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現實版「剪刀大王」:手握上百項的專利,三年累計賣出12億

2020-12-22 柳先說

不要小看任何一個行業,許多小商品也可以做成大生意!比如涪陵榨菜、譚木匠木梳、辣醬品牌老乾媽、海天醬油等等。這些品牌都在各自的領域做到極致,每年都有著上億的銷售額。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張小泉,是國內剪刀領域裡的龍頭企業,最近這三年累計銷售額超過了12億元人民幣。

中國剪刀界銷量王:張小泉品牌始創於1628年,迄今有著接近400年的悠久歷史。經過數百年的發展,現已是一家專業生產各類刀剪及現代生活五金用具的工業企業,其生產規模、產品質量和品牌影響力,都位居行業領先地位。產品不僅在國內暢銷,更是遠銷東南亞、歐美等市場。

數百年前,有個姓張的鐵匠,他有一個兒子叫張小泉。在悉心指教和實踐中,練就了一手制剪的好手藝。國內剪刀的製作材料大部分是銅和生鐵。而張家卻將龍泉寶劍的鑄造工藝放在剪刀製作上,開創了極具特色的「嵌鋼」工藝。據了解,張家的剪刀從原料到成品一共要經過72道工序。

跟很多老字號一樣,張小泉品牌也歷經興衰一度停業。直到上世紀50年代,經過重整的張小泉才算是走上了現代化經營的道路。

憑藉數百年來的技術積累,再加上當時對老字號的扶持,張小泉品牌得以迅速復甦,並逐步發揚光大。相比之下,刀具界的另外兩個百年老字號,曹正興和王麻子的發展之路就沒那麼順利了。根據了解,曹正興在90年代正式停產,成為了歷史。而連年虧損的王麻子,在今年5月再度賣身,被廣東剪刀公司拿下。

為什麼同樣是老字號,張小泉卻能夠成功發展起來呢?首先,張小泉在數百年的發展過程中,積累了豐富的技術,也取得了許多新的工藝創造。雖然剪刀只是一個簡單的商品,但成熟的工藝使得它質量更好。簡單概括:品種全、質量好,銷路廣。

其次,張小泉很早就開始現代化經營。很多老字號的倒下並不是因為技術原因,而是在經營管理上出現了很大的問題,沒能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自然會被淘汰出局。除此之外,企業成功解決了品牌糾紛,把上海張小泉收編,徹底擺脫品牌競爭的桎梏。

在這一系列措施下,張小泉不僅實現了品牌的全面復甦,企業還越走越穩。品牌也早已不再僅僅生產剪刀,而將產品線擴大至了家用刀具、指甲鉗、廚具等其它五金類生活用品等用品。不只是在國內暢銷,還銷往海外多地,已獲得專利110項。在長久以來取得亮眼的業績的情況下,公司在2020年7月份正式提交了上市申請。

根據張小泉披露的數據來看,2017年至2019年三年間,公司實現營收3.14億、4.1億和4.84億元,年均增速超20%。在銷量方面,去年張小泉剪刀一共賣出了2706萬把,同比增長7%。隨著工業網際網路時代的到來,企業還積極推進生產管理體系的自動化、信息化改造,打造智能工廠。

有媒體人分析後指出,國內其實有不少老字號品牌,有的發展得很好,但也有的將一手好牌打爛。從張小泉的發展歷程來看,老字號不能故步自封、自視過高,唯有跟上時代的腳步與時俱進,才能迎來更好的發展。

