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的一首詩殘缺不全,四位宋人各擬一字,卻都不如原作

2020-12-11 品詩賞詞

古人寫詩非常講究鍊字,語言的精煉程度不僅可以影響整首詩,而且很容易感染讀者。一首詩裡關鍵的字又被稱為詩眼,就像畫龍點睛,可以體現其精神和藝術性。比如王安石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荊公前後修改過多次,曾經用「到、過、入、滿」等字,但最後還是這個「綠」字更顯色彩鮮明、又能激發讀者的聯想。

再如,陶淵明的飲酒詩「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若將其中的「見」字改為「望」字,就顯不出那種忙碌中無意抬頭的意境,更無法體現這份境與意會的感覺。杜甫的一首詩殘缺不全,四位宋人各擬一字,卻都不如原作。先一起欣賞詩聖的大作:

曲江對雨

唐代:杜甫

城上春雲覆苑牆,江亭晚色靜年芳。

林花著雨燕脂溼,水荇牽風翠帶長。

龍武新軍深駐輦,芙蓉別殿謾焚香。

何時詔此金錢會,暫醉佳人錦瑟旁。

曲江位於西安東南部,為唐代著名的曲江皇家園林所在地。杜甫曾在長安寓居十年,對這裡的山水草木都非常熟悉,也寫過很多以曲江為主題的詩歌。不同的環境,詩人的心境也不同,安史之亂前,他諷刺諸楊的豪奢放蕩;平亂之後,則表達深沉的憤慨。

這首詩的大意是:春雲倦臥在芙蓉苑的高牆上,江亭矗立,暮色蒼茫,春景顯得如此寂靜。林花附著雨珠,顏色更濃;水荇揮舞翠帶,牽引著微風。以往龍武禁軍簇擁龍輦、盛大出行的景象早已不再,如今龍輦深藏、殿門深鎖,更無人焚香。皇帝何時才下詔重現金錢會的盛況?即便短暫,也可讓我追憶錦瑟麗音的好時光。

作者先從大處落墨,靜態地勾出全景,雖然生意盎然,卻了無人跡,一片荒涼落寞。作者見證過開元盛世的繁華,也描寫過當年曲江景物的絢麗,但安史之亂後便難挽頹勢,雖然年年芳草,而盛況無存,如何不令人嗟嘆。  

頷聯由面到點,動態地寫曲江勝景,進一步渲染出滿懷的幽思。傳說此詩曾題於院壁,每天日曬雨淋,其中的「溼」字早已剝落。有一次蘇東坡、黃山谷、秦少遊以及詩僧佛印相邀同行,來到此處,因見缺字,大家就各拈一字填補。

東坡挑了一個「潤」字,山谷覺得應該是「老」,秦觀則說是一個「嫩」,詩僧琢磨了半天,說出一個「落」字。後來終於尋到一個善本,才知應該是「溼」字。雖然是一字之差,味道卻大不相同。

四位宋人恰好說出生老病死的境界,而杜甫枯坐江亭,回首往事,不僅覺得盛唐氣象已漸行漸遠,而且自己也逐漸衰老,心中不免萬分惆悵,恰如落紅離枝,不愧為移情於景的妙句。

縱觀杜甫的這首詩,上半首寫江上雨景,下半首寫對雨之思,心內悽涼。末句借佳人作結,令人無限低 徊。作者用筆委婉、立意悠遠,看似所遇景物與所蓄之情並不相關,但一經接觸便息息相通。

再搜索枯腸,似乎這樣的例子還是比較多,比如大家熟悉的賈島的推敲故事,還有鄭谷為詩僧齊己的「一字師」的傳說。成功的鍊字都是與煉意緊密結合,悲歡皆由乎興,非興則造語不工,才能做到歡喜之意有限,悲感之意無窮。

