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大城市月薪不過萬沒法活說法太矯情

2020-12-20 騰訊網

(圖:孫健繪)

在北京養孩子至少要276萬元?沒有1000萬元別想過體面的退休生活?月薪萬元在一線城市過不下去?這些流傳甚廣的說法,讓很多人壓力陡增又疑惑重重。實際情況究竟如何?讓我們一起算算帳。

①在北京生養孩子的成本276萬元?

生育和養育成本的下限容易算出來,上限則無止境,難做科學的比較

「原來生孩子才是最昂貴的奢侈品!」近日,一則名為「中國十大城市生育成本排行榜」的消息引起關注。此排行榜顯示,北京市的生育成本是276萬元,全國排名第一。按家庭年收入12萬元計算,需要夫妻二人不吃不喝工作20年以上。不只是北京,上海、深圳、廣州三大城市的生育成本也均在200萬元以上。有網友在龐大的數字面前感嘆:「我和小夥伴們都驚呆了。」

高達276萬元的生育成本是怎麼計算出來的呢?榜單上詳細列出了每個城市生育成本具體的計算方法,包含懷孕時的營養成本、產前產後及月子費用、學前日常用品成本、學前教育成本、學前其他成本、教育費用、其他教育經費、補習家教費用及特長愛好花費、人情送禮花費及生活費9項內容。

乍看起來這一生育成本計算得相當精準,實際生活中,養個孩子真要如此花錢嗎?

在北京一家廣告公司工作的裴女士,孩子月底就滿兩周歲了。她覺得養孩子的成本確實不小,但也還沒到近300萬元的程度。她細細算了從生孩子以來的帳單——

懷孕時期的營養成本:主要是正常吃飯,懷胎十月花了不到1萬;產檢及生產費用:5000元;月子費用:請了月嫂,1個月6000元;孩子學前日常成本(尿布、奶粉、玩具等):一個月大概2000元,兩年近5萬;學前教育成本:遊泳班從孩子6個月開始,上課72次,不到1萬元;早教班從孩子一周歲開始,每節課200元,已上70節課,大約1.5萬元。把懷孕開始到現在孩子近兩周歲的帳單相加,孩子這兩年裡共花費9.6萬元。

對於孩子今後上學的費用,裴女士也有預算:她打聽了一下,附近公立幼兒園每個月只需2000元左右。除去寒暑假,幼兒園4年裡教育成本共需花費8萬元。孩子上學的花費也不會太多,一年吃住學基本花銷2萬元足矣。考慮到可能會給孩子報興趣班,每年外出旅遊1—2次,估計每年再加1萬元也差不多了。等孩子上了大學,費用可能高一些,按現在的水平算,一年3萬左右應該夠了。

「就算加上孩子的吃穿用度,把孩子從小養到大的成本肯定能控制在80萬元以內。」裴女士認為,自己這樣帶孩子算不上「摳門」,即便如此,也與排行榜裡的276萬元相去甚遠。

中央財經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張蘇是一個5歲孩子的爸爸。在他看來,孩子的生育成本高低完全是個人選擇的問題。「都說養孩子難,其實是很多人愛攀比,什麼都要最好的。」

張蘇說,他見過一些家長從孩子還在肚子裡就搞胎教,孩子出生後讓孩子去早教,再大一點上貴族幼兒園。這些教育成本動輒幾萬元,累計起來達到200多萬不是沒有可能,甚至可以算出500萬元的帳,比如有人稱孩子學英文一定要請外教一對一教學、每年至少要出國旅行一次等等,這些都不是必需的花費。

「生育成本的下限是比較容易算出來的,就是考慮一些基本的需要,而生育成本的上限是無止境的,可以無窮大,不宜做此類比較。」張蘇認為,較之我國其他地區,北京生育成本確實偏高。這是因為北京人口密度大、優質教育資源集中。優質教育資源需要較高的教育成本來支撐,而人口密度大導致對優質資源需求大,相應提高了價格。但即使這樣,276萬元的成本仍有些誇張。

②一線城市1000萬元養老未必夠?

