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這篇文章來自我的好友—趙曉璃,她是財務出身,在企業做了十年直到財務經理,如今成功轉型為專業級別的資深職業生涯規劃師,目前已出版了四本職場書籍,給很多朋友帶來了切實的啟發和幫助。
她的文章多是結合真實職場諮詢案例而來,條理清晰,注重實用性和落地方法,不論你需要專業的職業諮詢師幫助指導,還是通過閱讀文章反思自己找到出路,你都能在她的文章裡找到答案。
她的微信公眾號「璃語職美人」(crystal_words),這是我見過的最優質的原創公眾號。
建議你讀到結尾,因為有重磅驚喜!
掃描圖中二維碼即可一鍵關注,有新人福利哦~
文 | 趙曉璃
首發 | 璃語職美人(ID:crystal_words)
有很多讀者在後臺給我留言:「曉璃老師,為什麼我也想努力,可就是提不起精神呢?」
在我看來,一個人想要在任何領域變得充滿力量,就要學會兩個字,取捨。
取捨為什麼會這麼難?
在面對人生大大小小的十字路口時,我們又該如何進行取捨呢?
今天的文章,結合之前真實的職業諮詢案例,希望能給到你不同的啟發。
01
抉擇之苦,
天地懸隔
抉擇為何如此艱難?
有所決定,必然有所捨棄,因為有「是」必有「否」,每做一個決定,即是排除或否決其他可供選擇;
決定的英文單詞decide這個字的字根cide,本意為slay(殺害),如見於「suicide」(自殺);
抉擇之苦,天地懸隔。
我們先聊聊三部電影。
第一部電影是《唐山大地震》。
7月的一個晚上,唐山發生了大地震,劇中的方大強為救妻子死了,龍鳳胎方登和方達被同一樓板壓在兩邊,無論要救哪一個,都必須放棄另一個,方大強的妻子元妮(即孩子母親)選擇了體弱多病的弟弟方達,而意識尚且清醒的姐姐方登聽到了母親做出的抉擇。
方登一開始對母親是怨恨的,直到自己加入了汶川地震的救援工作,親歷了生死攸關的劫難之後,才漸漸理解母親,放下了心中的怨恨,與母親達成和解。
(這位一生中一直在強調「沒了,才知道什麼是沒了」的母親,無論在怎樣的平靜之下,內心也永遠會湧動著波瀾,那雨夜的嚎哭一直會出現她的夢裡.)
第二部電影是《蘇菲的抉擇》。
主人公蘇菲和孩子們身陷集中營,一名納粹軍官看上了頗有幾分姿色的蘇菲,便提出讓蘇菲陪他過夜,則可以保她性命,另外還能保全一個孩子。
蘇菲陷入了巨大的痛苦,她懇求軍官不要讓自己做這樣的抉擇,但淚水換不來完整的保全,只能二選一,最終蘇菲選擇了讓兒子活下來,當他們把女兒抱走時,女兒那痛徹心扉的慘叫聲讓蘇菲的內心飽受折磨。
(當女兒被抱走時,蘇菲臉上痛苦至極的表情)
第三部電影是《紅翼行動》。
這是美國在阿富汗戰爭中發生的一段真實故事。
海豹突擊隊第10分隊上尉麥可·莫非領導一行四人進行先期的偵查和監視任務,不料被當地的牧羊人撞見,他們必須迅速決定,要不要殺掉牧羊人。
鑑於大家很難決定,上尉莫非讓大家投票選擇,結果一人選擇棄權,一人主張殺,一人主張不殺,決定權再次回到了上尉莫非的手裡。
莫非選擇了不殺,將牧羊人放走。
事後牧羊人將海豹的位置告訴了塔利班,塔利班對海豹潛伏區域發起進攻,四人小組中有三人先後陣亡,前去營救的部隊在途中遭受塔利班的攻擊,機上8名海豹及8名160特種陸航團共16人全部陣亡。
(畫紅圈的是倖存者馬庫斯)
每個人都曾站在抉擇的十字路口面臨著選擇,有小的也有大的,有選對的也有選錯的,而有時候,你不得不去做一個抉擇,儘管你知道,這個抉擇註定會伴隨著痛苦。
職業生涯中的抉擇也是如此。
我們都不是孤立的存在,職場作為我們每個人生存系統的一部分,必然會受制於很多因素,當抉擇來臨,每個人都會根據自己的核心原則進行決定,有的是利益,有的是道德,還有的是情感,等等。
在抉擇的那一剎那,你就註定要承擔相應的痛苦和代價。
02
「26歲那一年,
我放棄了自己的職業生涯」
諮詢者秋霞(化名)找我諮詢的時候,聲稱自己感受到了「職業危機」。
秋霞是工商管理專業,因覺得該專業過於空泛,沒有實質性內容,便在大學期間考取了會計證,畢業後來到了一家公司上班,從出納員做起。
一年之後,由於她工作兢兢業業,便被提拔成費用會計;兩年後,因公司打算研發新的產品,急需成本會計,領導便找秋霞談話,有意培養她做成本會計。
就在這個關鍵時刻,秋霞兩歲的女兒被檢查出患有重疾,而秋霞的老公是做工程的,事業剛有起色。
秋霞思來想後,一來女兒要治病花費不菲,家裡必須要有一人負責賺錢給孩子治病;二來家裡必須要有一個人呆在家裡悉心照顧女兒。
