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貝多芬的交響曲裡,成為自己的英雄

2020-12-25 澎湃新聞

原創 乘以0 經典947

去年12月16日,貝多芬誕辰250周年系列活動在德國波恩開啟。在那場音樂會上有一部作品讓人耳目一新,那就是由英國作曲家保羅·格裡菲思根據貝多芬的多部作品進行改編並拼貼而成的《啊!朋友,何必老調重彈!》。

事實上,「老調重彈」這個詞用在貝多芬身上十分貼切,若沒有突如其來的疫情,他的作品早就在今年各大音樂廳的舞臺上響起。縱觀貝多芬的一生,無論是時代的洪流還是個人的命運,都潛移默化地體現在了他的作品中,今天就讓我們來重溫一下。

對於一個作曲家而言,什麼才是最不可或缺的?是「非凡的藝術洞察力」,還是「對喜怒哀樂的感知力」?對於貝多芬來說,應該是敏銳的聽力。怎奈,耳疾偏偏就降臨在貝多芬的身上。

1801年6月29日,在給醫生弗朗茨·韋格勒的一封信中,貝多芬坦陳了過去三年在聽力方面的每況愈下。他因此而感到焦慮難堪,變得孤立起來,甚至對別人隱瞞了即將失聰的事實。儘管在這個過程中,他表現出的勇氣令人欽佩,但他同時也與社會愈發脫節,生活慘澹。

1802年夏天,他前往海利根施塔特短暫隱居,以逃避紛紛擾擾的壓力,也正在那時他寫下了著名的《海利根施塔特遺囑》,收信人是自己的兄弟卡爾和約翰。

他表示自己曾考慮結束生命,但一想到藝術生涯也將一起結束,便不得不退縮——「在我將我內心的一切都表現出來之前,我似乎不可能離開這個世界」。

由此可見,儘管要忍受耳疾帶來的苦惱,但貝多芬依然將音樂創作視為活下去的動力,從這個角度看,《海利根施塔特遺囑》將「絕望」轉換成了「希望」。

貝多芬寫下《海利根施塔特遺囑》的小屋

同一時期,法國大革命所帶來的社會變革也開始影響著幾乎所有歐洲公民的生活,貝多芬自然也不例外。儘管他本是一位並不富裕的音樂家,但也將「自由、平等、博愛」的理念作為自己的藝術信條。

從他這一代音樂家開始,創作不再只服務於宮廷貴族。在貝多芬的作品中我們看到了世俗百態,英雄也並不總是那麼遙遠,因此,他想要為拿破崙·波拿巴這位革命的踐行者寫一部作品。

根據貝多芬的傳記作者辛德勒的說法,這部作品的創作初衷來自於法國駐維也納大使貝爾納多特的提議,也正合了貝多芬的心意,於是在構思草稿時,就早早確定了交響曲的標題——《波拿巴》。

只是,後來的歷史進程顛覆了貝多芬最初的預設,曾經的這位人文英雄不再值得被稱頌,貝多芬為此傷心不已,這部作品也被重新命名為《英雄交響曲,為紀念一位英雄人物》。

於是乎,這部作品也成了貝多芬在交響曲上的「革命」之作,它以兩個強有力的降E大調斷奏開始,有人把這形容為「宙斯的雷霆」,也有人將它與普羅米修斯盜火給人類的神話故事相提並論,正因為有了火種,人類才有了光明和力量,這才是英雄真正的化身。

恰巧,這部交響曲末樂章的主題,與1800年他為由維加諾編舞的舞劇《普羅米修斯的生民》所作配樂的最後一段如出一轍,形成一個輝煌的結尾。

一些評論認為,《英雄交響曲》是舞劇的交響化擴展,主角象徵著被折磨和誤解的藝術家,兩者間的聯繫近乎平行,有英雄主義,有悲劇色彩,最終則皆大歡喜。

《英雄交響曲》的第二樂章為「葬禮進行曲」,在法國大革命後,這種體裁作為一種新興、宏大而流行的儀式音樂發展起來的,貝多芬似乎對此有著某種偏愛,《降A大調第12鋼琴奏鳴曲》的第三樂章、《升c小調第十四鋼琴奏鳴曲》的首樂章,都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另一方面,耳疾帶給他的影響也體現在「葬禮進行曲」中,他意欲告別過往的自己,以獲得新生。