養老金和個人儲蓄是養老的兩大來源,單靠個人存錢不是發展方向

多少錢夠養老?北京一位知名經濟學家曾撰文稱,如果經濟增長、居民貨幣收入增長以及官方發行貨幣的節奏沒有根本改變,一名將在2027年退休的職工,將需要300萬—500萬元才能保持退休後生活水準沒有明顯下降。京滬廣深這樣的一線城市,預備1000萬元養老也未必夠。

這一說法儘管在2010年就提出來,但直到今天仍被廣為引用。一線城市養老真要那麼多錢嗎?

北京紅廟路口郵局員工張女士聽到1000萬元這個數字著實嚇了一跳。「我今年30歲,20年後退休,目前的年生活費用為5萬元,按照2%的費用增長率進行測算,2033年退休第一年的生活費用需求為74297元;存至70歲,那麼退休後生活20年的總費用折合到退休時點的現值為1214862元,即大約需要121萬元。就算通貨膨脹率再高些也沒1000萬那麼誇張吧。」

許多人提出,養老很重要的一個經濟來源是養老金,而不是純粹靠自己儲蓄。

孫大爺從某中央出版機構退休已有8年,他說:「我和老伴兒的退休金,每月加起來8000多元,在北京算中等水平吧。花銷上,我們每個月買菜吃飯1500元,衣服基本不買,水電煤氣通訊費1000元,有時候給孫子買點玩具零食花個七八百塊錢,一年出去玩一趟,看病吃藥有醫保,當然自己也要花些錢。算下來,每個月靠養老金足夠了。只要不得大病,不需要用存款。我對現在的生活很知足。」

數據顯示,我國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已覆蓋3億多人,目前企業月平均養老金水平為2000元左右,其中大城市要更高一些。孫大爺說他沒算過養老到底要花多少錢、要攢多少錢。「家庭條件比較好的,可能會在養老上多花一些。工作時有經濟實力的,也可以多給未來攢點錢。但1000萬元的說法,聽聽就行了,不能真當回事,也沒多少人能做到。一定要算出養老需要多少錢就是自己給自己找壓力。」

山東濟南的中學教師劉女士今年49歲,有車有房,再過6年退休,她開始盤算養老帳:「不算孩子讀大學的費用,我們夫妻倆現在每月開銷4000多元。退休後,人情往來的花銷會減少,但醫療費用可能增加,估計每月還得花這麼多錢。」不過,劉女士並不覺得壓力有多大,她預計退休後兩個人的養老金能有5000多元,保持日常生活水準不降低不是難事。劉女士坦言在攢錢,但主要不是為了自己養老,而是給兒子攢買房的錢。「經濟條件許可,多攢點錢當然好,不過一線城市1000萬、普通城市500萬的說法也太嚇人了。能有那麼大實力的人,應該不會擔心養老問題吧。」

張蘇認為,「一線城市養老要預備1000萬元」的論斷顯然不合理。「本世紀初,美國一個權威調查顯示美國人從生下來到進入墳墓,花費約100萬美元。在中國單是養老成本怎麼可能這麼貴呢?」張蘇注意到,1000萬元的說法是把通貨膨脹考慮其中。「算養老成本,用這一代人的物價水平來衡量才是可比價值。二三十年後的物價水平,即使設定諸多假設條件,對普通人也沒什麼意義。」何況,這種算法主要強調自己儲蓄而忽略社會保障,不符合大多數人的實際情況以及國家社會保障體系建設的方向。

③大城市月薪不過萬元沒法活?

