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與海》:在堅持中懂得取捨,才是大智慧

2020-12-13 木言瘋語

《老人與海》是海明威晚年的經典之作,一經問世就引起了極大反響,之後還被拍成了電影。經過半個多世紀的洗禮,儼然已成為人們閱讀的經典。

大家都在倡導,向主人公桑提亞哥老人在困境中不怕困難,堅韌和永不言棄的精神學習。這種精神沒有錯,也是值得我們學習。

我們也應該看到,在做事的時候,不僅要有不怕困難、堅持不懈,甚至是永不言棄的精神;而更要有在堅持不懈的努力中懂得取捨,做到有的放矢,把做事風險降到最低的大智慧。

而我們的老漁夫桑提亞哥老人只做到了前半部分。在當下的社會中,做到後半部分要比前半部分更加重要。對於「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行為,我們應該停止,不應該提倡。

下面我們通過小說中老漁夫桑提亞哥的打魚經歷,來分析一下為什麼要這樣做。

做事,要有堅持不懈、永不言棄的精神

作為漁夫的桑提亞哥老人,已經連續84天沒有打到魚了。一直跟著老漁夫打魚的大男孩曼諾林,因為打不到魚的原因,父親讓他去了另外的漁船。

這時有其他其他漁民開始議論桑提亞哥打魚的事情,面對非議,桑提亞哥老人並沒有因此而沮喪,而是選擇在第85天繼續出海打魚。老人相信,通過自己的堅持努力,一定會打到魚的。

功夫不負有心人,第85天出海,桑提亞哥老人終於打到魚了,第一條上鉤的是金槍魚,有了收穫。有句話說,有時候不是因為看到結果才堅持,而是堅持了才有結果。正是桑提亞哥老人堅持、不放棄,日復一日的出海打魚,才能有眼前的收穫。

現實生活中,做事也是一樣,有些事情我們只是知道可以去做,但並不知道做多久才能看到結果。例如都知道減肥要「管住嘴,邁開腿」,但在做的時候並不清楚要多久才能達到自己理想的要求。

所以需要我們日復一日不斷的堅持,甚至要養成習慣。在堅持中,這個過程可能是痛苦的,要不斷的進行自我激勵和心理暗示,來提示自己不能放棄。我們需要有克服困中,堅持不懈和永不言棄的精神。

桑提亞哥老人在釣到大馬林魚時,面對困難一直想辦法周旋,經過三天的持續較量,最終捕到了這條大馬林魚。

不管是在過去艱苦奮戰的革命年代,還是在物質豐富、科技飛速發展的當下,這種面對困境,不怕困難、堅持不懈、永不言棄的精神是不能丟的,值得我們學習。這或許也是《老人與海》這部小說成為經典傳閱的原因吧。

可是,大家有沒有注意到,桑提亞哥老人經過幾天幾夜的堅持和努力,最終帶回的大馬林魚是他想要的嗎?只剩下魚頭、魚尾和魚骨架,這顯然不是老人想要的,為此老人還差點搭上自己的性命。

桑提亞哥老人作為一個經驗豐富的老漁夫,面對這樣的情況,他是有可以做出合理判斷的。可他牢牢抓住的那根魚線,一直沒有沒有放手。雖然經過堅持,捕到了這條大魚,但結果確是可悲的。

如果老人可以根據自己的經驗,審時度勢做出判斷,懂得取捨,勇於放棄,可能幾天的努力帶回的會是另外一種結果。

做事,要有懂得取捨、勇於放棄的勇氣

堅持不懈的精神可嘉,但在堅持不懈中懂得取捨,才是大智慧。

作為一個經驗豐富的漁夫,桑提亞哥老人是懂得取捨的。劇情中有這樣的一個情節,釣到大馬林魚後,其他的釣魚杆上也有魚上鉤了,此時老人果斷的用刀斬斷了其他的魚線,牢牢地抓著這一條魚線不放。

只是老人的這次判斷錯了,在劇情發生的過程中,本來可以有多次機會做出取捨,可這些機會都在老人固執的堅持中失去了。

在和大馬林魚僵持4個小時的時候,老人就應該做出放棄的準備。此時天已經不早,這條大魚一直拖著老人的小船往深海去,他的船上沒有食物和充足的水。對於一個經驗豐富的老漁夫來說,他應該知道這樣到了深海意味著什麼風險。

