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居士問|如何看待自己念頭的起落?

2020-12-14 佛法學習

居士問:自然師父,因為一直的不自信,好像一直在內在尋求一種指導,所以形成了那種傾聽內在語言的習氣。因為一開始我確實有那種被指點的感覺,但是後來的時候,我發現內在的音聲都是直指我自己的心思吧,就在這裡止步了。您告訴我說先學會不傾聽內在的聲音,那時我想我自己真正的心思,為什麼要有一個聲音指點出來呢?我自己意識不到嗎?我應該如何下手?就是說每起一個念頭,我自己要看到這個念頭的動機嗎?記得有過這樣一個疑問是這樣的,有人說過我一句,連觀個心行也不會,我以前會止住自己的念頭 ,然後像個旁觀者看來來往往的念頭交鋒,有時入其中轉換角色,有時是問題提出者 ,有時是問題回答者。有一次換了一個方式 ,舉個例子,夫修燈,輕按我肩頭踩上兩層的凳子,我歡喜的說,我這小肩還有點用。接著思維,我為什麼說出這話?因為我一直認為自己沒用,有一點用就高興 ,所以會這樣說 。又思維,如果一直這樣認為 ,我會永遠沒用,所以我就一直一直沒用 ,習慣了自己的無用 ,認為自己就是沒用 ,這樣就成了一個可憐人 ,我一直以來的依賴心就是這樣根深蒂固的。我找念頭起因、落處 ,時時這樣警覺 ,是否可取?

自然法師開示:

叫你不要去傾聽自己內在什麼內心的聲音,只是叫你先不要把自己的一心的作用,自己妄想分別成了種種內外,然後在這個內外上面,又形成了種種似乎不必要的怪力、亂想。

你認為的指引,假如真的是心性中的指引,那就是正面的提攜,如果是正面的提攜,那就是指引。

若只是讓你一直墮在好像有種內在的音聲不斷在導引上,而起成一種妄想執著,那就不是指引,那反而成為一種迷惑。

所以《楞嚴經》講自心要先學會不迷於自心。

內在的指引,若是你還在執著,那就如同你後面講的,你一直覺得有用沒用,「自己有用沒用」那種聲音,一樣永遠在你心裏面,你就永遠受這種念頭的勢力。

在這個念頭的勢力下面,你只能受其束縛。你只是在這個上面一直隨著念頭不斷地造作,似乎好像真的有所改變,真的有所變化,然後永遠迷失自己。

所以你用這種心思去找念頭的起處落處,就如同我常講的譬喻,你站在鏡體之前,你只是一直不斷地攀緣鏡色的起處落處啊,不過都是什麼?徒勞而已。

你訓練自己念念清楚什麼是鏡體,當你明白鏡體時,鏡色的起處落處,不就當然就在眼前嗎?

因為哪個鏡色不是鏡體所顯現?你要避開鏡體去找鏡色的起處落處,那只是讓你更迷失鏡體而已,那更墮在鏡色,從起處落處處,就墮在鏡色永遠難以自拔處。

所以我常常跟別人講,如同有人被鏡色迷惑,在鏡色迷惑,事實上你只要認得鏡體就好,眼前的鏡色迷惑不迷惑,你都叫做明明白白。

可是這個人不肯回頭去認鏡體,只是站在鏡色上面,一直告訴自己我怎麼樣如何不受如是鏡色迷惑,縱然他能夠咬著牙,跺著腳,捶著胸,一直不斷地好像很勇猛的面對鏡色,也不過就是一個痴人而已。

因為鏡色根本就是鏡體,你真正知道是鏡體時,鏡色過去那種迷惑,那種成住壞空,那種起滅無常,不過就是眼前幻化而已。

因為他就是一體,誰要讓你在鏡色上面一直不斷的迷失?在鏡色上的任何造作,就是迷失鏡體時。你只要站在鏡體上,就是一切鏡色大明時。

這才是你要去做的,所以不是要去觀念頭的起處落處,而是你要在覺心上體會念頭的起處落處。

反過來說,因為是在覺心上體會,所以念頭的起處落處,你觀的是覺心的根本從來不生不滅處。因為覺心現前就是這些起處落處,所以這樣的觀叫正觀。假如你是背離覺體說去觀念頭的起處落處,那叫邪觀。

