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紅地鐵博物館的秘密

2021-01-14 南風窗

在廣州,有一座專屬於地鐵的博物館。


網絡上,它被稱為「網紅博物館」,是市民好評「蓋章」的打卡勝地。每逢周末,這裡總是擠滿了前來參觀的市民遊客,孩子們在遊戲中了解地鐵的設計、建設與運營,模擬地鐵駕駛,躺在1:1模型再現的先進盾構機前,仰望地下世界的驚奇。


2017年1月,鍾南山院士參觀地鐵博物館時,評價這裡的「地下世界和太空一樣深邃」,表示下次一定要帶家人再來看看。此後,鍾院士帶著外孫二次到訪地鐵博物館。


這座獲得了鍾院士稱讚的博物館,連同廣州地鐵近來的一系列文化活動一起,將慣常印象中鋼筋水泥、僅為運輸的冷峻地鐵形象柔化,成為一座有形有溫的「心橋」,連接起飛馳的地鐵與棲息在這座城市的市民。開館首日便迎來高達10000人次的觀展客流,暑假高峰斷面客流達4000人次/天,累計總客流量超過120萬人次,為「去博物館」的每一位觀眾留下了「趣博物館」的美好體驗。

建設這樣一座獨具風格、貼合地鐵文化,又能夠傳播知識、蘊含趣味的博物館並不容易。


從2009年開始,廣州地鐵就種下了想要建設一座地鐵博物館的夢想:如果能夠有一方天地,既能記錄下地鐵在這座城市生長的故事,又能開展科普、安全教育,傳播地鐵知識,培育乘客文明出行,做到可看、可學、可玩,讓市民用深度參與的方式理解「盾構機精神」「火車頭精神」,對地鐵和它服務的市民來說,都是一場「雙向奔赴」的有趣溝通。


帶著這樣的想法,2014年,廣州地鐵集團有限公司董事會秘書、辦公室主任陳豔豔帶領團隊開始設計建設地鐵博物館。新穎的構思並不容易,大多數承載科普教育性質的博物館看起來都千篇一律。設計思路枯竭的時候,陳豔豔就和團隊成員一起自費到港澳地區的知名科學館及博物館參觀學習,吸收它們的特長;每每遇到假期,大家選擇旅行地點,「都首先看有沒有可以參觀學習找經驗的博物館」。陳豔豔帶上了自己的女兒做「試驗」,用孩子的視角看哪些設計能夠吸引到青少年群體……


最終,通過這樣「日思夜想」的努力,設計方案幾經易稿,在澳門科學館,他們找到了可以借鑑的設計,以遊戲的形式呈現原本枯燥的地鐵安全知識,孩子玩得不亦樂乎,與地鐵的溝通互動也在一次次操作中流淌。在地鐵博物館裡,橫跨在魔方兩面的「趣」字濃縮了這裡的奧妙:走與取。來時,因為興趣走來;走時,興盡而歸,又能取走知識。


博物館中,最受市民喜愛的兩項「鎮館之寶」,是1:1大小的盾構機模型和全仿真的模擬駕駛車頭。如果說,盾構工法代表著廣州地鐵在工程技術應用層面的全國領先地位,帶給參觀者極具視覺震撼的「地鐵背後的故事」,那麼模擬駕駛展項的成功推出,則是建造這座博物館「工匠精神」的一個側面。


模擬駕駛的車頭及全真模擬駕駛臺,分別由湖南的中車株洲電力機車提供車頭、上海的卡斯柯信號提供模擬駕駛臺和作業系統軟體。


湖南、上海、廣州,異地溝通的難度很大。兩家單位便在廣州地鐵的協調安排下多次當日往返廣州,進行面對面的線下探討。


方案確定時,博物館的樓層結構及外立面裝飾工作已完成。如何將預計總重超過5噸的真車車頭複製至指定位置並確保車頭模型符合場館樓面承重的要求,成了新的難題。


連續三個月的時間,布展設計與施工、建築設計、車輛設計、模型製作廠家等單位反覆研討,從車頭模型材料選用、結構拆解與重組、運輸安裝等多方面攻破,重新製作了輕型材料,將真實且符合場館要求的車頭成功安裝。


