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縣5萬餘畝黑米水稻喜獲豐收 鼓起農民錢袋子

2020-12-23 西部網三農

「我與村上的合作社籤了種植協議,今年種了5畝黑米水稻,我只管把黑米水稻種好,銷售有保底價,1900公斤稻穀賣了9300多元,省心又省事。」10月29日,洋縣紙坊街道辦事處草壩村村民王建紅對記者說。今年,洋縣5萬餘畝黑米水稻喜獲豐收,目前各大收購企業紛紛上門搶收。

洋縣有種植黑米水稻的傳統,但因種植零散、品種老化等因素嚴重製約黑米水稻產業發展。近年來,洋縣將黑米水稻種植確定為群眾增收脫貧的特色產業,從品種改良入手,擴規模、提品質、搶市場,提升黑米價值,促進產業升級,解決農民種地不增收的難題。

改良品種擴規模

「以前,黑米水稻畝產五六百斤,比常規稻低50%左右,且食用糊化度低、適口性差,農民種植積極性普遍不高。」10月30日,洋縣黑米研究所高級農藝師代國紅對記者說。

洋縣種植黑米水稻有3000多年的歷史。洋縣黑米2006年獲得國家地理標誌產品保護認證,是洋縣最具特色的農產品。為了將這一特色農產品做大做強,2018年洋縣出臺了《洋縣黑米產業發展實施方案》,把發展黑米產業列為發展五大脫貧產業之首,從黑米水稻品種改良入手,努力擴大黑米水稻種植面積,延伸黑米產業鏈,提高附加值,促進農民增收。

「從2018年起,縣上每年統籌整合資金3000萬元,全力扶持黑米產業快速高質量發展。」黃新建說,縣上選拔了涉農人才1000餘人,組建成108支科技服務隊,上門為農戶指導技術;在所有黑米水稻生產基地嚴格推行無公害、綠色、有機等農產品生產標準。在政府支持下,縣上朱䴉酒業、朱䴉湖果業專業合作社等黑米生產加工企業及合作社,爭相擴基地、抓管理、提質量,在產品研發、品牌打造上出實招、下功夫。

「我們現在種黑米水稻,縣上很支持,每年免費供種、供有機肥,還統一培訓技術。合作社統一收購黑谷價格比較高,要求很嚴格,每袋都要檢測乾濕度、農藥殘留,不符合標準的一律不收。現在我們都已經養成按要求科學種植的習慣。」已加入草壩村朱䴉湖果業專業合作社的王建紅說,以前,他們村黑米水稻種植面積不足80畝,現在,全村482戶村民全部入社入股種植黑米水稻,合作社黑米水稻種植面積達到1200畝,還輻射帶動了周邊21個行政村種植黑米水稻6050畝。

目前,洋縣扶持新建的10條黑米精深加工生產線已投入運行,黑谷幹紅、黑米茶等黑米精深加工新產品相繼問世暢銷市場,2.1萬餘戶農戶搭上黑米產業致富快車。

品牌營銷搶市場

近日,洋縣潤滿莨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總經理王西特別忙碌,他正在加班加點收購黑谷,並組織工人抓緊加工包裝。洋縣黑米水稻剛收割結束,網購新黑米的老客戶就不停地催他,王西目前已接了1600多份訂單。

和王西的電商公司一樣,入駐洋縣的京東、阿里等14家線上平臺洋縣館和已建成的174個鎮(村)級電商綜合服務站(點)都將洋縣黑米及其深加工產品作為各自的拳頭商品,加緊儲備銷售。

據洋縣電子商務產業發展辦公室負責人封成貴介紹,縣上建立了1個電子商務縣級倉儲物流配送中心,引導縣內物流企業加快推進農村配送業務,為農產品經營主體提供運輸、倉儲、配送、信息共享等綜合服務。去年,全縣農副產品網上銷售額近6000萬元,其中黑米及其深加工產品就佔了40%。