秋霞做了一個決定,放棄自己的工作,專心在家陪伴照顧女兒。
一晃五年過去了,在秋霞悉心的照料下,女兒恢復的很好,轉眼就能入學了。
這個時候的秋霞30歲出頭,她去了人才市場發現,由於這五年的職業生涯一片空白,前期缺乏系統的專業積累,也就意味著,站在HR的角度來看,她的專業及經驗值無法匹配相應的年紀,所以找工作一路受挫,她不知道自己該如何在職場重新起步才好。
秋霞當年放棄不錯的工作機會選擇照顧女兒,背後凸顯出的是她的抉擇標準,為進一步明確背後的抉擇標準,我帶秋霞進行了一次生涯建構,漸漸發現,秋霞的生涯建構集中在兩個類別上:一是家庭和人際關係,二是工作的內在獎賞上。
在第一個類別上,秋霞坦言自己喜歡的是和人非功利性的、真實的接觸,討厭社會上利益驅動的接觸,她渴望能夠幫助他人啟發內在潛能;在第二個類別上,她喜歡獨立性較高的工作方式和內容。
這個時候,秋霞的內心衝突漸漸得以浮出水面。
原來,凡是和人際接觸有關的職業,與她過去的痛苦經驗密不可分。
秋霞心性單純,在早期成長經歷乃至後期照料孩子的過程中,總能遇到不懷好意的眼光和莫名的冷嘲熱諷,讓秋霞不敢面對他人,漸漸變得自卑起來。
通過階梯法步步篩查,秋霞選擇會計工作的一個重要緣由,在於可以不用過多地和人接觸,與此同時,她的內心渴望和人接觸獲得認可,但由於內心傷痛的體驗,她選擇了「機械式、流程化」的會計工作。
所以表面看起來,她是為了女兒選擇了放棄工作,但從更深層的原因來看,女兒生病只是一個導火索,讓秋霞聽從了內心的聲音,放棄了之前出於「逃避人際」而選擇的「會計工作」。
秋霞坦言,自己做會計那幾年,實則並不快樂。
事實上,和秋霞一樣,很多人在生涯中感受到痛苦的根源,很多時候並不在於選擇本身,而是在於選擇的背後,我們的內心發生了衝突。
03
化解內心的衝突:
尋找第三種選擇
我想起曾經看過的一段視頻。
這段視頻是一段TED演講,演講人是一名身患癌症被宣判死亡的女性在經歷了「瀕死體驗」之後,獲得了一種前所未有的洞見,重新復活並戰勝了癌症的故事。
整個演講中,讓我印象深刻的是這麼一段話,大意如下——
「想像你拿著手電筒在黑暗的倉庫裡,你目光所及的也只是手電筒的光束範圍,你無法看到更多,你內心惶恐而害怕。突然有一天,倉庫的燈亮了,你窺見了倉庫的全貌,也知道倉庫裡都有哪些東西。突然停電了,此刻的你雖然還是拿著手電,依靠有限的光束看倉庫,但你的頭腦已經和之前不一樣了,你對倉庫已經有了更為全面的認知,這個時候的你就不會再害怕了。」
想想看,當我們深陷困境的時候,何嘗不是因為我們受限於自己的思維和認知,過分關注眼前的困境,而忽略了其他的可能呢?
這就是「第三種選擇」的重要意義所在。
「第三種選擇」通常出現在諮詢的中後階段,諮詢師和諮詢者通過充分的溝通,諮詢者內心的衝突已瞭然地呈現出來,此時諮詢師就要承擔「手電筒」的功用,帶領諮詢者到達之前的思維照不見的領域,發現更多的可能。
放到前文秋霞的案例中來。
第一次諮詢結束後,我給秋霞布置了一個任務,讓她積極尋求各種可以把握的就業機會,不要評判,記在紙上,第二次諮詢時反饋給我。
第二次諮詢時,秋霞和我說了兩個選擇,一是徹底放棄會計到一家公司做人事助理工作,二是她家附近的街道正好在招聘財務工作人員,秋霞符合招考條件,如果用心準備,問題應該不大。
第一種選擇是面對人的工作,但放棄了多年的會計專業,秋霞覺得有些可惜;第二種選擇做的是財務工作,但按照之前的建構結果,秋霞依然會出現和之前類似的痛苦感受,因為財務工作性質決定了這份工作的反饋期長,無法滿足秋霞渴望和人互動的願望。
我帶領秋霞從其他可能性出發,試圖找到一條新的出路,既可以不用放棄之前的會計專業,又能往和人打交道的方向發展,尋找到內在的意義和價值,進而感受到真正的快樂。
事實上,秋霞照顧孩子的這五年並沒有閒著,她考取了心理諮詢師證書、營養師證書等等,也希望未來能往相關領域發展。
最終,我和秋霞達成的共識就是,積極準備街道考試,先進入街道機構穩定下來,等時機成熟,可以考慮組織一些相關活動,漸漸拓展其他領域。
後來的秋霞考入了街道。
兩年過去了,秋霞除了本職財務工作之外,還積極組織街道的各類活動,例如針對孕產婦的營養公開課、新手媽媽的育兒課程,等等,正好能把之前學習的營養學、心理學知識加以運用。
如今的她把街道活動安排地有聲有色,成為了街道的「財務兼講師」,感受到了莫大的快樂。
04
什麼樣的人適合從事生涯諮詢?
