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結果提示,2組患者SSA各階段評分及總分治療前後組間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提示觀察組與對照組在SSA評估方面無明顯差別。觀察組VFSS評分中咽期、誤吸情況、總分評估較治療前及對照組均有升高,2組患者治療後PAS分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觀察組治療效果優於對照組,提示tDCS刺激雙側皮層感覺區域治療腦幹卒中後吞咽障礙的療效較對照組好。
腦卒中可以損傷吞咽過程的每一個階段,每個階段都可能會造成誤吸。但咽喉期因其涉及組織結構和運動程序的複雜性決定咽喉期成分的損傷是造成誤吸的最主要的原因。VFSS咽喉期主要評估的是喉生物動力學的問題,包括吞咽動作能否啟動、喉上提啟動速度和喉上抬幅度的異常程度,檢查中根據食物殘留和清除情況進行判斷。VFSS誤吸情況的評估和PAS評分可以間接評估喉前庭關閉的時機和聲門上下的感覺情況,主要通過誤咽的時機和誤咽食物的清除程度來判斷。
從這三種評估方面的觀察指標來看,其中喉上提速度增快,喉從開始上抬到完全關閉的時間就越短,誤吸的可能性就越小。張婧等根據吞咽電視透視檢查後是否誤吸,將63例卒中後吞咽障礙患者分為誤吸組和非誤吸組,結果表明2組之間喉前庭關閉時間與喉上提速度之間均存在統計學差異,其中喉上提速度減慢是導致誤吸的獨立危險因素。
通過VFSS我們可以看到,咽喉期氣道保護主要通過喉複合體向上向前的運動使喉前庭關閉、聲門閉合、以及會厭軟骨折返蓋住咽喉入口來實現。在對比劑到達咽部時,咽喉複合體必須完成上提並且充分上提才能防止對比劑進入喉前庭。所以說在吞咽過程中避免誤吸的一個重要環節就是咽喉部對食物的「感知反應」能力。眾所周知,刺激咽喉黏膜會產生感覺以及喉內收肌收縮。有研究表明刺激咽喉黏膜的閾值與喉內收肌收縮的閾值相關。Jafari等通過喉鏡觀察雙側喉上神經被人為阻滯的健康志願者的吞咽功能時發現被觀察者滲透和誤吸明顯增多,分析感覺的缺失可能導致喉部運動神經元驅動的減少,表明吞咽過程中咽喉期感覺反饋的重要性,但具體機理尚不清楚。Nathan等通過臨床和電生理檢查表明感覺輸入在「運動程序」、「輸入監控」等運動過程中起到一種反饋作用,這些作用能使正在進行的運動進一步協調和完善。
本研究在VFSS咽喉期評分、誤吸情況評分和總分以及PAS評分治療前後的比較中,觀察組較對照組有顯著性差異,提示tDCS雙側口咽感覺皮層能更好的改善吞咽功能,可能是通過激活皮層-腦幹吞咽通路提高了咽喉部感覺的輸入,使喉上提速度增快,誤吸減少。Chib等通過功能性磁共振、磁共振波譜分析技術和行為分析表明,使用tDCS刺激前額葉腦區可能誘導功能連接密切的中腦功能的激活,為臨床運用非侵襲性腦刺激技術治療遠端/深部病變提供了一種可能。2組患者治療後SSA各階段評分及總分較治療前均有下降,提示2組治療均有一定療效,但2組組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結合吞咽功能評估的金標準VFSS的結果提示SSA能否作為腦幹卒中後吞咽障礙治療效果評價標準還需要進一步的研究,也可能由於樣本量太小影響統計學結果,後面需要增加樣本量進行更深入的研究。
本研究觀察組能明顯增快吞咽障礙患者的喉上提速度、減少誤吸,進而改善患者吞咽嚴重程度,為tDCS治療吞咽功能障礙提供一條新的思路。由於目前國內對於吞咽感覺功能的評估尚不成熟,未設置tDCS不同刺激位置和不同電流刺激強度作為對照,同時對於感覺刺激治療機制尚不明確,仍需進一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