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表明特殊的音樂可以顯著改善早產兒的神經系統發育

2020-12-19 太平洋電腦網

據外媒報導,胎兒的絕大部分神經生長發生在孕期最後三個月。而早產可能影響嬰兒的神經系統發育,嬰兒最終可能出現神經發育障礙,導致學習困難等。一項令人興奮的新研究表明, 特殊編曲的音樂有助於改善早產兒的神經系統發育,從而產生類似於足月嬰兒的神經發育。

研究人員首先調查哪種特殊的聲音和樂器最適合早產兒。據推測,平靜和舒緩的聲音最適合否定早產的壓力體驗。據認為,對於早產的壓力和焦慮與早產兒出現神經功能缺損有關。

作曲家Andreas Vollenweider創作出治療音樂,並與發育支持護士合作,嘗試讓新生嬰兒聽到不同聲音。Lara Lordier是該項目的研究人員之一,他解釋了Vollenweider如何基於嬰兒最佳反應的樂器創作出三首特定的音樂作品。

「重要的是,這些音樂刺激與嬰兒的狀況有關,」Lordier解釋道。「我們希望在適當的時間以愉快的刺激來構建這一天:伴隨著他們清醒的音樂,伴隨著他們入睡的音樂,以及在睡醒階段互動的音樂。產生最多反應的樂器是印度耍蛇者的笛子。非常激動的孩子幾乎立刻平靜下來,他們的注意力被音樂所吸引!「

一旦完成了三個八分鐘的安排,研究人員開始通過雙盲對照試驗來測試音樂的力量。他們將早產兒分成兩組,一組每周接受五次音樂治療,另一組作為對照組。每次音樂療程都由嬰兒通過耳機收聽八分鐘音樂作品之一。

在40周時,使用靜息狀態fMRI對所有嬰兒的大腦進行成像,隨後將這些掃描與來自健康足月嬰兒的類似腦掃描進行比較。與足月嬰兒相比,40周未治療早產兒的大腦可預測在許多地區表現出一致的損傷。

「受影響最大的網絡是突顯網絡,它在特定時間檢測信息並評估其相關性,然後與必須採取行動的其他大腦網絡建立聯繫,」Lordier解釋道。「這個網絡對於學習和執行認知任務以及社會關係或情緒管理都至關重要。」

然而,接受音樂治療的早產兒在許多神經網絡中表現出顯著的改善。突顯網絡與聽覺、感覺運動、額葉、丘腦和前軀網絡之間的功能連接都增加了。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接受音樂治療的嬰兒的整體大腦網絡組織與足月嬰兒的大腦網絡組織相似。

這是一個相對較小幹預的令人難以置信的結果。現階段尚不清楚這種音樂治療的長期影響。在這項研究中測試的第一批早產兒現在已經6歲,在這個年紀神經發育問題通常會變得明顯。研究的下一階段將是檢查這些兒童,看看音樂治療是否具有長期益處,無論是對於行為還是神經學。

