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諮詢師推薦:父母必讀的10本親子教育書

2021-02-18 壹心理

作者丨文馨

馬上六一兒童節了,很多小朋友都收到了節日禮物吧。

有位媽媽告訴我,她平時加班加點各種忙,常常是孩子還沒睡醒,她就出門了。下班回家的時候,孩子已經睡著了。有時候一個項目忙下來,孩子半個月都見不到媽媽。

所以,每到節假日,她就喜歡給孩子買禮物。希望自己不在家的時候,孩子能夠看到禮物,想到媽媽。

用禮物表達愛當然好,但是,我覺得,對孩子來說,最好的禮物不是電動玩具,也不是漂亮的衣服,而是父母的關愛和高質量的陪伴。

 

對70、80後這批父母來說,做好父母尤其不易。

社會轉型期,各種壓力、各種變化應接不暇,年輕的父母們不僅面臨工作、買房、孩子入託入學、就醫、輔導班等現實壓力。

而且,這些父母中有很大一部分,自己的童年沒有得到足夠的關愛和照顧,成長過程正好經歷了社會巨變,各種創傷和彷徨沒有機會得到修復,這些經歷都會固化成一種負面的理念和模式,在為人父母之後,所有的問題都可能會爆發出來。

好父母從來都不是天生的,而是學出來的。世界上所有的技能都是需要學習的,當好父母尤其如此。

 

很多父母常常反映,讀書的時候感覺挺清楚,可一到實際生活中,理論不知道如何落地,不會運用。

很多專業理論的書籍往往有這樣的問題,借著六一兒童節,推薦給父母們10本親子教育書。都是理論結合案例,非常生動,具體,容易在生活中複製和運用的書。願爸爸媽媽們能夠從這些非常棒的書籍中找到成為好父母的金鑰匙。

我相信,通過學習,成為更好的父母,就是您能給予孩子最好的禮物。

1.

 給新手父母一本書 

《斯波克育兒經》

在孩子降生的前一兩年裡,新生兒的父母經歷了婚姻裡的第一次重大考驗。媽媽們常常處於一種焦慮、擔憂的狀態,情緒波動大,很容易被激惹,很多媽媽的抑鬱和焦慮甚至發展到很嚴重的症狀。而此時,很多爸爸還沒有找到當父親的感覺,面對家庭的變化暈頭轉向,不知所措。再加上婚姻處於磨合期,隔輩撫養有爭議,家庭裡常常矛盾升級,爭吵不斷。

排除身體激素的影響和心理方面的原因,其實這個時候,很多媽媽的焦慮和無措主要來源於不知道育兒技巧和方法,她們需要實實在在的幫助。

孩子吃多少奶?溼疹是怎麼回事?發燒要怎麼辦?這都是一些具體現實的問題。解決好這些問題,爸爸媽媽們才能夠心安和放鬆。

《斯波克育兒經》可以給新手的爸爸媽媽們很多具體的指導,成功幫助你度過養育孩子的探索期。

 

2.

 中國第一本家庭教育的暢銷書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是中國第一本家庭教育的暢銷書,堪稱中國家庭教育裡程碑之作。

在它之前,家庭教育要麼全是傳統文化精髓,要麼專業性強,晦澀艱深。這本書攜著流暢的文筆,清新的小故事,橫掃了2009年的圖書市場。

作者尹建莉是一個教育學碩士,她的女兒是北京市三好學生,曾跳級兩次,16歲考入清華,2013年獲得美國長春藤盟校碩士學位。這本書不像虎爸狼媽一樣,寫怎麼教育孩子成功,而是用科學的現代教育理念引導孩子健康成長。

我特別喜歡《好媽媽勝過好老師》這個書名,因為它很鮮明地提出了一種理念——媽媽對孩子來說非常重要,要高度重視家庭教育,家庭對孩子的影響可以貫穿孩子的一生。

現在,大家都知道原生家庭的重要了,但是,在2009年,這樣的理論還是非常新鮮的。這本書理論淺顯,小故事真摯有感情。即使現在看來,也是一本好書。

 

3.