居士:自然師父,就是說我不用琢磨這個念頭是怎麼產生的,產生的原因。這樣就是一種造作了,應該是一種直下的照見。可是我好像沒有那個能力。就是那個聲音直指我心的時候,有時候還反應不過來。曾經有一次我掃著地的時候,突然發生一個現象,好像我不是我似的,一切音聲瀝瀝在耳邊,我不會描述那個感覺。那時愛人跟我說話,我衹是木木的聽,我覺得他在影響我,我很快從那種狀態裡出來了。自然師父,我知道是一心的作用,所以別人說附體什麼的我都不害怕,因為我知道那是我自己的心。感恩

法師:

直下的照見,就在你覺得「我好像沒這種能力」時,你就沒有用到直下照見啊,那覺得這句話的是誰?

就是太常於習慣於墮在自己的音聲裡面,所以你後面所說的那種狀態,「好像不是我,好像別的聲音聽不見」,你就沉迷在這種氣氛、氛圍裡了。

假如直下就能照見,「好像沒這種能力」,都當下知道「覺得這句話的是誰」?

將來慢慢的,連覺得好像不是我的感覺,好像突然好像飄飄的那種感覺,你都會知道「覺得的是誰」?

念念把「覺得的是誰」那個覺心現前,不要隨著感覺。

也就是我說的,不要去追尋什麼內在聲音外在聲音。內在外在都要告訴自己「覺得的是誰」,才叫直下照見。

不然你說附體,別人說附體,你就說「那都是自心」,你這種說法,這自心,那一樣還是墮在那種感受之中。整個心思都被感受所蒙蔽,那才是真附體呀。

行者就是學會每個念頭起處,就要先告訴自己「覺得的是誰?」

就類似我講的鏡子,每個鏡色起處都要知道「能現鏡色的是誰?」

將來你看到鏡體時,鏡色任其顯現,你都知道是鏡子的必然爾。

覺心亦然,當你在每個念頭都思維「覺得的是誰」,將來你能站在覺心上看念頭時,覺心跟念頭其實都是當下,但是你會在所有的一切念頭的變化裡面,你知道那就是覺心的根本法爾如是,就是如此而已。

那個時候就叫做跳開種種滾滾紅塵。

居士:

頂禮自然師父

念從覺中現 現從根中有

無心亦無現 無現不知有

這裡面有毛病嗎?這裡的根不是說六根,是說那個大覺心體吧?

自然法師開示:

你要真知道是覺體,那但說六根的名相又有何妨?

覺體之中一定不限礙於用吧?所以用中就有根中的種種作用啊。

知道是六根,因根中所起,那也知道就是大覺的根本一體性用嘛。

所以名字、一切名相不能圓融,表示現在於覺,於現前的感受,也還是心裡不知道怎麼樣回頭,所以你剛剛問是就只有這樣子參而已嘛?

剛開始單刀直入,就是那樣子打破你無始劫來對感覺上面,對意念上面的種種妄想執著,先打破為止。

總有一天你在念頭上面,你知道有一個明明白白的心現前時,那個叫明心現前,那個叫觀心現前。

你要是能夠最初體會到古德講的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那個時候你就知道,當初的就是這樣一念的念念回光,他將來開啟的智慧才是大用。

-上自下然法師2020年隨機開示(2020-09-12)

