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歷史上,黃埔軍校佔據舉足輕重的地位。許多在抗日戰爭和國共內戰中聞名的指揮官、將領都畢業於黃埔軍校一至六期。在馬林等人的幫助下,國父當時在廣州親手創辦了一文一武兩所學堂。「文」指的就是「國立廣東大學」,也就是現在的中山大學;「武」指的是「中國國民黨陸軍軍官學校」,即黃埔軍校。由於該軍校設在廣州東南的黃埔島,因為簡稱為「黃埔軍校」。
從1924年到1949年底,黃埔軍校一共開辦了23期,累計培養出了23萬多名畢業生。這其中不少人成為知名將領、國家的中流砥柱。今天介紹的一位,號稱天子門生,他就是人稱「西北王」的胡宗南。
作為老蔣最寵愛、最器重的軍事將領,胡宗南歷經黃埔建軍、東徵、北伐、內戰、「剿共」、抗日戰爭,曾官至第一戰區司令長官、西安綏靖公署主任,擁兵45萬,是名副其實的 " 西北王 "。然而,就是這麼一個威風八面的人物,他的身高還不足一米六。為此,他還差點無法報考黃埔軍校。
胡宗南是浙江鎮海人,和老蔣算是浙江老鄉。他出生於浙東一戶小藥店主之家,小時候比較聰明,讀小學以全縣第二名的成績畢業,讀中學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績畢業。中學畢業後,家道中落,胡宗南回到老家當起了教書匠,什麼國文、歷史、地理,他都教過。
講課之餘,胡宗南閱讀古代史學名著,了解天下大事。此人有一定的判斷力,1921年暑假,他遊歷了北京、天津、山海關等地,隨後斷言10年後,中日必有一戰。
1924年,黃埔軍校在上海秘密招生,進行初試,合格後再到廣州複試。當黃埔軍校招生的信息登上報紙後,全國各地的有志青年紛紛報名,這其中就包括時年29歲的胡宗南。當年,報考軍校的青年的文化水準比較高,約有1/3是中學或專科學校畢業生。報考人數至3月27日已達1200餘人,超過計劃招生人數3倍多。
在上海通過初試的考生通過後,學校會發給他們路費,然後將他們秘密送往廣東。胡宗南在上海順利通過初試,可是在複試的時候,他卻遇到了個攔路虎。複試的第一步是資格審查,按照黃埔軍校《招生簡章》第4條第1項規定,投考者「年齡18歲以上,25歲以內」,而胡宗南當時已經是29歲,已經是大齡油膩青年,根本就不符合條件,但可以在報名冊上做一下手腳。
接下來,軍校對考生的身高、肺活量、視力、聽力、體重等項進行檢查。在體檢的時候,考官讓考生站成一排,胡宗南的個子不到1.6米,這在人群中十分顯眼,於是,考官一點也不給他面子:「你這臭小子,根本就不是當兵的料。」旦夕之間,胡宗南就面臨連考試資格都沒有的危險。
從上海大老遠跑到廣州,和老家的父親早已決裂,沒想到報考軍校還受到如此阻撓。看著考官那張喪門星的臉,胡宗南不知道路在何方,於是便蹲在地上放聲大哭。哭著哭著,他突然想到了說辭,便站起身來質問考官:「幹革命,我個子矮怎麼了?拿破崙的個子也不高,總理只有1.68米,廖仲愷先生更矮,你咋能以相貌取人呢?」
胡宗南越說越激動,嗓門也越來越大,道出他的滿腹委屈:「總理的主張為什麼得不到實現?就是因為你們這些人狗眼看人低,讓許多熱血青年報國無門!」胡宗南的大嗓門後來終於驚動了一個大人物——廖仲愷。廖仲愷了解到這個情況後,斷然做出決定:「同學,我批准你參加考試。」
隨後,他寫了一張字條,遞給胡宗南,只見上面寫著:「國民革命,急需大批人才。只要成績好,身體健康,個子矮一點也是可以的。」靠著這張字條,胡宗南被特許參加了的文化考試。一個月後,黃埔一期學生成績發榜,胡宗南被列在備取生一欄中。
你對這位「西北旺」怎麼看呢?歡迎留言,發表你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