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在這個難上魚的季節裡,從餌料上下功夫,魚兒才能愛吃~

2020-12-23 垂釣傳媒

冬季是比較難釣魚的季節,原因是水溫很低,束縛了魚類的活動範圍和活性,抑制了魚類的新陳代謝,導致魚類食慾低下,食量減少,對餌料的質量更是"挑肥揀瘦",對餌料的味型、狀態、軟硬、甚至色澤等都提出了較高的要求。我們要想在冬季釣出好成績,必須滿足魚類在這些方面的需求,在選用餌料上下功夫,以餌料的氣味效果及視覺效果刺激魚類的攝食慾望,方能增加收穫。

一、餌料種類的選擇及養護

冬季,魚類吃鉤動作輕,覓食挑剔,除了釣組要"輕、細、小、靈"之外,在用餌方面首要解決的問題就是餌料種類的選擇,它直接關係到垂釣效果的成敗,"釣什麼魚用什麼餌"是有一定的科學道理的。

冬季裡不少魚類開始冬眠或處於半冬眠狀態,仍在覓食的主要是鯽魚、鯉魚、翹嘴、鯿魚這些較耐寒的魚種,這些魚種有一個共同的特點——為了抵禦寒冷,喜食含高脂肪、高蛋白、高熱量的食物,釣者要想請它們開口,就要適應其食性要求。

根據筆者長期冬釣用餌的體會,冬季用餌當以紅蟲為首選,其次是細、紅、活的蚯蚓。購買紅蟲的時候,要選擇那種色澤鮮豔粗大的公蟲,母蟲個體較小較細,除了穿鉤困難外,氣味也沒有公蟲濃烈,誘魚效果較差;購買時要將死蟲及時挑出,以免汙染活蟲。冬釣不論是用紅蟲還是用蚯蚓,都要注意防凍以保證其鮮活,提高效果。

除了用紅蟲和蚯蚓外,用含有蝦粉、魚骨粉、蠶蛹粉的大腥商品餌料也可以。但在同等條件下,冬釣用紅蟲效果較穩定、高產。

用剩的紅蟲要注意保鮮養護,可以找一個帶蓋的無毒塑料盒,裡面放一塊薄海綿,根據紅蟲多少加入清水,以水面與紅蟲量平齊為好,過多過少都不好,蓋上蓋後放入冰箱的冷藏室裡即可。如連續幾天沒用,要及時更換新水並將死亡的紅蟲(已漂在水上發白的)撈出。

蚯蚓的保養比較簡單,保持泥土溼潤防凍害即可。

冬季用餌當以紅蟲為首選

二、餌料使用的差別

筆者在使用紅蟲時,一般根據魚的個體和鉤的大小來決定穿紅蟲的條數。100克以下的魚穿一條即可,100克以上的一般穿2條或以上。

穿紅蟲時候要從嘴裡穿入,注意不可穿破,否則就只剩皮了,效果將打折扣。

另外,如果魚的密度大,上魚很快,我便用臺釣拉餌釣法,將紅蟲搗碎摻入商品餌裡面,開出濃腥或腥香的蓬鬆狀態的拉餌,這樣可以適應魚的密度大、吃口快的特點,既提高了上餌速度,又能適應魚吃鉤的速度。

當然,在釣慢魚的時候,我們也可將兩種辦法結合起來,即先串上整條紅蟲,再在腥香的餌團上拉一下,可使餌料產生霧化,增加誘魚效果。

注意,在釣深水時不宜使用拉餌,否則餌料在到底的過程中將損失過多,若改用搓餌則可保證餌料的附鉤性。

現在使用紅蟲的機會比以前多了,但在較偏遠的農村或鄉鎮,購買紅蟲仍有不便,且紅蟲的死亡率較高,不便於長久保存,因此很多釣友習慣以蚯蚓作餌。

以蚯蚓為餌,不是隨便掛一條就能釣到魚的,要針對魚類在冬季的生理及覓食特徵去用餌。

那些細、紅、活約1.5~2釐米的蚯蚓效果較好,裝鉤後,鉤尖外要留半釐米左右長度的蚯蚓,保持其搖擺狀態誘魚。

冬季魚開口小,太粗太長的蚯蚓不便於魚吸食,常出現有訊號卻提不到魚的現象。

色澤紅潤、鮮活蠕動的蚯蚓不僅便於魚類發現,更能撩起魚類捕捉活食的天性,激發魚類食慾。如果長時間沒魚口,我們應結合"逗釣"法,刺激魚開口。

紅蟲拉餌

三、餌料狀態的把握

餌料的狀態主要是針對商品餌而言的。正確選擇餌料的種類、味型固然重要,但是如果把握不好餌料的狀態,其效果也會大打折扣。餌料的狀態不是一成不變的,釣不同的魚要有與之相適應的餌料狀態,如釣鯉魚與釣鯽魚要求的餌料狀態是不同的。