相關焦點

  • 一字傳神,杜甫這首詩的詩眼,蘇軾、黃庭堅都沒有猜對
    這些最精煉傳神的字句往往是一首詩的「詩眼」,全詩主旨所在。注意鍊字,可以說與詩歌創作歷史一樣久遠。 南朝民歌《明下童曲》:「走馬上前坂,石子彈馬蹄。不惜彈馬蹄,但惜馬上兒」,一個「彈」字,墨光四射,令人耳目一新,與後世所說的「詩眼」已毫無二致。唐宋詩人們更是自覺地注意錘鍊字句。因此我國古代詩人對鍊字有頗多感慨。
  • 李白、杜甫在嶽陽樓各寫下一首詩,都是經典中的經典,卻高下立判
    唐詩宋詞,中國文化裡最美的四個字,錦繡山河,煙青雲色,全部被一支筆按進那詩意蓬勃的字裡行間,任何不堪在它面前都將變得絢爛,任何尖銳在它面前都將變得柔軟,而我們則只有徜徉其中,為自己假設上一份夢筆浴花的人生。多少意氣書生都隕落在歷史長河之中,唯有李杜才是真猛者,於中流激浪,濺起的水花都是榮耀的顏色。
  • 杜甫最傷感的一首詩,只有短短的四句,讀來卻是令人肝腸寸斷
    詩歌文化最為繁盛的年代為唐宋時期,在這段歲月中,出現了很多著名的人物,比如杜甫便是其中之一。杜甫,字子美,號少陵野老,唐朝著名現實主義詩人,其著作以宏大的社會寫實著稱,與李白並稱「李杜」。相對李白疏朗灑脫的「詩仙」,杜甫被後人奉為「詩聖」。他的詩也因其社會時代意義被譽為「詩史」。
  • 杜甫詩八首課後談
    另外,由於本人疏懶,很多授課的細節和學生的想法都沒有及時記錄。現在想來,這些都是很珍貴的教學資源,在今後的教學過程中,要提醒自己及時記錄。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有三首杜甫的詩,分別是《秋興八首(其一)》《詠懷古蹟(其三)》《登高》;選修課本《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有四首杜甫的詩,分別是《蜀相》《旅夜書懷》《閣夜》《登嶽陽樓》。這七首詩都屬於杜甫晚期的作品,並且在時間上跨度不大,比較接近。
  • 模仿杜甫最像的一首詩,杜甫詩集差點編入,原來作者是李商隱
    而詩聖杜甫的詩篇隨也才華橫溢,不過杜工部極工詩詞格律,他的詩在格律上渾然天成,想要模仿也並非簡單,不過後世總有人不自量力的想要模仿一二,不論像與不像,先大肆吹噓自己一番,就像是坐井觀天一樣。但世事偏有意外,有這樣一首詩,竟可以模仿杜甫模仿到以假亂真的地步,以至於後來人們在編寫杜甫文集的時候,不假思索的便將這首詩編入其中。可是後來經過史學家考證,這首詩原來並非是杜甫所寫,可不是杜甫,怎麼會有一個無名之士有這樣的才氣和情懷,可以模仿到如此地步。其實,此人並不是無名小卒,有如此才氣的自然不會默默無聞,他便是晚唐時期著名的詩人李商隱。
  • 和尚的一首詩,俠氣之重,連李白杜甫都自嘆不如
    唐朝是詩畫之家的盛世,造就了如李白、杜甫、王維、白居易等著名的大詩人,在讓唐詩名句的江湖中,能夠一下子讀出詩句之妙的,必定也一下子能知道這個詩人。比如寫《獻錢尚父》的貫休,他在這首詩中因為一句「滿堂花醉三千客,一劍霜寒十四州」而名滿古今,其俠氣之重,連李白杜甫都可能自嘆不如!《獻錢尚父》貴逼人來不自由,龍驤鳳翥勢難收。滿堂花醉三千客,一劍霜寒十四州。鼓角揭天嘉氣冷,風濤動地海山秋。
  • 李商隱模仿杜甫寫了一首詩,沉鬱頓挫,幾乎以假亂真