一線城市生活成本高是事實,但提升幸福感更重要的在於生活方式和生活態度

「長安居,大不易」。在大城市的日常生活成本,也是社會熱議的話題。有一種流傳甚廣的說法是:「大城市月薪不過萬沒法活。」

一成都網友發帖稱:「月薪2萬隻能過60分生活,月薪1萬沒法活。」其清單具體包括房租(2000元)、用車成本(2000元)、社交成本(1500元)、電話費和一日三餐(1000元)、探親費(500元)、煙錢(800元)、書報費(100元)、電影及購置服裝費(500元)、休假成本(500元)、保險費(1000元)、咖啡和茶的費用(300元)、手機和電腦的折舊(800元)。除去個稅,2萬元月薪所剩無幾。

清單上的每一個數字似乎都合情合理,所以這個60分的生活好像的確有點不盡如人意。倘若只有1萬元,似乎真是很困難了。在網絡上,許多人表示認可這一說法。現實生活中,類似的說法也常常在年輕人談及壓力時被引用。

「北京這些大城市花銷多是肯定的,但也不是誇張到不過萬不能活的地步吧。」在北京做銷售的梁耀州這樣認為。小梁的妻子懷孕4個月了,家庭正進入花銷大的時期。他算了一筆帳:每個月3000元錢的房貸,吃飯和水電費2000元,買衣服一個月至少1000元,妻子例行產檢每次近1000元,交通費每月六七百元。再加上平常的交際應酬和一些額外開銷,他現在一個月總要花1萬元以上。「但這是我們兩個人,而且是在老婆懷孕期間。」小梁在北京打拼已有十多年,在他看來,一線城市的生存壓力和競爭壓力的確比較大,但機會也比較多,有可能獲得更高的收入。「沒什麼好抱怨的,這都是我們自己選擇的結果。我正在攢錢,也許40歲以後,覺得在北京生活太累,就回老家去了。」

在北京啟德教育工作的張靜表示很享受現在的生活,她說:「我是一個天生的樂天派,一個月6000元錢,除去每個月吃飯1500元,日常水電2000元,再交房租,雖然剩不下什麼,但每個月都會用一部分錢去周邊簡單旅遊一次,或者報一些輔導班進行一些自我提高。」

「錢是沒個夠的,我的一個朋友月薪3萬多,但是她住月供1萬元的房子,買3萬元的名牌包,最後還是『月光族』。重要的是自己的心態。」張靜覺得單純進行這類比較沒什麼意思。

在低收入群體以及中西部地區的人看來,「大城市月薪不過萬沒法活」太矯情。「煙、咖啡和茶每月花1100元,比好多地方的最低工資標準都高了,還哭窮?」「地區差距還真是大,你每月2000元的車錢差不多是我一個月的工資了。都是大學畢業生,看來我該撞牆了。」有網友稱。

對於這類說法,武漢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周長城認為,考慮到地價房價等因素,一線城市的生活成本的確比較高,而且從長遠看還會提升。成本高於中小城市是事實,但個人生活方式和生活態度是有彈性、能更新的。一方面,選擇在大城市打拼,就應立足於提高工作能力和競爭能力,為自己和家庭贏取更好的條件,而不是一味抱怨。另一方面,應學會調節情緒,調整預期,少些攀比,幸福感的提升很大程度上是靠生活方式和生活態度的。

④「嚇人」數字傳遞生活焦慮

誇張說法流傳,容易放大不滿情緒,也提醒政府部門要重視百姓的焦慮,提高收入水平,增強公眾對未來生活的信心

在北京養孩子至少要276萬元;沒有1000萬元別想過體面的退休生活;月收入1萬元在一線城市過不下去……這些說法很多人覺得「嚇人」,但為什麼總能迅速流傳、引發熱議甚至引起共鳴?

周長城認為,這類說法的熱度高,一定程度上反映城市生活壓力大,很多人感同身受。「中國正經歷急速的轉型,經濟社會結構大幅度、全方位調整,人的流動性增加,相應的社會建設未能跟上,增加了社會成員對生活的不確定性,特別是導致許多年輕人對未來缺少信心,產生焦慮。」同時,這些說法反映出人們對更好生活的嚮往和追求。

數字「嚇人」,也折射出當前社會保障不足。人們存在後顧之憂,因此要拼命存錢應對。

張蘇認為,「1000萬元難養老」的說法雖不準確,卻反映了我國的養老保障體系不健全等問題。隨著中國乃至世界人口老齡化加速,養老問題應該受到更多的關注。「國家必須提前採取政策措施,進一步健全我國養老體系,推進問題的解決,要讓老百姓對制度有信心、對老年生活有信心。」存錢養老,對很多人來說實際上是存錢防大病。我國醫保已覆蓋13億人,但還存在著待遇水平偏低、大病保障不足等問題。很多老人的養老金足以支付日常開銷,但一旦患大病,往往成了無底洞。

