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英語老師到中國新首富,他是怎樣做到的,我們又能學到什麼呢

2020-12-12 南都市報

大家都知道,馬雲這個人。現在看他是非常成功的,可是殊不知他當時在創業的時候也是非常的艱難。我們今天就來了解一下他。以及他教給我們了一些什麼?

當時馬雲在想要創立阿里巴巴的時候,他請了自己的朋友在家裡商量,據說當時請了24個人,當他整整講了兩個小時之後,最後只有,一個人說還能試試。其他人都建議他算了吧。面對這麼多人的否定,馬雲在上了一個晚上之後儘管有那麼多人反對,他還是決定想要去試試。

正是由於他這份堅持和他這份自信。所以,從創業到現在,他才能夠吸引到那麼多的人才。他們在創業過程中面臨的困難都無所畏懼,這就是他們成功的原因。也就是為什麼他們能夠幹出一番事業。

所以現在很多人都應該問自己一句,自己都不相信自己能夠成功的話,會有別人相信自己能夠成功嗎?那麼又何來談最後的結果是什麼樣的呢。

也就是這樣,從他身上我們學會了很多。他說,要想成功,首先要學會自律。現在很多人都流行自喻這句說法,更強有力的是這句能夠帶來自由,此舉他更是一種修行,是生活的一種方式,也是一個可以不斷深化的技能。現在去搜索一下自律這個詞條的時候,會有很多答案。說得最通俗的就是早睡早起,喝足夠的水了。還有一些就是平常規定自己要做好自己的學習工作任務,除了這些可見的行為之外,沒有什麼更深層次的事情了,那麼我們何以接觸自律的核心呢?

首先是在目標上要自律。說到自律,這個不僅僅是在於我們都做了哪些,更在於我們就清楚自己為什麼要去做。所以,自力修行的秘訣就是,經常去自己問自己,什麼是最重要的?自己為什麼要去做?做了之後要保證得到哪些結果?

其次,要在關係上做到自律。很多人看到這裡可能會不明白。因為人是社會性的動物。這些大家都知道,大家不知道的是,我們人類更是關係的動物。從一出生,我們都與外界存在很多關係。而且隨著我們年紀越來越增長,要維護好各種關係是必須自律的。要做到的就是思考每一種關係的性質邊界,以及自己應該做到的事情,也就是責任了。要做到不越位,不退縮,做好自己該做的。

此外就是情緒上做到自律了。情緒自樂是最困難的了。一個人能夠在任何場合,任何時候都能夠控制好自己的情緒的話,那麼他一定是最厲害的。情緒湧上來的時候,我們經常會喪失理性。這個時候做的事情總是不計後果,當自己冷靜下來之後又會後悔。這個我們要做的就是每天給自己的情緒狀態打一個評分,讓自己明白自己每天的情緒波動是否會很大?久而久之,我們就會根據自己,每天的情緒,更加做到自律。

以上這三年不只是簡單的說說而已,更不只是,一種運動,一種做戲。而是要時時刻刻去監督自己做到的事情。看起來很容易,說起來也很容易,做起來就不是那麼簡單了。自律實際上就是實現自我的修行。

