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對象向0-3歲嬰幼兒、老齡人口延伸;鮮明提出加快發展四川天府新區、成都東部新區教育;構建「中職—高職(專科)—應用型本科—專業學位研究生」縱向貫通的人才培養體系;建好辦好一批外籍人員子女學校,吸引全球優秀人才來蓉學習發展和創新創業……
下一個15年,成都教育將會發生哪些變化?日前,《成都教育現代化2035》規劃發布,上述內容都將在下一個15年裡實現。但成都教育現代化不止有這些變化。《規劃》錨定戰略目標:到2025年,建成與國家中心城市相匹配的理念先進、體系完備、品質卓越、生態和諧、保障有力的教育強市,高品質基礎教育優勢充分彰顯,支撐高質量發展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高等教育創新體系更加健全,教育交流合作能力持續增強,教育現代化治理體系總體成熟完善,為初步建成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範區提供堅實支撐;到2035年,實現更高水平、更高質量的教育現代化,教育綜合實力再上新臺階,建成具有引領輻射帶動作用的全國一流教育高地和與國際門戶樞紐城市、世界文化名城、現代化國際都市相匹配的國際教育名城。為到本世紀中葉全面建設現代化新天府、成為可持續發展的世界城市奠定堅實基礎。
從6個方面設定主要發展目標 提出十大戰略任務
《規劃》從6個方面設定主要發展目標:全域全生命周期的現代教育體系更加完善,突出教育現代化的重要基礎;高素質專業化創新型的教師隊伍持續壯大,聚焦教育現代化的關鍵問題;綠色人文可持續發展的智慧學校全域覆蓋,強化教育現代化的空間載體;引領城市高質量發展的服務能力顯著增強,凸顯教育現代化的責任擔當;全方位寬領域多層次的開放格局基本形成,拓寬教育現代化的合作領域;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全面實現,明確教育現代化的重要保障。
《規劃》結合成都教育實際情況進行細化、優化與提升,主動提高指標含金量、任務的負載量和路徑的多元性。事業發展水平與人力資源預期指標突出高水平、高質量。圍繞公平與均衡,設定「義務教育優質均衡區(市)縣比例、殘疾兒童少年義務教育階段入學率、殘疾青少年高中階段教育入學率」指標,聚焦短板,提升底板,縮小差距;圍繞普及與質量,設定「學前教育毛入園率、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和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學前教育教師接受專業教育比例、職業教育專業教師中雙師型教師比例、學生體質健康標準達標優良率」指標,突出未來的質量導向;圍繞開放與交流,設定「在蓉就讀國際學生中學歷生比例」指標,引導改善留學生結構;圍繞投入與貢獻,設定「主要勞動年齡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指標,突出教育對人力資源和城市發展的貢獻度。
圍繞總體戰略目標,《規劃》提出了十大戰略任務:一是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引領成都教育發展,二是培養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三是建設高素質專業化創新型教師隊伍,四是推動基本公共教育服務均等化優質化,五是提升教育服務和引領城市高質量發展能力,六是建設高水平國際學習型城市,七是加快建設智慧教育創新發展高地,八是健全教育評價及質量標準體系,九是開創教育開放合作新局面,十是推進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包括35個子任務和「五育並舉」等十大工程。
未來十五年教育改革發展藍圖看這裡
《規劃》描繪的成都未來十五年教育改革發展藍圖,很有成都特色。《規劃》提出覆蓋全域全生命周期的教育理念,著力構建更加完善、更有品質、服務全體學習者的現代教育體系。推動基礎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和繼續教育協調發展,促進學歷教育與非學歷教育、線上和線下學習相互融合,滿足學習者個性化、多樣化、終身化學習的優質教育資源需求,確保實現人人皆學、處處可學、時時能學。關注對象向0-3歲嬰幼兒、老齡人口延伸。
《規劃》提出,全面提升基本公共教育服務水平,進一步健全基本公共教育資源均衡配置機制,深入推進城鄉教育一體化優質均衡發展,推動成都統籌城鄉教育一體化發展邁向「3.0時代」。持續增加學位供給,教育服務對象從戶籍人口、常住人口向服務人口拓展。鮮明提出加快發展四川天府新區、成都東部新區教育。把提高教育質量作為重中之重,注重科學發展、內涵發展,把老百姓家門口每一所學校建設成為「學生喜歡、教師幸福、家長認可、社會滿意」的新優質學校。
《規劃》突出教育與城市同頻共振、協同發展的發展定位,堅持「城市、產業規劃到哪裡,教育就跟進規劃到哪裡」,積極服務城市空間結構調整和產業發展需求,有序擴大城鎮學位供給。構建全域開放、校地協同、集群發展的創新型成都高等教育發展模式,增強高等教育創新引領能力。建立健全普職融通、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等橫向融通制度體系,構建「中職—高職(專科)—應用型本科—專業學位研究生」縱向貫通的人才培養體系。精準培養產業需求人才。
《規劃》聚焦區域協同、全球合作,加強成都與國內外城市、地區之間的教育交流,形成更全方位、更寬領域、更多層次、更加主動的教育開放合作新局面。提升中外合作辦學層次,引進國外知名大學來蓉舉辦中外合作辦學機構,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國際合作教育園區」。建好辦好一批外籍人員子女學校,吸引全球優秀人才來蓉學習發展和創新創業。積極參與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做強「主幹」功能,推動城市間教育協同治理,建設教育區域創新共同體。
《規劃》堅持以改革促發展,以創新添活力,深化教育綜合改革,持續推進國家級改革試點示範和省級教育體制機制改革試點項目,鼓勵區(市)縣在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進行教育改革試點。深化教師隊伍管理改革,暢通教師專業發展通道。創新發展智慧教育,促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利用現代技術提升教育治理水平。創新教育現代化評價機制,加快構建覆蓋全生命周期、凸顯成都特色、具有世界水平的教育評價體系和教育標準體系,推進教育高質量發展。
今日頭條 | 搜狐號 | 企鵝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