存錢養孩子,則體現出對教育成本偏高的不滿。「不僅是大城市,如今教育成本高昂是所有城鄉家庭共同面臨的問題。這提醒有關部門,如何在公平分配優質教育資源的同時有效降低教育成本,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張蘇說。

誇張說法流傳,會有什麼樣的影響?周長城認為,這類有些「嚇人」、「極端」的說法流傳,容易放大民眾對一些社會問題的不滿情緒、引發越軌行為,增加社會不和諧因素。「網際網路時代給社會不同群體提供了更加豐富多元的表達渠道,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這類有點『聳動』的說法更容易傳播。社會心態多元化是一種趨勢,但應注意引導更為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態度,特別是不要在青年群體中形成『成功就是白富美、高富帥』等價值觀。」

張蘇表示,放大在大城市生活的高成本固然不好,但也有其積極意義。一方面,將城市生活成本換算成貨幣價格,會起到適當的調節作用:價格高了才能讓更多的需求轉移到外地。經濟學上有一句話「價格從來不會出錯」,有利於讓資源在全國各地合理分配,也避免優質資源的長時間過度集中。另一方面,這些「嚇人」數字提醒各級政府包括社會管理部門,要重視百姓的焦慮,提高收入水平,縮小貧富差距,穩定物價房價,增強公眾對未來生活的信心。

