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明天起,這類症狀將被列為精神疾病!網友們表示心情很凌亂

2020-12-11 每日經濟新聞

沒有手機在身邊是不是就會就會覺得莫名慌張?沒有遊戲打是不是就會覺得異常無聊?有空閒的時候,你是不是一直在捧著手機玩王者榮耀,或者在刺激戰場裡大喊隊友注意後面的敵人,亦或是滿懷憧憬的想著該怎麼玩在Steam夏促時買的一堆遊戲?很不幸,你可能真的遊戲成癮了。

據世界衛生組織(WHO)今年年初宣布,該組織將在今年發布的第11版《國際疾病分類》(ICD-11)中,加入「遊戲成癮」(gaming disorder)(也譯作「遊戲障礙」),並列為精神疾病。而據環球網報導,相關規定將於6月19日正式生效,也就是說,你的那些沉迷遊戲的朋友從明天起就可以被定性為有「精神疾病」了。

遊戲與賭博同被列為「行為成癮」

▲圖片來源:世界衛生組織官網

可以看到,在世衛組織的《國際疾病分類》(ICD-11)中,「遊戲成癮」和「賭博成癮」被一起歸類在了「行為成癮」中,而它們共同被歸類在精神、行為或神經發育障礙大類中。

看到這裡也許有人要說小編了,怎麼打遊戲就變成精神病了呢?

的確,人們傳統印象中的「精神病」是那些有嚴重的心理障礙,認識、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動均出現持久明顯異常的人。說通俗點,就是長期「瘋瘋癲癲」的。

乍一看,似乎打遊戲成癮和精神病的定義完全不相關。但是根據世衛組織給「遊戲成癮」的定義規定:遊戲成癮即一種遊戲行為(「數碼遊戲」或「視頻遊戲」)模式,特點是對遊戲失去控制力,日益沉溺於遊戲,以致其它興趣和日常活動都須讓位於遊戲,即使出現負面後果,遊戲仍然繼續下去或不斷升級。

▲圖片來源:世界衛生組織官網

所以,簡單來說,「遊戲成癮」就是那些將遊戲至於自己生活的首位,因為遊戲導致正常生活完全混亂的人。

注意,這裡不光提到了「數碼遊戲」,還提到了「視頻遊戲」,也就是說,那些一天泡在視頻網站,或者是瘋狂追「主播」的人,也可以被歸入到「遊戲成癮」的範疇。

「遊戲成癮」的診斷標準

日常語境裡的「癮」是指,即使知道某個行為可能造成的不良後果,仍然持續地重複這種行為。然而,醫學上的「成癮」則往往會對患者造成相當大的負面影響。

要想界定正常的成癮行為和醫學成癮,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診斷標準的意義就在於界定出異常的行為。

目前國際上精神疾病的診斷主要有兩大標準,一個是前面提到的ICD,另一個是美國精神疾病協會發表的《精神障礙與統計手冊》(DSM)。2013年發布的DSM-5雖然首次單獨設立了「行為成癮」的分類,但是並沒有把遊戲成癮列為正式診斷,而是把它列在了附錄的「尚需要進一步研究和觀察的精神障礙」中。

DSM-5對遊戲成癮一共給出了9條診斷標準:

▲圖片來源:美國精神疾病協會官網

1.對玩遊戲的渴求(玩遊戲的行為、回想玩遊戲和期待玩遊戲支配了個體的日常生活);

2.不能玩遊戲時出現戒斷症狀(可以表現為易怒、焦慮、悲傷);

3.耐受症狀(需要玩的時間越來越長);

4.無法控制要玩遊戲的意圖;

5.因遊戲對其他愛好喪失興趣;

6.即使知道玩遊戲的潛在危害仍難以停止;

7.因玩遊戲而向家人朋友撒謊:

8.用遊戲逃避問題或緩解負性情緒;

9.玩遊戲危害到工作、學習和人際關係。

而ICD-11(測試版)則給出了3條診斷標準:

1.對玩遊戲的控制受損(比如開始時間、頻率、持續時間、場合等);

2.玩遊戲的重要程度高於其他興趣愛好和日常生活;

