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法明確:房屋被村委會強制「村民自治」,卻要起訴行政機關?

2020-10-03 盛廷徵地拆遷律師

導語

近幾年,全國各地的拆遷項目都有村委會的身影,就比如說:舊村改造、村改居、城中村改造、騰退等。

很多的拆遷項目都實行村民自治,由村委會出面解決徵收事宜。村委會不但制定了安置補償方案,而且還在被徵收人不同意搬遷時,直接帶人將村民的房屋實施強制拆除。這就讓很多農村的村民感到困惑,村委會究竟有沒有權利實施拆遷?


村民自治既不能違背憲法、法律、法規和國家政策,也不能侵害村民合法權益


首先,村委會是村民自治的組織。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村民委員會組織法》第二條 :

「村民委員會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的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實行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村民委員會辦理本村的公共事務和公益事業,調解民間糾紛,協助維護社會治安,向人民政府反映村民的意見、要求和提出建議」。



其次,村民自治應當遵守憲法、法律、法規和國家的政策。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村民委員會組織法》第十條:

「 村民委員會及其成員應當遵守憲法、法律、法規和國家的政策,遵守並組織實施村民自治章程、村規民約,執行村民會議、村民代表會議的決定、決議,辦事公道,廉潔奉公,熱心為村民服務,接受村民監督;


第二十七條:


村民自治章程、村規民約以及村民會議或者村民代表會議的決定不得與憲法、法律、法規和國家的政策相牴觸,不得有侵犯村民的人身權利、民主權利和合法財產權利的內容」。


村委會無權進行土地徵收,也無權制定安置補償方案


首先,村委會無權進行土地徵收。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第四十七條:

「國家徵收土地的,依照法定程序批准後,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予以公告並組織實施」。


因此,集體土地的徵收按法律規定應由縣級以上政府進行公告並實施,並未規定村民委員會有權實施強制土地徵收。



其次,村委會無權制定安置補償方案。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第25條第3款規定:

「市、縣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根據經批准的徵收土地方案,會同有關部門擬定徵地補償、安置方案」。


因此,集體土地徵收的《安置補償方案》按法律規定應由市、縣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根據經批准的徵收土地方案,會同有關部門擬定,並未規定村民委員會有權制定安置補償方案。


村委會帶人進行強拆,應該由委託的行政機關作為被告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二十六條第一款規定:

「作出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是被告」;


第五款規定:

「行政機關委託的組織所作的行政行為,委託的行政機關是被告」;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的解釋》第二十條第三款規定:

「沒有法律、法規或者規章規定,行政機關授權其內設機構、派出機構或者其他組織行使行政職權的,屬於行政訴訟法第二十六條規定的委託。當事人不服提起訴訟的,應當以該行政機關為被告」;


第二十四條第二款規定:

「當事人對村民委員會、居民委員會受行政機關委託作出的行為不服提起訴訟的,以委託的行政機關為被告」。



我們看下最高法院的一個判例:


再審申請人的房屋被迎澤區人民政府強拆,再審申請人以迎澤區人民政府為被告,確認政府強制拆除行為違法。但是再審申請人房屋所在地的《拆遷方案》規定松莊村委會是實施主體,村委會也承認實施了拆除劉愛廷房屋的行為。一審、二審法院認為迎澤區人民政府不是適格的被告,不予立案。


然而最高法院卻認為一、二審法院未結合再審申請人提供的視頻、錄音等證據等,而是基於松莊村委會的自認,認為迎澤區政府不是本案適格被告,裁定駁回起訴,屬於認定事實不清,適用法律錯誤,依法應予糾正。


本案中,最高法院的裁判要點就是:


雖然《松莊村拆遷方案》中規定松莊村委會是實施主體,其也承認實施了拆除劉愛廷房屋的行為,但由於其不具有強制拆除他人房屋的職權,故其實施強制拆除房屋行為應視為受行政機關的委託,相應的法律責任應由委託機關承擔。


一、二審法院未結合再審申請人提供的視頻、錄音等證據,以及松莊村城中村改造資金來源、城中村改造后土地歸屬、迎澤區政府在涉案城中村改造過程中的作用等因素進行全面審查和認定,而是基於松莊村委會的自認,認為迎澤區政府不是本案適格被告,裁定駁回起訴,屬於認定事實不清,適用法律錯誤,依法應予糾正。


(引用判例詳見最高人民法院(2020)最高法行申5250號)