相關焦點

  • 人民日報駁大城市生活貴:月薪不過萬沒法活太矯情
    不過,劉女士並不覺得壓力有多大,她預計退休後兩個人的養老金能有5000多元,保持日常生活水準不降低不是難事。劉女士坦言在攢錢,但主要不是為了自己養老,而是給兒子攢買房的錢。「經濟條件許可,多攢點錢當然好,不過一線城市1000萬、普通城市500萬的說法也太嚇人了。能有那麼大實力的人,應該不會擔心養老問題吧。」張蘇認為,「一線城市養老要預備1000萬元」的論斷顯然不合理。
  • 葉鵬:動輒欣羨月嫂「月薪過萬」也是一種矯情
    記者走訪武漢多家招聘會發現,近萬求職者擠爆現場,家政公司更是打出月薪1.2萬元找月嫂,令不少求職者咋舌。有的人從事月嫂行業,還自學英語、日語、阿拉伯語、德語,第一年年薪達14萬,後到國外幹活,現在年薪達到30萬以上。(3月6日長江商報)  新聞一出,就有不少網友留言表示「羨慕嫉妒恨」,揚言轉行當月嫂去。
  • 月薪5萬為什麼活不出優越感?因為他沒買房子!
    對此人民日報發表微博評論稱:住房不炒!不能朝令夕改。擁有一套房子一直是大多數年輕人心中的「夢想」,對比幾十年前,人們的夢想還停留在科學家、醫生、教師這種具體的職業上,如今夢想的變遷也成了財富的變遷史。在房子的基礎上,我們還疊加了戶口、教育、醫療等資源,所以房子變得尤為重要。
  • 中國多少人月薪過萬?京滬深超過25%的人口月薪上萬
    (原標題:中國有多少人月薪過萬?)
  • 中國14億人,月薪達1萬的有多少?一份數據「透露」了答案
    在幾十年前,「萬元戶」是會被很多人羨慕,不過時過境遷,現如今「萬元戶」不再被追捧的,倒是月薪過萬成為了很多人追求的目標。月入10000元,對於馬雲、許家印等富豪是分分鐘就能做到的事情,但是對於普通老百姓,真的不容易。
  • 近8成人工作十年月薪都不過萬是為什麼?
    4月23日騰訊理財通等機構發布《2019國人工資報告》,其中提到工作10年以上的受訪者中月薪過萬的比例是22.44%,也就是近8成工作十年的月薪沒有過萬。月薪過萬的人數比例最高的前六名分別是上海、北京、深圳、南京、杭州、廣州。壓力再大,也要留在北上廣,這可能就是主要原因。
  • 畢業生:月薪不過萬,你讓我睡大街嗎?
    還有一年就要本科畢業的小冰同學在思考一會兒後,說出了自己期望的畢業後月薪。在他看來,剛畢業拿個8000到10000的月薪並不算多。10000都不算高?多少才是他們的理想高薪呢? 從1033個在校大學生的回答來看,小冰屬於「期望高薪」的大多數,70%的學生都希望畢業後的月薪能在8000元以上。
  • 月薪5萬的外企工程師,與月薪4千公務員,你要選擇哪個崗位?
    月薪5萬的外企工程師,與月薪4千公務員,你要選擇哪個崗位?出來打拼,每個人就都會遇到擇業、離職、再就業、再離職的經歷。每次選擇新的就業單位時,你就一定要明確,你自己選擇的崗位,裡面的薪資不過是你的其中之一的要求,不能代表你的全部。如果你一心想要掙錢,又不打算考慮其他因素,那麼就有大把大把的工作等待你的選擇。但是就是因為你不想光顧著賺錢,才會對自己的選擇的職業不滿意,選擇離職、跳槽、再離職的情況。
  • 為人處事切記不要太矯情
    當然也不會再矯情了。為人處世不要太矯情。處人處事愛矯情的人,一般都喜歡外面一套,家裡一套,在大家面前,愛裝,結果死要面子活受罪。活著,特別的累,做人,也不真誠。總是七個不服八個不忿,自己又沒法超越別人。因為自傲,反過來又很自卑。其實,做人坦然些不好嗎?搞那些虛假的偽裝多麼費心思。有什麼說什麼多好,用不著掖著藏著的。
  • 月薪3000的人,是靠什麼在大城市裡活下去的?
    你有拿著少得可憐的工資在大城市打拼的經歷嗎?【閒聊】於大城市打拼,也不見得全都是高工資。那麼,月薪3000的人,在大城市是如何,或者是靠什麼活下去的呢? 靠對夢想的追求---誰都知道,大城市可能會離自己的夢想更近一些。先不說是否有無道理,但至少這是所有人對大城市趨之若鶩的原因。就像最早之前的國出熱一樣,我們前往大城市,靠著夢想在那裡打拼、奮鬥,哪怕是拿著少得可憐的工資,但已經是在為夢想奮鬥了,總比光說不做、或者坐以待斃要強吧!
  • 93%的畢業生表示願意加班;帶貨主播七成月薪不過萬
    >3、帶貨主播平均月薪11220元,七成月薪不過萬;4、公司月薪萬元招減肥體驗師;5、93%的畢業生表示願意加班;……時值畢業季,對畢業生基本情況進行統計分析發現:①在就業城市選擇上,大城市是年輕人的首選。數據顯示,選擇上海的畢業生佔比高達11.5%,其次是廣州、北京和深圳。
  • 90後月薪過萬的中級會計師,活的比一條狗還累!