酒香也怕巷子深。在內強服務的同時,洋縣不斷加大「洋縣黑米」品牌對外推廣力度。9月29日,洋縣在西安舉辦黑米文化節媒體見面會,發布了洋縣黑米地方標準,縣內5家企業被授權使用「洋縣黑米」區域公用品牌,縣政府與每日優鮮、農特集團等國內知名網絡銷售平臺籤訂了洋縣黑米營銷推廣戰略協議。

「我們努力與國內一線城市、一流企業平臺建立戰略合作關係,在北京、上海、廣州等城市設立洋縣名優農產品品牌示範店和展銷專櫃專區,促進洋縣黑米等特色農產品對接大市場。」黃新建說。

據悉,洋縣堅持走品牌強農,引領農業高質量發展之路,從做優黑米加工、做透黑米文化、做強黑米旅遊、做好配套服務四方面入手,實施了「食補國寶,洋縣黑米」品牌戰略,培養打造了「洋縣黑米」區域公用品牌,全面提升了洋縣黑米對外知名度。目前,洋縣已在國內新建洋縣黑米特產店4個,洋縣的有機黑谷酒等黑米深加工產品已出口到美國、日本等國家和地區,受到消費者的喜愛和好評。(陝西日報 記者 吳莎莎 見習記者 張校峰)