為了讓廣州市民擁有更好的模擬駕駛體驗,廣州地鐵決定按照廣州當地的特點,重新開發一套全仿真模擬廣州地鐵六號線(首通段)的駕駛實景。這套專屬廣州的模擬駕駛場景,讓市民體驗到的不再是模版化的「純粹駕駛模擬」,也能在行駛中找到自己熟悉的街道,代入自己的日常生活。


從有趣的個性創意、1:1的盾構機、克服萬難的仿真車頭,到專屬於羊城風景的模擬駕駛系統,是這些「繡花功夫」,為公眾帶來了極佳的獨特體驗。也正是這些細節之處的用心,讓這座「心橋」越發動人,行愈遠,心愈近。

地鐵博物館作為一個知識探索與互動體驗的集成,為市民與地鐵的彼此理解搭建了有趣、逼真的固定場域。此外,廣州地鐵也在不斷利用地下交通四通八達的穿梭特性,開展動態的文化活動,將城市精神文化通過地鐵運輸傳遞出去。


「這是地鐵服務的3.0版本」,陳豔豔說。我們在生活中一直談論消費升級,到廣州地鐵這裡,要做的就是服務升級。1.0版本,是「城市要有地鐵,地鐵要有服務」;2.0版本,是要「安全、快捷、準點」,不只要「有服務」,還要「好好服務」;3.0版本,則是要把文化和藝術、優秀傳統文化引入地鐵,讓地鐵成為傳播嶺南傳統文化、中華傳統文化的載體,讓市民在出行的同時,也可以享受到文化盛宴。


2014年,廣州地鐵推出「搭地鐵·賞國學」活動。在地鐵三號線廣州塔站,粵劇文化展在著名粵劇表演藝術家歐凱明、省政府參事王則楚、中山大學國際漢語學院的研究生亞雪芳(芬蘭籍)等人的鳴鑼之下開場。多名粵劇演員和「發燒友」登臺表演經典唱段,市民與名家同臺表演,地鐵站內的文物、圖片展、主題專列,成了「地下文化課堂」,各種廣式手作填色書、地鐵紀念票、文化圖錄廣受歡迎,文明的種子從穿梭的地鐵間出發,到各個市民的心中抵達。


這場深入淺出的地鐵文化活動,讓公眾在日常出行就能感受到國學的魅力,也吸引了各個年齡層的參與。古老的粵劇藝術通過現代的地鐵走進了日常生活,藝術與歷史不再遙遠,詩意與積澱近在指尖。


古以文載道,今以文聚力。優秀文化是弘揚中國精神的「原動力」,也是凝聚中國力量的「向心力」,更是實現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驅動力」。這份「原動力」經過精心編排帶來的效果,令許多親歷過的市民念念不忘。


地鐵空間的文化活動其實從未停歇。地鐵運營周年慶嘉年華、聲光音樂會、藝術主題展、吉祥物嘉年華、地鐵馬拉松等系列活動,讓地鐵不再只擁有工具屬性,更兼具價值屬性,承接著公眾的精神共鳴;新中國成立70年紀念期間,海珠廣場站、廣州塔站推出獨具特色的主題宣傳「紅柱」,越秀公園站、農講所站的手繪歷史長卷,廣州東站、公園前站的「我與國旗同框」拍照點,更成為廣州新晉的國慶「網紅」打卡站點,吸引了眾多市民前往留影合照,廣州地鐵開通運營20周年嘉年華系列活動還榮獲了第十三屆中國國際公關協會案例大賽「企業品牌傳播金獎」、2017年全國公共關係管理聯盟「金旗獎」品牌傳播金獎……


無論是廣州特色的文化活動創新,還是緊扣時代脈搏的主題宣傳,穿梭的地鐵提供便捷的服務,也帶來令人難忘的文化浸潤。

「無論是地鐵博物館,還是開展各式各樣的文化傳播活動,我們都是在做同一件事,那就是打造地鐵的文化品牌。」


擅長思考和總結的工作習慣也讓陳豔豔對自己有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她正在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企業管理高級課程班學習,以期在學習中不斷輸出研究成果,拿到管理學博士學位。前不久,她聽了中國社科院工業經濟所研究員張世賢博導講的《高級品牌戰略管理》,張博導提到,品牌的內涵,是品質、品味、品格、人品的不斷進化提升,「這和我在實際工作中的實踐不謀而合」——中國已經進入了品牌消費時代,品牌是企業核心競爭力的象徵,也引領企業進行產業升級。