現在,不少新入門的釣友常常關心別人使用什麼餌料,卻很少去觀摩人家怎樣開餌,或者主觀地以一種餌料的狀態去面對各種魚情,結果釣得一頭霧水而不知其所以然。

筆者在釣鯉魚的時候,餌料狀態相對於釣鯽魚的餌料狀態有如下特點:比重偏大,餌料的顆粒含量稍多,不追求過分霧化,持鉤時間較長。這樣的餌料狀態較符合鯉魚在底部慢速拱食的習性,適量的顆粒可以留住鯉魚,避免鯉魚進窩無餌可吃而快速離開。

在釣鯽魚、翹嘴或鯿魚的時候,我的餌料狀態又追求細膩、霧化、柔軟、比重適中,或根據魚的泳層選用輕比重的餌料,這樣的餌料入水後呈膨鬆柔軟的狀態,散化較快,注重誘魚,適口性很好,尤其是在使用拉餌的時候,更增加了餌料的適口性,提高魚的吸餌速度。

鮮活蠕動的蚯蚓也是不錯的冬釣餌料

四、餌料色澤的優選

魚類對食物的顏色是敏感的。通過筆者長期垂釣和與釣友的交流中得出,鯽魚、鯉魚、鯿魚等耐寒魚類,對白、黃、紅三色最為敏感,這從專業的魚餌廠家開發的餌料色澤上也能看出,大部分餌料都是這三種顏色。

冬季,由於水中浮遊生物、小魚、小蝦減少了繁殖和活動,致使水質變清,能見度高,給魚類覓食提供了視覺便利,同時也給餌料發揮色澤作用提供了機會。

筆者長期冬釣,在餌料色澤效果方面,我發現除了儘量選用紅、黃色以外,還要突出鮮、亮效果,特別是在清水水域裡。

我們不難發現,冬釣商品餌料中有不少是紅色的,特別是有些廠家開發出的以紅蟲粉為主要成分的餌料,開餌後也能聞出濃烈的紅蟲味道,但在同等條件下往往達不到單用活體紅蟲的效果。

分析原因,我認為問題主要出在餌料的鮮亮程度上,開出的紅色餌團遠沒有活體紅蟲(特別是鮮活的公紅蟲)鮮、亮度高,這樣勢必會降低它在水體中的視覺穿透力。所以我認為,餌料的色澤及鮮亮程度,是選用餌料時不可輕視的一個方面。

腥味的商品餌也是不錯的冬釣餌

五、誘餌用量的控制

數九寒冬的水下,低溫抑制了魚類的新陳代謝,它們常棲居於深水區,少動少吃,食量很小,面對不合口味的餌料很少開口,即使是滿意的餌料,吃得也比較少,特別是在水廣魚稀的自然水域裡,誘餌的用量更要適度控制,以防魚兒飽食誘餌後棄釣餌而去。在這方面,我提出以下三點建議:

1.多用粉狀誘餌,少用顆粒狀誘餌,也就是釣友們常說的打"虛窩子",如以玉米粉、麩皮、磨碎的米粉等為主料,用適量藥酒泡製,或用文火炒香。出釣時,根據魚的密度,一般一個窩子倒入半個雞蛋大小的分量即可。這種窩子有誘惑力,魚進窩後有食物可吃,短時間內又吃不飽,從而增加留魚的時間。

2.臺釣選用商品餌時,應選擇顆粒含量小、細膩的餌料;拋竿誘魚階段多用拉餌,少用搓餌,即使搓餌釣深水,也應控制餌團的體積,以小餌團快霧化狀態下水,使魚既不會飽腹,又不舍離去。

