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Mater.:「剛柔並濟」構建氧化物鐵電褶皺結構

2020-12-10 騰訊網

海歸學者發起的公益學術平臺

分享信息,整合資源

交流學術,偶爾風月

微納米尺度褶皺具有浸潤性、光學透明性、摩擦和黏附等獨特的表面性能,使其在可逆潤溼、摩擦、黏附、光學等與表界面相關的智能器件領域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褶皺的形成主要利用硬質膜/彈性基體中薄膜與基體存在的熱膨脹差異,當膜/基複合體系受到外界影響(如力、溫度、溶劑等),可在表面形成壓應力,當應力達到臨界值後材料表面產生力學失穩而形成褶皺。基於褶皺的形成機理,薄膜層應具有較好的力學性能,因此目前褶皺薄膜層主要以高分子和金屬材料為主。然而很少有功能氧化物薄膜被應用於褶皺結構中,這極大限制了微納米尺度褶皺的應用範圍。

近日,西安交通大學電信學部電子科學與工程學院劉明教授課題組、材料學院丁向東教授課題組和閩泰教授課題組合作,利用自支撐BaTiO3單晶薄膜的「既柔又彈」的力學性質與彈性體PDMS相結合,成功構建了BaTiO3/PDMS褶皺結構。該研究成果以「Periodic Wrinkle-Patterned Single-Crystalline Ferroelectric Oxide Membranes with Enhanced Piezoelectricity」為題在國際著名學術期刊Advanced Materials上發表,西安交通大學為該工作的第一和唯一通訊作者單位。電信學部電子科學與工程學院董國華助理教授、材料學院李蘇植教授、李桃教授和武海軍教授為共同第一作者。劉明教授、周子堯教授、丁向東教授及閩泰教授為共同通訊作者。該工作是劉明教授課題組與丁向東教授課題組合作在Science發文後,在自支撐鐵性薄膜領域發表的又一重要合作成果。

該研究在PDMS彈性體中,通過預加不同應力狀態,可形成高度有序的條紋狀、之字形和馬賽克形等多種圖案。同時,藉助褶皺結構在BaTiO3單晶薄膜層中引入周期性應力,發現了在平行褶皺結構中BaTiO3單晶薄膜層的波峰和波谷處的壓電響應有規律的增強現象。其中,BaTiO3單晶薄膜層的波峰處面內方向壓電響應強,在波谷處面外方向壓電響應強。通過原子模擬計算和褶皺薄膜的微觀極化表徵,發現在BaTiO3單晶薄膜層在彎曲形成褶皺時,在波峰表面張應力區域形成面內極化,波谷表面形成面外極化,使BaTiO3單晶薄膜褶皺產生了周期性的壓電響應變化。

圖1:a) 褶皺結構形成過程示意圖。b)和c)兩種褶皺表面三維結構。d)和e) 褶皺結構的XRD和RSM圖。f) 不同褶皺結構的光學照片。

圖2:a)和b)BaTiO3褶皺結構低倍率的STEM圖像。c)和d)BaTiO3層原子級分辨的STEM圖像。e)BaTiO3層中面內和面外方向晶格參數二維分布圖。f)BaTiO3層中基於STEM圖像的原子位移和極化方向的分布圖像。

圖3:a)和b)BaTiO3褶皺結構沿面內和面外方向的PFM圖。c) 沿著藍色直線 的高度、面內振幅和面外振幅的分布對比。d)BaTiO3褶皺表面不同應力下的PFM極化曲線。e) 拉應力和壓應力作用下印記和矯頑偏壓的統計分析。

圖4:a)、b)和c) 原子模擬計算BaTiO3褶皺結構在不同彎曲應變下的極化分布。d) 最大應變為6%時BaTiO3褶皺結構的應變分布。e) 最大應變為6%時BaTiO3褶皺結構的極化方向分布。f) 不同應變下面內極化變化。g)不同應變梯度下的面外極化。

實驗中構建硬質膜/彈性基體雙層結構,巧妙地利用BaTiO3薄膜和PDMS彈性體楊氏模量差異,在PDMS彈性體中,通過預加不同應力狀態,從而達到製備不同褶皺結構的目的。(圖1) 結合球差校正透射電鏡技術,對BaTiO3褶皺薄膜中的晶體結構和極化情況進行分析發現,隨著BaTiO3薄膜形成褶皺結構,會在薄膜層中引入沿面外方向分布的從拉應變到壓應變的應變梯度。在拉-壓應變的作用下,BaTiO3薄膜中晶格結構和極化分布均呈現有規律的變化,在壓應力作用下BaTiO3薄膜的極化方向以面外為主,在拉應力作用下極化方向以面內方向為主。(圖2)通過壓電力顯微鏡對BaTiO3平行褶皺結構的壓電響應進行深入表徵分析,對比面內和面外的壓電響應,結果表明在平行褶皺結構中BaTiO3單晶薄膜層的波峰和波谷處的壓電響應有規律的增強現象。BaTiO3單晶薄膜層的波峰處面內方向壓電響應強,在波谷處面外方向壓電響應強。(圖3) 通過採用原子模擬計算和褶皺薄膜的微觀極化表徵,發現在BaTiO3單晶薄膜層在彎曲形成褶皺時,在波峰表面張應力區域形成面內極化,波谷表面形成面外極化,這一結果與PFM和STEM所得到的電極化特徵所吻合。(圖4)