如果在這個時候,老人能果斷的放棄這條大魚,未來幾天大概率不至於顆粒無收。我們在現實生活中,這樣類似的錯誤也是屢屢在犯。

當自己為一件事努力堅持了很久,付出了很多心血和精力,在中途發現根本就不是自己想要的樣子,可我們還會牢牢地抓著不放,心裡想著不能讓之前的心血付諸東流。殊不知這樣傻傻的堅持,會讓自己失去更多。

那條大馬林魚已經帶著小船向深海遊行了兩天。一條獨孤的小船,沒有食物,老漁夫兩天沒怎麼吃東西,大海天氣也變幻莫測,可老人還不捨得放手,因為他不想讓自己這兩天的心血都白費了。此時我們的心態,就像桑提亞哥老人的心態一樣,只是傻堅持。

「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結果只有一個,即使得到了也是曇花一現,結局一定不是自己想要的。老漁夫最後是抓到了這條大魚,可結局是鯊魚們分食了他的成果,自己得到的是一條毫無意義的魚骨架。

俗話說,捨得捨得,有舍才有得。我們在做事的關鍵時刻,一定要懂得取捨。捨棄不等於放棄,是暫時放棄眼前的利益,將來爭取更大的收益。

寫在最後的思考

小說畢竟只是小說,有這樣的結尾,完全是作者為了推動情節的發展需要。如果都非常理性的做出取捨,也就沒有這部小說的誕生了。

可我們的生活不是小說,現實中需要我們做出合理的判斷,懂得取捨,有勇於放棄的勇氣。在處理一些事情的時候,把自己的風險或者損失降到最低,這才是最明智的選擇。

我們做事,需要有堅持不懈和永不言棄的精神。即使在當下,擁有這種做事的品質也是難能可貴的。

我們有必要學習小說中桑提亞哥老人的精神,可現實生活有時候可能比小說還精彩,這就要求我們在堅持做事的時候不能一根筋:對「明知不可為」的事情,堅決不做;在做事過程中,發現結果不可控的時,一定要果斷放棄。