3.冬季,魚的活動量小,進窩所需的時間長,這是冬季垂釣的正常現象。有的釣友卻誤認為誘餌越多、氣味越重,誘魚速度就越快,於是加大打窩量,這是不可取的。

首先,冬季低溫狀態下,魚進窩的速度受魚的密度、餌料質量、魚的飢餓程度等多種因素影響,並非窩料量越大,魚進窩越快。

其次,誘餌用量過多還會出現餌料氣味的濃度是否與魚的可接受程度相匹配的問題。不論何種味型的餌料,其氣味濃度都是一把雙刃劍,濃度適中可起到誘魚的作用,招魚進窩;濃度過重,氣味過衝,超過了魚的可接受程度,魚類就會避開窩區。

另外,釣者還要注意把握誘餌與釣餌主次問題,也就是說,釣餌的質量要高於誘餌的質量,防止魚進窩子後喜食誘餌而不吃釣餌的情況發生。

用紅蟲「雙飛」鯽魚

相關焦點

  • 這幾類釣魚餌料秋天魚兒最愛吃!附自製餌料配方
    發酵的方法也挺簡單:煮熟後放上酵母然後密封起來等幾天就行,用的時候加十分之一左右的糖拌一下最好。釣的時候一部分打下去打窩,過半小時補窩一次,然後用顆粒掛鈎釣魚即可。蓑笠哥以前分享過很多窖香型的餌料製作,很多釣友都反應效果不錯。尤其是老窖碎玉米粒,可以做窩子也可以放在餌料裡面做搓餌。
  • 在餌料中加幾滴這個油,魚兒掙著來吃!
    在餌料中加幾滴這個油,魚兒掙著來吃! 原標題:冬釣魚口太輕怎麼辦?在餌料中加幾滴這個油,魚兒掙著來吃!說起釣魚,不可否認的是,蚯蚓絕對算是萬能魚餌,這可不是瞎吹的!
  • 釣魚餌料的選擇絕不是一成不變的,掌握這個思路,從此開餌無憂
    常有人說:「三分釣技,七分餌料」,雖然有一點誇張的成分,但餌料的重要性可見一斑。可以說,餌料選擇的合適與否,是決定魚獲的關鍵因素之一。如果水裡全是鯉魚鯽魚,我們卻開制了一款草魚餌料,自然就難有收穫了。現在釣魚人用的最多的,主要還是商品餌。商品餌經過加工,開制方便,功能也齊全,因而受到廣大釣友的喜愛。但是由於商品餌發展十分迅速,現在市面上可見的商品餌品種非常多,可謂是琳琅滿目,讓很多人不知道該如何選擇。如果是有一定經驗的釣友,那麼肯定知道,在不同的季節,我們用到的餌料味型是不同的。
  • 魚為什麼不吃你的魚餌?魚兒不咬鉤的真實原因在這裡
    很多釣友出釣後沒有獲得好的漁獲,經常會感嘆,現在魚越來越聰明了,這麼香的餌釣友都想吃一口,魚兒居然不吃。其實魚並不聰明,只是謹慎而已,魚如果不謹慎老早被釣光了。所以魚兒不咬鉤的真實原因是多方面的,大多數都是由於我們沒有做好對魚情變化的應對。
  • 梅雨季節魚難釣?不見得,掌握這四點魚還是一如既往的上鉤
    大家好,我是小刀,夏季釣魚其實很有講究,並不是想像的那麼好釣,現在已經進入了6月中旬大雨也是下的不停,梅雨季節已經有了前兆。在釣魚這個圈子裡一直有著一句話,梅雨季節魚難釣。確實,梅雨季節,空氣溼熱,人和魚都難受,甚至有釣友認為梅雨季節釣魚比冬季還難。
  • 魚兒的「食性轉換」有四個規律,餌無萬能
    為啥春天大鯽魚非常容易釣到,夏天卻很難?為啥白天素餌作釣效果很好,夜釣卻要加點葷?這些都是有關魚兒「食性轉換」的話題!所謂食性,就是魚兒對食物的喜好!是愛吃甜的,還是愛吃酸的;這與垂釣用餌關係密切,本質上講,我們每一次作釣的餌料選擇都是對魚兒食性的預判!
  • 淺水釣魚難?深水好釣魚,摸索出魚兒的習性,才能少走些彎路