 給孩子一個正確的性別認識 

《養育男孩》、《養育女孩》

現在倡導男女平等,面對工作、婚姻,男人和女人越來越有一樣的選擇。所以,很多人覺得,男女之間根本沒有什麼不同。

這是一種巨大的錯覺。

我相信,絕大部分有孩子的父母都有這樣的切身體會:男孩和女孩非常非常不一樣。他們的不同不是從青春期開始的,而是一下生就已經分明顯現出來了。

男孩和女孩大腦結構不同,發育速度不同,身體激素不同,喜好不同,成長環境不同,社會期望不同……這些因素綜合起來,父母對男孩女孩的期望和養育方式都差別很大。

把兒子培養成怎樣一個男人?把女兒培養成怎樣一個女人?是每一位父母都應該考慮的事。

《養育男孩》倡導培養積極、勇敢、有擔當的男孩;《養育女孩》倡導培養優雅、獨立、內心強大的女孩。

這兩本書,父母可以各取所需。

不僅能夠了解男女生理心理發展的不同階段和變化,而且還有很多建設性的建議。

 

4.

 一本真正意義上 「愛」孩子的書 

《愛與自由》

現在親子關係諮詢中,對孩子忽視漠視的家長越來越少了,但是,管的太多太細,不該管的管,該管的不會管的家長比比皆是。 基本上沒有父母會操心孩子會不會長大,但是,對孩子能不能長得好,特別是智力能不能發育得好,很多父母卻總是提心弔膽。

「我們不相信也不知道,胎兒在母體中形成的那一瞬間,他內在就有一樣東西,那東西會在他一出生就指導他如何發展,指導他去抓什麼、摸什麼……兒童心理學家蒙特梭利把它稱為『精神胚胎』。

這是《愛和自由》這本書的總基調,如何在充分尊重孩子內在成長規律的基礎上,保持並引導孩子發展獨特的心理、智力和創造力。

孩子看上去很弱小,其實他內在蘊藏著一種強大的精神能量和潛能,他的發展不需要成人給他增加什麼新的內容,只需要給他提供發展的環境和條件。遵循這個規律,孩子就會發展得很完善。

我們只是孩子成長的陪伴者,不是他精神上的「造物主」。

這是一本真正意義上 「愛」孩子的書,而不是「教」孩子的書。某些觀念可能是顛覆性的,非常值得一讀再讀。

 

5.

 最實用的親子教育書 

《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麼聽孩子才肯說》

如同它的名字,這本書非常容易讀,語言輕鬆,例證豐富。雖然書不厚,但是溝通的精髓都在裡面了。

如何聽,如何說,不僅是與孩子溝通的基礎,也是所有人際關係的共通所在。

作者是兩個美國人——阿黛爾•法伯和伊萊恩•瑪茲麗施,她們是國際著名的親子溝通專家,還都是三個孩子的媽媽。書中的觀點來自她們共同的感悟和經驗。

孩子不穿衣服怎麼辦?生氣了怎麼辦?受了委屈怎麼辦?……這些是所有孩子成長中都會遇到的問題。通過舉例的前後處理方式和言語的對比,你會立刻會站位,並發現處理方式的不同。

為了閱讀方便,作者總結了很多實用的技巧:幫助孩子面對感受的技巧,鼓勵孩子合作的技巧,代替懲罰的方法,孩子自立的技巧,讚賞孩子的技巧,讓孩子從角色中釋放的技巧。

千萬別把這些當成單純的技巧,它們都是通向良好溝通的路徑。

 

6.

 最高級的教育書 

《捕捉兒童敏感期》

有個朋友問:我們家孩子特別事兒,好像有潔癖一樣,衣服滴上一點水就不幹,上早教課也要求黑板乾乾淨淨的,要是不搭理他,她就又哭又鬧,該怎麼辦呢?

