍的鑄造工藝放在剪刀製作上,開創了極具特色的「嵌鋼」工藝。據了解,張家的剪刀從原料到成品一共要經過72道工序。
跟很多老字號一樣,張小泉品牌也歷經興衰一度停業。直到上世紀50年代,經過重整的張小泉才算是走上了現代化經營的道路。
憑藉數百年來的技術積累,再加上當時對老字號的扶持,張小泉品牌得以迅速復甦,並逐步發揚光大。相比之下,刀具界的另外兩個百年老字號,曹正興和王麻子的發展之路就沒那麼順利了。根據了解,曹正興在90年代正式停產,成為了歷史。而連年虧損的王麻子,在今年5月再度賣身,被廣東剪刀公司拿下。
為什麼同樣是老字號,張小泉卻能夠成功發展起來呢?首先,張小泉在數百年的發展過程中,積累了豐富的技術,也取得了許多新的工藝創造。雖然剪刀只是一個簡單的商品,但成熟的工藝使得它質量更好。簡單概括:品種全、質量好,銷路廣。
其次,張小泉很早就開始現代化經營。很多老字號的倒下並不是因為技術原因,而是在經營管理上出現了很大的問題,沒能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自然會被淘汰出局。除此之外,企業成功解決了品牌糾紛,把上海張小泉收編,徹底擺脫品牌競爭的桎梏。
在這一系列措施下,張小泉不僅實現了品牌的全面復甦,企業還越走越穩。品牌也早已不再僅僅生產剪刀,而將產品線擴大至了家用刀具、指甲鉗、廚具等其它五金類生活用品等用品。不只是在國內暢銷,還銷往海外多地,已獲得專利110項。在長久以來取得亮眼的業績的情況下,公司在2020年7月份正式提交了上市申請。
根據張小泉披露的數據來看,2017年至2019年三年間,公司實現營收3.14億、4.1億和4.84億元,年均增速超20%。在銷量方面,去年張小泉剪刀一共賣出了2706萬把,同比增長7%。隨著工業網際網路時代的到來,企業還積極推進生產管理體系的自動化、信息化改造,打造智能工廠。
有媒體人分析後指出,國內其實有不少老字號品牌,有的發展得很好,但也有的將一手好牌打爛。從張小泉的發展歷程來看,老字號不能故步自封、自視過高,唯有跟上時代的腳步與時俱進,才能迎來更好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