相關焦點

  • 助農商城「一縣一品一特產」洋縣項目啟動 洋縣黑米有了新去處
    以後,他們將把洋縣項目作為典範,在全國尋找更多與洋縣環境、農特產品、政府支持力度相似的縣區合作,實現區域農特產品網絡化銷售,切實落實國家脫貧攻堅扶持政策,幫助農民脫貧致富。  近年來,洋縣將黑米水稻種植確定為群眾增收脫貧的特色產業,從品種改良入手,擴規模、提品質、搶市場,提升黑米價值,促進產業升級,解決農民種地不增收的難題。
  • 濟寧金鄉縣司馬鎮「黃金椒」鼓起農民錢袋子
    原標題:金鄉縣司馬鎮「黃金椒」鼓起農民錢袋子  近日,山東省濟寧金鄉縣司馬鎮6000多畝辣椒陸續進入收穫期,辛勞了近半年的農民再次迎來了豐收的喜悅。  據了解,自2010年以來司馬鎮黨委、政府開始把辣椒種植作為帶領群眾增收致富的一項支柱產業,在號召農民進行常規化種植的基礎上,不斷創新思路,拓寬發展渠道,積極採取「專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的運作模式,先後成立了袁莊天宇、楊馬景元、古李桂龍等辣椒合作社三家,為全鎮辣椒種植規模化打下了基礎。
  • 板橋店鎮:林果業鼓起了農民的錢袋子
    近年來,板橋店鎮通過治理環境汙染,取締了境內所有的石灰窯,鼓勵群眾開墾荒山,發展林果業,鼓起了農民的錢袋子。 5月25日上午,記者在板橋店鎮上灣村看到,這裡的桃子已經成熟,種植大戶陳興連桃園的首批桃子正在採摘。
  • 大塢鎮大白菜喜獲豐收!
    大塢鎮大白菜喜獲豐收!大塢鎮大白菜具有葉片光澤度好、寬大、淺綠、有皺,葉柄肥厚、白色、甜脆,味美鮮嫩,營養豐富等特點。在大塢鎮地裡,一片片大白菜長勢喜人,菜農們正在忙著採收白菜。砍菜、精揀、分類、打包、裝車,菜農們按照程序有條不紊的忙碌著,放眼望去到處呈現出一派豐收的景象。
  • 稻花香裡說豐年 濱州高新區1500畝水稻喜獲豐收
    ,隨著嗡嗡的機器聲響起,1500畝水稻喜獲豐收。這裡土壤肥沃,光照充足,是優質水稻生產基地,其稻米色純味香、品質優良,從而遠近聞名。連日來,村民正利用當前天氣晴好時機,陸續下田收割水稻,加快搶收步伐,確保顆粒歸倉。在友稻生態農業示範園裡,一片片金燦燦的稻田在陽光下格外耀眼,轟隆隆的收割機正忙著收割低垂的稻穗,盛滿穀粒的運輸車在田間地頭來往穿梭,田園裡呈現出一派豐收的繁忙景象。
  • 平塘縣落良村:500畝紅米、黑米和優質大米獲豐收
    金秋九月稻花香,夏秋決戰豐收忙。九月來,平塘縣克度鎮落良村的田間地頭一片忙碌的豐收景象,500畝優質稻穀長勢喜人,顆粒飽滿,秋風拂過,稻浪翻滾,村民豐收的喜悅寫滿臉龐,一袋又一袋穀子運往家裡進行曬乾,然後放到糧倉裡進行存儲。
  • 每日一淘與陝西洋縣戰略合作 聯合打造地域品牌「洋縣黑米」
    近期,精選美食社交電商每日一淘與陝西省洋縣人民政府達成戰略合作,雙方聯合發布了洋縣黑米區域公用品牌戰略計劃,該品牌現已正式啟用。每日一淘將利用自身平臺影響力對洋縣黑米進行線上營銷推廣,為貧困村創造可持續的收入來源,帶動當地貧困戶脫貧致富。
  • 「洋縣黑米」區域公用品牌亮相古城西安
    三秦都市報 - 三秦網(記者 粟潔)9月29日,陝西洋縣在西安舉行「洋縣黑米區域公用品牌戰略發布暨2018黑米文化節媒體見面會」,洋縣黑米區域公用品牌正式啟用,洋縣以品牌化為抓手、做高黑米價值、做強黑米產業、助力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重大戰略全面啟動。
  • 赤峰市松山區大力發展經濟林鼓起農民錢袋子
    初冬時節,熱鬧了一整個「豐收季」的赤峰市松山區城子鄉蒙富蘋果採摘園才稍顯安靜,果農呂國軍終於能在空閒之餘算算自己的經濟帳了。自進入盛果期以來,呂國軍的果園年產蘋果近15萬斤,產值30萬元以上,「旅遊+採摘」的模式讓他的錢袋子鼓了起來。
  • 寧縣 麒麟西瓜鼓起群眾「錢袋子」
    寧 縣麒麟西瓜鼓起群眾「錢袋子」每日甘肅網4月29日訊 據隴東報報導(記者李建強 通訊員蘇朝暉)暮春時節,走進寧縣春榮鎮昔溝村玉瑤瓜菜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的麒麟西瓜栽植基地2015年,高玉瑤決定自己創業,他先是成立了合作社,隨後在自家地裡建了5個大棚進行試種,當年就收入了5萬元。往後的日子裡,憑著自己的不斷努力,從最初的5棚,到80棚、200棚,再到現在的340棚,高玉瑤不斷擴大種植規模。現如今,高玉瑤已成為寧縣北川瓜菜種植產業的「領頭雁」。
  • 行走蜀鄉大地看小康之一 鼓起農民的錢袋子