一直以來,廣州地鐵以為城市提速為使命、踐行「全程為你」的品牌理念,希望能給公眾的出行帶去不斷提升的品質保證;而這一系列地鐵文化活動,是希望地鐵成為城市精神文化載體、豐富大眾的文化生活、提升大眾的品味。當地鐵服務上升到文化層面的「3.0時代」,陳豔豔和同事們也漸漸發現,企業的文化品牌其實也逐步沉澱為一種城市品格,成為城市文化的重要烙印。


地鐵飛奔於當下,也將疾馳在未來。


如今,除了持續開展地鐵文化活動之外,廣州地鐵正在按市裡的部署,發揮作為廣州軌道交通龍頭企業的帶動效應,為打造千億軌道交通產業而努力,長沙市軌道交通6號線B部分PPP項目、巴基斯坦拉哈爾橙線、南昌地鐵3號線、重慶地鐵4號線、麗江城市綜合軌道交通1號線、廣州黃埔有軌電車1號線和2號線等項目,將有效提升廣州軌道交通產業品牌影響力;全制式軌道交通的融合部署,城區內不同類型交通的融合發展,也在逐漸走向深入;與市民的生活,也將通過TOD、樞紐開發等,實現從工作到生活更為親密的銜接……


在國際上,一直有「中國有高鐵」的說法,喻指中國高鐵發展之迅猛、優勢之強勁,已成為一張閃亮的「國家名片「。廣州地鐵一直以來都將「成為城市軌道交通行業典範」作為企業願景,希望通過全體廣州地鐵人的奮鬥,廣州地鐵也能有朝一日成為一個叫得響的、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品牌」,陳豔豔說。


如今,廣州地鐵正行走在打造服務型、引領型、融合型、持續型的新時代先進城市軌道交通的路上。地鐵的工作實踐,與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的理論學習,讓陳豔豔更加堅定「我們會堅持走品牌戰略管理的路線,不斷探索,與公眾互惠,與城市共榮,與時代共頻。」