1805年4月7日,《英雄交響曲》在維也納劇院首度公演,獲得的評論眾說紛紜,有人稱之為一部傑作,體現了真正的音樂,甚至說「如果它現在不討人喜歡,只是因為公眾的藝術修養不夠,無法理解其中的美」,另一部分人則持近乎全然相反的態度。

《英雄交響曲》的手稿

對於觀眾來說,這部交響曲的首要問題在於「篇幅太長」,第一樂章結束後,在場的一些人甚至認為全曲已接近尾聲,也許他們聽慣了古典主義時代那些短小精悍的交響曲。

1805年後直至貝多芬去世,《英雄交響曲》只在維也納上演過三次,原因之一在於作品本身難度較高,其次就是貝多芬和聽眾間形成了「對立」關係。

他的個性強烈,對藝術也有著自己的準則,在首演場時,他甚至不屑於對臺下聽眾的掌聲點頭致謝,只因覺得掌聲不夠熱烈。

反觀在其它城市如德國的萊比錫,觀眾對這部作品的反響則好得多,1807年在一篇文章中寫道:「樂隊成員自願聚集在一起進行額外的排練,沒有任何報酬,他們是為了榮譽以及對於作品本身的享受」。

由經典947(FM94.7)與歐洲廣播聯盟(EBU)合作呈現,全國唯一一檔每天播出來自歐洲名家名團與音樂節最新現場音樂會實況的節目。自開播之日起就受到聽眾和業內專家的密切關注與一致好評,頗具影響力。

