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日,萍鄉農商銀行在其公眾號上發布一則「大學生助學貸款逾期,後果可能會很嚴重」的通知,稱有一批大學生助學貸款逾期未還。
通知提示:畢業後,從當年的9月1日起不再享受政府貼息政策,每年12月21日請按時交納貸款利息,到期及時償還貸款。
逾期後果共5種:留下不良信用記錄;影響個人信貸;即使立即還款,違約信息保留至少5年;逾期嚴重,拉入失信人員名單;情節嚴重的,還要要承擔法律責任。
通知附帶一份「截至2018年12月21日逾期學生名單」,其中公布了141名大學畢業生的姓名、學校、逾期金額、住址等,逾期金額最低3.47元,最多11890.96元。
這些住址,均為湘東區和安源區,有些具體到幾單元室,疑似為家庭住址,而有些則只具體到村。
這份名單一經曝光,就在網上引發熱議。話題#銀行催收助學款公開學生信息#還衝上微博熱搜!
有網友認為欠債還錢天經地義,公示沒問題。
@善道守德:欠債還錢,天經地義。
@mike天天:自己不還錢還不允許人家催嗎
@沒事找抽:上學困難銀行幫你,不知感恩還拖欠?
@法律人孫正:都畢業了,還不去還款!欠錢還錢天經地義,躲著不還的話,公開也是應該。
也有網友認為,該還錢,但個人信息不該這樣公開。
@昨日青空F:我覺得該還的還是得還,但是公開別人隱私就是侵犯別人隱私權,你可以通過法律手段來解決還款的問題,但擅自公開個人信息就是不對。
@招財葫蘆:提醒了也不能公開,銀行可以去法院起訴,公開就不對了吧!
@心心向榮i:雖然我也痛恨老賴,但是銀行沒有權利這樣做的.
麼得對象的指針:銀行催收無果,可以走司法程序起訴違約的學生。但是公布學生信息我覺得不太妥當。
其中有一位欠款3.47元的備受關注。
@墨笙LXXY:那個3.47是無意的吧
@咕咕噠的小飛機:三塊錢的咋想的
@夕陽尋朝暮:我覺得應該是某一期延遲了時間產生的利息,這三塊多不至於不還呀,估計本人都不知道
@雲端有荷華:聽說扣款有利息啊什麼雜七雜八的,也不知道哪有問題。學長學姐提醒說多交十幾塊錢備著,有備無患。
銀行工作人員:找不到人了才會這樣的
據瀟湘晨報報導,16日晚間,萍鄉農商銀行一名負責助學貸款的工作人員表示,知道有發布一份催款名單,這兩天已有不少畢業生著手還款。
這名工作人員解釋到,「作為借款人,畢業後還款金額和期限,當初他們上學籤署協議時,都有知道的,沒如約還款,肯定是有問題的。」
「其實大部分學生都還了,這141人是找不到的,我們跟教育局溝通,是找不到人了才會這樣的,不可能會隨便公開,我們只是通過這種途徑去找他,他要是還了就沒有關係了。」
但催款方式,比如公開姓名、學校和地址,是否曾寫在助學貸款協議裡,這名工作人員不能確定,包括這是否已經過司法程序。
中國青年報(查詢教育部、財政部、人民銀行、銀監會《關於進一步完善國家助學貸款工作的若干意見》發現:
經辦銀行要按期將連續拖欠貸款超過一年且不與經辦銀行主動聯繫的借款學生姓名及公民身份號碼、畢業學校、違約行為等按隸屬關係提供給國家助學貸款管理中心。
國家助學貸款管理中心將經辦銀行提供的違約借款學生名單在新聞媒體及全國高等學校畢業生學歷查詢系統網站公布。
各普通高校要建立本校借款學生的信息查詢管理系統,強化對學生的貸後管理,按隸屬關係及時向國家助學貸款管理中心和經辦銀行提供借款學生信息。
公安部門要積極做好為普通高校學生換發第二代居民身份證的工作,配合銀行做好對違約學生的身份核查工作。
據了解,國家助學貸款是由政府主導、財政貼息、財政和高校共同給予銀行一定風險補償金,銀行、教育行政部門與高校共同操作的專門幫助高校貧困家庭學生的銀行貸款。借款學生不需要辦理貸款擔保或抵押,但需要承諾按期還款,並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借款學生通過學校向銀行申請貸款,用於彌補在校期間各項費用不足,畢業後分期償還。根據教育部等4部門2015年發布的《關於完善國家助學貸款政策的若干意見》,國家助學貸款分為原校園地國家助學貸款和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貸款期限為學制加13年、最長不超過20年,學生在讀期間利息全部由財政補貼。借款學生畢業當年不再繼續攻讀學位的,與經辦機構和經辦銀行確認還款計劃時,可選擇使用還本寬限期。還本寬限期內借款學生只需償還利息,無需償還貸款本金。還本寬限期由原來的2年延長至3年整。還本寬限期從還款計劃確認開始,計算至借款學生畢業後第36個月底。值得注意的是,前幾年關於助學貸款違約率高曾引起爭議。新華社2013年報導稱,截至2012年底,貴州省國家助學貸款學生自付本息到期2103.95萬元,實際逾期違約金額628萬元,逾期違約率達29.84%。工人日報2014年報導稱,某大型國有銀行天津南開支行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當年上半年該支行的零售貸款不良率為0.74%,相比之下,其教育助學貸款不良率為4.01%,高出整體零售貸款不良率4倍多。桂林晚報2015年報導稱,桂林某高校從事學生助學工作的文老師向記者拿出了厚厚一沓學生花名冊,全是校園地助學貸款逾期未還的學生,「現在學校還有幾百本畢業證放著無人領取,就是因為之前欠款不還,壓在學校的。」那麼,逾期的大學畢業生是故意不還助學貸款嗎?根據中國青年報的調查,國家助學貸款還貸逾期,惡意的少,大意的多。據一位銀行客戶經理介紹,很多畢業生並非惡意逾期或故意不還。他們所列舉的逾期原因大多是小事,比如卡丟失了、忘記還了、附近沒有銀行網點等等。「但這些都不是逾期的理由。」該客戶經理說,「銀行在辦理貸款手續及開展誠信宣講教育的時候,都會提醒,並為學生們提供了相應的解決方案。」這位一線客戶經理認為,歸根到底還是畢業生對貸款還款及徵信記錄問題不夠重視。中國銀行四川省分行提供的數據顯示,從2008年至2017年9月,該行所辦理的國家助學貸款不良率維持在4.12%至8.27%之間。這個數據的背後,有一批並非惡意逾期、卻影響了徵信記錄的情形。來源:中國青年報、中國政府網、瀟湘晨報、澎湃新聞、江西萍鄉農商銀行、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