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核心考點
1.相同點:
(1)都是在「救亡圖存」「振興中華」這面愛國主義大旗下發生的
(2)均以失敗告終
2.不同點:
(1)領導力量(階級)不同:
太平天國農民戰爭是農民階級領導和發動的
洋務運動是封建地主階級洋務派領導和發動的
戊戌維新運動是資產階級改良派領導和發動的
(2)發生、持續時間不同:
太平天國農民戰爭,1851-1864年;
洋務運動,1860-1895年;
戊戌維新運動,19世紀90年代後期
(3)主張不同:
太平天國農民戰爭代表了舊式農民戰爭的最高峰,其主張體現在《天朝田畝制度》和《資政新篇》中,最終要建立一個「有田同耕,有飯同食,有衣同穿,有錢同使,無處不均勻,無人不飽暖」的理想社會。(《資政新篇》具有資本主義色彩)
洋務運動主張「自強」「求富」,試圖在不變革封建專制制度的前提下,通過發展資本主義的企業和科技實現富國強兵。
戊戌維新運動希望通過自上而下的改革,在中國實行君主立憲制度,使中國走上發展資本主義的道路。
二、考題再現
1.(多選)太平天國農民戰爭歷時14載,轉戰18省,建立了與清王朝對峙的政權,但最終失敗了。這一歷史進程表明
A.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農民具有偉大的革命潛力
B.農民階級自身不能擔負起領導反帝反封建鬥爭取得勝利的重任
C.單純的農民戰爭不可能完成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歷史任務會
D.農民階層缺乏學習西方先進思想文化的意識
2.(多選)戊戌維新運動的失敗,主要是由於維新派自身的局限性和以慈禧太后為首的強大的守舊勢力的反對。維新派自身的局限性突出表現在
A.不敢否定封建主義
B.對帝國主義抱有幻想
C.不想發展資本主義
D.懼怕人民群眾
答案:
1.【答案】ABC
【解析】本題考查太平天國農民戰爭及其失敗。太平天國農民戰爭及其失敗表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農民具有偉大的革命潛力,但它自身不能擔負起領導反帝反封建鬥爭取得勝利的重任,單純的農民戰爭不可能完成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歷史任務。《資政新篇》是一個具有資本主義色彩的社會發展方案,這反映了太平天國某些領導人在後期試圖通過向外國學習來尋求出路的一種努力,即有向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學習的意識,D選項表述錯誤,故
排除。因此,A、B、C選項正確。
2.【答案】ABD
【解析】本題考查戊戌維新運動失敗的原因。戊戌維新運動失敗的原因和教訓:首先,民族資產階級力量弱小。其次,維新派自身的局限性。其局限性主要體現在:一是不敢否定封建主義。他們在政治上不敢根本否定封建君主制度;在經濟上,他們雖然要求發展民族資本主,卻未觸及封建主義的經濟基礎一一封建土地所有制;在思想上,他們雖然提倡西學,卻仍要打著孔子的旗號,借古代聖賢之名「託古改制」。二是對帝國主義抱有幻想。他們大聲疾呼救亡圖存,卻又幻想西方列強能幫助自己變法維新,結果是處處碰壁。三是懼怕人民群眾。維新派的活動基本上局限於官僚士大夫和知識分子的範圍。他們不但脫離入民群眾,而且懼怕甚至仇視人民群眾,因此,運動未能得到人民群眾的支持。戊戌維新運動的失敗不僅暴露了中國民族資產階級的軟弱性,同時也說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舊中國,企圖通過統治者走自上而下的改良道路,是根木行不通的。C選項,維新運動的主要倡導者是資產階級中的維新派,雖然他們不敢根本否定封建君主制度,未能觸及封建土地所有制,但他們要求發展資本主義。因此,A、B、D選項正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