- End -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平臺立場  

作者 | 尤丹娜

統籌 | 文   芳

排版 | 李倩鈺

投稿、投簡歷:newmedia@nfcmag.com

相關焦點

  • 廣州地鐵博物館在哪裡?廣州地鐵博物館怎麼坐地鐵?
    廣州地鐵博物館在哪裡?廣州地鐵博物館怎麼坐地鐵?  晚上最後一班地鐵過後是什麼情形?燉夠雞(盾構機)是什麼神器?什麼地方二樓停著地鐵?……所有的問題,都可以在廣州地鐵博物館尋找到答案。日前,南都記者來到位於海珠區的廣州地鐵博物館,提前探營這座神秘的科普體驗館,見到了傳說中的「燉夠雞」———一個1:1比例盾構機模型。
  • 時空穿越感受"開往未來的地鐵" 國內首個地鐵博物館迎客
    東方網10月29日消息:據《勞動報》報導,每天乘坐地鐵列車,親手駕駛會是什麼感覺?2100年的上海地鐵,乘起來又是什麼樣?昨天,國內首家地鐵博物館———上海地鐵博物館(一期)正式迎客。記者發現,在這個主題博物館裡,180度寬屏環幕電影講述了「豆腐上如何造地鐵」的秘密,而地鐵列車模擬駕駛室和5D動感影院,帶給市民各種意想不到的驚喜和體驗。  「豆腐上如何造地鐵」  上海地鐵博物館坐落在吳中路1779號,緊鄰軌交10號線紫藤路站,總建築面積5000平方米。
  • 博物館文創相繼爆紅
    原標題:博物館 文創相繼爆紅過節勝地、綜藝熱門、文創廠商……近年來國內博物館正在一改往日高冷形象。在故宮「榜樣」的帶動下,國內博物館集體在市場中轉型,眾多博物館紛紛走上「社交媒體+電商」「綜藝+電商」的路子。除了故宮博物院之外,國內文博系統不少項目在文創方面已經湧現眾多當紅「炸子雞」。
  • 首屆北京網紅打卡地展播:史家胡同博物館
    「首屆北京網紅打卡地上榜名單共100家,分為七大類主題榜單。即日起,北京旅遊網將對這100家首屆北京網紅打卡地逐一介紹,為您遊玩北京提供參考。文化藝術類——史家胡同博物館史家胡同博物館是北京首家胡同博物館,2013年10月19日正式對外開放,一座記錄史家胡同歷史與文化,承載老北京記憶的胡同博物館~在這裡,你能看到濃縮的胡同文化面貌和厚重的人文歷史底蘊,更能看到名人輩出,往生不滅的老北京的魂兒……
  • 陝西歷史博物館的網紅文創超萌!
    陝西歷史博物館的網紅文創超萌! 還記得那個從 陝西歷史博物館的親閨女 網紅「唐妞」嗎 12月25日
  • 旅遊季青島地鐵出行攻略 帶你打卡網紅地標|大珠山風景區|地鐵|...
    中國山東網7月27日訊高考、中考結束了,小夥伴們終於可以放飛自我了,漫長的暑假,去哪裡玩呢?今天,就給大家盤一盤,青島地鐵沿線那些打卡聖地,快來一起看看吧!★打卡地1:棧橋提起青島,就不得不先說一下棧橋,全球聞名的青島啤酒標籤上,印刻著的就是這個青島的標誌性建築。
  • 新晉網紅圖書館正式登陸地鐵金融城,還不快來打卡?
    10月18日上午,坐落於地鐵金融城的廣佛同城首家共建圖書館——「閱讀家」舉行啟用揭幕活動。「閱讀家」是由廣州地鐵集團、粵海天河城商管,聯合廣州圖書館、佛山市圖書館共同打造的新型閱讀空間,成功實現了廣佛兩地讀者系統對接、雙城圖書自由借還,將為廣佛兩地市民提供均等、同步、便捷、智能的圖書館服務。
  • 西安碑林博物館講解員白雪松:千年碑林成網紅,我才跟著紅
    原標題:千年碑林成網紅,我才跟著紅白雪松沒想到他會比李佳琦還紅。2020年年初,西安碑林博物館因疫情閉館。看著空蕩蕩的院落,講解員白雪松覺得空落落的。平常幾乎天天都在「叨叨」碑林前世今生的他,決定在網上「過嘴癮」。2月23日,白雪松的首場「脫口秀」開播。
  • 地鐵沿線博物館「一圖搞定」,上海發布《乘地鐵 遊博物館》規劃圖
    5月18日,乘客在地鐵陝西南路站領取《乘地鐵 遊博物館》優選地圖,搭乘上海地鐵參觀沿線博物館,同時掃碼可接入「雲上博物館日」和「聽遊博物館」,線上博物館和有聲導航一鍵直達。
  • 網紅雪梨減齡裝驚豔動人看不出28歲,公開的網紅秘密卻鮮為人知
    網紅雪梨,可以說是真正的網紅。雪梨不僅把自己成功的塑造成了網紅,而且把「網紅」這兩個字發揮到了極致。就連一些活躍在網紅中的大咖人物,都紛紛效仿雪梨。只可惜,雪梨的網紅路線誰也學習不來。就連王思聰的前任女友豆得兒,面對雪梨的網紅之路也是自嘆不如。