    字句、押韻、平仄、對仗各方面都有嚴格規定,且四聯之間須起承轉合,脈絡承接有致,真箇便如文章八股一般。唐代七言律詩自杜審言、沈佺期等人定型,岑參、王維錘鍊發展,至李白崔顥半律半古,體制上已然接近成熟,但此時的七律仍有用律不協、失粘、失對等瑕疵。最終真正將七律發展完善並推至高峰的則是詩聖杜甫。
  • 杜甫的《贈花卿》是諷刺詩嗎?
    以上兩種說法針鋒相對,在歷代均不乏接受者,但兩相比較,諷刺說明顯地佔據了上風:古代從陳善、焦竑到楊慎再到沈德潛、仇兆鰲這些名家都認為此詩是諷刺詩,近現代以來的杜詩編選者也多有認同諷刺之說者,於是諷刺說一時幾成定論。但是,《贈花卿》真的是諷刺詩嗎?首先,要解決這一問題,當問花卿其人如何,杜甫有無諷刺之緣由。
  • 讓李白、杜甫都甘拜下風的詩,但是很多人都不知道!
    李白和杜甫,是唐朝乃至中國古代最偉大的詩人。他們一個被稱為詩仙,一個被稱為詩聖,是中國古代文學星空的雙子星座,光耀千年。然而,中國古典詩詞浩如煙海,李白和杜甫雖然都很厲害,但是也有很多的詩人以及他們的作品,並不比李白和杜甫遜色,甚至還有可能略勝一籌!
  • 57歲的杜甫登上嶽陽樓,寫下一首很感人的詩,其中頸聯直擊人心
    但是他始終想著故鄉,想要回到洛陽,於是在56歲那一年開始順江而下離開成都,但是當時北方戰事不斷,他只好取道湖南,於是來到了嶽陽,由於當地有一座很著名的嶽陽樓,他登上了樓眺望故鄉,寫下了一首很傷感的詩《登嶽陽樓》。昔聞洞庭水,今上嶽陽樓。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
  • 杜甫這首詩,蘇門四學士之一的張耒模仿一輩子,才略微相似
    宋人洪邁《容齋隨筆》記載了這麼一件事:蘇門四學士之一的張耒晚年住在宛丘時,何大圭前去拜見他,見他老是吟哦杜甫的一首詩。大圭詢問其中緣故,張耒說:「這首詩是像《詩經》的《風》詩、《雅》詩那樣的妙欣雅致,不容易對您說清楚。」大圭說:「先生所創作的詩篇,哪兒會一定比這首差呢?」
  • 杜甫的一首《登高》,傾訴了詩人長年漂泊、老病孤愁的複雜感情
    本詩系杜甫於唐代宗大曆二年(767年)重陽節在夔州登高望遠、觸景生情之作,也是最能代表杜甫沉鬱頓挫風格的七律之一。清代楊倫稱此詩為「杜集七言律詩第一」,而明代胡應麟對這首詩更為推崇:「此詩自當為古今七律第一,不必為唐人七言律第一。」
  • 杜甫水平很高的一首詩,其中10字輕鬆秒殺李白,詩聖筆力已入化境
    歸根結底,杜甫詩最牛的地方就在於工整鍊字鍊句的工整,工匠精神在他的詩中被體現得淋漓盡致。無論是《絕句》中的千古絕對「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還是被譽七律第一的《登高》,都令人驚嘆不已。事實上除了最擅長的七律,寫五律杜甫也是高手。本期要和大家分享的是杜甫的一首五律,詩名《旅夜書懷》。
  • 甘道夫用「莎翁腔」讀杜甫詩歌《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魔幻又...