相關焦點

  • 從普通的英語老師到現在的中國首富 英語到底給馬雲帶來了什麼?
    於是乎,在大家的眼裡,一位後悔創建阿里巴巴,對錢一點都沒興趣,還是喜歡去當英語老師的中國首富的形象就建立起來了。更有網友調侃說,「最不愛錢Jack MA」。馬雲也在公眾面前承認,還是當年當英語老師那段時間是最開心的,也希望退休後還能去當英語老師。那到底是什麼樣的經歷才成就了現在的馬雲?英語對於馬雲來說,又意味著什麼呢?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來說說馬雲和英語的故事。
  • 英語:讓我們的學生學到了什麼
    此成績在中國學生中,充其量只能算為中等;在所謂的重點中學中,更是難以說得過去。如此說來,我們的英語水平是夠高的了,我們的英語教學是無懈可擊的了。但是,實際情形又是如何呢?我的表弟英語學得很好,中考甚至還打了滿分;出國前他以優異的成績通過了「託福」成績。但如今他移居加拿大4年了,還不能流利地與當地人交談。
  • 怎樣才能學好英語?跟外教,還是跟中國老師學英語效果更好呢
    相信很多人都遇到過這樣的困惑,學習英語的時候,是選擇跟中國老師學好呢,還是跟擁有純正英語母語的英美老師學習效果更好呢?我覺得最重要的一點是,你首先要搞清楚你是什麼人(職業)和學習英語的目的,再有就是你想學習到什麼程度和你能夠付出多少學習時間。
  • 學《新概念》一個暑假後, 孩子的英語能好到什麼程度?
    我們從小學一年級就開始學英語了,一直到大學畢業。學了十多年,看美劇還是得靠字幕,出國遊只敢跟團走,就連老外問一句「How are you」,也才知道回一句「I m fine,thank you」。說實話,聰明的人,除了猶太人就是我們中國人了。可為什麼聰明的我們,卻連英語這個號稱世界上簡單的語言,都學不好呢?
  • 兒子英語差,老媽從不懂到成為兒子的英語老師,她是怎樣做到的?
    我們可以看到在孩子年幼的時候,母親要管他的吃喝拉撒,到了上學的年級,每個周末,我們看到的最多的是媽媽拖著孩子穿梭在大街小巷去各大培訓機構陪伴學習。在我身邊也有這樣一位母親,從不懂英語最後成為了兒子的專職的英語老師,兒子在她的輔導下,成績突飛猛進。
  • 從囧娃到中國首富,一個首富的成長史!
    隨著中國經濟開始騰飛,馬雲看到了創辦企業的機會。他此前與在杭州教英語的美國人比爾·阿霍(Bill Aho)結交,因此住在了阿霍在西雅圖的親戚家。在那裡,阿霍的女婿斯圖爾特·特拉斯蒂(Stuart Trusty)第一次向馬雲介紹了全球資訊網。特拉斯蒂當時經營著美國的首批網際網路服務提供商之一,VBN公司。「當時,我在聯邦銀行大廈有一間辦公室,傑克來後,我向他展示了什麼是網際網路,」特拉斯蒂說。
  • 學到《新概念英語》三冊,孩子的英語能好到什麼程度?
    提到新概念英語,想必大家都不會生疏。作為大多數人的英語啟蒙教材,新概念英語曾經在中國走過了40多個春秋。那麼,新概念英語到底有什麼魔力,能夠讓「學英語,就學新概念」的觀念不得人心呢?同時,新概念的語法體系和國內英語考試根本是分歧的,能夠最大限度地滿足不同類型學習者的需求,特別可以協助孩子在中考中獲得好成果,脫穎而出。分享了那麼多,可能家長們還有其他的問題,比如:學完新概念三能夠得到什麼?
  • 教師節快樂:2老師成中國首富,他仨千億,山東大學2教授仍在職
    文|叢樹來源|魯商儒風今天是教師節,祝所有老師——節日快樂!教則下自成蹊,商則財富滿身。一手教鞭,一手算盤。時代不同,如今不再只能桃李不言,老師也可以馳騁商海。今天就講講老師馳騁商海的故事。1、2位老師成中國首富中國最富有——指金錢——的老師,非馬首富莫屬。這已經眾所周知的。
  • 我們在《論語》中能學到什麼
    (《論語註疏》)做到了仁者,就合了仁道。怎樣合仁道?孔子在《論語》娓娓道來。詩書禮樂第一是合禮樂制度,「君子體仁,必能行禮樂。」(《論語註疏》)我們從《論語》中選取幾章來說明。在《八佾篇第三一七》,子貢欲去告朔之餼羊。子曰:「賜也!爾愛其羊,我愛其禮。」
  • 這些年我們學的英語,到最後都沉澱到了記憶中!
    提到高考,我們許多人都會想起英語這門讓許多莘莘學子倍感傷懷的學科。於我,高考已經過去十多年了,英語也陪伴我好多年了,而地道的英語好像也是望塵莫及的。想想中國的孩子從小學三年級開始學習英語,到高中畢業,整整九年時間都要學習英語,最終都隨著高考的結束而煙消雲散。中國人學習英語始於考試,終於考試,許多人學習英語很多年只會個:「How are you ?」"
  • 從科學家到首富:1400億隻剩下12億,他經歷了什麼?