該研究工作實現了鐵電/壓電褶皺薄膜的可控制備,揭示了褶皺特性對電極化和壓電性能的影響,為開發基於鐵電/壓電褶皺薄膜的柔性電子器件提供了重要的理論和實驗指導。

該工作得到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陝西省重點研發計劃、西安交大基本科研業務費及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等項目的資助,感謝分析測試共享中心長期提供的技術支持。

文章連結: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dma.202004477

劉明教授主頁:

http://gr.xjtu.edu.cn/web/mingliu

相關焦點

  • "織紋"結構金屬氧化物納米薄膜問世
    美國布朗大學官網7日發布公告稱,該校工程學院研究人員利用他們創建的石墨烯模板,成功合成出具有褶皺和凹裂結構的超薄金屬氧化物納米結構,並證明這些織紋結構能顯著改進光催化劑和電池電極的性能。
  • 美研製「織紋」結構金屬氧化物納米薄膜
    該研究團隊之前曾成功在氧化石墨烯單層納米材料上引入褶皺和凹裂結構,從而大大增強了石墨烯的抗水性和導電性。但他們想用同樣方法增強金屬氧化物等材料性能時卻遇到困難:引入褶皺結構需要從多個方向對石墨烯多次施壓,而金屬氧化物太硬,這種施壓過程會使其斷裂,無法操作。「於是,我們嘗試用褶皺的石墨烯層作為模板,結果製作出褶皺的金屬氧化物薄膜。」領導該研究的博士後研究員陳伯彥(音譯)說。
  • 單晶鐵電氧化物薄膜超彈性行為發現成果—新聞—科學網
    A-C BaTiO3薄膜轉移前/後晶體結構示意圖、RSM及光學照片;D BaTiO3/Pt/Si的面外PFM相位圖;E 自支撐BaTiO3
  • 氧化物超導體的結構
    自從發現123結構的YBa2Cu3O7-δ以後,人們製備了許多有較高界溫度的氧化物超導體.多數是銅氧化合物,它們都具有鈣鈦礦結構,所以氧化物超導體的結構或多或少地繼承ABO3鈣鈦礦結構的一些固有特點.圖2-5表示鈣鈦礦的結構模型.
  • 科研快報 | 理學院物理系陳朗團隊在合成二維鐵電金屬方面取得研究進展
    LiOSO3是第一個被廣泛認同的極化金屬,它在低溫下能夠保持金屬性且在140K經歷類似於鐵電的結構相變,激發了許多科研工作者的研究興趣。事實上,本徵極化金屬非常稀有,到目前為止,也只有少數極化金屬被發現。而且,這些非中心對稱極化金屬的宏觀極化方向並不能被外部電場改變,從客觀上來說並不是真正的鐵電金屬。因此,在凝聚態和材料科學中尋找室溫鐵電金屬仍然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 廈門大學徐俊&南洋理工劉彬課題組Angew無定形CoFe氧化物@二維黑磷...
    在透射電鏡下可發現產物保留了BP的二維納米片結構,放大後發現其表面變得粗糙,區別與單純的BP納米片。原子力顯微鏡的表徵結果表明該納米片厚度也比初始BP 厚。然而在其表面並沒有發現歸屬於金屬氧化物的晶格,球差暗場像中可在納米片表面觀察到雜亂的亮點,很可能是無定形金屬氧化物中的金屬原子(Figure 1)。
  • 如何清洗鋁合金表面氧化物呢?
    鋁合金是工業中應用最廣泛的一類有色金屬結構材料,在航空、航天、汽車、機械製造、船舶及化學工業中已大量應用。工業經濟的飛速發展,對鋁合金焊接結構件的需求日益增多,使鋁合金的焊接性研究也隨之深入。氧化物屬於化合物(當然也一定是純淨物)。
  • 雜原子摻雜反調節金屬氧化物上CO2的電還原和析氫活性
    雜原子摻雜反調節金屬氧化物上CO2的電還原和析氫活性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1/1/7 11:38:37 天津大學鄧意達團隊提出了通過雜原子摻雜反調節金屬氧化物上CO2的電還原和析氫活性。
  • 研究揭示電沉積錳氧化物中的銨離子存儲原理
    研究揭示電沉積錳氧化物中的銨離子存儲原理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19 13:55:54 東北大學Yu Song等研究人員合作揭示電沉積錳氧化物中的銨離子存儲原理。
  • Science Advances:鈣鈦礦氧化物中預言光對拓撲聲子的調製
    背景介紹: 鈣鈦礦氧化物ABO3種類繁多、結構豐富,擁有多樣的物理性質,可以實現鐵電、多鐵、超導、壓電等特性,涉及到固體物理的眾多領域。然而,由於其電子結構帶隙較大,不利於能帶反轉從而在電子結構中實現拓撲性質,因此鈣鈦礦氧化物的拓撲相從來沒有被報導過。
  • Nature Materials社論丨鐵電材料一百年簡史:裡程碑事件回顧