這項新研究發表在《PNAS》期刊上。

【來源:cnBeta.COM】

相關焦點

  • 研究顯示音樂有助早產兒大腦發育
    【新華社微特稿】先前研究顯示,胎齡過小的早產兒大腦發育不太成熟。瑞士一項研究顯示,為早產兒譜寫的特定樂曲有助他們大腦發育。日內瓦大學醫院新生兒重症監護室發現,它每年接診大約80名胎齡24周至32周的早產兒,其中多數寶寶能倖存下來,但半數成長過程中出現神經發育異常,包括注意力不集中和學習困難。為此,醫院聯合日內瓦大學研究人員希望從音樂中找出能促進早產兒大腦發育的良方,理由是胎兒聽力系統發育較早,經由音樂予以早產兒適當刺激或許能起作用。
  • 別讓早產兒神經發育輸在起跑線上!
    早產兒神經發育不完善 胚胎早期神經系統即開始發育,在妊娠最後3個月中腦細胞大量增殖,髓鞘形成,產生大腦溝回。早產兒因較早離開母體,腦細胞增殖數量較少,髓鞘形成不完善,細胞多突觸間聯繫形成較差,將會令神經系統的成熟受到一定阻礙。
  • 音樂有助早產兒大腦發育
    臨床上,許多胎齡過小的早產兒大腦發育不太成熟。瑞士最近一項研究顯示,為早產兒譜寫的特定樂曲有助他們的大腦發育。
  • 要重視對早產兒神經系統的幹預
    早產兒處於神經發育後遺症的高度危險中,包括認知和運動等方面。認知發育是指孩子的思考和學習能力,運動發育則指寶寶的運動能力,如坐、站、走等。因此,早產兒特別是胎齡小於34周或出生體重小於2公斤的早產兒,不論有無腦損傷,出院後都應被納入優化的管理程序中。
  • 聽音樂竟可改善早產兒大腦功能
    這項研究的首個成果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PNAS)上。研究人員發現,聽過專門為他們編寫的音樂的早產兒,大腦神經網絡發展得更好,尤其是一些涉及許多感官和認知功能的神經網絡。如今,早產兒中的絕大部分都可以存活,但一半以上在後期會發展為神經發育障礙,包括學習困難、注意力或情緒障礙等。
  • 特殊醫學用途食品對促進早產兒健康發育的重要性
    無論是在早產兒住院監護期間,還是出院後家庭中的養育,如何保證營養的全面支持,讓早產兒成功完成追趕生長,都是急需解決的問題,早期合理而充分的營養供給,不僅影響了早產兒的救治成功,還對其終生的生活質量產生著關鍵的作用,大量的臨床研究已經證實,早產兒的體格發育指標和運動智力水平發育密切相關,同樣也和成年期的很多疾病的發生有關。
  • 給早產兒聽音樂促進發育
    隨著醫學技術不斷進步,早產兒的存活率有了大幅提升,但一些胎齡過小的早產兒日後出現發育異常的風險還是比較高。瑞士一項新研究發現,聽音樂可以促進早產兒大腦發育。瑞士日內瓦大學醫院新生兒重症監護室每年接診約80名胎齡24~32周的早產兒。
  • 早產兒的「特殊情況」和「特殊照顧」!
    早產兒由於各個器官發育不成熟,搶救成活了是第一關,接下來的餵養關,感染關,智能發育關,就像一條條黑黑的胡同,我們一定要陪伴孩子走出來,才能見到光明!第一問:小李醫生,我們家是農村的,我家早產寶寶出院後該怎麼辦啊,在醫院都有暖氣,我家特別冷。
  • 如何促進早產兒的腦部發育
    作者:寶寶知道 吳斤欠女開0423生下早產兒,爸爸媽媽最緊張的就是寶寶的健康了,當他們8個月大時,腦部發育並沒有完全成熟,所以對於家有早產兒的父母們,只要採取多種措施,就可以很好地促進寶寶的腦部發育。好比撫觸寶寶和遊泳。
  • 較高的血紅蛋白輸注閾值並不能改善早產兒的預後
    較高的血紅蛋白輸注閾值並不能改善早產兒的預後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1/1/3 15:48:25 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Haresh Kirpalani團隊比較了早產兒血紅蛋白輸注閾值較高或較低對預後的影響。
  • 上海音樂學院原創音樂劇《湯顯祖》滬上慈善義演暨早產兒音樂治療...