律師 說法


在現實生活中,當時村民的房屋被村委會強拆時,村委會幫助政府實行強制拆除,嚴重侵害了被徵收人的合法利益,村民應當對委託其作出該行為的行政機關提起訴訟


除此之外,被徵收人應當第一時間諮詢專業律師進行維權,才能儘早爭取到合理的賠償,否則可能耽誤訴訟時間而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

相關焦點

  • 村委會在籤訂補償協議後實施房屋強制拆除的情形
    如果不能舉證初步證明,甚至有相反證據足以證明被告根本未實施被訴的行政強制拆除行為,則起訴沒有事實根據,不符合法定起訴條件。當事人就案涉房屋與所在村委會籤訂搬遷協議,明確約定搬遷時間、補償標準等,並按照協議約定領取補償款,涉案房屋被村委會組織人員和設備拆除,當事人未能提供證據初步證明涉案房屋強制拆除行為系被訴行政機關實施。
  • 最高法判例:村委會對農村「空心房」實施強制拆除的情形
    被訴行政機關印發相關實施方案,強調要「積極引導農民自覺做好拆除工作」,並未針對特定房屋同意或批准予以強制拆除,方案所確定的拆遷任務主要是對整治工作的統籌安排,而非針對特定房屋的「批准」拆除決定,該方案既非拆除決定,亦非組織拆除行為。 因此,現有證據不足以證明被訴行政機關參與實施或委託實施了強拆行為。
  • 最高法最新裁判觀點:村委會對農村「空心房」實施強制拆除的情形
    被訴行政機關印發相關實施方案,強調要「積極引導農民自覺做好拆除工作」,並未針對特定房屋同意或批准予以強制拆除,方案所確定的拆遷任務主要是對整治工作的統籌安排,而非針對特定房屋的「批准」拆除決定,該方案既非拆除決定,亦非組織拆除行為。因此,現有證據不足以證明被訴行政機關參與實施或委託實施了強拆行為。
  • 在農村徵地中,村委會不能做這8件事,做了就是違法
    村民通過民主選舉產生村委會主任。村主任帶頭遵守和執行村民自治章程,村規民約和國家各項政策,組織村委會開展各項經濟活動(如農林牧漁),調解民事糾紛,解決村民面臨的疑難問題,徵收意見,要求反饋行政機關部門。關於行政機關,目前我國有五級行政機關,鄉鎮行政機關,縣行政機關,市行政機關,省行政機關,中央行政機關(國務院)。村委會顯然不是一級行政機關。它只是一個為村裡村民服務的自治組織,其依法權力也非常有限。
  • [勝訴公告]街道辦「協助」村委會「村民自治」,強拆責任誰承擔?
    我國農村地區實施「村民自治」制度,於是一些徵收部門打著「村民自治」的旗號強拆村民房屋,最近天津東麗區的蔡先生父子就有這樣的遭遇:因為徵收補償沒談攏,自家房子被街道辦以「村民自治」為理由「協助」村委會拆除。最終,父子二人決定委託北京冠領律師事務所訴訟維權。下面讓我們看看這起強拆案件,法院會如何判決?
  • 村委會的自治行為不屬於法院的受案範圍,真的如此嗎?
    【村委會行為可由上級政府監督、糾正】《村民委員會組織法》第二十七條第三款明確規定,顯然,對村民委員會的自治行為進行約束是有法可依的,村民自治行為不能成為村民委員會行為的保護傘,相應的制約機關人民法院、鄉鎮政府不可簡單地以村民委員會為村民自治機關、村民委員會的行為為自治行為為由不受理案件。
  • 最高人民法院勝訴:城中村改造強拆誰負責?不能光信村委會自認
    ■本文作者:王小明 北京在明律師事務所導讀:城中村改造拆遷項目中,村委會是拆遷方案中確定的實施主體,且其也承認系自己實施了強制拆除當事人房屋的行為。然而最高人民法院在對此案進行再審時,卻明確指出不能僅以村委會的自認來判斷城中村改造中強拆的責任主體,最終將本案指令省高院再審。那麼,本案的關鍵問題究竟在哪裡?
  • 【最高法裁判】行政機關強制執行程序
    行政強制執行只能由經法律授權、依法享有行政強制執行權的行政機關行使;行政機關實施行政強制執行行為前,應當以書面形式催告當事人履行義務,並給予當事人陳述和申辯的權利;經催告當事人無正當理由逾期仍不履行的,行政機關應當作出書面強制執行決定送達當事人。
  • 不能光信村委會自認
    導讀:城中村改造拆遷項目中,村委會是拆遷方案中確定的實施主體,且其也承認系自己實施了強制拆除當事人房屋的行為。然而最高人民法院在對此案進行再審時,卻明確指出不能僅以村委會的自認來判斷城中村改造中強拆的責任主體,最終將本案指令省高院再審。那麼,本案的關鍵問題究竟在哪裡?本文就為大家解析這起頗具典型性的最高法勝訴的來龍去脈。
