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信息發達的時代,我們習慣看熱搜,習慣刷著社交平臺,似乎害怕錯過每一個剛剛新鮮出爐的人和事。然後這些時間迅速成為飯桌上的談資,成為大家生活中的調味劑。有些原本以為非常嚴重的、匪夷所思的事件,不出幾天就會被新的事件代替。那一刻,你會發現,你以為的過不去的,都將成為過去。
如果,現在有人問你,過去的一年有哪些事情你印象比較深刻,我想你可能會思考好一陣兒,然後似乎能想到的事情寥寥無幾。如果,有人將鏡頭繼續往前跟進,去再次回訪曾經被上頭條的那些人,我會在心底裡佩服她。而,今天我就發現了這樣一個節目《豫見後來》。
《豫見後來》是一檔全新紀錄式訪談節目,主持人魯豫和節目組採用外景紀錄加訪談的方式,真實、具象、有溫度地記錄當年全民關注的焦點人物在關注浪潮退卻後內心的波瀾起伏。魯豫充當觀察員和記錄者,去探尋一個個關於溫暖、救贖、成長、愛與被愛的故事。
今天我看了兩期節目一個是走進「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的女教師,一個是走進瘋狂追星的楊麗娟。當所有的焦點都褪去,當事件過去幾年,再次走進的時候,更加的冷靜、客觀。不管節目能不能給與被訪者心靈的慰藉,但是能夠將真相再明晰一點兒,給觀眾更多的思考。
那個說「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的女教師,剛開始被各種媒體羨慕,然後質疑,然後推到風口浪尖。人們似乎很著急,著急看這個女教師是否會真的出去走走,走的結果怎樣?當她借款在成都開起民宿時,很多人覺得她在炒作,怎麼就不瀟灑了?怎麼就落入凡塵了?
但,做出決定,開始行動,從來都是她一個人的事情,我們無可厚非,更不能將自己的意志強加於對方身上。因為她也要賺錢,因為她也要活下去。如今,她和自己的先生、女兒在成都開著民宿,過得舒適而快樂。而她說,這不是最終的歸宿,他們還會去其他的地方,只要心嚮往之,就會不怕任何。
我喜歡這個女教師的灑脫和實際。她的說走就走不是逃避,而是為了尋找生命的其他可能。她在自己十一年的教學生涯中,認真、勤奮,那會兒為了更好的教學,月薪只有三千元的她,花了五千元為學生買教學用具,為的是呈現出更好的交過。十一年的工作,她只攢下了1萬多元,而這一萬元也是在自己最後一年攢下的。
她對自己的生命有規劃,有想法,活得瀟灑,活的色彩斑斕。
而楊麗娟,那個被大家以反面教材論調的追星狂人。誰又能夠真正走進她的生活和內心?是的,她曾經任性、叛逆,做出了因為追星而失去父親生命的行為。但殊不知,在她成長的過程中遭受到的其他傷害。如今,41歲的她,單身,和母親生活在一起,在超市做著月薪兩千元的導購工作。是的,她也是一個受害者,而如今她已經長大,為自己的錯誤承受著後果。
在這個世界上,我們不能用簡單的好壞、對錯來評判一個人。因為,他之所以有如此的行為,背後有太多的因素。所以,當我們面對一個個事件的時候,不要簡單的做一個鍵盤俠,有時候保持冷靜、不說話,就是對這件事的最好態度。
前段時間看了紀錄片《差館》,看到了平行世界的另一群人,他們的處境,他們的認知,決定了他們的行為。是的,我們可能很多時候不能理解他們,因為我們沒有真正的窮過。所以,懷一顆包容的心,這個世界就變得更柔軟。
喜歡這種節目,它們不是簡單的下飯菜,而是能夠帶給我們思考和成長的良藥。當我們冷靜下來想問題的時候,就不會被各種言論所帶著走,因為你有自己的判斷。
人生沒有標準答案,但至少,我們可以擁有選擇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