如果老漁夫當時果斷的放棄那條大魚,眼前看著是損失了,可為他降低了生命風險,也為他爭取了其他的捕魚時間,結果可能會得到更多,最差無非還是一無所獲。

對於那些付出了很多心血的事,當已經發現「不可為」的時候,千萬不要像老漁夫那樣抓著「那條線」不放手,這樣容易把自己「勒死」。

懂得堅持很重要,但懂得取捨、懂得勇於放棄,是一種更高的境界。一時的放棄不代表真正的失去,而是為了以後能獲得更多。

歡迎關注@木言瘋語。圖片來源於咪咕視頻。

相關焦點

  • 沉澱自己,懂得取捨
    水的清澈,並非因為它不含雜質,而是在於懂得沉澱! 心的通透,不是因為沒有雜念,而是在於明白取捨! 紅塵滾滾,人生需要沉澱;生活要懂取捨。 沉澱後的人生,會更加的豐富而厚重;取捨後的人生,會更加清簡而美好。
  • 南懷瑾:人到六十,懂得「取捨」,晚景多有福報
    與年輕時候有所不同,曾幾何時,大家為了某個目標,不惜花費時間和精力,即使苦了累了,也不願意放棄,只希望能夠多堅持一些,為自己多爭取一份幸運。 但是,過了六十歲的門檻後,聰明的人逐漸意識到,有些事能夠選擇放下,反而更能彰顯出一個人的智慧,懂得取捨的人,才能把握住人生更多的東西。
  • 做人:學會沉默,懂得取捨!
    做人:學會沉默,懂得取捨! 美文 學會沉默,懂得取捨... 作者:安之 來源:經典語錄(ID:cazysj) 人活一世, 很多事不能順心意, 要學會沉默,懂得取捨, 才能讓心不生怨恨, 才能讓身遠離疲憊。
  • 老人與海,值得推薦
    《老人與海 》讀後感 我讀過許多書 ,它們讓我學到了許多知識, 讓我懂得了許多做人的道理 ,其中有一本書讓我體會很深 ,他就是著名作家海明威寫的《 老人與海
  • 真正聰明的人,懂得在4個地方「裝傻」,蘊含大智慧
    但事實上,越是擁有大智慧的聰明人,越懂得「裝傻」。世界頂級富豪家族的創始人洛克菲勒也曾告誡兒子:「 自作聰明的人是傻瓜,懂得裝作的人才是真聰明。「無論是職場是生活中,真正聰明的人懂得在4個地方「裝傻」,蘊含大智慧。
  • 林潤瀾:懂得取捨,保證學習的高效
    懂得取捨 重點挑薄弱環節來做 臺海網7月25日訊(海峽導報記者 梁靜)雙十中學高三文科生林潤瀾,她的高考成績是 林潤瀾的學習秘訣就是:懂得取捨,保證學習的高效。 林潤瀾說,她不喜歡刷題,只做學校發的作業,「雙十的作業都是精品,認真做就行,要注意從作業中總結出自己的薄弱點」。不過,她也有秘訣:「要學會取捨,重點挑一些自己比較薄弱的科目或題目來做。」
  • 《老人與海》——低谷中的抗爭
    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被授予銀制勇敢勳章;1953年,他以《老人與海》一書獲得普立茲獎;1954年的《老人與海》又為海明威奪得諾貝爾文學獎。海明威一生中的感情,錯綜複雜,先後結過四次婚,也可能因為這個原因,加上海明威小時候母親的影響,書中男孩的塑造也是對小時候性格的補充和完善,更是一個年過半百的老人在經歷世事滄桑之後的淡然,接受生活的種種遭遇,接受自己,接受生活。《老人與海》獨特創作風格的代表,在美國文學史乃至世界文學史上都佔有重要地位。
  • 人生不只是要懂得進退,更應該明白得失與取捨
    聽見心裡令人難過的聲音,就試著抬頭看看深邃的藍天,天空廣闊無垠,絕對可以讓你無處安放的靈魂得到短暫的停留,那些說不清的質樸情愫;看見心海裡破碎難圓的景象,就俯下身子凝視腳下的大地,大地似海般無邊,有足夠的能力去承載我們無法言說的迷茫與悲傷,掙扎不安的感受在那裡得到包容。
  • 學會選擇,懂得放棄,是一種大智慧!練瑜伽也一樣!
    學會選擇懂得放棄,是一種大智慧!練瑜伽也一樣!收到兩條留言,一條說:我在做半犁式的時候,感覺呼吸困難,連續幾天都這樣,我想著是不是在背部加一個毛毯要好一點。借這兩條留言,今天和大家來聊一聊:在瑜伽練習中,堅持固然很重要,但是學會選擇,懂得放棄,也是一種智慧。我們總說瑜伽練習貴在堅持,這裡說的堅持更多的是指練習的持續性,是一種大的方向,是指練瑜伽這件事情。但在小的細節在解鎖體式上,過于堅持就成一種執念了。
  • 放下,才是感情裡的大智慧
    從一無所知,到懂得不少的道理;從不知道什麼是愛,到慢慢領悟愛的真諦;從覺得打死都放不下某個人,到不知不覺地就忘記了。那些在愛情的海洋裡浮浮沉沉,遇到一個良人的時候,覺得自己想要的更多,而分開後,又念念不忘,始終不願意放下的人。看似多情且睿智,實則矯情且愚蠢。
  • 解讀英文版老人與海課程