相關焦點

  • 中國剪刀之王:400年歷史,手握上百項專利,一年賣出2700萬把
    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就是國內剪刀領域的龍頭企業,三年銷售額累計超過12億的剪刀界銷量王——張小泉。張小泉品牌有接近400年的悠久歷史,創立於1628年。數百年的發展,讓張小泉從一家專門生產各類刀剪以及現代生活五金用具的工業企業,不論是規模還是質量,都位居企業龍頭之位。
  • 中國真正的筷子大王,一年賣出4億雙,靠一雙筷子幹到全球第一
    在中國,有靠一瓶水營收200億的農夫山泉;也有靠一副耳機賣出6500萬的1MORE巨頭,同樣也有靠一雙筷子打天下的雙槍集團。作為國內最大的筷子行業巨頭,每年有4億雙筷子、1000萬片砧板、70多億根牙籤產自雙槍公司。
  • 中國瓶蓋大王:一年賣出150億個瓶蓋,在飲料企業背後默默撈金
    來源:EMBA微金隨著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消費結構的升級,國內飲料行業呈現出較好的增長勢頭,數據顯示,2020中國飲料銷售總額將突破6000億。而隨著飲料市場規模不斷擴大,有一家企業也是藉機快速成長,在這些飲料企業背後默默撈金,誰能想到,依靠著小小的塑料瓶瓶蓋,這家企業一年竟然能夠創造出上億元的利潤。甚至還能做到上市,它便是被稱為中國"瓶蓋大王"的金富科技。
  • 中國真正的筷子大王,一年賣出4億雙筷子,全國近9億人都用過
    作為中國筷子領域巨頭的雙槍竹木便用年銷量4億雙的銷售成績,向世人證明了小物件也有大商機。據公開資料顯示:雙槍竹木成立於1995年,是一家日用餐廚配件的供應商,旗下有著工藝筷、牙籤、砧板等多種產品。雙槍竹木的創始人為鄭承烈,他的家鄉浙江有著豐富的毛竹資源,因此,他將創業的目光放在筷子上。就這樣,憑藉著2萬元的創業基金,開啟了他的創業之旅。
  • 中國新的堅果大王出現:一年賣出了20億包,利潤已超過三隻松鼠
    數據顯示,每日堅果已成為休閒食品增幅最快的品類,市場規模已破百億,預計2022年將超過200億。這塊全新市場,本來的領跑者是三隻松鼠。但現在領域裡多了不少競爭對手,洽洽已然成為了「中國新的堅果大王」。要知道,洽洽所推出的每日堅果,甚至摘得2020年世界食品品質評鑑大獎,代表中國食品閃耀國際舞臺。企業一年能賣出超過20億包堅果。
  • 美國許出高薪挽留中國科學家,手握15項專利,但仍義無反顧回國
    美國最不想放回的中國科學家,林媛手持15項專利,但仍拒絕高薪選擇回國。林媛手持15項專利,成為美國最不想放回的中國女科學家,曾許出高薪但林媛仍義無反顧選擇回國報效國家。初中開始,她就對理化生的學習易如反掌,再到高中,分科時她毫不猶豫選擇理科,在各種考試中,讓所有人感受到了她的理科能力,最後考大學時,她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上了大學她也絲毫沒有鬆懈,反而更加努力刻苦,畢業後又再讀研究生最後學業完成後,便留在中科院物理所進行工作。
  • 深圳科創企業加快專利賦能 光峰科技已獲授權專利1038項
    12月16日,記者從光峰科技獲悉,作為廣東科創「第一股」的光峰科技不斷增加專利申請量,核心專利在構築企業發展「護城河」的同時,也通過專利授權,成為企業增收的利器。截至今年前三季度,公司已累計在全球範圍內獲得授權專利1038項,境內外專利申請832項(其中發明專利申請762項),PCT國際專利申請211項,全球累計專利申請及授權專利共計2081項(含PCT),發明佔比超過70%,核心底層架構同族專利全球範圍被直接引證次數超過600次。從專利申請量來看,光峰科技位居廣東科創板上市企業第一。
  • 百項專利獲批昭示PROTEAN ELECTRIC創新恆心
    上海和英國法納姆2017年5月26日電 /美通社/ -- 全球輪轂電機技術公司Protean Electric於近日獲頒其第100項專利,顯示了其在汽車行業輪轂電機解決方案上的創新先鋒地位。 除了已經被授予的專利,公司另遞交了超過150項專利申請,目前正在被審批中。
  • 中國筷子大王,近9億人用過他的產品,一年賣出超過4億雙筷子
    在我們的飲食作息上,有些東西是離不開我們的生活的,在進行用食的時候,最離不開的就是筷子了。一雙筷子說平凡卻也不平凡,但卻有著極大的作用,如今遍及各個國家,外表設計的圖案也層出不窮。但是我們是否想過,筷子也能給我們帶來商機,也能推動我國的發展?
  • 研發費率高於行業平均值僅有4項專利 百普賽斯專利情況遭遇深交所...
    來源:挖貝網挖貝網 12月14日消息,北京百普賽斯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百普賽斯」)近日收到深交所下發的創業板審核問詢函,深交所要求其說明獲得六項境外專利使用權的具體情況,包括不限於對未來產品銷售的影響。
  • 中國筷子大王:一年賣出超過4億雙筷子,城裡70%的人用過他的產品