    1月薪過萬,已是同行人中的佼佼者說起財會人平均月薪一萬,大多數會計人是冷漠的:能怎麼看?趴窗戶上看唄。不得不承認,在大多數90後會計人仍掙扎在貧困線上時,第一批月薪過萬的90後中級會計師已然是同行人中的佼佼者。
  • 【星座控】月薪3千,月薪1萬,和月薪5萬的十二星座長啥樣
    不過,精神和物質的關係不是今天要討論的主題,今天,阿精會帶大家了解一下月薪3000,月薪1萬和月薪5萬的十二星座長啥樣。 月薪一萬:最多存1000 月薪1萬的白羊座花錢比較爽快,完全沒有優越感,也不覺得自卑,仍然努力賺錢,因為生活質量還沒達到預期的狀態,常常覺得錢不夠花,不過每個月至少應該還是會存1000塊。
  • 在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有哪些工作收入是月薪2萬?
    現在的人對於一線城市的嚮往,已經成為了大家飯後閒談的話題,不管是剛畢業的學生,還是已經工作多年想要找到出路的求職者,都希望在北京、上海、深圳、廣州等等一線城市獲得月入上萬的工作,讓自己也能活得體體面面。在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有哪些工作收入是月薪2萬?
  • 鄭州高校學生霧霾天晨跑苦不堪言,網友卻評論:現在學生太矯情
    不過有些網友卻坐不住了,直接在報導下方留言評論,稱現在的學生太矯情。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下面就跟隨我來一探究竟吧。霧霾天晨跑事件上圖為11月3日拍攝的大學生霧霾天晨跑的圖片,受訪者提供。不過各個學校的規定不太一樣,有些學校是學期跑夠多少公裡即可,有些高校要求的有每周跑步指標,比如上圖的拍攝地,河南經貿職業學院。該學校要求,每周七天需要有五天時間完成跑步指標。但是學校同時有規定,如果遇天氣原因或特殊情況,可周末補跑或者申請免跑。學生所用APP上也有提示,遇霧霾天氣等特殊情況,建議不要出門跑步。
  • 全國最低工資標準來了,月薪1萬的你在中國是什麼水平?
    這個大家是感同身受,物價不停的上漲,我們的工資都好幾年就沒有漲,人人都說今年疫情嚴重,很多農產品滯銷,我知道滯銷是賣不出去,但是我看到最多的就是小區門口的超市物價不低,到底是中間商太奸詐!再聯想到昨天看的新聞心塞的要命。
  • 月薪4萬,依舊被現實「勸退」:那些離開大城市的人,後來都怎樣了?
    對於在大城市打拼的人也是如此,公司延期上班、辦公樓閒置,無數人選擇離開。面對生活、工作的壓力,夢想和現實之間還有什麼更好的解決辦法?這篇文章2800字,推薦你花8分鐘時間閱讀,也許會給你帶來一些新的思路。一場疫情,打亂了我們的節奏,也給無數大城市奮鬥者的追夢之旅,畫上了句點。朋友離開的那天,我去北京南站送她,她一反鬧騰的性格,很安靜。
  • 知乎高贊:為什麼許多人寧願月薪5、6千,也要留在大城市?
    過程要說難麼,在大城市摸爬滾打,沒有輕而易舉的吧?該沮喪的沮喪,該懊惱的懊惱;要說不難麼,只要你不妄想一步到位,它似乎也沒什麼太難的。同學最大的感觸在於:當你選擇一座城市時,就為自己的人生鋪設好了底色。「為什麼那麼多人寧願月薪五六千,上下班擠地鐵,除去雜七雜八的不剩幾個錢,也要留在大城市生活?」
  • 月薪過萬在中國什麼水平?
    你覺得月薪過萬,是一個什麼樣的水平?按照國家統計局給出的數據,如果你月薪超過一萬的話,那麼你就打敗了95%以上的國人,已邁入我國高薪人群。2020年,全國只有兩個城市的平均工資超過1萬,由此可以推斷,中國人工資不到10000是常態。即使月薪過萬,打敗了95%以上的國人,任然覺得沒有幸福感爆棚?第一,人都是有比較的,一山著比一山高呀。平均收入跟我們沒有關係。
  • 老公月薪6萬,但是很懶,啥家務活都不做,怎麼辦?
    老公月薪6萬,你知道他要付出多少心血嗎?沒有老公的辛苦付出,你豈能安安心心在家做家務啊?你不用出門打拼,只在家裡做做家務,生活的就很滋潤,你捫心自問,還有比這更好的生活嗎?對!沒錯,說的就是你,你這人是不是有點太矯情了,又要魚又要熊掌,你怎麼不要天上的星星和月亮呢?你竟然還埋怨你老公不幫你做家務?你不好好思思想想,你老公也是個肉身之人,不是金剛鐵打的機器,就是機器,還要及時修補一下呢。你埋怨老公不幫你做家務,你怎麼不換位思考一下呢?在你老公為了家庭拼死拼活奮鬥的時候,你又做了哪些事情,你還有沒有一點良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