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寫詩非常講究鍊字,語言的精煉程度不僅可以影響整首詩,而且很容易感染讀者。一首詩裡關鍵的字又被稱為詩眼,就像畫龍點睛,可以體現其精神和藝術性。比如王安石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荊公前後修改過多次,曾經用「到、過、入、滿」等字,但最後還是這個「綠」字更顯色彩鮮明、又能激發讀者的聯想。
再如,陶淵明的飲酒詩「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若將其中的「見」字改為「望」字,就顯不出那種忙碌中無意抬頭的意境,更無法體現這份境與意會的感覺。杜甫的一首詩殘缺不全,四位宋人各擬一字,卻都不如原作。先一起欣賞詩聖的大作:
曲江對雨
唐代:杜甫
城上春雲覆苑牆,江亭晚色靜年芳。
林花著雨燕脂溼,水荇牽風翠帶長。
龍武新軍深駐輦,芙蓉別殿謾焚香。
何時詔此金錢會,暫醉佳人錦瑟旁。
曲江位於西安東南部,為唐代著名的曲江皇家園林所在地。杜甫曾在長安寓居十年,對這裡的山水草木都非常熟悉,也寫過很多以曲江為主題的詩歌。不同的環境,詩人的心境也不同,安史之亂前,他諷刺諸楊的豪奢放蕩;平亂之後,則表達深沉的憤慨。
這首詩的大意是:春雲倦臥在芙蓉苑的高牆上,江亭矗立,暮色蒼茫,春景顯得如此寂靜。林花附著雨珠,顏色更濃;水荇揮舞翠帶,牽引著微風。以往龍武禁軍簇擁龍輦、盛大出行的景象早已不再,如今龍輦深藏、殿門深鎖,更無人焚香。皇帝何時才下詔重現金錢會的盛況?即便短暫,也可讓我追憶錦瑟麗音的好時光。
作者先從大處落墨,靜態地勾出全景,雖然生意盎然,卻了無人跡,一片荒涼落寞。作者見證過開元盛世的繁華,也描寫過當年曲江景物的絢麗,但安史之亂後便難挽頹勢,雖然年年芳草,而盛況無存,如何不令人嗟嘆。
頷聯由面到點,動態地寫曲江勝景,進一步渲染出滿懷的幽思。傳說此詩曾題於院壁,每天日曬雨淋,其中的「溼」字早已剝落。有一次蘇東坡、黃山谷、秦少遊以及詩僧佛印相邀同行,來到此處,因見缺字,大家就各拈一字填補。
東坡挑了一個「潤」字,山谷覺得應該是「老」,秦觀則說是一個「嫩」,詩僧琢磨了半天,說出一個「落」字。後來終於尋到一個善本,才知應該是「溼」字。雖然是一字之差,味道卻大不相同。
四位宋人恰好說出生老病死的境界,而杜甫枯坐江亭,回首往事,不僅覺得盛唐氣象已漸行漸遠,而且自己也逐漸衰老,心中不免萬分惆悵,恰如落紅離枝,不愧為移情於景的妙句。
縱觀杜甫的這首詩,上半首寫江上雨景,下半首寫對雨之思,心內悽涼。末句借佳人作結,令人無限低 徊。作者用筆委婉、立意悠遠,看似所遇景物與所蓄之情並不相關,但一經接觸便息息相通。
再搜索枯腸,似乎這樣的例子還是比較多,比如大家熟悉的賈島的推敲故事,還有鄭谷為詩僧齊己的「一字師」的傳說。成功的鍊字都是與煉意緊密結合,悲歡皆由乎興,非興則造語不工,才能做到歡喜之意有限,悲感之意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