    有靠一瓶水年營收超兩百億的,如農夫山泉;有靠耳機賣出6500萬副的,像1MORE;國內還有這麼一家企業,靠生產筷子成為行業巨頭,創始人憑此打下過億身家,它就是雙槍公司。簡單的給大家介紹一下:雙槍公司創辦於上世紀90年代,經過二十餘年的發展,現已是一家專注於日用餐廚配件的供應商,主要產品有工藝筷、牙籤、竹製小家具等。
  • 這所雙一流高校近三年5項成果賣出天價
    更令人讚嘆的是,在過去的三年裡,中南大學周宏灝院士團隊、趙中偉團隊和劉楚明團隊均有成果技術轉讓費過億元,加上最近的2項成果,5項科研成果的技術轉讓費累計高達7億元!中南大學冶金與環境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輕金屬及工業電化學研究所副所長;中國有色金屬學會輕金屬冶金學術委員會委員、副秘書長,中國金屬學會熔鹽化學學術委員會委員,美國美國礦物、金屬及材料學會(TMS)會員、國際電化學會(IES)會員、美國化學會(ACS)會員。
  • 一年賣2700萬把剪刀,張小泉上市募資4.5億背後是場豪賭?
    招股書顯示,張小泉近三年業績增長迅速,其中,2019年張小泉賣出了2706萬剪具、510萬刀具、178萬套刀剪組合,實現營收4.8億元,同比增長18%,淨利潤為7230.07萬元,同比增長65%。一年賣2700萬把剪刀的400年「中華老字號」 去年淨利潤大增六成張小泉的品牌傳承近400年,相傳明朝崇禎年間(公元1628年),張小泉在杭州開了剪刀店鋪,並用自己的名字命名店名「張小泉」,此即張小泉品牌的起點。
  • 京東披露好物節銷售進展:10天賣出10億片嬰兒紙尿褲
    京東披露好物節銷售進展:10天賣出10億片嬰兒紙尿褲 2017-11-12 10:35:25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姜貞宇
  • 專利對企業意味著什麼?上海眾有累計獲得50餘項專利
    華為,這家年收入3950億的企業能成為世界通訊行業的巨頭,與其研發創新能力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據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WIPO)19日發布的數據顯示,2018年華為申請的專利數量高達5405件,位居全球第一。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總幹事弗朗西斯·高銳在一份聲明中表示,創新活動正在歷史性地「從西方轉向東方」。
  • 中國平安9255件專利位列全球第三
    12月14日,國促會數字科技發展工作委員會(下稱「國促會數科委」)與零壹財經聯合發布了《2018-2020年全球AI專利排行榜TOP100》,通過分析專利呈現過去3年間AI技術的發展情況與趨勢。榜單顯示,位列前3的企業分別是三星、IBM和平安集團。
  • 中科院微電子所:科研布局集成電路產業鏈 累計授權專利超3100項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11月27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邱晨輝)作為我國微電子領域學科方向布局最完整的綜合研發機構,中國科學院微電子研究所近日亮出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的成績單:經過數十年的技術攻關和積累,中科院微電子所圍繞集成電路產業鏈開展科研布局,並產出不少關鍵性技術突破與成果,累計申請專利超過
  • ...成就巡禮:加快推進智慧財產權強市建設 7項專利獲得中國專利獎金獎
    針對創新與智慧財產權意識薄弱的企業,廣泛開展專利「清零」行動,引導其挖掘創新增長點,將創新成果及時申請專利保護,把握參與市場競爭的主動權。針對專利創造大戶單位,引導其進一步加強專利布局,充實專利儲備量,培育一批高價值核心專利。  目前,全市重點產業領域核心智慧財產權項目儲備庫和專利實施效益過百萬項目庫,入庫項目近兩百項。
  • 山東理工大賣出5.2億專利申請背後:如何打通科研成果轉化「最後一...
    背後原因讓人振奮…》火了,文章介紹:2017年,山東理工大學創造了一項中國高校專利轉讓紀錄。他們與補天新材料技術有限公司籤訂專利技術獨佔許可協議,價值5.2 億元,畢玉遂團隊分得4個億。而在2017年12月,山東廣播電視臺曾以《科技創新「最後一公裡」如何走?》專門報導了這項專利申報過程,探討如何打通科技創新成果轉化的「最後一公裡」問題。
  • 「領帶大王」去世:生前將「報效祖國」寫進遺囑,一生捐款超12億
    來源:界面「領帶大王」去世:生前將「報效祖國」寫進遺囑,一生捐款超12億靠一條領帶打造香江創富傳奇,卻仍然過著勤儉節約、慣於吃苦的生活,終其一生捐款超12億,這就是「領帶大王」曾憲梓先生的個人故事。曾憲梓先生有著「領帶大王」之稱——他用一把剪刀締造了金利來王國,品牌一度風靡亞洲乃至世界,同時也憑藉廣告語「金利來,男人的世界」成為具有極高辨識度的知名品牌,受到白領和成功人士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