廣播收聽方式:上海地區聽眾可打開收音機調至FM94.7收聽

手機收聽方式:下載阿基米德APP,搜索「947愛樂廳 歐洲現場」,進入節目社區收聽及回聽往期節目

主播/統籌:周婕

編輯製作:周婕、晨曦、小鈴、應玥、馮程

融媒體:晨曦、應玥

監製:舒強、紅柳

撰文:x0

編輯:應玥

原標題:《在貝多芬的交響曲裡,成為自己的英雄》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貝多芬的遺產︱《「英雄」交響曲》:寫給拿破崙
    這是貝多芬自己最喜歡的肖像,和祖父的肖像一樣,他一直保存著它:兩個理想和現實中的音樂家。1803年冬天到來時,貝多芬致力於完成《「波拿巴」交響曲》並探索它在「新路」上新的開闢。它的影響在接下來幾年中導致幾乎難以置信的大發展,一些作品延續了英雄氣質,另一些不是,但它們全部都驚人地強健而新鮮。
  • 如何比較維瓦爾第《四季》與貝多芬《英雄》交響曲?
    但數量少並不意味著質量不高,維瓦爾第的小提琴協奏曲《四季》與貝多芬的《第三英雄交響曲》便是其中的曠世佳作。兩部作品雖同為標題音樂,但在體裁、風格、技法等各方面存在著巨大差異。有關二者的差異論述,主要可分為形態與內容兩個方面。
  • 「那些激動人心的交響曲」聆聽貝多芬的九部交響曲
    無論是他的作品還是個人經歷,都令人印象深刻,這些也都出現在我們的教科書裡,老師也曾勒令我們把這些圈成知識點、閱讀、背誦。歷史上可能沒有哪位作曲家在當世和後世比貝多芬對音樂的影響更大了。貝多芬作為交響曲、奏鳴曲和弦樂四重奏的大師無可爭議地處於主宰地位。他後世的作曲家在一段時間都處於他的輝煌功績陰影下。交響曲被公認為是表達最深邃思想的音樂體裁,是最富表現力的音樂形式。
  • 杜達梅爾來穗奏響貝多芬全套交響曲
    繼請來古典音樂天團維也納愛樂進行廣州首秀後,星海音樂廳再放大招——請來當今國際樂壇最炙手可熱的指揮家杜達梅爾和他親手調教出的古典樂壇黑馬西蒙·玻利瓦爾交響樂團,給廣州樂迷獻上貝多芬全套交響曲。10月27至30日,《英雄》、《命運》、《田園》、《歡樂頌》……這些曲目將連續四晚排山倒海般「撲向」樂迷。
  • 貝多芬九大交響曲,你真的了解嗎?|新京報x國家大劇院
    新京報X國家大劇院第八期線上演出主題展映,我們挑選了貝多芬的第一、第二、第五和第八號交響曲的演出,它們由艾森巴赫、提勒曼等名家指揮,維也納愛樂管弦樂團、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等名團演奏,我們也為你整理了貝多芬九大交響曲的「前世今生」,在這些演出的旋律裡再次重溫這九大經典。
  • 貝多芬的《第五交響曲》,難道會隱藏著摩斯電碼?
    曲目單:一、萊昂諾拉序曲第三號 貝多芬二、降E大調第三交響曲「英雄」 貝多芬第二樂章 葬禮進行曲:極慢板三、G大調第一小提琴浪漫曲 貝多芬小提琴:王之炅四、F大調第二小提琴浪漫曲 貝多芬>小提琴:王之炅五、C小調第五交響曲「命運」 貝多芬第一樂章 有活力的快板六、F大調第六交響曲「田園」 貝多芬第一樂章 不太快的快板七、A大調第七交響曲 貝多芬第四樂章 有活力的快板指揮家張亮解讀「貝五
  • 45名世界樂手一人一段,為抗疫英雄奏響「英雄交響曲」
    貴陽頭條訊2月11日,貴陽交響樂團身處世界各地的45名樂隊成員們,在樂團音樂總監——指揮家張國勇和行政團隊的策劃下,在家中完成了貝多芬《第三交響曲「英雄」》個人演奏的部分,通過後期將所有人的視頻合成,演奏家們隔空奏響交響曲,用音樂為所有抗疫英雄加油,用音樂為武漢及全國人民鼓勁
  • 紀念貝多芬誕辰250年,響徹樂壇的不止《命運交響曲》
    回去後,他給公爵寫了一張便箋:「公爵大人,您之所以為您是由於偶然的出身,我之所以為我是靠我自己。公爵現在有的是,將來也有的是,而貝多芬只有一個。」 貝多芬深信自由平等,熱烈地追求個性解放,憎恨專制對人的壓迫,這些崇高的思想和人道主義原則讓他永遠保持自己人的尊嚴,展示人格光輝的一面。
  • 貝多芬誕辰250年丨爭奪「偉人」:德國歷史記憶裡的貝多芬
    事實上,在德國近現代歷史上,沒有哪個作曲家像貝多芬一樣曾被各種不同的政治主張和意識形態所用。從激進的社會主義革命家到法西斯主義者,不同政治光譜的人都視貝多芬為「他們的音樂家」,從貝多芬的音樂——尤其是他的幾部著名的交響樂(《第三交響曲「英雄」》《第五交響曲「命運」》以及《第九交響曲「合唱」》中的《歡樂頌》)中得到鼓舞和力量。這些不同的詮釋框架塑造了不同的貝多芬。
  • 一連四晚排山倒海來襲 杜達梅爾帶你完整聽一次全套貝多芬交響曲