    淺水釣魚難?深水好釣魚,摸索出魚兒的習性,才能少走些彎路 原標題:淺水釣魚難?
  • 【釣魚技巧】冬季釣魚餌料、紅蟲的適用範圍
    但是既不能霧化太差,太差不誘魚,也不能霧化太好,太好小魚太多。 剝落、餌料層層剝落,始終在水底有餌料的散落物,魚兒只能一點一點的吃,想要多吃就需要很長時間,這個長時間就是留魚效果。 適口性、餌料的適口性,指的是味型,不同的環境、溫度,使用餌料的味型不一樣,魚兒願意吃,是衡量餌料味型好壞的標準。
  • 餌料的5個搭配技巧,掌握好了運用起來,四季釣魚都上貨
    這句話從側面反映了這個釣魚餌料的重要性。我們在垂釣過程中,怎麼能正確地選擇餌料,又能釣到魚呢?單一的餌料肯定不能應對不同的環境、不同的季節和複雜多變的魚情,因此不管野釣還是競技想要更大的收穫,就必須要把幾種不同的餌料按照內部成分、味型、溶散性、比重、附鉤性等因素全面考慮,然後再靈活運用,調配出來適應實際魚情的餌料。
  • 釣黃尾鯝魚用什麼餌料最好?餌料配方和調釣方法分享給大家!
    南方地區的水庫釣黃尾魚往往冬季比其他季節要好釣,夏季會有很多雜魚或鯽魚鬧,黃尾魚膽子比較小,進窩比較慢故夏季比較難釣到。三、釣黃尾鯝魚用餌黃尾鯝魚雖然愛吃藻類,但其實什麼都吃,葷素均可,黃尾鯝魚平時吃的天然餌料以藻類和青苔為主,這些食物沒多大營養,所以黃尾鯝每天都需要大量進食,才能保證每日所需。打窩的話用豆餅、顆粒飼料都可以。
  • 梅雨季節不好釣魚?學會這幾點,想不爆護都難
    有許多釣友在梅雨季節外出垂釣,因為收穫不佳,認為梅雨季節不好釣魚。zhi其實主要原因在於:梅雨時餌料的味型處於轉換期,且不太好控制和掌握。另外,線組宜小不宜大;而釣位的選擇則是這一時期最難的,春天好釣的地方梅雨時則不一定是好釣位,梅雨季節要想釣好魚,關鍵就在於如何及時應對和調整策略。
  • 冬天太冷魚兒不開口,用上這幾招以「逗」誘魚,接連上魚不是事,莫不信
    而鯽魚作為底層活動的魚類,在嚴寒季節下,常「休眠」於水底並處於不開口的狀態,有時不管使用什麼餌料都無濟於事,這種情況下,一些老釣手們通常會使用「逗釣」的方式來喚起魚兒進食的欲望
  • 冬季釣魚,餌料如何搭配效果最佳?
    魚兒和人類一樣,遇到天氣變化,胃口也就會變差,也很少吃東西,我們在冬季釣魚,就要想辦法讓魚開口,最簡單的方法就是選擇魚類愛吃東西,也就是要用對餌料,才能讓魚上鉤。那麼怎樣選擇餌料,魚兒才能喜歡吃呢?植物性餌料包括穀類、麥類、玉米、番薯等,這些平常人類經常吃的五穀雜糧,也是魚類喜歡吃的餌料,我們只要很好地使用這些植物性糧食,對於魚的誘惑也是非常大的。在使用這些餌料時,要進行必要的加工,穀類、麥類餌料先要煮熟,大家都知道,穀類、麥類食物煮熟後,就會散發出迷人的、天然的香味,魚兒對於自然清香的誘惑是不可抗拒的,把它們加工成麵團形狀,無論是搓餌還是拉餌,誘魚效果都是非常好。
  • 如何才能更好地掌控餌料的比重、霧化和適口性,做到漁獲滿滿
    而魚是也是活的,它會隨著自然條件的變化而變化,去適應自然條件,相應地餌料也會出現差異,只有做出適當的調整才能更好地去適應魚。有好多人都在說,餌料根據自己的喜好去開,或者是去添加味型,那麼,你喜歡的就是代表是魚喜歡的嗎?正確的方法應該是,人要去跟著魚走,而不是魚跟著人走,你能一切為魚考慮,那你的漁獲就不會差。