    文:紅闌 中國是一個人口大國,每一個行業都有大量的商業精英和技術人才。隨著中國經濟的不斷發展,許多行業乘著風口迅速崛起,湧現出許多知名企業家,如房地產大亨許家印、李嘉誠、網際網路大佬馬雲等,他們都曾經坐上首富之位。當然,也有一些名字只是「曇花一現」,早已漸漸被人們淡忘。
  • 從優秀的鋼琴老師那裡一節課究竟能學到什麼?
    這篇文章討論的關鍵點並非在於可以學到什麼樣的知識,而是注重於探討一種好的上課方式,可以帶給學生什麼樣的內在成長,以及在教學中秉持哪些理念,可以為學生帶來學習規劃、乃至生活工作方面的啟發。另外主要想呼籲,我們應該改變傳統的【回課-布置新作業】的簡單上課模式,因為很多學生在這樣的模式裡學不到什麼東西。對這種上課模式的默許,也降低了當上一名合格的鋼琴老師的門檻。
  • 從「別人家的孩子——湛江女學霸」我們能學到什麼?
    別人家的孩子—湛江學霸中考10門課程六門滿分,我們能從中學到什麼?接下來就請和小編一起來探討一下關於從別人家的孩子身上能學到什麼這件事。,全做對這些題目就很難了,何況人家主客觀題目都對呢?還有英語,即使試卷題目是英語,你也不是直接會英語,去用英語做題目也是通過將學過的英文知識轉化為中文意思來理解,語文的重要性可見一斑。
  • 從師範應屆生到跟誰學輔導老師,他對教育的理解有了怎樣的改變?
    少時學《師說》,文所言: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禮記言:」師者也,教之以事而喻諸德也。」 長大後,隨著閱歷的成長與自身環境的改變,對「師範」的認知也會不斷的解構與重塑。張文博是一位師範類專業畢業、今年新加入高途課堂的輔導老師,半年時間過去,從應屆生成長為輔導老師,他對教育事業的理解產生了怎樣的改變呢?
  • 從英語教師到中國首富,馬雲:我最快樂的時光是月工資80塊的時候
    馬雲這個人大家應該都很熟悉吧,但是大家都是在他有錢後,也就是被人們稱為馬爸爸時才被大眾所熟知的,那麼又有多少人了解過他的經歷,了解過他是如何成為馬爸爸的呢?這裡老唐就來給大家講一講吧!12歲時,馬雲買了臺袖珍收音機,從此每天聽英文廣播,對英語開始感興趣,「爸爸罵我,我就用英語還口,他聽不懂,挺過癮,就學上了,越學越帶勁。」
  • 菏澤一高考考生,英語成績從45分逆襲到130分,是怎麼做到的?
    怎樣才能輕鬆快速的提高英語成績,使這塊我們通往成功路上的「絆腳石」變成 「墊腳石」呢?從62分到107分,從80分到129分....洪老師說到:「我沒有太遠大的抱負,只是希望我們的孩子不要因為英語成績,而造成人生遺憾。」據了解,所有的自編教材都是洪銳老師嚴格根據大綱和考試說明,結合自己的教學思想和許許多多學生學習後的反饋,編排整理成冊的。
  • 他可能是全中國英語說的最好的人之一,卻家境貧寒從未出國,他是怎樣做到的?
    本專欄是我們公眾號開設的新專欄,讀者來信,專門採訪刊登英文學習和職場奮鬥的故事。今天我們非常榮幸邀請到了國內著名的口才與演講資深培訓專家周丁益老師,對他進行了一期訪談。其實周老師本人在我公眾號中出現過很多次,他曾經獲得過外研社杯全國英語演講比賽的全國亞軍,同時也獲得過新東方杯全國英語演講比賽的全國第二。
  • 學過《新概念》, 孩子的英語能好到什麼程度?
    這四本教材從易到難,涵蓋從小學到大學英語學習中的所有語法知識和詞彙量,讓各個學習階段的人都能找到對應自己水平的材料。2.詞彙句型精彩《新概念英語》讓人印象深刻的一點在於,它的課文內容寫得非常有趣,而課文中涵蓋的詞彙句型,對於考試以及日常寫作交流來說又非常實用。
  • 「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簡單的八個字我們能學到什麼?
    什麼是學而不厭呢?學而不厭就是學習不感到滿足。但這種不滿足不是「引錐自刺其股」這樣的由外在強制力來強迫實現的,而是靠內心中對真理、知識真正的渴求實現的。論語中還有「朝聞道,夕死可矣」這樣的句子,也是孔子說的。這是一種求知的態度,是對真理執著的追求,只要能獲得知識,哪怕死去也是值得的。
  • 我們能從「世界第一」的芬蘭教育裡學到什麼?-虎嗅網
    換句話說,如果中國教育達到芬蘭水平,那麼中西部山區的孩子,和北上廣都市裡的孩子,都能享受到質量相同的高水平教育。效率那麼高,芬蘭人究竟是怎麼做到的呢?入學晚,起床也晚芬蘭規定:七歲是小學標準入學年齡,相比其他國家,比如北愛爾蘭的4歲,英國、日本、荷蘭、美國等國的5歲,和中國的6歲……芬蘭孩子已然算是「高齡入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