  • 誰給的村委會的權利,敢私自徵收土地?
    領導班子產生依賴民主選舉,每5 年選舉一次,沒有終身制, 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指定、委派或者撤換村民委員會成員,只服務於本村村民的自治組織,權利是非常有限的。根據我國法律規定,如需徵收土地是需要報省級以上政府批准,村委會作為自治組織,是沒有權利徵收土地,在整個徵收過程中,村委會一般都是協助功能,如果村委會私自徵收或者以租代徵,都是違法行為。
  • 未籤訂補償協議房屋就被拆除?這3種情況須謹慎提防
    另外,如果錯過了對補償決定主張權利的時間,在作出房屋徵收決定的市、縣級人民政府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階段,被徵收人也有兩個主張自己權利的時點。一是在行政機關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的非訴審查程序中提出異議。《最高人民法院對〈當事人對人民法院強制執行生效具體行政行為的案件提出申訴人民法院應如何受理和處理的請示〉的答覆》(法行〔1995〕12號)中,寫明「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認為人民法院強制執行生效的具體行政行為違法,侵犯其合法權益,向人民法院提出申訴,人民法院可以作為申訴進行審查」。
  • 最高法判例:對「城中村改造行為」不服如何尋求救濟
    城中村改造並不必然以徵收集體土地為前提,在城中村改造活動中形成的補償安置協議或者在行政機關介入或主導情形下作出的相關決定、實施強制拆除以及其他後續直接影響當事人權利義務的相關行政行為,仍應依法接受司法審查,人民法院可依法作出評判。符合條件的當事人有權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等有關法律、法規主張權益,尋求救濟。
  • 最高法院判例:村委會侵犯了村民合法權益行為的救濟途徑
    最高法院判例:村委會侵犯村民合法權益行為的救濟途徑——張雲泉訴東陽市政府、東陽市國土局不履行法定職責案【裁判要旨】村民委員會作出的侵犯村民合法權益的行為有兩條救濟途徑:一是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二是由鄉、鎮人民政府責令改正。
  • 最高法判例:非訴行政執行中行政機關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產生爭議後當事人的救濟途徑
    根據前述規定,行政機關申請強制執行的行為是否合法,應當由受理該申請的人民法院審查並作出裁定,被申請人如果認為行政機關申請強制執行的行為不合法,應當在該案件的審查程序中提出。故行政機關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的行為,不屬於行政訴訟受案範圍。
  • 最高法院:《決定》體現了行政機關的獨立意思表示,並非單純的「行政機關根據人民法院的生效裁判、協助執行通知書作出的執行行為」
    同時,被訴《決定》要求未籤訂安置補償協議的家庭在收到《決定》之日起五日內就安置補償事項籤訂搬遷安置補償協議,該內容不具備強制性,苗喜枝拒絕籤訂搬遷安置補償協議的,被訴《決定》也不能作為徵收或強制拆除案涉房屋的法律依據,不影響苗喜枝對土地、房屋及附屬物的使用權益。故被訴《決定》對苗喜枝的合法權益不產生實際影響,一審裁定駁回起訴的結論正確,予以維持。
  • 徵地拆遷中若村委會有以下行為,村民可以直接起訴
    律師提示大家:重點1:村委會不能私自做決定將其所有的集體土地出租或者轉賣給他人。重點2:未經村民會議討論決定的租賃合同不生效。重點3:最高法院判例,租地等事宜涉及全體村民利益的重大問題,應當經村民會議討論決定,未經村民會議討論決定的租賃合同無效。
  • 行政機關申請法院強制執行,被執行人如何救濟?
    編輯 | 七月作者 | 王業子 槐城律師行政機關作出罰款等行政處罰、限期拆除等行政強制決定後,當事人既不履行,又不在法定期限內申請行政複議或提起訴訟的,沒有行政強制執行權的行政機關可以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