  • 餌料裡加一把酒米,魚兒來了不肯走,這種釣法很多人都在用
    但這裡有個問題,夏季溫度高的時候餌料裡加酒米很多人都覺得挺好,不僅能誘釣結合,而且酒米比重大,加入餌料後還能使餌團快速下沉到水底,降低被雜魚截食的概率。可是到了冬天,魚的活性變差了、開口變弱了,有些釣友就開始糾結,酒米比重那麼大加到餌料裡會不會給魚吞餌造成影響,畢竟冬釣我們在餌料方面一直強調的是霧化好、比重輕、餌團小。
  • 冬季釣魚學問多,從手法和餌料上試試這樣調整,也許魚獲會更好
    >「小」的意思是指餌料掛鈎上的大小程度。冬季魚兒活躍性降低,「魚口」較差,多數情況是處於「半張口」或「輕微張口」的狀態,需結合實際釣點內魚的個體大小來判斷掛餌多大最為合適。不管怎樣搭配餌料,冬季應考慮魚兒開口小的特點,最後搭配出來的魚餌要小且蓬鬆方便魚兒入口為宜。
  • 別總怪浮漂不出頓口,你注意到餌料的「適口性」了嗎
    如果魚不喜歡吃然後在窩裡轉悠,或者吃了感覺不合口味又迅速吐出,浮漂都會產生陰上陰下的動作,起竿矛到窩裡的魚也屬於正常情況餌料真的有那麼重要?適口性差一點的餌不是說一條魚都釣不上來,只是出口沒有前者那樣乾脆,可能浮漂墨跡個半天才能出個頓口,也可能需要我們挑一下竿尖逗一逗才能釣中一條魚如果餌料實在太差勁連一般水平都過不了,魚就直接不吃了,可能你看窩子裡全是魚星,但就是釣不到!
  • 養膘的季節!魚也逃不過這個規律,垂釣餌料選擇思路要改變
    吃肉的季節到了!魚也是一樣,不一樣的選擇,釣魚自然不一樣。冬季不管你喜歡不喜歡,它終於是來了。冬季釣魚最大的影響因素就是溫度,因為溫度過低,所以魚不愛運動,基本上呆在一個地方靜止,這樣不僅可以保持體溫,還可以節約能量。魚的胃口自然也就不太好,但是並不是說這個期間魚就不開口吃食物,它們還是要吃食物的,只不過吃的量和吃的頻率變小了。冬季天氣寒冷,這是一個吃肉養膘的季節。
  • 魚兒在窩子裡轉來轉去就是不開口,釣友們能怎麼辦
    夏季魚兒活性不高是不爭的事實。魚兒活性不高,吃餌就不積極,吃餌不積極魚兒就難釣。但是魚還得釣,就得想辦法讓魚兒好釣一些。夏季魚兒主要是因為溫度高的原因。但是作為冷血動物的魚類來說,體溫完全靠外界溫度調節,所以天氣冷熱都會嚴重影響魚兒的活性,魚兒只能通過降低消耗來對抗不適合的外界溫度。魚兒對食物肯定是渴望的,但是身體的原因讓魚兒吃不進食物,這點在冬季尤其明顯。夏季是魚兒生長最快的時節,這是魚兒長期進化的結果。因為夏季是食物最豐富的季節,魚兒會積極的覓食以達到身體快速生長的目的。這也是夏季魚兒還是比冬季魚兒好釣一些的原因。
  • 隨機應變選餌料,餌香自有魚來
    魚類對餌料雖然有"擇優而食"的能力,但是,任何一種魚絕不會固執地只挑選某一種食物。如果這樣,它就會在其生活水域環境發生變化時而無法生存了。隨機應變,又是魚類對生活環境變化時的適應性。例如:草魚生來就愛吃草,但是近年來許多養殖場餵養草魚,並不投餵草餌,而餵以豆餅、麥麩、玉米面、次粉 (即粗麵粉)混合配製的顆粒魚飼料。在這類養殖場垂釣草魚,若用草、菜作釣餌就不靈了。而是用顆粒魚飼料或與顆粒飼料相仿的配方炮製的糧食類糟食去釣它,效果極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