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是詩畫之家的盛世,造就了如李白、杜甫、王維、白居易等著名的大詩人,在讓唐詩名句的江湖中,能夠一下子讀出詩句之妙的,必定也一下子能知道這個詩人。
比如,你讀「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返」,你一下子就能夠想到李白;你讀「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你一下子就能夠想到杜甫;你讀「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你一下子就能夠想到王維;你讀「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你一下子就能夠想到白居易。
那麼,有沒有詩句很出名,但作者本人完全不出名的呢?答案是:有的!比如寫《獻錢尚父》的貫休,他在這首詩中因為一句「滿堂花醉三千客,一劍霜寒十四州」而名滿古今,其俠氣之重,連李白杜甫都可能自嘆不如!
《獻錢尚父》
貴逼人來不自由,
龍驤鳳翥勢難收。
滿堂花醉三千客,
一劍霜寒十四州。
鼓角揭天嘉氣冷,
風濤動地海山秋。
東南永作金天柱,
誰羨當時萬戶侯。
——唐末·貫休
貴逼人來:富貴逼人而來,即不求富貴而富貴自來。
龍驤鳳翥:也作鳳翥龍驤,形容發奮有為。
十四州:當時吳越王錢鏐安居十四州。
鼓角:戰鼓和號角聲。
揭天:指聲音高入天際。
嘉氣:即瑞氣。
金天:黃色的天,古時以為祥瑞。
萬戶侯:食邑萬戶之侯,常用來泛指高爵顯位。
富貴襲人而來人也沒有辦法,一個人奮發,他的成就是止不住的。滿堂的花香燻醉了無數賓客,一把利劍橫掃兩折十四州。
戰鼓和號角聲衝入雲霄使得天之氣都變得寒冷,風浪席捲而來讓天下好像入了秋。掌握這東南之地,作祥瑞天象的支柱,誰還羨慕舊時的萬戶侯呢。
吳越武肅王錢鏐(852年-932年),是吳越開國國君。錢鏐在唐末跟隨董昌保護鄉裡,抵禦亂軍,累遷至鎮海軍節度使,後因董昌叛唐稱帝,受詔討平董昌,再加鎮東軍節度使。他逐漸佔據以杭州為首的兩浙十三州 ,先後被中原王朝(唐朝、後梁、後唐)封為越王、吳王、吳越王、吳越國王。錢鏐因吳越國地域狹小,三面強敵環繞,只得始終依靠中原王朝,尊其為正朔,不斷遣使進貢以求庇護。他在位四十一年,廟號太祖,諡號武肅王,葬於錢王陵。
錢鏐在位期間,採取保境安民的政策,經濟繁榮,漁鹽桑蠶之利甲於江南;文士薈萃,人才濟濟,文藝也著稱於世。他曾徵用民工,修建錢塘江捍海石塘,由是「錢塘富庶盛於東南」。在太湖流域,普造堰閘,以時蓄洪,不畏旱澇,並建立水網圩區的維修制度,由是田塘眾多,土地膏腴,有「近澤知田美」之語。還鼓勵擴大墾田,由是「境內無棄田」,歲熟豐稔。兩浙百姓都稱其為「海龍王」。
貫休因避黃巢之亂,後入浙,居杭州靈隱寺時作此詩。又說錢鏐稱吳越王時,貫休將此詩獻給吳越王錢鏐以求晉見。小編最早注意到這首詩,是來自遊戲角色的一句「一劍霜寒十四州」,當時頓覺瀟灑恣意,俯瞰天地的豪邁之氣油然而生,於是便找來了全詩欣賞。
首聯「貴逼人來不自由,龍驤鳳翥勢難收」,以精煉的文筆,寫出錢尚父飛黃騰達的勢頭難以遏制。富貴襲來由不得自己做主,龍翔鳳翥則形容一個人奮發有為,這樣的成就是止不住的。頷聯「滿堂花醉三千客,一劍霜寒十四州」,是全詩最出彩的兩句,以誇張的手法極力烘託出了錢尚父的意氣風發、富可敵國、軍力雄厚。滿堂的花香燻醉了無數賓客,一把利劍令橫掃天地之間,令十四州瑟瑟發抖。
頸聯「鼓角揭天嘉氣冷,風濤動地海山秋」,繼續描述錢尚父軍力之盛,戰鼓和號角聲衝入雲霄使得天氣都變得寒冷,風浪席捲而來驚天動地,讓天下好像都進入了秋天。尾聯「東南永作金天柱,誰羨當時萬戶侯」,回歸現實,錢尚父雄踞東南之地,作為祥瑞天象的支柱,自己擁有更加強大的勢力,可以取得更偉大的成就,誰還會羨慕當時的萬戶侯呢?
這首詩原本是貫休投奔錢繆時的討好之作,詩中的許多內容都有吹噓誇耀之意,但這並不妨礙作者高超的文採和此詩的文學價值。可笑的是錢尚父居然嫌棄十四州太少,要求貫休改為四十州,貫休聽後吟了這四句詩「不羨榮華不懼威,添州改字總難依。閒雲野鶴無常住,何處江天不可飛。」回他,吟罷飄然入蜀,沓無音訊。
貫休乃是不慕名利的詩僧,自己的得意之作怎容他人胡亂改造?看他勢力大吹捧幾句也就罷了,沒想到這錢尚父還得寸進尺了。當然,這只是個傳說,真實性無從查證,但也在側面反映了貫休志向高潔、不畏強權的精神。
初讀時只覺本詩氣勢恢宏、威武霸氣,了解創作背景後,才明白更深一層的意思。貫休對錢尚父的吹捧源於時代的動蕩、生活的艱難,但他依舊堅持自己的底線,不會因他人的無理需求而改變自己的作品。這點是難能可貴的精神,值得學習借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