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怒江的每一丈浪蕩滌當下
激越壯闊的新時代!
2020年
是中國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
千百年來困擾中華民族的
絕對貧困問題即將歷史性地
劃上句號
我們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
大型系列紀錄片《激越怒江》共分五集,每集時長40分鐘,分別是:第一集《一步千年》、第二集《搬出大山》、第三集《不負青山》、第四集《峽谷迴響》、第五集《大江奔流》。12月22日開始,《激越怒江》將在雲南衛視黃金時段播出,每晚一集,敬請期待!
《激越怒江》第五集
《大江奔流》
12月26日21:35播出
2020年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包括怒江在內,全國將實現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完成中國歷史上亙古未有的偉大跨越,一個嶄新的怒江正在向我們走來。
「脫貧只是第一步,
更好的日子還在後頭。」
脫貧摘帽
不是終點,
是新生活、新奮鬥的起點。
怒江各族群眾轉變思想觀念,從「要我脫貧」變為「我要脫貧」,主動脫貧的決心和信心不斷增強。外出打工、網上銷售農產品、學習普通話、開發特色旅遊……怒江全州以高質量打贏深度貧困脫貧攻堅戰為總目標,鞏固提升脫貧成果,增強可持續性,開啟跨越式發展的快車道。
圖|怒江年輕人在珠海工廠打工
圖|怒江特產亞朵茶生產車間
圖|電商小村官和倩茹帶領鄉親們直播賣農產品
經濟增收的同時,增強自我發展能力,除了「有事做」,還要「有精神、有希望」,提高文化素質、豐富文化生活。
圖|普通話培訓班內學員學習熱情高漲
圖|傈僳族合唱團在排練
今時的怒江,處處飄揚著國旗
在邊境線上,只有「人」才是永不挪位的界樁,每一個邊民就是一個哨兵,每一座村莊就是一座哨所。守邊護邊的意識已近深入怒江各族邊民的骨髓,變成了一種自覺的行動。「感恩共產黨」成為鄉親們的共識,更化為了各族群眾的實際行動。
片馬鎮的巡邊界務員普才又和他的同伴出發巡視管轄的界碑,看到界碑完好無損,他們才會心安;馬庫村的界務員迪志新的父親是一名嚮導,曾經帶著一批批解放軍官兵去巡護界碑。從14歲開始他就跟隨父親和解放軍們巡護在祖國的邊界上,如今安寧祥和的生活是幾代人堅守換來的,山林和界碑承載了迪志新太多的情感,他希望這份榮耀能夠讓孩子們延續。
圖|巡邊界務員的日常工作
圖|巡邊界務員在修護界碑
誰把人民放心上,人民就把誰放心上。共產黨為人民謀幸福,廣大人民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
在怒江州的村村寨寨,國徽、國旗、國歌早已經融入了百姓的生活,各族群眾主動掛起了五星紅旗,升國旗唱國歌,代表著他們發自內心的認同感:認同偉大祖國,認同中華民族,認同中華文化,認同中國共產黨,認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這是獨龍族村民高禮生給傳統山歌《啊喲喲》填詞創作的歌曲《幸福不忘共產黨》,獨龍族群眾人人都會唱。
在中國脫貧攻堅的偉大工程中,民族團結、生態保護、基層治理、穩邊固邊、人口較少民族整族脫貧等課題上,「怒江」發揮了非常重要的樣本價值。
今天的怒江,絕對貧困正在成為歷史,「美麗」成為新的名片。峽谷怒江從「人人牽掛的地方」變成「人人嚮往的地方」。
大型系列紀錄片《激越怒江》以雲南省怒江州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為主題,通過兩年的跟蹤記錄、拍攝製作而成。該片以習近平總書記深情牽掛為主線,通過一個個生動鮮活的人物故事,一句句樸實無華的群眾語言,一次次真情實感的自然流露,真實記錄了怒江州各族幹部群眾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全面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奮鬥歷程;真實紀錄怒江深度貧困地區少數民族同胞「一躍千年」的歷史性跨越;真實反映了怒江深度貧困地區發生的歷史性巨變。
該紀錄片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化地展現了在脫貧攻堅這場偉大戰役中,怒江州、怒江人的居住環境之變,生活狀態之變,精神風貌之變……深刻揭示了中國共產黨的初心和使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巨大優越性和本質特徵,向建黨100周年獻禮。
大型系列紀錄片《激越怒江》
第五集《大江奔流》
雲南衛視
21:35播出
敬請期待
編輯:袁 苑
責任編輯:宋力錦
監製:沐利芸
頻道總監:朵 翔
總編審:李曉風
總編輯:李 茜
出品人/總監製:和亞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