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剪登陸長沙。
往門口售票機內投入一張十元鈔票,就可取票排隊,叫號後進門坐下,只需十分鐘,就完成了理髮。「快剪」店因快捷、平價而在長沙迅速走紅。不過,三湘都市報記者調查卻發現,這門生意並非表面上那麼簡單、風光。
業內人士表示,同樣的模式並不意味著保證複製同樣的成功,門店選址、物業配合度等方面也將很大程度上影響該項目的成敗。
■見習記者 陳柯妤
【現場】和老理髮館一樣利索
17日下午,在步行街沃爾瑪超市2樓,記者見到一家名叫「人人剪」的理髮店。僅10平方米的玻璃房內布局簡單:三把椅子,三個鏡櫃。店門口豎有理髮售票機,客人投入十元鈔票拿號,坐上椅子,不到十分鐘就完成了理髮。
「主要是便宜,也剪得不錯,利索得像過去的老理髮館。」等候老伴理髮的馬奶奶告訴記者,儘管住在河西,她每次和老伴都來這裡剪髮。馬奶奶認為,社區門口40元一位「洗剪吹」的服務並不是他們所需要的。
除了馬奶奶的老伴,記者在店內逗留的20分鐘內,還陸續有三位客人買票理髮。正在排隊的市民龔先生表示,來超市購物時發現這家店,看中它快捷、省時,「最怕遇到喋喋不休的推銷,實在沒耐心等個把小時理髮。」
店裡的理髮師蔣平安表示,一天平均六七十位客人,節假日將近百人。「幾分鐘就要剪完一位客人,根本沒空搭話聊天。」記者注意到,蔣師傅和客人簡單交流後,圍上圍裙,就開始動手剪髮,用吸毛髮器清理碎發後,便大功告成,用時僅8分鐘。
【調查】爆發式擴張,打破曇花一現?
據記者不完全統計,類似「人人剪」這樣快捷幹剪模式下的「理髮超市」,在長沙幾家大型綜合超市內、商場附近都可以找到,並且品牌不一。「十元快剪」為何能在市場存活,迅速擴張?
人人剪華東地區負責人蘇惠山認為,快剪模式能過渡到爆發式擴張的商業階段,關鍵是抓住痛點需求和保持持續盈利。「目前美發行業已經出現兩極分化比較嚴重的趨勢,高消費達到幾百上千元不足為奇,肯定會有一部分人希望有最快速、最簡單、最原始的消費服務。」 蘇惠山表示。
將洗、燙、染等環節砍掉,剩下最單純也是最本質的修剪。據蘇惠山介紹,「去服務化」快剪可以滿足很大一部分人群需求,比如男士、老人、小孩理髮以及女士修劉海、去毛躁、剪髮梢等,「白領男性,以及對價格比較敏感的、實惠型的中老年人為核心客群。」
據業內人士透露,「快剪」單店在一線城市月淨利潤大概2萬5到3萬2千元不等,而在長沙、武漢、成都等城市,單店月淨利潤平均在1萬到1萬8千元不等。蘇惠山說,「持續盈利主要是靠結合商超這一塊,人流比較集中,商業氛圍比較好,並且超市、商場的配合度對於後期盈利來說很重要。」
【思考】
模式下的失落境遇
同日,三湘都市報記者在走訪過程中得知,位於金滿地大潤發超市內一樓門口處的快剪店,在記者探訪前一日剛剛搬走。
「店裡好像就一個師傅。」據一位超市總服務臺工作人員描述,該快剪店經營有一兩年,但不見起色,「生意一直不怎麼好,剪髮的人不多。」此外,相對於蔣師傅每天幾乎不間斷的客流,長沙火車站附近的城市快剪店老闆卻表示,平均每天只能接待40位左右的客人。
從業十年,堅持在傳統美髮店的髮型師阿強認為國民生活水平提高,更多的是需要多一些服務和審美上的尊重,「去服務化的快剪客戶基數不會大,甚至未來可能會越來越小。現在理髮店銷售產品、辦卡,表面上可能會引起反感,但實實在在影響了大家的生活方式,類似於培養和教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