相關焦點

  • 如何處理自己的「念頭」?怎麼才能不亂想!
    作者:了空居士問:如何從後知後覺進入這個當知當覺?因為我在觀察自己念頭的時候,我老是發現,我所覺知的並不是當下,我覺得老是過去了的5、6秒鐘或者7、8秒鐘的那個時候的事情,當下發生的事情好像覺察不到。答:很好,這個問題問的很好。這個問題就觸及到修行與現實生活的關係了。修行本來就是開發我們的智慧,本來就是增長我們的福報。你剛才說這種偏於智慧,當然福報的根源也是智慧。一個有智慧的人他處處都是在行善積德,處處都在增長福報,所以這智慧是第一重要的。那麼如何轉呢?
  • 快問快答:18歲時,大家都是如何看待這些問題的
    快問快答:18歲時,大家都是如何看待這些問題的 2020-10-05 16:2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眾說維摩詰 文殊妄問居士反答
    裡 文殊與維摩詰居士的一段對答進行討論。但就這一段在百度 和微信上搜索 發現從論求空這裡 ,摩詰居士答「當於了六十二見中求」。 這裡開始就有很多牽強附會,肆意發揮的經文解釋,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搜索下來竟然沒有發現一個像樣的。覺得有必要把此次討論貼出,以撥亂反正。 「空當於何求」這本是妄求的問句,居士不加反駁,而直接以反話答之。從情理上很好理解並無高玄。大家也可以百度其他人的解釋,以亂顯正。
  • 靜坐時如何全神貫注,又如何似守非守?
    作者:了空居士問:為什麼不要全神貫注地意守?答:其實古人也說到,不可用心守,不可無意求,用心守著相,無意求落空。我通過自己的親修實證,我發現——我們的精神會影響我們的人體場,假如我們全神貫注地意守,就使我們的人體場定型了,也就說頻率就固定了;假如你們落空了,不注意你們的身體,你的人體場和你的身體就偏轉。
  • 陳兵教授:懷念賈題韜老居士
    我曾問常去拜訪的明真老法師:賈題韜何許人也?回答:「大居士,中國佛協常務理事,開會時見過,剛在中國佛學院來講過禪宗,棋下得特別好,在成都,很有名。」 1987年夏,我調到四川大學後,打聽到賈題韜居士家住城西棗子巷省政協家屬院,不久就騎車去拜訪,從此開始了與這位老居士8年的愉快交往,其誼可謂在師友之間。
  • 崇建老師工作坊之課後問與答
    (這是規則)2、跟孩子討論失落的情緒,討論反悔的給予,孩子怎麼看待?我是如何看待?3、我會在討論之後,買一個送給孩子。問:期待進階課程. 還有問不出感受怎麼辦? 如何分辨是小我在編劇情?還是真的感覺難過?答:1、問不出感受,那就以情緒選項。其次,等到衝擊明顯時,再提問感受。
  • 外交部發言人就中國與立陶宛關係答記者問
    外交部發言人就中國與立陶宛關係答記者問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5-02-10 19:13 來源: 外交部網站問:2013年9月立陶宛總統會見達賴後,中立關係遇到困難。中方如何看待中立關係前景?   答:2014年12月,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塞爾維亞出席第三次中國—中東歐國家領導人會晤期間,會見了立陶宛總理布特克維丘斯。立方表示,立方高度重視發展對華友好合作關係,尊重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堅持一個中國政策,承認西藏是中國的一部分,不支持任何主張「西藏獨立」、有損中國領土完整的分裂勢力和行為,今後願以妥善方式處理此類敏感問題。
  • 淨宗法師:在家居士如何做早晚課?
    問:在家居士早晚課該怎麼做?淨宗法師答:除非工作特別忙,作息時間沒有規律,難以掌握,那就沒有辦法。否則早晚設一個相對固定的時段,來做自己的佛法修持,這樣最好。如果有一定的規律,會形成良好的習慣。哪怕白天再忙碌,至少早晚都有念佛修持。
  • 念頭一動就知道,不睬它,要觀照念頭的起處
    問:平時知道不要著相,可碰到事情又忘了。答:這有什麼用?!這是你僅懂一點道理而未真實修煉的緣故。應該趕快改正,精勤修習,多多打坐,綿密觀照才是。問:請師父談談「時時觀照」 。答:我們的念頭多得不得了,剎那的念頭很多。因為我們八識田裡的種子太多,好的、壞的都藏在裡面。比如我們看香蕉,只用眼識,不用意識,香蕉就是香蕉。眼睛就好比是照像機。如果用意識,看到香蕉就想:「這是香蕉,很好吃。這個大,那個小。」