    壓電vs鐵電鐵電材料是一類特殊的壓電材料。對於壓電材料,相信大家並不陌生:一方面,在應力作用下,壓電材料能產生電荷;另一方面,在電場作用下,壓電材料能產生應力。日常生活中,壓電現象得到了廣泛應用,例如,醫用超聲波和打火機火花的產生都用到了壓電材料。
  • 有機鐵電渦旋反旋渦疇結構研究
    有機鐵電渦旋反旋渦疇結構研究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19 15:59:23 南昌大學湯淵源團隊研究了有機鐵電渦旋反旋渦疇結構
  • Adv. Mater. 最新石墨烯綜述:石墨烯材料亞臨界水熱/溶劑熱處理法的最新進展
    此外,石墨烯與具有不同功能的材料,如聚合物、金屬和金屬氧化物、類似層狀的過渡金屬硫化物和層狀雙金屬氫氧化物等有良好的相容性,故可不斷擴展其應用範圍。但一方面石墨烯難以分散,且其現有的合成工藝成本高昂,導致其遠未達到大規模商業化應用。在所有合成石墨烯的工藝中,還原氧化石墨(GO)是最有前景的方法。首先通過氧化天然石墨得到GO,然後經過超聲和水洗得到較純淨的GO。
  • 氧缺陷對超級電容器金屬氧化物電化學性能的影響:最近的進展與挑戰
    (MOs)被認為是高性能超級電容器(SC)構建最有潛力的活性材料之一。值得注意的是,由於其結構簡單安全、充放電響應快、功率輸出大、工作壽命長(>10萬次循環)等獨特優勢,SCs在下一代能源技術方面顯示了良好的前景,如智能和可穿戴電子產品,快速充電手機,再生制動電動機,以及工業動力和能源的即時管理。目前,用於促進SCs電化學性能的活性材料主要有三種:一是碳質基質,二是導電聚合物,三是金屬氧化物(MOs)。
  • 單原子催化劑、雙原子鐵催化劑、FeN4位點、中空層狀雙氫氧化物...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abs/10.1002/ange.202007221 03 孤立的FeN4位點有效還原CO2 孤立金屬位點的構建代表著一種設計電催化劑的有力策略
  • 華南師範在鐵電材料取得重要進展
    具體內容如下:圖1 論文發表信息(1)鐵電納米島的額疇壁電導態研究《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近年來,鐵電疇壁的新穎物理特性和「疇壁電子學」引起了一陣研究熱潮。鐵電疇壁是分隔相鄰極化電疇的界面,可以看作一種二維拓撲缺陷。
  • 復旦盧紅斌團隊在構建交替排列石墨烯基二維異質結構獲重要進展
    二維異質結構在集成材料設計中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但目前的合成策略仍面臨著多層異質結構構建和大規模生產的挑戰。為了解決此問題,復旦大學高分子科學系盧紅斌課題組報告了一種基於非剝離層狀氧化石墨烯(LGO)的主客體策略,以構建由多層交替排列的石墨烯和金屬氧化物納米片組成的石墨烯基異質結構。二維排列的氧化石墨烯和開放的層內空間使LGO成為創建周期性二維宿主框架的理想平臺。聚醚胺低聚物被用來共價連接相鄰的氧化石墨烯。
  • 《環球科學》雜誌:高溫超導 「鐵」的飛躍(圖)
    20世紀80年代發現的銅氧化物超導體,徹底打破了長久以來超導轉變溫度的限制,但是如何將銅氧化物超導體應用到工業上仍然是一項極富挑戰性的工作。  銅氧化物超導體在超導材料中獨一無二的地位一直保持到2008年,這一年物理學家發現鐵基超導體也可以在遠高於絕對零度的溫度進入超導態。  對鐵基超導體的研究或許能幫助科學家最終理解銅氧化物的超導機制,甚至為尋找室溫超導體提供線索。
  • Adv.Mater.:超聲絕緣「皮膚」
    其中,聲波導結構被廣泛應用於各種聲學超構材料器件的實現,例如聲學超構表面器件、基於零折射率/負折射率材料聲學器件或拓撲聲學器件等。通常,高效率聲學波導需具備一個聲學阻抗極為失配的側壁,保證聲波有效地束縛於其中而不發生側漏。鑑於空氣和固體之間聲學阻抗相差若干個數量級,高效率聲學波導在空氣聲體系中很容易實現。
  • 鐵電晶體無公度相調製結構研究獲進展
    無公度相是鐵電材料的一種特殊調製結構,對揭示材料鐵電起源和闡明物理性能具有重要意義。與金屬氧化物相比,目前分子基鐵電體的無公度相調製結構的研究很少,不利於深入理解鐵電材料的性能起因與拓展新的鐵電材料體系。   中國科學院福建物質結構研究所結構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無機光電功能晶體材料研究」羅軍華團隊,在鐵電晶體的無公度相調製結構方面的研究取得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