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尚的一首詩,俠氣之重,連李白杜甫都自嘆不如

2021-02-26 古詩詞夜讀

唐朝是詩畫之家的盛世,造就了如李白、杜甫、王維、白居易等著名的大詩人,在讓唐詩名句的江湖中,能夠一下子讀出詩句之妙的,必定也一下子能知道這個詩人。

比如,你讀「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返」,你一下子就能夠想到李白;你讀「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你一下子就能夠想到杜甫;你讀「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你一下子就能夠想到王維;你讀「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你一下子就能夠想到白居易。

那麼,有沒有詩句很出名,但作者本人完全不出名的呢?答案是:有的!比如寫《獻錢尚父》的貫休,他在這首詩中因為一句「滿堂花醉三千客,一劍霜寒十四州」而名滿古今,其俠氣之重,連李白杜甫都可能自嘆不如!

《獻錢尚父》

貴逼人來不自由,

龍驤鳳翥勢難收。

滿堂花醉三千客,

一劍霜寒十四州。

鼓角揭天嘉氣冷,

風濤動地海山秋。

東南永作金天柱,

誰羨當時萬戶侯。

——唐末·貫休

貴逼人來:富貴逼人而來,即不求富貴而富貴自來。


龍驤鳳翥:也作鳳翥龍驤,形容發奮有為。


十四州:當時吳越王錢鏐安居十四州。

鼓角:戰鼓和號角聲。

揭天:指聲音高入天際。

嘉氣:即瑞氣。


金天:黃色的天,古時以為祥瑞。

萬戶侯:食邑萬戶之侯,常用來泛指高爵顯位。

富貴襲人而來人也沒有辦法,一個人奮發,他的成就是止不住的。滿堂的花香燻醉了無數賓客,一把利劍橫掃兩折十四州。


戰鼓和號角聲衝入雲霄使得天之氣都變得寒冷,風浪席捲而來讓天下好像入了秋。掌握這東南之地,作祥瑞天象的支柱,誰還羨慕舊時的萬戶侯呢。

吳越武肅王錢鏐(852年-932年),是吳越開國國君。錢鏐在唐末跟隨董昌保護鄉裡,抵禦亂軍,累遷至鎮海軍節度使,後因董昌叛唐稱帝,受詔討平董昌,再加鎮東軍節度使。他逐漸佔據以杭州為首的兩浙十三州 ,先後被中原王朝(唐朝、後梁、後唐)封為越王、吳王、吳越王、吳越國王。錢鏐因吳越國地域狹小,三面強敵環繞,只得始終依靠中原王朝,尊其為正朔,不斷遣使進貢以求庇護。他在位四十一年,廟號太祖,諡號武肅王,葬於錢王陵。

錢鏐在位期間,採取保境安民的政策,經濟繁榮,漁鹽桑蠶之利甲於江南;文士薈萃,人才濟濟,文藝也著稱於世。他曾徵用民工,修建錢塘江捍海石塘,由是「錢塘富庶盛於東南」。在太湖流域,普造堰閘,以時蓄洪,不畏旱澇,並建立水網圩區的維修制度,由是田塘眾多,土地膏腴,有「近澤知田美」之語。還鼓勵擴大墾田,由是「境內無棄田」,歲熟豐稔。兩浙百姓都稱其為「海龍王」。

貫休因避黃巢之亂,後入浙,居杭州靈隱寺時作此詩。又說錢鏐稱吳越王時,貫休將此詩獻給吳越王錢鏐以求晉見。小編最早注意到這首詩,是來自遊戲角色的一句「一劍霜寒十四州」,當時頓覺瀟灑恣意,俯瞰天地的豪邁之氣油然而生,於是便找來了全詩欣賞。

首聯「貴逼人來不自由,龍驤鳳翥勢難收」,以精煉的文筆,寫出錢尚父飛黃騰達的勢頭難以遏制。富貴襲來由不得自己做主,龍翔鳳翥則形容一個人奮發有為,這樣的成就是止不住的。頷聯「滿堂花醉三千客,一劍霜寒十四州」,是全詩最出彩的兩句,以誇張的手法極力烘託出了錢尚父的意氣風發、富可敵國、軍力雄厚。滿堂的花香燻醉了無數賓客,一把利劍令橫掃天地之間,令十四州瑟瑟發抖。

頸聯「鼓角揭天嘉氣冷,風濤動地海山秋」,繼續描述錢尚父軍力之盛,戰鼓和號角聲衝入雲霄使得天氣都變得寒冷,風浪席捲而來驚天動地,讓天下好像都進入了秋天。尾聯「東南永作金天柱,誰羨當時萬戶侯」,回歸現實,錢尚父雄踞東南之地,作為祥瑞天象的支柱,自己擁有更加強大的勢力,可以取得更偉大的成就,誰還會羨慕當時的萬戶侯呢?