    從10月27日至30日,英雄、命運、田園……這些感動過無數人的交響曲將連續四個晚上、以排山倒海之勢湧向愛樂者們。更令人激動的是,屆時這場盛宴距維也納愛樂的廣州首秀僅僅一周,而緊隨其後登場的將是廣州大劇院請來的柏林愛樂樂團。昨日,消息傳出後立刻引發廣州古典樂迷圈的熱議,更有人直呼:「連續三個大團,賣身都不夠買票!」
  • 只生活在音符裡的作曲家,不朽的貝多芬
    在1783年的《克拉默雜誌》上,內夫發表了他對自己學生的著名評語:「這個年輕的天才應得到資助以進行巡演。他或許能成為第二個沃爾夫岡阿梅丟斯莫扎特,假如他像起步時那樣繼續走下去的話。」而莫扎特(1756—1791)與貝多芬的相逢則是數年以後的事了。其間貝多芬先後做過宮廷樂團羽管鍵琴演奏師和管風琴手,並已創作了其首批作品。1787年,他終於決定前往維也納投師莫扎特。
  • 大音樂家貝多芬簡介 貝多芬的經典音樂有哪些?
    這可能只有貝多芬可以做到了,音樂巨人貝多芬在音樂領域的成就是偉大的,生平有許多經典的曲目,對世界音樂的發展起到非常深遠的影響。貝多芬簡介中文名:路德維希·凡·貝多芬外文名:Ludwig.van.Beethoven國籍:德國民族:日耳曼民族出生地:波恩出生日期:1770年12月16日逝世日期:1827年3月26日職業:作曲家、鋼琴家、音樂家畢業院校:波恩大學德國傑出的音樂家
  • 誰的交響曲能與貝多芬一較高下?答案竟是他
    有哪位作曲家,可以同貝多芬競爭世人最愛之交響曲作者的位置?莫扎特、勃拉姆斯,還是柴可夫斯基?答案是馬勒。世界上許多樂團的演出數據已證明,當代聽眾對馬勒交響曲的熱愛完全不亞於對貝多芬的青睞。今年是奧地利作曲家、指揮家古斯塔夫·馬勒160周年誕辰。他在音樂中,表達了自己對愛與生命的思考。
  • 帶你欣賞,貝多芬C小調第五交響曲
    一在1803年到1808年間,貝多芬寫下了第五和第六交響曲。在開始創作時,貝多芬剛好33歲,完成時,他已經於38歲,公演時,他正好40歲,正是風華正茂的年齡。作為作曲家,貝多芬已經積累了許多經驗,在此之前,他寫了許多鋼琴奏鳴曲,弦樂四重奏及前四部交響曲。這個時候,正是他創作的巔峰時期,那個時代,被人們稱為古典音樂時代。直到今天,這個交響曲,仍然是赫赫有名的交響曲,這就是命運交響曲。
  • 推薦:卡拉揚指揮貝多芬第二、第八交響曲
    推薦: 卡拉揚指揮貝多芬第二、第八交響曲 幾十年以來,相比較於貝多芬的第五、第九交響曲,他的第二和第八交響曲則被視為相對邊緣的作品。
  • 貝多芬的耳聾:事實或神話
    《論貝多芬交響曲的演出》魏因加特納《貝多芬傳》梅納德·所羅門《從黎明到衰落——西方文化生活五百年》貝多芬於1801年7月1日致友人卡爾·阿曼達的信,首次提到自己的耳聾 現藏于波恩貝多芬故居貝多芬用過的助聽器
  • 湖南寧夏兩大名團攜手演繹《第九交響曲》貝多芬音樂季收官
    12月5日晚,「湘」遇寧夏·湖南寧夏文化藝術周·長沙市杜鵑花藝術節——紀念貝多芬誕辰250周年長沙交響樂團專場音樂會在長沙音樂廳舉行。音樂會由長沙交響樂團音樂總監肖鳴擔任指揮。這也是長沙交響樂團2020貝多芬音樂季的收官演出。紅網時刻12月5日訊(記者 夏君香 通訊員 李佳蔚 攝影 朱寒冰)今晚,「湘」遇寧夏·湖南寧夏文化藝術周·長沙市杜鵑花藝術節——紀念貝多芬誕辰250周年長沙交響樂團專場音樂會在長沙音樂廳舉行,這也是長沙交響樂團2020貝多芬音樂季的收官演出。
  • 貝多芬誕辰250年丨貝多芬:直面矛盾的理想主義者
    那些活躍於舞臺上的表演家們不得不將自己的演出置於網際網路上,儘管他們多麼渴望同觀眾面對面交流,將最美好的音樂獻給大眾,還有貝多芬。然而,在這樣艱難的時日裡,貝多芬和他的音樂卻再次成為焦點。這不僅因為周年紀念的緣故,還因為他的音樂對於今日人們面對的險境,有著特殊的精神價值和文化意義。它促使我們將目光重新聚焦於貝多芬及其作品,在當代文化語境中回顧這位德國作曲家的藝術人生。
  • 貝多芬交響曲全集音樂會 一連四天,你想聽嗎?
    自2012/2013音樂季開始,著名指揮家梵志登成為樂團的音樂總監,帶領樂團在藝術上精益求精。2015年起,樂團攜手合唱團及頂尖歌唱家,歷時4年完成了華格納巨著《指環》四部曲的歌劇音樂會,非凡的演出為樂團贏得各地樂迷的讚譽。
  • 卡拉揚《貝多芬1-9交響曲》:難以超越的經典
    無論是對指揮家,還是對管弦樂隊來說,貝多芬的交響曲永遠具有挑戰性。很顯然,執棒柏林愛樂樂團的卡拉揚十分希望知道他們對於這部作品的演奏到底能夠達到怎樣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