3.即使導致了負面影響,遊戲行為仍在繼續和升級。

而美國精疾病協會的診斷標準則來自2008年由北京軍區總醫院制定的《網絡成癮臨床診斷標準》,其中對網癮的診斷標準為:

1.對網絡的使用有強烈的渴求或衝動感。

2.減少或停止上網時會出現周身不適、煩躁、易激惹、注意力不集中、睡眠障礙等戒斷反應;上述戒斷反應可通過使用其他類似的電子媒介,如電視、掌上遊戲機等來緩解。

3.下述5條內至少符合1條:為達到滿足感而不斷增加使用網絡的時間和投入的程度;使用網絡的開始、結束及持續時間難以控制,經多次努力後均未成功;固執使用網絡而不顧其明顯的危害性後果,即使知道網絡使用的危害仍難以停止;因使用網絡而減少或放棄了其他的興趣、娛樂或社交活動;將使用網絡作為一種逃避問題或緩解不良情緒的途徑。網絡成癮的病程標準為平均每日連續使用網絡時間達到或超過6個小時,且符合症狀標準已達到或超過3個月。

無論是DSM-5還是ICD-11,還是我國的《網絡成癮臨床診斷標準》,都遊戲成癮診斷給出了兩條核心特徵:一是成癮者不僅僅花大量時間和精力玩遊戲,更重要的是他們忽略了現實生活,無法再參與到正常的社會活動中。二是他們完全喪失自我控制能力,讓遊戲支配了他們的生活。

手機遊戲逐漸取代「網遊」

前幾年,關於青少年沉迷網路遊戲的新聞報導屢見不鮮,家長們紛紛把網路遊戲視作洪水猛獸,最近幾年,隨著移動網際網路的發展,遊戲已經從電腦轉移到了手機上,手機遊戲也成為了網癮的重災區。

▲圖片來源:攝圖網

根據中國網際網路信息中心發布的第41次《中國網際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截至2017年12月,我國手機網民規模達7.53億,網民中使用手機上網人群的佔比由2016年的95.1%提升至97.5%,桌上型電腦、筆記本電腦、平板電腦的使用率均出現下降,手機不斷擠佔其他個人上網設備的使用。

手機遊戲近幾年更是大出風頭,例如王者榮耀,決戰平安京等幾乎成為全民爆款,而手機吃雞則在PC端吃雞出現衰落跡象的時候依然火爆。而短視頻軟體的興起則進一步豐富了移動端娛樂的形式,同時加重了人們對於手機娛樂軟體的依賴。

而就目前看來,防止遊戲上癮的對象主要集中在未成年人,例如,今年5月1日,文化部印發的《規範網路遊戲運營》開始實施,提倡給未成年用戶消費設限,並限定其遊戲時間,屏蔽不適宜他們的場景和功能等。但是,現在的手機遊戲用戶覆蓋各個年齡段人群,WHO將遊戲上癮納入精神疾病範疇,有助於大家重視遊戲上癮的現象。

附:對於這一消息,網友們都表示很凌亂,有的網友質疑診斷標準不夠科學,也有網友表示:「請給我發精神病證明」......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每經App,世衛組織中文網,美國精神疾病協會網等

