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約翰尼斯·維米爾,就不得不提到他的著作《戴珍珠耳環的少女》。
1657年12月15日,維米爾悄然離逝,這個生在荷蘭藝術史黃金時期的偉大藝術家,僅僅留下了34幅作品以及一段謎樣的人生。直至200多年後,他才得到世界應予的崇拜,19世紀開始維米爾的畫,成了收藏界千金難求的至寶。
人們熱愛維米爾的畫,熱切探尋他的一生,然而最了解維米爾的人,卻是一個以偽造他的作品而生的贗品騙子——漢·凡·米格倫。
米格倫原本也是一名仰慕米格倫的畫家,但過於濃重的模仿風格,使他一直鬱郁不得志,直到他的一幅畫被誤認為是某位藝術家的作品時,他似乎發現了一條致富之路——偽造名畫贗品。
無論是收藏價值,還是數量稀少的畫作,維米爾都是他偽造贗品的最佳選擇,經過長達五年的閉關修煉,他對維米爾的繪畫技法和風格進行了更深入的研究與臨摹。
此外,為了讓偽造的畫看起來像經歷了200多年的時光,他在顏料中加入了苯酚-甲醛樹脂,可以油畫顏料在短時間內幹透,再經過高溫烘烤和碾壓,撒上特製的灰塵,一幅貌似充滿時間賦予的龜裂紋理,被歲月風霜了豔麗顏色的完美贗品就這樣誕生了。
米格倫偽造的贗品之所以技高一籌,跟他從不模仿原畫作,只復刻畫家的技法和風格從而創造一幅全新的畫作有很大關係,他所偽造的更像是藝術家本人,而他自己卻成為了最完美的「贗品」。
1937年,米格倫以維米爾畫風所偽造的第一幅贗品——《以馬忤斯的晚餐》一經問世,就被當時著名藝術史學家亞伯拉罕·布雷德休斯鑑定為「維米爾的一幅傑作,甚至是最出色的傑作」。
《以馬忤斯的晚餐》是維米爾極少涉獵的宗教題材,米格倫精湛的模仿技術,加之維米爾存世作品的稀少,讓人們很難去細緻甄別,所以人們都深信此畫確實出自維米爾之手。
義大利巴洛克之父卡拉瓦喬也有一幅作品名為《以馬忤斯的晚餐》,而米格倫所偽造的《以馬忤斯的晚餐》則被藝術學家們認為是維米爾在義大利求學期間,以卡拉瓦喬的作品為原型所創作的作品。
在有專業人士的背書認證下,1938年,鹿特丹倫勃朗協會以52萬荷蘭盾(約合464萬歐元)買下並捐贈給荷蘭博伊曼斯-凡伯寧根博物館,並在同年的古典油畫展中作為亮點作品展出。
《以馬忤斯的晚餐》讓米格倫賺得盆滿缽滿,但這只是他偽造生涯的開始。
在這之後,他又偽造了博爾奇風格的《男人肖像》、馬勒·巴伯的《女人喝酒》,以及以維米爾畫技和風格創造的一系列畫作。
甚至他還以維米爾的風格仿製了達文西的《最後的晚餐》。
1942年,他以維米爾風格偽造的《耶穌與罪婦》再次引來了收藏者們的關注,市值甚至達到了165萬荷蘭盾的天價。同時引來的,還有當時德國納粹最高將領之一的赫爾曼·戈林。
戈林為了得到這幅《耶穌與罪婦》以便獻給熱愛藝術的希特勒,用當時在荷蘭掠奪的200多幅名畫與米格倫進行了交換。
然而就是這幅讓他大賺特賺的畫,也差點要了他的命。
1945年,二戰結束,荷蘭政府以維米爾將國寶作品《耶穌與罪婦》賣給德國納粹為由,判處了米格倫「通敵賣國罪」。
性命攸關之時,米格倫不得不將自己多年的偽造歷程全盤託出,為了證實所言非虛,並在記者和陪審團的監督下,歷時大半年,最終完成了他人生中最後一幅偽作——《少年耶穌與長老》。
《少年耶穌與長者》一經問世,全國人民都為之雀躍,因為維米爾不僅保住了200多幅真跡名畫,還將贗品賣給了納粹,狠狠地戲弄了德軍。
叛徒逆轉為英雄,也就在這一夕之間。
然而,死罪可免,活罪難逃,1947年,荷蘭政府為保公正,還是以「偽造罪」判處了米格倫一年的監禁。
但由於長期處於「叛國罪」的壓力下,心力交瘁的米格倫最終還是在同年底死於心臟病。
2009年,關於米格倫的傳記《製造維米爾的人》正式出版,也許是他從不仿製原畫作,也許是他拯救了荷蘭200多幅名畫,人們對於這位「騙子」並不能徹底厭惡,甚至1947年荷蘭進行的「最受歡迎的人物」的民意調查中,成為了僅次於荷蘭首相路易斯·比爾,第二名受歡迎的人。
然而,在網際網路信息十分發達的今天,我們也不難發現,關於米格倫的「贗品」仍不那麼容易找到,也許這是人們對米格倫表達喜愛同時,也對「假貨」所需要堅持的底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