這首詩原本是貫休投奔錢繆時的討好之作,詩中的許多內容都有吹噓誇耀之意,但這並不妨礙作者高超的文採和此詩的文學價值。可笑的是錢尚父居然嫌棄十四州太少,要求貫休改為四十州,貫休聽後吟了這四句詩「不羨榮華不懼威,添州改字總難依。閒雲野鶴無常住,何處江天不可飛。」回他,吟罷飄然入蜀,沓無音訊。


貫休乃是不慕名利的詩僧,自己的得意之作怎容他人胡亂改造?看他勢力大吹捧幾句也就罷了,沒想到這錢尚父還得寸進尺了。當然,這只是個傳說,真實性無從查證,但也在側面反映了貫休志向高潔、不畏強權的精神。

初讀時只覺本詩氣勢恢宏、威武霸氣,了解創作背景後,才明白更深一層的意思。貫休對錢尚父的吹捧源於時代的動蕩、生活的艱難,但他依舊堅持自己的底線,不會因他人的無理需求而改變自己的作品。這點是難能可貴的精神,值得學習借鑑。

相關焦點

  • 史上最狂妄的一首詩,連李白都自愧不如,網友驚嘆:詞太狂!
    但是呢,要是按排名來看,杜甫都不一定能排上榜首,為什麼呢?因為在杜甫上面有個狂妄的李白詩仙,以一句:「我本楚狂人,鳳歌笑孔丘。」「十步殺一人,千裡不留行。」而揚名天下。其實呢,杜甫的詩要跟李白比狂妄,估計還差一截,因其縱觀他的所有詩詞,多數都比不過李白的囂張,然後,有一首詩詞連李白都自嘆不如,是什麼呢?
  • 李白、杜甫在嶽陽樓各寫下一首詩,都是經典中的經典,卻高下立判
    唐詩宋詞,中國文化裡最美的四個字,錦繡山河,煙青雲色,全部被一支筆按進那詩意蓬勃的字裡行間,任何不堪在它面前都將變得絢爛,任何尖銳在它面前都將變得柔軟,而我們則只有徜徉其中,為自己假設上一份夢筆浴花的人生。多少意氣書生都隕落在歷史長河之中,唯有李杜才是真猛者,於中流激浪,濺起的水花都是榮耀的顏色。
  • 讓李白、杜甫都甘拜下風的詩,但是很多人都不知道!
    李白和杜甫,是唐朝乃至中國古代最偉大的詩人。他們一個被稱為詩仙,一個被稱為詩聖,是中國古代文學星空的雙子星座,光耀千年。然而,中國古典詩詞浩如煙海,李白和杜甫雖然都很厲害,但是也有很多的詩人以及他們的作品,並不比李白和杜甫遜色,甚至還有可能略勝一籌!
  • 李白很經典的一首詩,躺在沙丘城想念杜甫,最後10字成千古名句
    然而歷史上還就是有這種人,他們還認認真真的去做考證,從歷史中發現一些李杜不和的蛛絲馬跡,然後費盡心思的炒作,希望大家接受自己的觀點,以至於在後世也產生了不小的影響,不是有很多人都認為李白看不上杜甫嗎,杜甫給李白寫了14首,李白卻僅僅給杜甫寫了3首詩。一個很簡單的道理,李白如果看不上杜甫,當初就根本不會與杜甫見面。
  • 李白獨創一種詩體,連題目都沒有,卻寫下唯美的相思,流傳千古
    儘管很多人認為,宋代的蘇軾,是才氣唯一能夠比得上唐朝的李白的,但就詩道而言,蘇軾卻自嘆不如,認為古今詩人,都不如李白、杜甫,「古今」之中,當然也包含他了。李白在中國古典詩歌的地位,早已無需贅言。在他踏月而去的一千多年來,無數文人從不吝嗇讚揚之詞,以表達對詩仙的崇敬。唐詩的兩座高峰,杜甫全能型選手,李白則是天才型選手。
  • 杜甫最狂傲的一首詩 李白都自愧不如 有一句我們都理解錯了
    說起唐朝的古詩,那就必須說起杜甫和李白二人。相比於李白而言,杜甫其實是十分低調的,畢竟自己沒當過什麼大官,而李白好歹在皇帝身邊做過官。 但是讀過杜甫這首詩的人,你會發現杜甫並不低調,而是狂得不得了,估計李白都看不下去了。
  • 崔顥寫在黃鶴樓的詩,氣勢恢宏被譽為千古絕唱,連李白都自嘆不如