  • 如果面試時問到你的缺點時,如何機智的對答?
    答|百度派 @派網友面試是進入職場的第一道門檻,在面試過程中難免會遇到「你的缺點是什麼」這樣的問題,確切的來說這是一個老掉牙的問題,但是也是一個面試官對面試者臨場反應、語言組織、思維條理屢試不爽的經典問題
  • 愛「心」公益課|「熱問優答」父母如何做到覺察才能有利於孩子的...
    即日起,濟南市學生心理健康指導中心推出愛「心』」 公益課系列,「熱問優答」「心理微課」「諮詢師直播」「專家訪談」,普及心理健康知識,為公眾解疑答惑,以更專業的態度、更細緻的服務、更溫情的陪伴,引領更多家庭構建和諧親子關係,助力孩子健康快樂成長。
  • 居士疑問:去寺廟裡念佛功德大,還是在家裡老實念佛功德大?
    問:我一生貧困身體不好應該怎麼辦?應該每時每刻做點什麼,具體怎麼做?答:努力工作、安心念佛、發願往生。問:每次吃飯時,若供佛時,請阿彌陀佛,也請十方三世一切諸佛應供,可以不?還是只請阿彌陀佛,請師父開示。答:直接念南無阿彌陀佛,即是供養一切諸佛,其它儀式只是讓自己覺得安心而已。
  • 愛「心」公益課|「熱問優答」父母如何做到覺察才能有利於孩子的成長?
    即日起,濟南市學生心理健康指導中心推出愛「心』」 公益課系列,「熱問優答」「心理微課」「諮詢師直播」「專家訪談」,普及心理健康知識,為公眾解疑答惑,以更專業的態度、更細緻的服務、更溫情的陪伴,引領更多家庭構建和諧親子關係,助力孩子健康快樂成長。
  • 一問易答:智能手環如何實現睡眠監測
    體動記錄儀可以檢測微小運動,來確定我們是否處於清醒、淺度睡眠還是深度睡眠中,至於如何確定使用者的狀態,這就要依靠手環的預設參數了。 手機學霸【duang家將】在一問易答中問:
  • 【答網友問】隱形眼鏡如何護理?
    【答網友問】隱形眼鏡如何護理? 問:隱形眼鏡如何護理?答:隱形眼鏡的護理主要包括配發和複查兩個方面。
  • 黃念祖老師夏蓮居居士論念佛
    老實念:但只老實念,不必問如何。莫管同與異,休論自與他。只貴願力強,那怕妄想多。散亂固成病,分別易入魔。境緣無好醜,佛號一掃過。句句念能真,決定出娑婆。念佛最忌,精神渙散。字句模糊,先快後慢。既無音節,又不連貫。心不應口,聲不攝念。輕忽養識,古德所嘆。如此念法,永難成片。
  • 公考面試問什麼答什麼,題目背後的隱藏問題你看懂了嗎?
    無論筆試還是面試,在答題時我們必須要解決的首要問題是:這道題究竟在問什麼?有些問題非常簡單,所見所聽即是所問,只需要把題幹寫到的問題回答出來就可以了。這道題表面上是讓你談對「縣長直播帶貨」的看法,實際上隱藏著「如何看待利用新技術服務群眾」和「如何看待政府(及其工作人員)利用商業手段來『帶貨』」這兩個問題。
  • 【明一居士弘法影音】你想孩子好,首先你自己好.孩子是你福報的展現.你福報不夠,你的孩子就有問題.
    答:因緣不足,不如不幹,幹下去不一定好。 4、老師,我學佛;可我家人不信,說不要學習了,愛人因為我學佛,要跟我離婚怎麼辦?可我想學佛,怎樣和家人說通,幫幫我好嘛?答:學佛就是學習把生命、生活和做人的道理提升,就是學習如何把自己的人生過得更豐富。你學得好家人應該不會反對,家人反對你做的事情,你就不要做。
  • 心理學:如何覺察自己的潛意識?學會問自己問題
    上一篇提到了人的潛意識即是命運,大家都問了,那我該怎麼做?在心理學裡一直常用的一個詞語就叫作:覺知;只有覺知才能看見,只有看見才能面對,只有面對才有可能接納、改變或者宣洩;那麼我們該如何來覺知自己,如何覺察到自己的潛意識的真實狀況,而不被表面所蒙蔽,經常作出連自己也不能理解的行為。
  • 來自家長的8問8答!你最想知道的課程真相大揭秘
    今天,魚sir就給大家深扒一下這個口語精靈課到底什麼情況,並且,我會結合1位帶孩子在噠噠英語學了1年課程的家長反饋,看看這位媽媽時如何看待噠噠英語家的課程的。答:學習效果是滿意的,達到了我當初選擇讓孩子去上課的目的。問:那為什麼不繼續學下去?而是選擇退課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