相關焦點

  • 世衛將首次把電玩成癮列為精神疾病
    世衛將首次把電玩成癮列為精神疾病 2017-12-27 09:37:48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世界衛生組織(WHO)將於明年發表的最新第11版國際疾病分類編碼(ICD)中,將「電玩失調」(Gaming disorder)納入危害精神健康的疾病之一,是首次將電玩成癮行為正式列為精神疾病。  據悉,若玩家連續打遊戲12小時,便可能患上電玩失調,但需持續觀察逾一年以上才能確診。資料圖:電子遊戲機。
  • 強迫性性行為首次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精神疾病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美國「僑報紐約網」7月9日報導,繼世界衛生組織將遊戲成癮列為精神疾病幾周後,強迫性的性行為也首次被列為精神疾病,並列入世界衛生組織的國際疾病分類清單。 世界衛生組織的名單將強迫性性行為的症狀描述為「不能控制強烈的,重複的性衝動或導致重複性行為的衝動的想法」。
  • 世界衛生組織或將「遊戲障礙」列為精神疾病
    世界衛生組織將於明年更新國際疾病分類名單,此次名單修訂擬將「遊戲障礙」列為精神疾病的一種。世界衛生組織擬在更新版的國際疾病分類草案中,將「遊戲障礙」列為精神疾病。對於遊戲成癮是否該被歸為疾病在心理學界一直都有爭論。最大的問題是,花很多時間打遊戲和遊戲成癮這兩種行為很難界定(hard to distinguish between simply spending a lot of time playing games and actual addictive behavior)。
  • 「遊戲成癮」被世衛列為精神疾病,楊永信們的春天到了?
    作者 | 小田   昨天,世界衛生組織(WHO)發布了最新一版的《國際疾病分類》,即ICD-11。本次更新首次把「遊戲成癮」納入到精神疾病中,與賭癮並列為「由成癮行為導致的疾病」。這裡的「遊戲」主要是指電子遊戲。
  • 今天起,打遊戲上癮被列入精神疾病!快來自測這9種症狀
    6月19日,   世界衛生組織(WHO)在今年初   將遊戲成癮列入精神疾病的決定正式生效,   WHO將通知世界各國政府,   將遊戲成癮納入醫療體系。
  • 這是「精神疾病」,得治!
    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遊戲成癮」症狀又有哪些呢?  原來,WHO在今年初宣布,該組織將在今年發布的第11版《國際疾病分類》(ICD-11)中,加入「遊戲成癮」(gaming disorder),並列為精神疾病。
  • 東京大學公布網癮症狀檢測表 日網友表示幾乎全中
    隨著世界衛生組織(WHO)將「遊戲成癮」列為疾病行列,電腦相關的健康議題就不斷發酵,最近日本東京大學的一位社會心理學教授在電視上公布了「網路成癮症狀檢測表」就引發網友議論,因為隨便看幾乎都中了超過一半的症狀啊!大家又自認中了幾項呢?有信心能夠戒癮嗎?
  • 遊戲成癮被正式列為精神疾病!今天就將生效!網友:病假理由有了
    在去年12月,世界健康組織(WHO)就曾提議將「遊戲疾病」列入《國際疾病分類(ICD-11)》的成癮行為草稿當中。而在昨天WHO發布了最新一版的《國際疾病分類》,其中將遊戲成癮正式列為了精神疾病!WHO稱,相關行為要持續至少12個月才能確診,但也表明,如果症狀嚴重,確診前的觀察期也可縮短。而根據人民日報等官媒報導,相關規定自19日起生效,並將通知世界各國政府,將遊戲成癮納入醫療體系。
  • 世衛組織更新《國際疾病分類》,遊戲成癮已列入精神疾病
    新制定的《國際疾病分類》第11版首次將傳統醫學納入其分類系統。有關性健康的新章節則匯集了之前以其他方式分類的疾病,比如曾被列為精神疾病的「性別不一致」,即自我認知或者表達的性別與生理性別不一致。 新版《國際疾病分類》將遊戲障礙列為一種成癮性疾病,這意味著遊戲成癮將屬於一種精神疾病。
  • 世界衛生組織正式認定:電子遊戲上癮被列為精神疾病
    【TechWeb】5月27日消息,5月25日,世界衛生組織通過了《國際疾病分類》的第十一次修訂本,「遊戲障礙」電子遊戲上癮行為被正式列為「精神疾病」。「遊戲障礙」列於「因濫用和成癮行為而導致的精神障礙」條目下「因成癮行為而導致的精神障礙」分類裡,與賭博成癮而導致的精神障礙條目並列,編號為6C51。世界衛生組織界定的「遊戲精神障礙」的三大特徵為:1.無法自主控制玩遊戲的起止時間,頻率,強度,時長和情境等方面。