    黃鶴樓還有一次,李白登上黃鶴樓,面對浩浩蕩蕩的長江,極目遠眺之後,正欲賦詩一首,卻突然看見黃鶴樓的柱子上題刻著一首詩,李白吟讀之後,不禁感嘆:「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李白愛極了崔顥的這首詩,以至於後來李白在兩首詩中都用了崔顥《黃鶴樓》一詩的格調,在《鸚鵡洲》中,李白寫道:「鸚鵡東過吳江水,江上洲傳鸚鵡名。鸚鵡西飛隴山去,芳洲之樹何青青。」在《登金陵鳳凰臺》一詩中,李白寫道:「鳳凰臺上鳳凰遊,鳳去臺空江自流,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
  • 杜甫水平很高的一首詩,其中10字輕鬆秒殺李白,詩聖筆力已入化境
    歸根結底,杜甫詩最牛的地方就在於工整鍊字鍊句的工整,工匠精神在他的詩中被體現得淋漓盡致。無論是《絕句》中的千古絕對「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還是被譽七律第一的《登高》,都令人驚嘆不已。事實上除了最擅長的七律,寫五律杜甫也是高手。本期要和大家分享的是杜甫的一首五律,詩名《旅夜書懷》。
  • 唐代最花心的詩人,離了四五次婚,寫了一首詩,李白都自嘆不如
    林黛玉認為:作詩要以「意」(內容)為先,文辭格律次之,不要因過分注重辭採形式而損害了內容。而《黃鶴樓》就是一首「不以詞害意」的佳作。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李白也讚賞不已李白也喜歡這首詩。但是,李白對這首詩的讚賞卻是肯定的。李白的兩首名作《登金陵鳳凰臺》和《鸚鵡洲》,就有很明顯的仿寫《黃鶴樓》的影子。李白頗有一種想與崔顥一較高下的樣子。
  • 杜甫最狂傲的一首詩 李白都自愧不如 有一句我們從小就理解錯了
    說起唐朝的古詩,那就必須說起杜甫和李白二人。相比於李白而言,杜甫其實是十分低調的,畢竟自己沒當過什麼大官,而李白好歹在皇帝身邊做過官。但是讀過杜甫這首詩的人,你會發現杜甫並不低調,而是狂得不得了,估計李白都看不下去了。
  • 讓王維、杜甫、岑參、李白都來獻詩拍馬屁,賈至是誰?面子這麼大
    就在大唐盛世,有一位名叫賈至的人,寫了一首自己早上朝拜皇帝和感謝皇帝榮恩的馬屁詩,結果引得滿朝文武百官紛紛唱和,就連王維、杜甫、岑參這樣的詩佛、詩聖、詩雄都不能免俗,第一時間奉上了自己的和詩。賈至是誰?怎麼有這麼大的能量?
  • 李白與杜甫的友情:飛蓬各自遠,不如走在我身邊
    當杜甫離去,李白贈詩相送:魯郡東石門送杜二甫李白 醉別復幾日,登臨遍池臺。何時石門路,重有金樽開。第二年春天,杜甫來到長安,回憶去年與李白同遊不勝懷念,遂寫下一首《春日憶李白》:春日憶李白杜甫 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群。
  • 李白很有俠氣的一首詩,十字絕句,令人擊節嘆賞!
    李白、杜甫、王維、孟浩然、高適、岑參等人對中國後世的詩歌影響深遠。《全唐詩》共收錄了整個唐五代詩四萬八千九百多首,作者二千二百餘人。數量和質量的存在,決定了唐詩的傳播與影響的深遠。李白在各種電視和電影中的形象都是以散漫慵懶為主,這時的他伴隨著的是失意和不羈的。但少年時期的李白,受關隴文化風習的影響,很多所謂少年喜劍術、尚任俠。
  • 孟浩然的詩歌為何不如李白杜甫?