    2016年11月23日,上海音樂學院原創音樂劇《湯顯祖》滬上演出,在美琪大戲院完美收官。而這最後一場演出是慈善義演暨早產兒音樂治療專項基金的設立。這是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與上海音樂學院的又一次全新跨界合作——用音樂搭臺、為救治和慈善高歌。
  • 早產兒媽媽學習班:出院後生長發育評估與幹預手冊
    其實,早產兒出院並不是治療的結束,而是院內治療向家庭護理轉變,家庭護理結合規範隨訪促進早產兒追趕性生長發育的新徵程。 小編提醒:所有早產兒都需要進行隨訪、監測生長發育、健康檢查以及發育篩查。相關研究表明,矯正年齡8個月時頭圍低於正常水平的極低出生體重嬰兒在8歲時的認知功能、學習成績和行為均較差。頭圍過小-頭小畸形?頭圍過大-腦積水?頭圍異常的嬰兒應通過神經影像學檢查評估原因。 營養配方的選擇 1.首選母乳,純母乳餵養至少持續至生後6個月。
  • 別小看早產兒的免疫力,完全可以追上足月兒!
    別小看早產兒的免疫力,完全可以追上足月兒! 來自倫敦國王學院和荷馬頓大學醫院的研究人員發現,懷孕32周前出生的嬰兒在出生後可以迅速獲得一些成人免疫功能,追趕上足月出生的嬰兒。
  • 如何科學改善早產兒營養?一文讀懂早產寶寶餵養問題
    其中,如何進行規範的營養管理和發育促進幹預,改善早產兒近遠期健康狀況顯得至關重要。今天知食君就先來跟大家詳細聊聊!難:指消化難,因為早產兒可能會有器官發育不成熟、代謝排洩系統發育尚不完善的情況。多:是指需要的多,因為早產兒出生後的生長速度高於正常足月兒,需要達到3期宮內生長速度,所以需要更多的能量和蛋白質「趕上」正常的生長。
  • 音樂中的寶寶,是不是睡得更香呢?
    我們今天一起來了解一下……音樂,兒童成長好幫手音樂對兒童發展的幫助時多方面的,在就寢時間播放柔和輕鬆的音樂可以提高寶寶的舒適度、改善睡眠質量、促進大腦發育,甚至可以在小孩子睡著以後促進TA學習。在睡覺前或小睡時以低聲播放古典音樂,可以給你一個睡眠良好的天使寶寶。
  • 關於早產兒的呼吸管理 歐洲RDS指南這樣說...
    另外有研究表明,預防性使用PS,可以減少新生兒的死亡率,以及RDS和其它肺部疾病的發生率[5]。一項韓國的研究也發現,對於胎齡<30周,出生體重≤1250 g的早產兒,預防性應用PS可以顯著地降低死亡率及RDS發病率[6]。
  • 專家:早產兒比足月兒易出現發育指標延遲
    胎兒腦部發育圖 白恬 攝中新網廣州5月27日電 (蔡敏婕 白恬)「『孩子大了總會學會的』錯誤育兒觀點影響早產兒追趕性發育。」廣醫三院兒科兒童康復門診體療師黃曉茵日前介紹,相較於足月兒,早產兒更容易出現體格及神經功能發育較差的情況。
  • 大規模研究證實,高血紅蛋白輸血對早產兒並無更多益處
    大規模研究證實,高血紅蛋白輸血對早產兒並無更多益處 2021-01-05 12:3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母乳餵養可能有助早產兒腦部發育
    新華社倫敦9月22日電(記者張家偉)英國愛丁堡大學發布新研究說,與喝奶粉相比,母乳餵養可能對早產兒腦部發育更好。人類妊娠期一般要持續大約40周,早產是指妊娠不滿37周的分娩。此前研究發現,早產兒出現學習和思考能力方面問題的可能性更高,這與大腦中的「白質」發生變化有關。「白質」能夠幫助腦細胞間建立聯繫。在此次研究中,愛丁堡大學的研究人員以47名早產兒為研究對象,評測不同餵養方式對孩子大腦的影響。這些早產兒出生時胎齡均不足33周。
  • 獨特的神經系統特徵可用於研究甚至改善諸如阿爾茨海默症等疾病的...
    獨特的神經系統特徵可用於研究甚至改善諸如阿爾茨海默症等疾病的治療 來源:科技日報時間:2020-12-14 10:28:49 雖然人類大腦的一般結構和組織是普遍的,但日前發表在《自然·通訊》上的一項新研究表明,可通過大腦活動觀察並量化人們重新構想常見情景之間的差異,這些獨特的神經系統特徵最終可用於理解、研究甚至改善諸如阿爾茨海默症等疾病的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