    課程名稱:崔萬龍解讀英文版老人與海課程描述:當你愛上閱讀,你將同時學會愛的方式,更會懂得愛自己愛他人愛生命愛世界。內容簡介:The Old Man and the Sea,中文譯名為《老人與海》故事的背景是在二十世紀中葉的古巴。主角人物是一位叫桑迪亞哥的老漁夫,配角是一個叫馬諾林的小男孩。
  • 古人的生活智慧,在不同年齡層次應該懂得取捨,現代人值得參考
    但從這段話中我們可能看到「取」這個部分,卻沒有看到應該「舍」哪些東西。如果你在不同年齡層次不知道該如何取捨的話,不妨看看筆者接下來的詳細分解現代人在不同年齡層次應該懂得如何取捨,僅供參考,還望喜歡。現在這個社會的孩子,年紀輕輕就已經學會了攀比,雖然他們從物質生活上已經有了很大的改觀,但卻在心理品質上面走了「歪路」(部分人),這個時段的孩子應該學會如何才能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捨棄那些和金錢有關的事物,放下對於物質的「執著」,學會如何尊重人,愛護人,這才是十歲孩子應該有的模樣。
  • 老人說:愛耍小聰明的人,其實很傻,因為他們不懂得這三個道理
    因為熟悉他們的人都知道,在與他們交往的過程中,自己一定是沒有好處的,所以,遇見這種人,大多數的人會選擇避而遠之。前兩天,與鄰家一位頗有智慧的老人,聊起「聰明人」這一話題,老人說,有些人看似很聰明,實際上卻很傻,因為他們缺乏大智慧,不懂得為人處世中的這三個道理。
  • 夫妻相處,懂得「謙讓」的人,往往擁有大智慧
    正是因為這樣的磨合,才會讓兩個人相處得越來越好,所以夫妻之間,你還是要懂得一些大道理的。你只有懂得了這些大道理,你才能夠讓你們兩個人的關係處好。而這些大道理往往都是從謙讓開始,你只有懂得了謙讓,你才知道,要怎麼去相處。夫妻相處,懂得「謙讓」的人,往往擁有大智慧。
  • 麻省理工校訓:世界正在狠狠獎勵懂得取捨的人
    01 「戰略性放棄」,是一種高效能思維類似麻省理工的「不可能三角」,在生活中比比皆是:經濟學有「蒙代爾不可能三角」:對於一個主權政府,貨幣自主權、匯率穩定和資本自由流動,三者不可兼得。足球圈有一條鐵律:冠軍、華麗的球風和培養年輕球員,最多只能同時做到兩樣 。
  • 經典好文:難得糊塗不是真糊塗,而是大智慧
    他們真正懂得什麼是想要的,用有所失換來真正的有所得。清末著名畫家鄭板橋曾經寫過這麼一段話「聰明難,糊塗尤難,由聰明面轉入糊塗更難。放一著,退一步,當下安心,非圖後來報也。」難得糊塗的歷史由來:在清代,鄭板橋的書、畫、詩都了不得,但他的仕途卻非常不順,直到50歲才當上個七品芝麻官。
  • 關於諾貝爾文學獎,海明威的《老人與海》的那個老人
    老人與海我應該歌頌著古巴老漁夫聖地牙哥的品格,卻難免不知從何說起。那麼,我還是先感謝一下,創作《老人與海》的人,沒有他的硬漢筆鋒,怎麼能夠刻畫出聖地牙哥與海。所以,令人值得一提的是他的記者身份,才能夠準確,簡略的給了我們這部中篇小說。
  • 人生要有長遠的眼光,「魚和熊掌」不可兼得,要懂得取捨
    一時的利益和一瞬間的輝煌都不是長久的,只有最後取得成功的人才是真正成功的人,也就是俗話說的「笑到最後的人,才是笑的最好的人。」當我們面臨選擇的時候,我們要懂得取捨學會放棄,不要把一時的得失看得太重,一個人不可能得到他想要的所有東西。只有「舍」才有「得」,有時候適當的放棄是為了以後更好地獲得。
  • 張愛玲譯作<老人與海>出版 因迫於生計才翻譯本書
    前天,由張愛玲生前翻譯的海明威經典名著《老人與海》簡體版由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推出上市。書中還收錄了張愛玲翻譯的瑪喬麗·勞林斯《鹿苑長春》及華盛頓·歐文的《睡谷的故事》。     《老人與海》是美國著名作家海明威的代表作品,這部經典著作至今有海觀、吳勞、黃源深、余光中等多個中譯本。
  • 成功在于堅持,而孩子的天賦也是,只不過多了一項取捨
    它似乎在告訴我們什麼,決定一個人走遍 跑線的,其實就是他的原生家庭,可見父母在孩子的教育中,佔據著多麼重要的作用。跑道很短,但人生很長,一聲令下,所有人開始往前衝。有的人跑得很快,超越了前面的人;有的跑得慢了一些,一開始佔據著有利位置,慢慢落到了後面。如果終點是「勝利」的果實,那是不是落在後面的人,就不用跑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