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藍字,關注插座學院
這場突如其來的疫情,給各行各業都帶來了影響。對於在大城市打拼的人也是如此,公司延期上班、辦公樓閒置,無數人選擇離開。面對生活、工作的壓力,夢想和現實之間還有什麼更好的解決辦法?這篇文章2800字,推薦你花8分鐘時間閱讀,也許會給你帶來一些新的思路。
一場疫情,打亂了我們的節奏,也給無數大城市奮鬥者的追夢之旅,畫上了句點。
朋友離開的那天,我去北京南站送她,她一反鬧騰的性格,很安靜。
我沒覺得尷尬,只是心裡難受。她眼睛紅紅的,但直到和我擁抱告別,都沒掉一滴眼淚。只說了一句:「說不定還會回來。」
我知道,月薪降到5千,對她而言,沒必要在這個城市折騰了。
北漂總是和辛酸連在一起,甚至那些看上去不錯的人生,背後也有你不知道的難處。
去年9月初,林軒的妻子要和他離婚,沒有出軌,沒有家暴,沒有第三者。
林軒,大學畢業就進入了全時,一家高科技企業。在北京6年,做到了研發團隊的負責人,月薪稅前4萬。
已經是30歲的人,結婚了但沒孩子。妻子茜茜想回老家那邊發展,安定下來有個家,也好要孩子。但他覺得在公司有很好的前途,捨不得離開。
那段時間,兩個人因為這事老吵架。妻子經常抱怨:「我很煩老是搬家,在這兒什麼時候能買上房子?」
吵的多了,妻子甚至說要離婚。
在北京奮鬥多年,活得再體面,只要沒房子,就很難有歸屬感。
這些年兩個人存了50萬,但這點錢想在北京買房,無異於杯水車薪。
他曾和我說:「回老家是能買上房,但工資就得攔腰斬了。再說,現在的工作,老闆很看重我,實在是不想放棄。」
同在北京,我能理解林軒的難處。漂泊的無力感更多來源於房子。99%的人買不起,卻又不甘心一輩子租房。
像林軒這樣,有一份特別喜歡、看得見未來的工作還好。但有更多的人,每天996,生活被工作填滿,工作和生活,被迫只能選一樣。
有奔頭的工作不想放棄,但總不能為了留在北京,失去家庭吧?
工作是為了更好地生活。大城市真的不適合生活嗎?
老闆們的困境,該如何解決?
相較一些宜居城市,北上廣的快節奏、高壓力,的確不適合生活。除此之外,受疫情影響,也在「勸退」很多長年在這裡打拼的奮鬥者。
阿凱,在上海上的大學,畢業之後沒回老家,先是工作了6年,3年前出來創業,做校外教育培訓。
創業公司能活過3年,已經是奇蹟。但突襲的疫情,把他的公司逼到了絕境。
「我們之前一直是線下教學,疫情期間學生都上網課,我們又不是文化課,家長們更不可能讓孩子出來跑。」
沒有學生,公司沒有一毛錢進帳,但花銷一點沒少。辦公室房租成了沉沒成本,十幾個員工也等著發工資吃飯。
2月初的那段時間,阿凱最常做的動作是雙手掩面。吃不進飯,每次洗頭髮,都能看到洗漱池裡到處是掉發。
「我睡不著,每一天都在燒錢,都在離倒閉近一天。但我從來沒想過離開上海,在這十幾年,我對這地方有感情,也習慣了。總覺得在這能有一股勁,怎麼也死不掉的感覺。」
阿凱的困境,是很多中小企業老闆困境的縮影。
「在北上廣,每個人都可以談夢想,但夢想不能當飯吃。」
3月中旬的時候,阿凱的公司將線下課程轉到了線上,老師們每晚有直播課,他和我反應,效果還可以,畢竟有前期積累的口碑。
「我們也開啟了遠程辦公,同事們在家幹活,都沒回上海。」阿凱算是艱難渡過了一關。
疫情導致全球無數企業陷入困境,像阿凱這樣自救的老闆還有很多,「遠程辦公」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他們的焦慮。
甚至,推特、高盛已經提出允許員工「永久遠程辦公」。扎克伯格也提到:未來5到10年,將有約50%的員工遠程辦公。
但「遠程辦公」到底是未來企業短期自救的方法,還是會長期落實的措施?