  • 「遊戲成癮」被列為疾病!他們向WHO提交反對意見書,你怎麼看?
    近日,世界衛生組織首次將「遊戲成癮」正式列為精神類疾病。此消息一出便遭到韓國文化體育觀光部的公開反對。為何這一決定會在韓國國內引發巨大爭議?「遊戲成癮」到底是不是病呢?該決定將於2022年1月起生效。玩遊戲的時候,大腦會發生什麼樣的變化呢?腦電波檢測發現,遊戲成癮者的「θ(西塔)波」,也就是需要集中注意力時出現的腦電波,明顯不如普通人活躍。這意味著,遊戲成癮妨礙大腦的正常發育,會導致注意力低下等,誘發各種疾病。
  • 世界精神衛生日:三症狀早期識別抑鬱症 恢復社會功能是抑鬱症終極...
    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衛生日,今年的主題為「弘揚抗疫精神,護佑心理健康」。2020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對全球的公共衛生是個大挑戰,對民眾精神心理健康也是考驗。《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將「心理健康促進行動」列為重大行動之一,明確指出要正確認識、識別、應對常見精神障礙和心理行為問題,特別是抑鬱症、焦慮症。
  • 青春期哪些精神疾病或心理障礙讓家長頭痛?
    這種狀態當然會讓家長們倍感欣慰。然而,青春期的孩子具有強烈的自尊心,所以很容易產生強烈的挫折感。因此,他們煩惱日益增多,隨之而來就可能產生這樣或那樣的精神或心理方面的疾病。那麼,青春期哪些精神或心理疾病讓家長頭痛?
  • 抑鬱症或精神類疾病史,並不能成為殺人的『免罪金牌
    懷疑嫌疑犯患有抑鬱 等精神類疾病的,會提議鑑定。首先要在醫學上明確抑鬱症等精神類疾病的診斷,並判明其實施危害行為時所處的疾病階段以及疾病的嚴重程度,綜合分析其辨 認能力和控制能力的影響,作出責 能力評定。
  • 神康精神科提醒:出現這4類症狀,很可能就是躁狂症!
    躁狂症是一種精神疾病,發病比較急,如果治療及時,預後良好,所以人們要了解躁狂症的症狀,好及時診治。下面就為大家介紹下躁狂症的四大常見症狀:躁狂症的四大常見症狀之一、思維奔逸病人的思維聯想非常迅速,與人談話時不僅對答如流,而且不時地會穿插著一些風趣和幽默,感染著周圍的人,使人覺得十分輕鬆和快樂,有的病人講起話來口若懸河、滔滔不絕,並且眉飛色舞,表情異常豐富、生動。
  • 她心情不好就請病假,可老闆的回覆溫暖了全世界
    ▲圖片來源:Facebook這個名叫瑪德琳·帕克(Madalyn Parker)的美國妹子將自己和老闆的郵件在推特帳號上公之於眾,很快引來了全世界網友的瘋狂點讚,並且美國主流媒體也跟進報導,關注起了精神健康這個話題
  • 心理學:這四種異常的癖好,其實屬於精神疾病
    但也不是每一個人的癖好都能被大眾所認可,有一些異常的癖好,細究發現是一種精神疾病。他們還表示,膠衣只是一種常見的裝束。但網友對於這樣的癖好都表示無法買帳,於是輿論出現了「反性剝削與支持性自由」的兩種聲音。
  • 和賭博障礙畫等號,WTO將其正式列為疾病
    遊戲的花樣百出,越來越多的端遊也移植手遊,這也是讓越來越多的人更加著迷於遊戲。之前筆者簡單的說過在世界上的很多國家打遊戲都是犯法的,國家為了杜絕孩子玩遊戲還為此專門立了相關的法律條文。而我們國內對於電競的發展以及遊戲方面則沒有那麼極端化的做法,反而是持有一種更加開放的態度並且還會給予一定的支持。就如各大電競賽事的舉辦,還有國內專門開設的電競職業學校。
  • 2020年自考《精神疾病護理學》真題練習題
    自考精神疾病護理學是自考的一門公共課,小編整理了一些模擬試題及答案,供大家參考。點擊進入:自考報名有疑問、不知道如何選擇主考院校及專業、自考當地政策不了解,點擊立即報考諮詢》》   2020年自考《精神疾病護理學》真題練習題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0小題,每小題1分,共20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寫在題後的括號內
  • 網癮納入精神疾病範疇:有精神病不等於犯罪免責
    該標準將網絡成癮分為網路遊戲成癮、網絡色情成癮、網絡關係成癮、網絡信息成癮、網絡交易成癮五類,網絡成癮被納入精神疾病範疇。  根據《診斷標準》的描述,網癮最直觀的一項量化標準是平均每日連續使用網絡時間達到或超過6個小時,且符合症狀標準已達到或超過3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