憶苦思甜該怎麼個苦法?
「吃苦夏令營」暑期走俏 家長「走捷徑」心態要不得
每到暑假,一些旨在鍛鍊、培養孩子堅強性格的夏令營就會受到家長的追捧。形形色色的軍事夏令營、「吃苦夏令營」真能讓孩子提升自律性、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嗎?讓孩子進行7天軍事化訓練就能拋棄脆弱與懵懂,變得茁壯和堅強嗎?夏令營是讓孩子們在身體上「吃苦」,還是培養孩子心理上對苦的耐受力?這些問題,也許家長在送孩子進入夏令營前就該想清楚。
仨初中生逃離「吃苦夏令營」
最近,一則關於夏令營的新聞讓人忍俊不禁。3名初中學生,在平度參加夏令營活動,因「每頓都吃菜,一點肉沒有」、「每天四點起床種地」等,幾個孩子就設計了「逃跑計劃」,相約沿著高速公路逃回家,沒成想卻走反了方向,最終被民警發現「救下」並又送回夏令營。
這條新聞讓市面上的「吃苦夏令營」因此進入了市民視線。對於這些年推出的「吃苦夏令營」,有不少家長認為是好事。「孩子在家衣來伸手,飯來張口。送去『吃苦夏令營』,剛好讓他鍛鍊鍛鍊。」市民姚女士認為。
也有家長對「讓孩子吃苦」的觀念有了更為深刻的理解。不少家長認為,現在冠名各種「教育」的、「磨鍊」的活動可謂五花八門,其中有一些是在迎合父母望子成龍「速成」和「走捷徑」的心態,家長們指望通過幾天的「吃苦夏令營」,就能一改孩子多日養成的懶惰和散漫;指望有高人名師的一席話,就瞬間解決孩子心頭沉積多年的問題。這都是違背教育客觀規律的。
家長花錢給孩子「買苦」吃
暑假裡這樣的吃苦夏令營還真不少,記者在網上搜了搜,發現不少培訓機構打著「吃苦夏令營」的旗號在招募學員。為了鍛鍊孩子,不少家長都願花錢給孩子「買苦」吃。
目前市場上吃苦夏令營大多採取準軍事化管理,包括軍訓、跋山涉水、種地等「吃苦」項目。雖然是去「吃苦」,所需費用卻不低,幾天的「吃苦夏令營」也要數千元以上。比如一個大山鄉村「吃苦夏令營」,就是帶孩子們去貴州省冊亨縣的板萬村。學員們要跟著帶隊老師一起,背上背簍,戴上鬥笠,下地劈柴。摘玉米、剝玉米、為菜地除草、給小豬採豬草餵豬食。晚餐時,還要自己生火,用農家土灶每組做一道菜。甚至做一天建築工人,搬磚、拌水泥、糊牆……用黃泥和沙石修補吊腳樓外牆。這樣一個5日的吃苦夏令營,報價接近3000元。
雖然叫「吃苦夏令營」,但食宿標準並不低。孩子們住在村子裡的4棟高端民宿和1棟青年旅社,都是獨立床位,還有熱水淋浴。這個夏令營負責人告訴記者,所謂的「吃苦夏令營」,其實就是讓孩子深入大山深處的鄉村。實實在在過幾天大山的「苦日子」,在勞動與汗水中激發個人的潛力和意志力。同時,真實的鄉村生活經歷也填補生命中本該有的關於鄉村認知的缺失。
期待夏令營改變孩子不現實
3天都沒有肉,早上4點起床種地,這樣的吃苦夏令營有效嗎?記者採訪了島城的夏令營機構。青島中海國旅總經理趙豔告訴記者,目前青島市面上軍訓類夏令營,一般是吃份飯,標準基本是兩葷兩素加水果。而一些日常的夏令營,大部分是團餐,也要保證八菜一湯,葷素搭配。如果夥食太差,教練嚴苛,孩子很可能會從心裡牴觸去夏令營。
家長選擇把孩子送進「吃苦夏令營」,其實有自己的苦衷。「有沒有這樣的夏令營,能給孩子立立規矩。」暑期趙豔接觸了不少家長,上來就提出了這樣的要求。「有一句話叫21天養成一個好習慣,如果家長想讓孩子在一個5-6天的夏令營裡,就改變身上所有的懶散、叛逆,是不現實的。」趙豔認為,吃苦夏令營其實不應該是讓孩子處在一個惡劣的生存環境裡,去盲目吃苦。而是要在一個不同於家庭的環境中,體驗不同的生活,讓孩子有所感悟,在心中埋下一顆改變的種子。
中海國旅每年夏天推出的海島夏令營和帆船夏令營很受孩子們喜歡,孩子們從進入營地起,就有專門的教官全程跟隨,並把孩子的日常照片,發到家長群裡。在即墨海泉灣的帆船夏令營,幾乎每天在遊泳池玩水,還可以下海學習帆船知識,白天扎木筏,晚上篝火晚會,每個孩子臉上都洋溢著發自內心的笑容。
「如果在一周的夏令營裡,學會了自己照顧自己,勝利!學會了和朋友好好相處,關心他人,勝利!學會了在公眾場合不吵鬧,小聲講話,勝利!」趙豔說。
相關連結
教你這樣給孩子選夏令營
首先要看夏令營的資質,夏令營大多是由旅行社或培訓機構舉辦,有無資質差別很大。目前市面上有些夏令營是基地+外聘教練的形式,難以保證品質。其次,要了解夏令營的課程安排及要給孩子建立什麼信念,鍛鍊哪些能力。最後,還要對營地有所了解,了解夏令營能提供的住宿條件、飯菜菜單之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