    (《溪詩話》卷七)宋人孫奕亦曰:"子美善以方言裡諺點化入詩句中,詞人墨客口不絕談。"還舉出了"客睡何曾著,秋天不肯明"、"見那背面啼,垢膩腳不襪"等二十一個例子。(《履齋示兒編》卷一○)他們所舉的例子都是零星的字句,其實杜詩中頗有通篇用口語寫成的,例如《遭田父泥飲美嚴中丞》,楊倫評曰:"情事最真,只如白話。"(《杜詩鏡銓》卷九)又如《盒側行贈畢耀》:偪側何倡側,我居巷南子巷北。
  • 晚年的杜甫登上嶽陽樓,寫下一首經典唐詩,道盡人生悽苦!
    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詩《登嶽陽樓》,便是一首關於嶽陽樓的經典唐詩。它出自於唐代大詩人杜甫之手,是杜甫晚年登上嶽陽樓,創作的一首五言律詩。據記載,當時的杜甫已經五十七歲,距他生命的終結僅有兩年。且杜甫身患肺病及風痺症,左臂偏枯,右耳已聾,只能靠飲藥維持生命。正是在這樣一個處境艱難,悽苦不堪的情況下,杜甫登上神往已久的嶽陽樓,寫下了這首詩。
  • 杜甫最悲壯的一首詩,讀後不禁潸然淚下
    唐代,是中國古典詩歌發展的最高峰,唐詩,代表了唐代最高的文學水平,唐代湧現了2536位有名有姓詩人,誕生了五萬餘首詩歌。數量之多,質量之高,堪稱一時之最。今天,我們就來欣賞「詩聖」杜甫最悲壯的一首詩,讀後令人不禁潸然淚下。
  • 李白一首詩短短四句,包含五個地名,唯有杜甫這首絕句更勝一籌
    唐詩絕句,僅有四句詩,多則二十八字,少則二十字。篇幅短小卻要承受很大的信息量,自然會對語言的精鍊度要求極高。詩論家曾有言:詩中絕句、詞中小令,一句一字不得閒著,末句最當留意,須有不盡之意。可見,絕句雖短,卻要小心翼翼不能浪費一字一句,歷來詩人作絕句也是務求精煉。
  • 杜甫的一首「諷刺」詩,婉轉空靈,卻一直被誤解成讚美詩,太無奈
    和他們的直白不一樣,杜甫有一首類似罵人的「諷刺」詩,非常婉轉,婉轉到什麼地步?許多人誤解為這是一首「誇人」的詩。我們今天要講的詩作就是杜甫的《贈花卿》。從內容上看,這是一首寫音樂的詩。美妙悠揚的樂曲,整日地飄散在錦城上空,輕輕的蕩漾在錦江波上,悠悠地升騰進白雲之間。如此美妙音樂,只應神仙享用,世間的平民百姓,一生能聽幾回?小七初讀這首詩是,曾誤解了題目,以為是杜甫贈給某個名為「花卿」的歌女的,讚揚她高超的技藝。
  • 詩眼在一首詩中起到什麼作用呢?
    昨天回答了這樣一個問題:詩眼在一首詩中起什麼作用?前言要明白詩眼在一首詩中起到什麼作用,首先要明白什麼是詩眼。詩眼這個詞,詩眼,最早出自蘇軾的詩。歐陽修在《六一詩話》中講了一個故事:陳公(從易)時偶得杜集舊本,文多脫誤,至《送蔡都尉詩》云:「身輕一鳥」其下脫一字。陳公因與數客,各用一字補之。或雲「疾」,或雲「落」,或雲「下」,莫能定。其後得一善本,乃是「身輕一鳥過」。陳公嘆服,以為雖一字,諸君亦不能到也。
  • 張謂杜甫的「世態炎涼」對決,各寫下一首交友詩,深入人心,盡千古世態
    他在寄居長安時,曾經寫下過一首《題長安壁主人》的詩,這首詩,不是張謂最為著名的作品,但是卻以其簡單的語言,包含著對世態炎涼、人情冷暖的感悟,非常值得一讀。 雖然張謂所用的口氣是平淡的,但是對於世態炎涼,以金錢作為標準的社會風氣,進行了無情的批判,可以說鞭撻入骨,一旦友情駕馭在金錢之上,一切都變得勢利和冷漠,人心也變得爾虞我詐,令人痛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