    輪到孟浩然,「微雲淡河漢,疏雨滴梧桐」兩句一出,舉座嗟其清絕,誰都不敢再往下接。丞相張九齡以下(有王維、裴[月出]、盧僎、裴揔、鄭倩之、獨孤冊等),紛紛與布衣之身的孟浩然結為「忘形之交」。孟浩然的人品和詩歌才華,更是贏得了同時代年歲比他小的李白、杜甫等人的景仰和推崇——中國文學史上兩位最偉大的詩人都是他的崇拜者,古今中外可有第二人?
  • 杜甫懷念李白寫下一首詩,文字直白,情感真摯,一不小心成了經典
    近代學者聞一多曾經評價李白與杜甫的相遇說他們的奇妙相遇,好像「青天裡太陽和月亮走碰了頭」。當時,三十三歲的杜甫和四十四歲的李白都是人生最好的年華,他們在洛陽城裡的酒肆中縱飲暢談,當時的杜甫還沒有經歷過饑饉、凍餒之苦,他對自己的將來還是躊躇滿志的。而李白呢應該是一如既往的瀟灑俊逸,言談舉止中顯示著他蓬勃的才思和天賦的異稟。
  • 李白最好的一首詩,也是唐詩最好的一首,卻像謎語一樣,千年難解
    李白的《蜀道難》堪稱千古絕唱,有人認為它是李白全部詩作中最好的一首,有人認為它是全部唐詩中最好的一首。但是,這首詩跟李白其他作品有一個顯著的不同點:對於它的含義,歷來有不同的闡釋。李白不同於李商隱,也不同於李賀,他的詩歌藝術追求「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的意境,不走朦朧晦澀之偏鋒。
  • 李白一首詩短短四句,包含五個地名,唯有杜甫這首絕句更勝一籌
    但李白的一首絕句卻不同凡響,四句之中卻用了五個地名,二十八字佔用十二字,堪稱前無古人:峨眉山月歌·李白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以「入」、「發」、「下」相連貫,寫出了空間與時間的變化,馳騁之自由隨性,果然李白也!這首《峨眉山月歌》意境明朗開闊,讀來舒暢爽快,短短四句,雖被佔用五個地名,但寫景曠遠空靈,抒情自然巧妙,語雖短而情長,可謂妙入化工!李白這首詩四句五地名的創舉,堪稱前無古人。有詩詞論家稱它後無來者,其實不然!
  • 杜甫與朋友久別重逢,酒足飯飽寫下一首詩,中年人讀後不禁落淚
    唐詩堪稱中國古代文化的一座不朽豐碑,令人高山仰止,仿佛唯有宋詞能與之爭輝。李白和杜甫兩位頂級詩人,猶如兩個武林高手,他們以筆為劍,在詩壇上佔據無人能夠撼動的地位。年輕時喜歡李白的詩歌,那種飄逸灑脫的情懷,總能讓人熱血澎湃,恨不得站在瀑布之上,觀賞「飛流直下三千尺」的壯觀景象。
  • 後世最狂妄的一首詩,藐視李白杜甫,卻寫得深入人心
    而在詩歌的世界裡亦是如此,當唐詩盛傳千年之後,有一個人寫下了這樣一首古詩。此詩簡直可以稱為,後世最狂妄的一首詩,藐視李白杜甫,卻寫得深入人心。這首古詩的作者,乃是清朝的著名才子趙翼,他一生富有文採,精通詩歌音律。他不僅對古文深有研究,而且還一直致力於推陳出新,為古代詩歌加入全新的元素。在千古文學史上,他可謂是一個難得的積極分子。
  • 讓李白認慫的一首廣告詩
    詩聖杜甫寫喝酒欠帳,一副小心翼翼的: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而李白會一邊喊小二再來一壇好酒,一邊解下身上的玉佩,丟過去道: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相比其他的人,李白贏在氣勢。無怪乎杜甫看了李白的詩說,李白天下無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