其實,這個「難侍候」的小主沒啥問題,只是正處於追求秩序和完美的敏感期。

敏感期就是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某個時間段裡,因為要發展某種能力,重複表現出來的某種特質。比如吃手啃腳就是口部敏感期的表現;扔東西是空間敏感期;喜歡說「不」可能正處於自我意識的敏感期等等。

孩子的成長不是直線性的,而是一個平臺接著一個平臺的爬高,敏感期就是爬高的樓梯,順利度過這個敏感期後,孩子的心智水平就會從一個層面上升到另一個層面。所以,認識敏感期,並能適時引導孩子非常重要。

囉嗦兩句:每個孩子都獨一無二,成長的節奏和軌跡各不相同。

兒童的每一個敏感期有一個大致的時間段,但不是固定的,也不是所有孩子都一樣。因材施教才是最高級的教育,切不可照本宣科。

 

7.

 教育大師蒙特梭利的書 

《有吸收力的心靈》

講到兒童教育,不能不提蒙特梭利。

她是義大利第一位女醫學博士,她有一套完整的教育體系,影響了整個世界。英國教育家讚譽她為「20世紀贏得世界公認的推進科學和人類進步的最偉大的科學家之一」。美國的教育家說,「當代討論學前教育問題,如果沒有論及蒙特梭利體系,便不能算完全。」

目前,國內出版了很多蒙特梭利的書,很多教育專家也秉承蒙特梭利的理念。

這本《有吸收力的心靈》是最受歡迎,並且最能表現她富有革命意義理論的書。

她說,孩子的知識不是通過教育得到的,而是通過兒童在他們特定的環境中吸取經驗而得來的。教育不應該停留在課程和時間表上,它必須符合人類自身的實際。

教育問題一直是父母最關心的大問題,讀讀蒙特梭利的書,相信對很多父母會有大啟發。

8.

 一個出色的媽媽寫的育兒經驗書 

《最好的方法給孩子》

很多孩子學習不好,或者沒有好習慣,並不是他們不想,而是他們不會。

父母在教導孩子的時候,如果常常用指責的方法,批評孩子的不用功,不用心,馬虎,拖拉等等,並不能給孩子正向的引導,反而會一再強化孩子負面的牴觸情緒。

這個時候,孩子需要的,不是批評,而是引導。不是單純講大道理,而是具體實用的方法。

父母一定要相信,每個孩子都想優秀,每個孩子都想招人喜歡,這就如同每一朵花都想開得漂亮一樣。孩子做不到,並不是因為不想,而是因為不會。家長要做的,就是告訴孩子方法和技巧。

《最好的方法給孩子》,作者王芳,她是一位非常出色的主持人,同時,也是一個很聰明的媽媽。

王芳把教育培訓中的經驗和技巧,總結成很多有趣實用的方法:「行走教育法」、「神奇記憶法」、「微笑成長法」、「感恩課」……這些方法簡單、實用、有效,可以給父母很多幫助。

 

9.

 最簡單但最美的教育書 

《最美的教育最簡單》

很多人說,當父母是這個世界上最複雜的角色,而教育孩子就是這個世界上最困難的事情。

有這種觀點的父母,想必都不太能夠享受做父母的過程。

其實,孩子是最簡單的,父母與孩子的愛也是最單純的,所謂教育的困難和複雜之處,並不是因為孩子,或者孩子與父母的關係,而是因為我們有太多期望,太多想法,太多束縛緊緊貼在了父母和孩子的關係上。

我們有攀比心,想更有面子,所以逼迫孩子上輔導班,考名牌大學。

我們脾氣壞,想要他人順從,所以嘮叨孩子,斥責他,甚至打罵他。

我們內心焦慮害怕,所以對孩子各種不放心,恐嚇威脅加束縛,孩子沒有選擇和自由。

《最美的教育最簡單》告訴我們,不是會生孩子就會做父母,做個好家長必須要學習,教育的真正準備是完善自己。

 

10.