  • 紅點設計博物館落戶廈門 一品威客網聚集紅點設計大咖
    11月3日上午,紅點設計博物館·廈門開幕儀式舉行,這也預示著全球第三座紅點設計博物館正式落戶廈門,另兩座分別在德國和新加坡。這也是目前唯一一座完整匯集「紅點設計大獎」三大獎項——「紅點產品設計大獎」、「紅點設計概念大獎」和「紅點傳達設計大獎」獲獎作品的紅點設計博物館。
  • ...地鐵|上海地鐵|外賣|上海博物館|上海|上海機場|計程車|英語
    /地鐵颳起了「北歐風」/地鐵全面消毒,所有乘客都帶著口罩。不止是地鐵,各行各業抗「疫」還在繼續!交通出行:地鐵公交、客運站、飛機航線上海地鐵248座車站測溫進站為了保證地鐵運營結束後有充足的時間清潔消毒,上海地鐵自2月7日起暫時取消軌道交通1、7、8、9、13號線周五、周六延時運營,只保留2、10號線周五、周六延時運營。
  • 11號線沙井地鐵口成了「網紅打卡點」
    11號線沙井地鐵口成了「網紅打卡點」 2020-04-07 19:0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地鐵劈叉?直播「索吻」?這些「網紅」的處罰結果,來了!
    近日,一些「網紅」挖空心思的「驚豔一把」,著實讓許多人「驚掉了下巴」!這些「網紅」,本只想博取流量上個熱門,卻沒想因違法亂紀上了新聞——他們因違反了治安管理條例及相關媒體平臺的管理規則,相繼受到了行政處罰或封號限流的處理。
  • 網紅地鐵裡劈叉賺流量?警方出手了
    近日,有網友爆料上海地鐵13號線內有兩名年輕女子直接在人來人往的站臺上劈叉視頻顯示,兩名年輕女子從地鐵車廂內走出,隨後在站臺上同步做出劈叉動作。她們身後的站臺信息顯示,視頻拍攝地是在上海地鐵13號線武寧路站。網友紛紛質疑:地鐵豈是「秀場」?
  • 貴陽第二個網紅地鐵新地標揭幕 北京路站點邀你來「打卡」
    多彩貴州網訊(本網記者 楊昌鼎 實習生 金藹玥 胡翼婕)「這裡太適合拍照了,燈光秀也很好看。」50歲的貴陽市民張女士高興地說。8月16日,貴陽「北京路地鐵站商圈」正式揭幕。據了解,這是繼貴陽中山西路地鐵站後,貴陽的第二個地鐵文化網紅新地標。
  • 首屆北京網紅打卡地展播:地鐵大興機場線
    「首屆北京網紅打卡地上榜名單共100家,分為七大類主題榜單。即日起,北京旅遊網將對這100家首屆北京網紅打卡地逐一介紹,為您遊玩北京提供參考。人文景觀類——地鐵大興機場線打造「五縱兩橫」的綜合交通主幹網絡是北京大興國際機場規劃設計中的重要部分。「五縱」中的「一縱」指的就是地鐵大興機場線,它連接北京新機場與中心城之間,承擔大量國內外旅客的運輸任務,被大家親切地稱為「新國門第一線」。2019年國慶前夕,地鐵大興機場線與大興國際機場同期運營。
  • 上海徐匯:「神仙操作」 網紅街區化身「移動博物館」
    打卡網紅街區,探尋電影故事,策展人全程導覽,上海電影博物館新時代文明實踐基地珍貴館藏走進街區啦!街道建築成為展區空間,整個街區化身為「移動博物館」。  上海電影博物館全新電影主題文旅品牌項目「移動博物館·Film Walker」在2020年歲末正式推出了。
  • 首屆北京網紅打卡地展播:周口店遺址博物館
    「首屆北京網紅打卡地上榜名單共100家,分為七大類主題榜單。即日起,北京旅遊網將對這100家首屆北京網紅打卡地逐一介紹,為您遊玩北京提供參考。人文景觀類——周口店遺址博物館周口店遺址博物館位於房山區周口店龍骨山腳下,是一處自然科學類博物館。新館建成於2014年,它已經是第三代博物館了。從300平米,到1000平米,再到現在的8000平米,是周口店遺址保護工作做得越來越好的明證。
  • 2020首屆北京網紅打卡地推薦榜單發布
    為貫徹市委、市政府《關於加快培育壯大新業態新模式促進北京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培育發展一批網紅打卡新地標,滿足年輕時尚消費需求」,圍繞北京消費季主題,2020年8月,北京市文化和旅遊局指導啟動了2020首屆北京網紅打卡地評選活動。此次評選活動受到了社會高度關注,特別是網絡投票期間,各媒體、各候選打卡地以及大量網友積極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