「遠程辦公」常態化後,是否可以達到企業與員工雙贏的局面?我們是不是可以實現,工作與生活的平衡?
這些問題,都還沒有明確的答案。
說回林軒。最終,他無奈選擇離開北京,在妻子的催促下,向老闆遞交了辭職申請。
由於提的太突然,老闆猝不及防,找他聊了很久,最終沒批准林軒的申請。而是開了個先例,允許他遠程辦公,既可以回老家,又能拿到在北京的薪資。
林軒說:「我在公司的主要工作就是開發遠程會議APP,當初大學畢業就進了公司,覺得很有發展前景。公司現在有1000萬用戶,光世界五百強就有350家。
之前我們企業客戶比較多,因為疫情,越來越多的各行業職場人都可以免費使用了。我是真的相信這東西未來能幫到很多人,所以提離職的時候,心裡很不是滋味。」
因為林軒這件事,他的老闆也開始思考:怎麼把員工的幸福指數提升上去?既讓員工賺錢,又能降低生活成本?
後來,林軒老闆做出了一個重大決策:北京客服團隊可以自由選擇去西安分部或者留在北京。選擇去西安的同事,依舊享受在北京的薪資待遇。
客服團隊接到通知的時候,都不敢相信。有幾個經常「月光」的女生,聽到消息後特別激動:「做夢都沒想到老闆能這麼做,以後終於能好好攢點錢了!」
林軒老闆說過一段話,我印象特別深刻:
「我們打造『全時雲會議』用了8年的時間,就是為了把產品做到極致。我們如果都不能身體力行嘗試這一辦公模式,又怎麼讓別人相信這種方式可行呢?
我覺得,在未來,只有那些把給予員工安全感,和提升員工幸福感放在心上的企業,才能夠調動員工的最大積極性,長久地經營下去。」
松下幸之助說過:「企業最大的資產是人。」
一家公司,不僅要關注員工的工作,還應當關注他們的生活。生活上的煩惱少了,自然就會有更多的精力思考工作,這是一種雙贏的局面。讓員工同時擁有高收入和生活幸福感,這兩者並不矛盾。
回老家後,林軒在當地組建了自己的團隊,撐起了公司一部分研發任務,目前運營良好。
朋友們都很羨慕他,老闆看重,事業上完全不用擔心。既拿著大城市的高薪,又能過著舒適的日子,生活質量有了大幅度提升。
以往選擇在大城市還是回老家發展,是很多年輕人面臨的艱難抉擇。甚至,在很長的一段時期裡,逃離北上廣一直是熱門的話題。
北京這個繁華的城市,迎來送往了一批批年輕人,卻始終安放不下所有人的下一階段人生。
但林軒的經歷,讓我們看到:夢想和生活,可以同在;魚與熊掌,可以兼得。
一場疫情,讓每個人深刻意識到,我們生活在一個高度不確定的時代,明天早上會不會堵車你不知道,更不要說周圍沒有辦公樓的世界了。
想像力的觸角有限,而時代發展的速度,任何人都無法預料。
時代滾滾向前,別和趨勢對抗。順勢而為,方為智慧。
期待有一天,北上廣不再是夢想的寄居所,世界各地、任何角落,都可以讓夢想落地生根。
你可以住在喜歡的地方,做著熱愛的工作。高品質生活和高收入,不再是硬幣的兩面。
你可以實現更多人生可能性,把生活的選擇權,緊緊握在自己手裡!
插座學院,林軒、阿凱為化名。本文來源於職場充電第一站——插座學院(ID:chazuomba),陪有夢想的人一起成長,歡迎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