 最感性、深情的教育小說 

《立》

這是池莉的一本小說,嚴格來說,不能叫家庭教育的書。但是,我太喜歡這本書了,所以,還是要推薦給大家。

很多人可能看過龍應臺的《目送》,相比龍應臺的知性、從容和淡定,池莉太感性,太深情了。

讀這本書的時候,我常常感動地流淚,書裡的池莉不是一個知名作家,而是一個把女兒捧在掌心的媽媽。我甚至有點嫉妒她,因為我也這般愛孩子,卻沒法用文字表達出如此深情。

很多人可能覺得,名人的育兒故事借鑑性不強,但是,這本書不同。

池莉沒有迴避作家媽媽的某些「特權」,也坦白地傾訴了自己性格好強和離婚給女兒帶來的影響。相比龍應臺的《目送》,我覺得這本書的借鑑性更強。因為我們同處於一樣的社會環境,大家庭的影響,教育體制的問題,孩子的各種壓力,這本書裡都講得很生動。

作家的筆細膩又犀利,激情又理性,文字的美感是其他家庭教育的書無法企及的,難得這麼深情,又這麼接地氣啊。

 

 最 後 

如紀伯倫在《你的孩子》中說到的:

「你是生命之弓,孩子是生命之矢。幸福而謙卑地彎身吧,把羽箭般的孩子射向遠方,送往無際的未來。愛是孩子的飛翔,也是你強健沉穩的姿態。」

願每一位父母都是愛學習的父母,通過不斷完善自己,把愛傳遞給孩子。

祝願每個孩子都是健康、快樂的小天使。

# 推薦一本你覺得最好的教育書 #

- The End -

作者簡介:文馨,心理諮詢師,家庭治療師,擅長家庭、親子、婚姻問題及各種情緒問題諮詢。我願意與你分享人生故事、生活感悟和諮詢經驗,也願意傾聽你的故事,探討你的人生困惑。微信公眾號:點一盞馨燈  ID:xindeng-99

