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聽過一個笑話:
有個俄羅斯人來到瑞士的山裡,傍晚投宿一戶人家,上來先說自己的名字:喬伊·亞歷山大·比基·卡利斯勒·達夫·埃利奧特佰·福克斯·伊維魯莫·馬爾尼·梅爾斯·帕特森·湯普森·華萊士·普雷斯頓......。還沒等他說完,這戶人家把門關上了,在門後說:「抱歉,房子住不下這麼多人。」
雖然是笑話,也說明了一個問題,你的名字有多長不重要,你只要告訴別人應該怎麼稱呼你就可以,越簡單越好。
現實中,遇到這麼長名字的人罕見,遇到一大堆頭銜的人卻很常見。筆者曾經接到一張名片,準確的說是兩張名片折成一張的那種,密密麻麻的印滿了各種頭銜:XX代言人、XX帶頭人、XX委員會主任、XX聯委員、XX協會理事、XX指導專家、XX領軍人才、XX委員、XX聯盟副會長、XX會員、XX公司總經理、XX公司董事、XX公司顧問,等。
恕筆者愚鈍,印這麼多頭銜,想表達什麼意思呢?有社會地位?能力強?關係廣?有錢?筆者越看越像「此地無銀三百兩」。
筆者雖然不知道年入千萬是什麼感覺,也是見過年入千萬的人,那種隨意的態度、簡潔的名片,根本看不出是年入千萬的人。
換個角度思考,你有這麼多頭銜,跟我何幹?你要是沒有這些頭銜,又與我何幹?成年人在社會上,先講利益,再談感情,最後才是面子。你要是有實料、能給我帶來利益,有沒有頭銜又有何相干?
對於印這一大堆頭銜的名片對應的這個人,筆者倒是先想想他靠不靠譜。如果是混圈子的,那還是算了,走好不送。試想,一個人的時間都是有限的,有著這麼多頭銜,每個職位有沒有投入時間精力提供對應的服務?如果都花時間精力,那還有多少時間來合作新的事情?
當然了,也不排除有超人,可惜筆者沒遇見過,也不想遇見,萬一被傷著不划算。快節奏的時代,大家實在點,有一說一,有好的生意大家花點時間談談落地,相互認識只需要留個名字、電話(微信)即可,有什麼能做的、什麼不能做的描述一下,不相關的就放一邊吧,不要想著一下子全都擺出來,讓大家看清楚,那是不可能的事情,只會讓人對你失去焦點,無從下手。
最後大家樂一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