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生存法則:為什麼在工作中,一個響亮的頭銜是如此的重要
身在職場,每個人會對職業榮譽感有不同程度的渴求。所謂職業榮譽感,就是一個 人在自己的執業範圍內做好自己分內的事情,之後受到公司的某種認可、尊敬和表揚所獲得的榮耀感。對員工來說,最高的評價和最能打動他們的榮譽感,莫過於給他們一個響亮的頭銜。一個響亮的頭銜,就如同一個漂亮的頂戴花翎,會讓員工變得熠熠生輝。
試想一下,你叫員工「小張」和叫員工「張經理」,這兩種稱呼給員工的感覺有什麼差別?員工喜歡哪個稱呼呢?答案不言自明。你也許會說:「公司哪有那麼多經理啊?」公司當然不需要那麼多經理,但你可以通過職位設定,給每個職位擬定一一個響亮的頭銜,即便這個職位實質上並不像他的頭銜那麼富有實權,員工也會因為你給了他一 個響亮的頭銜,而變得精神抖擻、鬥志昂揚。
陳先生年輕的時候就在外打工,後來開了間書店當起老闆,每天顧客進門時就喊:「老闆,這本書咋賣呀?」聽到這個稱呼,他心裡別提有多舒服,再後來,市場不景氣,陳先生的書店關門了。好朋友開了一家公司, 叫他去打工,儘管給的工資不低,但是陳先生就是不願意去。後來,好朋友給了陳先生-個響亮的頭銜一副總經理, 陳先生這才興致勃勃地加盟了朋友的公司。
人人都熱表於競爭,人人都希望有一個響亮的頭銜,你說他有強烈的進取心也好,你說他虛榮心強、死要面子也罷,這都是人的正常心理需求。而且越是自我價值認同需求高的人,越是看重頭銜。同樣的職位,同樣的工作內容,換個職稱也許就不樣了。比如,把「文員」換成「經理助理",給人的感覺就好了很多。全世界的人都知道,助理很有可能晉升為經理或總監,面文員只是一個處理文書工作和瑣碎事務的不起眼的角色。
換位思考一下,如果你是經理,你幹起活來肯定比普通打工仔賣力。如果一個公司有很多員工,每個員工的職稱都叫普通職員,那麼大家的工作熱情是不是會減少一-些呢?所以,管理者一定要認識到員工微妙的心理,給員工一個響亮的頭銜,瞬間籠絡人心。尤其是對含蓄的中國人而言,直截了當的口頭讚揚不是隨時隨地都發生的事情。因此,需要一些場合、形式和媒介來實現。
在本電氣公司也重視給工清亮的頭銜,他們取清了「代那長,代理」和「準」等最普遍管理職務中的輔助美銜,繼而創造了「項目專任部長」和「產品經用」零與業務內容相關、可以靈活修改的頭銜。當你發現某個員工重視頭銜時,在不違反公司管理原則的前提下,你不妨給員工一個恰如其分,高端大氣上檔次的頭銜。正如家著名跨國技術公司亞太區的CEO所說:「如果中國銷售經理希望在名片上印. 大中華區商業拓展總監』,我覺得這沒問題,如果這是他繼續留在公司、達到銷售目標的條件的話。」
當然了,給員工響亮的頭銜沒有什麼,但最好要讓這個頭銜與他的權責利統一起來。 你賦子員工的頭銜是紙帽子,還是真實的桂冠,對員工的激勵效果是大不同的。有的頭銜還要附以相應的責任,否則,員工會覺得自己被架空了,頭銜是有名無實的,這樣的頭銜就失去了意義。尤其對於事業心重、自我價值認同度高、社會認同感強的員工,徒有虛名的頭銜無疑會讓人很受傷,所以,管理者一定要避免這種情況發生。
要讓員工看到自己晉升的階梯,每個人都可以在組織中看到自己的成長路徑,只要努力就總有「更上一層樓」的機會和階梯。有許多公司的做法是重視技術頭銜,只要技術能力到達一定的水平, 甚至要比級別高的管理者獲得更多薪酬、待遇上的肯定,-樣會贏得更多的尊重。
為了更好地激勵員工努力工作,管理者不妨多鼓勵員工去獲得頭銜,把頭銜變成組織激勵員工的手段,也讓員工將此視為自我肯定的好方式。另外,關於頭銜也可以明確等級,讓員工在一步步努力之後,不斷獲得更加響亮的頭銜,從而獲得更多的權利和發展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