成為壹心理創作者

寫出你的 影響力

發送作品到以下郵箱完成申請

chenmengfan@xinli001.com

長按下方二維碼

開始你的第一堂心理課

相關焦點

  • 【分享】心理學家推薦給你的10本書世界經典親子教育書
    作者:寶寶知道 真圓心理學家推薦給你的10本書世界經典親子教育書今天向大家誠意推薦十本經典親子兒童心理學名著。此書目是由十多位心理學家精心甄選,在世界各地都廣受好評,暢銷多年,兼具趣味性和實用性。1、《媽媽的心靈課》(美)唐納德?W.溫尼科特 (Donald W.
  • 心理諮詢的常見誤區|學員諮詢師推薦
    學員諮詢師推薦|景麗麗 完成2年
  • 純乾貨:父母必讀的早教書單(上)
    感謝閱讀百家號「羽佳講繪本」,本欄目旨在為寶爸寶媽推薦和分享優秀繪本,歡迎訂閱!這兩年羽佳一直在給孩子們推薦繪本、寫書單,但今天這份書單,是專門給父母的。作為父母,我們太需要學習,甚至是訓練。下面羽佳先列出書單,再分別點評:必讀:《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麼聽孩子才肯說》《PET父母效能訓練手冊》《正面管教》《童年的秘密》孫瑞雪的教育書選讀:《理解孩子的語言》《培養孩子的社會能力》《孩子,把你的手給我
  • 領取《我的第一本親子英文書》
    《我的第一本親子英文書》的領取方法:第一步:分享此文章分享至朋友第二步:截圖分享的圖片發送至QQ郵箱381542057書中題材活潑且生活化,從設計的各種生活情境中,讓親子能在輕鬆的家居生活中一起學英文;不僅寓教於樂且能增進親子感情。這種學習的理念可說是落實英語全球化、社會化、學校化、家庭化、趣味化的最佳創意。推薦理由華人世界銷量最大、最受歡迎的英語學習書!保證父母輕鬆教孩子超愛!父母老師一定要看,孩子一定要讀!
  • 零基礎必讀|2021年心理諮詢師……
    國家人社部退出心理諮詢師職業資格鑑定後,社會各界學習心理學知識和心理諮詢技能的熱情依然高漲,廣大心理培訓機構和學員都希望有一種心理諮詢師考證培訓的替代產品,繼續承擔起普及心理學知識、培養心理服務人才的任務。
  • 區分真假心理諮詢師的方法:考!心理學入門必讀300本書籍(下)
    作者:本人周雲騫 十年的超心理學愛好者,心理諮詢師,熱衷公益的社會工作者,《超心理》——生命這齣戲是我立足於心理學普及的自媒體號,堅持每天寫原創文章,希望能和每一位心理學愛好者一起學習,共同進步。文章內容大體策劃為6個部分:《心理學入門一起讀300本必讀書籍》、《神秘的超心理學以及超個人心理學研究》、《喚醒潛醫識——做自己的心理醫生》、《趣味實用心理學》、《先知先覺性格心理學》、《心理學電影講座以及周雲騫專輯》,關注我的朋友,都可以找我索取心理學電子書大禮包。
  • 父母如何說服有心理問題的青春期孩子去見心理諮詢師?
    很多父母知道孩子是出現了心理問題,很想讓孩子去見心理諮詢師,甚至有些父母為了能讓心理諮詢師給孩子諮詢,騙孩子去見諮詢師,或者化大價錢請諮詢師來家裡,但這樣的方式都不能奏效,孩子很容易識破,還會影響親子關係。
  • 好書推薦:《家有青春期女孩:心理諮詢師給青春期女孩家長支招》
    原標題:好書推薦:《家有青春期女孩:心理諮詢師給青春期女孩家長支招》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其實,讀書就是將人類濃縮幾千年的科技、文化快速習得的最佳方式,讀書能夠讓你在極短的時間內,掌握大量的科學文化知識,擺脫愚昧和迷信,你不再是一個空白的人,而是通過讀書賦予了自己豐富的知識色彩。
  • 美女被心理諮詢師強姦警示——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心理諮詢師
    二、 詢問親朋好友如果他們願意,請他們推薦一些他們喜歡的心理諮詢師如果您的朋友都不在接受心理諮詢,或者他們告訴您他們不喜歡他們的諮詢師,僅僅是因為不想傷害治療師的感受而繼續諮詢。那麼最好在其他地方去尋找諮詢師。你想要的不是方便性,而是一個好的專業的諮詢師,畢竟「好」和「方便」並不是經常能夠融洽地共存。我可以有一個諮詢師是離我家只有5分鐘,但我相信有些心理諮詢師值得數個小時的車程。而且,我發現開車回家是處理自己感受的重要時刻。
  • 免費領:我的第一本親子英文書(MP3音頻+PDF電子文檔+TXT文本)
    (再次提醒各位親們,一定務必不要關閉微信的「接收消息」,不然你收不到資料哦越媽說:昨天發文關於:《媽媽牌生活英語表達字典》,《美國家庭萬用親子英文》,《跟小小孩說英文》,《我的第一本親子英文書》,到底哪本合適?