結合自己之前的諮詢實踐,我整理出四點體會和你分享:
▌職業諮詢到底是什麼?
職業諮詢是心理諮詢的分支。
想做好一名生涯諮詢師,不能貪圖捷徑,它離不開深厚的心理學功底,我們不能「頭痛醫痛、腳痛醫腳」,而是應該帶領諮詢者,通過相關的諮詢技術,將諮詢者的內心衝突漸漸浮現出來,方能找到問題的根源。
▌生涯悲劇是如何發生的?
很多的生涯問題,和人格狀態及自我認知偏差不無關聯。
生涯發展不順者各有各的痛苦,如果未經過系統專業的諮詢,很多人會誤把痛苦進行錯誤歸因,導致錯誤的抉擇乃至行動,埋下了生涯悲劇的種子。
▌如何挑選靠譜的諮詢師?
生涯諮詢是近年來迅速崛起的領域,不少人摩拳擦掌想在這個領域躍躍欲試,於是這個領域難免「泥沙俱下、魚龍混雜」。
鑑別一個諮詢師是否專業靠譜,一是要看這個人做了哪些事情,TA是否在這個領域潛心鑽研,是否在這個領域精進學習;二是要看這個人是否有集結的作品,以及從業的時間長短等。
如果諮詢師只是想賺快錢,通常撐不過三年。
所以如果可能,儘量不要去找從業時間少於三年的諮詢師;與此同時,儘量找有些名望的諮詢師,哪怕收費偏高。
要知道,一個人名譽的累積更是沉沒成本,通常說來,比起金錢,有聲望的諮詢師更會在意自己的名譽,所以不論是從諮詢態度、諮詢經驗抑或諮詢結果來看,普遍會高於其他沒有名望的諮詢師。
▌諮詢師的價值到底在哪裡?
一名優秀的諮詢師,在整個過程中相當於諮詢者的一面「鏡子」。
諮詢師的最大價值,在於通過諮詢技術與方法,折射出諮詢者內心不曾發現的角落,如此才能照到對方看不見的地方,而這些是需要建立在充分溝通的基礎上。
諮詢師真正的價值,很大程度上在於發現他人並且成就他人,而不是一味進行自我標榜,更需要歲月的沉澱與見證。
「當我能夠正視世界,我見到第一道曙光,映在瑪奇河上。這不是審判日,只是又一個早晨,美麗的清晨。」——《蘇菲的抉擇》
—END—
作者簡介:趙曉璃,資深職業生涯規劃師,國家心理諮詢師,職場作家。著有以職業諮詢案例分析為素材的職場暢銷書《停止盲目努力:你的人生需要再設計》,成為職業規劃領域為數不多的諮詢實戰及個人發展實用書籍。2018年職業規劃及工作方法乾貨類新書《從極簡到極致:在擅長的領域做一個厲害的人》已在噹噹、亞馬遜、京東等平臺全面發售。累積諮詢時長2000+小時,「璃語職美人」公眾號創始人,她的文章透著真誠,以思維縝密、條理分明、可操作性強等特點深受廣大讀者喜愛。
沒看夠?點這裡(點擊藍色字體即可跳轉至原文閱讀):
我30歲了,才發現20多歲的選擇是個坑!
換個工作就好了?比糟糕的選擇更可怕的,是你的巨嬰思維!
在擅長的領域做到極致,是普通人為數不多的捷徑
.
【新人福利】
關注「璃語職美人」(ID:crystal_words)
即可獲得以下福利~
關注公眾號「璃語職美人」,輸入「PPT」,即可獲得免費情緒管理課程;
關注公眾號「璃語職美人」,輸入「專業」,即可獲得71個專業的職業規劃書;
關注公眾號「璃語職美人」,輸入「幫助」,即可獲得四種答疑解惑的方式;
關注公眾號「璃語職美人」,輸入「2017職場基本款」,即可獲得2017經典職場乾貨文。
這裡沒有雞湯,也沒有空洞的口號,有的只是一個又一個真實職場諮詢案例堆砌出來的血淚教訓和經驗悲劇,它們或能成為您前進道路上的一盞又一盞燈,讓你少走彎路,早日實現想要的人生!
掃碼關注,即可領取一大波新人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