    行走蜀鄉大地看小康之一 鼓起農民的錢袋子進城務工有出路 返鄉創業有天地 中國農業信息網2020-07-09 11:09:22 閱讀(1026)
  • 小黑米也有大市場!2018洋縣黑米區域公用品牌萬商推介會在鄭州舉行
    洋縣黑米外皮黝黑,質地細密,氣味清香,入口綿軟,食後久有餘香,歷代為皇室貢品。近年來,洋縣把黑米產業作為脫貧攻堅、農民增收致富的支柱產業,大力推進發展。目前,全縣黑稻種植面積已達5萬多畝,2020年後將穩定在10萬畝以上,其中有機黑稻種植面積將達到5萬畝 以上。
  • 青田稻米豐收節暨友稻農業稻米豐收開鐮儀式舉行
    齊魯網濱州11月5日訊又到一年豐收季,位於世界水稻種植黃金緯度帶的濱州高新區青田辦事處友稻農業科技園區內,一片片已經成熟的金色水稻靜待收割,這些湯稠透明、香甜耐品、味道濃鬱的稻穀有一個十分響亮的名字——舊鎮大米。
  • 洋縣:有機產業成為富民強縣的「金山銀山」
    核心提示: 3月21日,漢中市洋縣樂康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與黃安鎮廟埡村80多戶村民籤訂了有機黑米種植訂單。「收益高,還沒風險。」拿著3畝訂單的五保老人蘇成芳向記者「炫耀」著說。
  • 民權縣褚廟鄉:打造「菜園子」 鼓起「錢袋子」
    該鄉黨委書記劉洪偉介紹,從2019年初開始,同升農業種植合作社流轉土地3000畝,主要種植蔬菜、瓜果等支柱產業,通過近兩年的規模發展,激活了全鄉現代農業的發展的新動能。 正在同升農業香蔥基地管理香蔥的褚南村村民李欽安接過話茬說:「因為俺家裡缺少勞動力,家裡的4畝多地都承包給同升農業合作社了,一年給承包費2800多元,俺在這裡幹活每天也能掙到七八十元錢,一年下來能收入兩三萬元呢!」
  • 不平凡的豐收——寫在第三個農民豐收節到來之際
    農業豐收、農民增收致富民以食為天,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9月中下旬,已經進入收穫期的山東省濟南五洲水稻種植產業化基地一片繁忙,聯合收割機在金黃色的稻田裡撕開一道口子,房貴林站在地頭,望著沉甸甸的稻穗,笑得合不攏嘴。
  • 管好「米袋子」「菜籃子」和農民的「錢袋子」 福建做了哪些事?
    完成1120萬畝高標準農田建設任務,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全國第五,十大鄉村特色產業總產值或突破2萬億元……「十三五」期間,福建完成各項預期目標,有效保障了「米袋子」「菜籃子」,富了農民的「錢袋子」。11日,福建省政府新聞辦召開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系列新聞發布會(第五場),省農業農村廳副廳長陳明旺通報了「十三五」以來,福建省在農產品保障、鄉村特色產業發展、閩臺農業融合、農民收入提升和脫貧攻堅等方面的主要成果。
  • 文山市馬塘鎮:3000畝桃園迎來豐收 產業振興帶動農民增收
    近年來,文山市馬塘鎮著力打造綠色、優質桃產業,3000畝桃園開始迎來豐收,鼓起了農民的「錢袋子」,助推了鄉村產業振興。眼下正是各類水果生長、成熟的關鍵時節,各地花香、果香四溢。59歲的王田珍是馬塘鎮土鍋寨村民,她介紹說,在沒有土地流轉以前,一家6口人都是依靠種植傳統農作物維持生計,2017年,雲南正果農業發展有限公司以每畝700元的價格流轉了她家10來畝土地用於發展桃產業,她也可以經常到桃園裡務工增加收入,家裡的生活條件不斷得到改善。文山市馬塘鎮土鍋寨村民 王田珍:「一個月一天100元,一個月做滿會得3000元。」
  • 首屆中國農民豐收節將至 燕趙大地豐收現場哪家強?(組圖)
    從巍巍太行到渤海之濱,從冀中平原到壩上高原,廣袤的燕趙大地上,一幅豐收的畫卷正在徐徐展開。在首屆「中國農民豐收節」到來之際,各地農民都在品嘗豐收的味道,享受豐收的喜悅。讓我們一起來看看,豐收現場哪家最強!●邢臺:花生熟了,農民富了
  • 遊水稻迷宮 慶農民豐收 崇明舉辦「多彩水稻節」主題活動
    原標題:遊水稻迷宮 慶農民豐收 崇明舉辦「多彩水稻節」主題活動  在水稻割出的迷宮中探秘「打卡」;體驗甩稻、碾米、吹稻殼;用秸稈等材料製作小手工……今天下午,2018中國農民豐收節暨「多彩水稻節」主題活動在崇明橫沙鄉舉行,繽紛多彩的農事活動,吸引不少親子家庭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