  • 10年心理諮詢經驗的我,建議你不要隨便找心理諮詢師
    王金現1、三個原因之外在我做心理諮詢的初期,即前兩三年,如果有一個來訪的找到我,那我心裡會興奮好一陣子。後來,做諮詢5到6年的時候,諮詢量的增加,會讓我感到充實、有價值而興奮。 再後來,到現在我做諮詢差不多10年多了,個案量相對穩定,來訪者相對固定,卻對心理諮詢沒有太高的熱情了。
  • 入門心理諮詢師,這10本書你都看了嗎?
    京師博仁『雙軌制心理諮詢師項目』推薦書單(基礎理論與基本功部分
  • 歐文 · 亞隆《給心理諮詢師的禮物》|好書推薦
    本文字數4000+|閱讀預計需要 10min有人說,心理諮詢師是一個孤獨的職業,雖然工作是和來訪者談話,但所有的一切都不會帶出「諮詢室」,心理諮詢師沒有辦法像一般人一樣去和身邊的親朋好友吐槽工作中的壓力和不順心。
  • 怎麼報考心理諮詢師?心理諮詢師都有哪些科目?
    心理諮詢師指的師經受專業的訓練,運用其專業知識和技術,為來訪者提供幫助。這裡的專業,不僅僅包含了心理諮詢師的專業知識,比如對於個體在不同成長階段,以及各種情境下的心理狀態的了解等;還包含了專業的態度,比如對於心理諮詢師對於自我議題的覺察,諮詢中的節制等。
  • 心理諮詢是一種怎樣的體驗?|學員諮詢師推薦
    如果暫時把流派差異性放在一邊,思考心理諮詢最基本的內涵,我想心理諮詢最離不開的是三個詞彙:空間、關係和感受(情感體驗)。心理諮詢是諮詢師和來訪在專業的空間裡,圍繞困擾來訪者的事件或關係,引發認知、情感體驗和行為探索的一系列過程。 每一次進入諮詢室都是這樣的一次探索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諮詢師和來訪者都承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
  • 父母的控制欲,是孩子最大的災難|簡心芝士派·心理諮詢師直播
    我們的父母,並非天生就會做父母的,也有很多父母牢牢地抓住孩子,以愛之名來填補自己內心的缺失。在他們口中,是因為孩子做得不好,才讓他們擔心失望。可事實上,愛就是愛啊!為了愛而帶孩子來到這個世界上,又怎麼會需要那麼多的附件條件?為了幫助大家與父母相互了解,建立良好的家庭關係,在這個10月,我們特別推出了「周四簡心芝士派」心理諮詢師視頻直播|原生家庭系列,一共2期。
  • 心理諮詢師日薪可達9000元,我是當了一名假的心理諮詢師?
    ,很多人開始深深地懷疑:我難道是當了一名假的心理諮詢師?!這張截圖起源於去年4月份央視做一個報導:關注心理健康,心理諮詢業前景廣闊,心理諮詢師的春天又來啦!(說了20年的春天來了,春天到底是誰?)報導中關於諮詢師收入的數據十分刺眼,它說:「心理諮詢師日薪可達9000元。」(一口20年前的老血對著屏幕噴了出來。)
  • 井邊灣心理教你如何挑選心理諮詢師
    井邊灣心理教你如何挑選心理諮詢師計算不是問題,而判斷不同結果的優劣才是問題。——《圍棋心理學》戴耕一個人決定去做心理諮詢,不是那麼簡單的事。對心理諮詢行業完全不了解,就壓根不知道怎麼選擇心理諮詢師。所以不論是什麼流派的心理諮詢,都是需要一個周期。這個周期有長有短,比如:心理動力學流派:就是你最熟悉的心理學家弗洛伊德那個流派。這個流派平均需要做20-40次的諮詢,一周一次,一次50分鐘,也有諮詢師60分鐘。你大概要問,那短的呢?短的流派比如短期焦點、認知行為,大概10-20次吧。區別在哪裡?
  • 在線心理諮詢師:父母最常說的這句話,毀了多少孩子?
    近日有網友在心理諮詢師公眾號平臺提問:作為心理諮詢師,你怎麼看待父母「我都是為了你好」這句話?山東省金牌心理諮詢師:作為專業的心理諮詢師,在諮詢過程中與許多青春期的孩子甚至小學生共同探討過這句話。在孩子們的認知中,父母說這句話的本意,根本不是為了「我」,而是為了他們自己。總結孩子們的反饋,我歸納了三點原因:第一、父母的控制心態。凡是出現心理問題和親子關係問題的家庭,孩子與父母之間通常缺乏溝通,父母總希望孩子聽話,而孩子卻願意自己做決定。因此,當孩子堅持自己的決定,不聽從父母意見的時候,父母通常會說「我都是為了你好」。
  • 在哪裡報考心理諮詢師?心理諮詢證書報考流程
    =心理諮詢證書是中國國家人事人才培訓網(簡稱:國培網)主辦,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直接備案、中國高級公務員培訓中心主管的國家級網絡培訓教育專業機構認可的專業資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