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與海》的作者歐內斯特·米勒·海明威,出生於美國伊利諾州芝加哥市郊區奧克帕克,美國作家、記者,被認為是20世紀最著名的小說家之一。海明威的一生之中曾榮獲不少獎項。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被授予銀制勇敢勳章;1953年,他以《老人與海》一書獲得普立茲獎;1954年的《老人與海》又為海明威奪得諾貝爾文學獎。
《老人與海》的熟知度要遠遠高於海明威的其他作品,一方面是跟他的文學才華和寫作的風格有關,另一方面與他的創作時間有關,當時的海明威已經不是一個硬漢,而是一個滿身傷病的老人,一向以文壇硬漢著稱的他,改變風格,也是因為這個原因,導致了《老人與海》與之前作品的巨大差別。
1961年7月2日,海明威在愛達荷州凱徹姆的家中用獵槍自殺身亡。海明威一生中的感情,錯綜複雜,先後結過四次婚,也可能因為這個原因,加上海明威小時候母親的影響,書中男孩的塑造也是對小時候性格的補充和完善,更是一個年過半百的老人在經歷世事滄桑之後的淡然,接受生活的種種遭遇,接受自己,接受生活。
《老人與海》獨特創作風格的代表,在美國文學史乃至世界文學史上都佔有重要地位。早起的英文小說偏愛迤邐文體,衡量寫作水平的高低的重要標準,主要看作者能否寫出複雜的長句,而海明威的寫作風格,足足讓句子長度縮短了一半,刪除了不必要的句子成分,包括定語、狀語、補語和同位語、以及相同功能的從句,僅僅只保留的句子了句子的主幹成分,使得文體顯得硬朗和簡潔,這種獨特的創作風格和海明威的記者生涯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高中畢業後做過六個月的見習記者,作為記者必須以儘可能簡潔的文字記述儘可能多的事實,記者必須關注事實,刪除細枝末節和個人感情色彩,海明威將新聞報導的寫法引入,創造了全新的極簡主義文體。
這種極簡主義文體將作者的角色從操縱者轉變為建設者,只描述,不解釋,把所有的判斷留給讀者自己去做,正如海明威自己說的那樣,他的作品是建築,至於如何裝飾那是讀者的事。這種寫作方式被稱為「冰山理論」,真相如同冰山,浮在水面上的只有八分之一,作家的職責是通過小說的文字呈現這八分之一的同時,還要讓讀者能夠感受到八分之七的存在。《老人與海》僅僅只有兩萬六千多字,讀完不需要花費很多時間但真正讀懂,其實並不容易,海明威在創作的過程中會忽略他真正想要表達的意思,讓讀者在字裡行間親自去領會,這也是《老人與海》出名的原因之一。
《老人與海》創作的時間在1950年前後,這也是海明威生活和文學生涯跌入低谷的時期,熱愛冒險的個性和長年酗酒的他讓身體有了很多傷病,而且隨著年齡的增長,知交好友的逐漸凋零辭世,讓這個忍受生活和病痛折磨的老人更加抑鬱和脆弱,也正是在這樣困難的時刻,海明威寫出了人生的巔峰之作——《老人與海》。
《老人與海》的故事非常簡單:有一個老人獨自在海上捕魚,連續八十多天都一無所獲,後來捕獲了一條大魚,在和大魚纏鬥了兩天兩夜之後,用魚槍刺死了大魚,在返航的途中,遭遇鯊魚的攻擊,缺少幫手和工具的老人,儘管奮力殺死了幾條鯊魚,但大魚還是被其他鯊魚吃光了,等他返航進港時,只留下一副巨大的魚骨。這是小說的主要內容,書中有很多細節的描述很容易被讀者所忽略,比如老人經常談論棒球,夢到獅子,以及老人像海水一樣藍色的眼睛,都是在向讀者提供老人的身份信息和老人過往的生活經歷。
整篇小說並沒有明確的講述老人生活在那個年代,沒有清晰的時間軸,也沒有明確敘述男孩的年齡大小,讀者只能通過老人常常聊起的棒球聯賽來推測時間,男孩口中的「偉大的西斯勒」就是傑克*西斯勒,他的父親是喬治*哈羅德*西斯勒的著名的棒球球星,他初次參加比賽是在1915年,可以推測出男孩的年齡是二十二歲,書中有諸多細節,都可以通過查閱資料來判斷,這也是海明威留給讀者的填充區。
相比較海明威之前的作品,一向以硬漢著稱的形象,顯得衰落了許多,書中更多的是人與人之間的溫情,人與自然的和諧。也許是身處生活的低谷,加上病痛的折磨,海明威更加傾向於懷念人與人之間的溫情,而不是廝殺和搏鬥,書中露臺酒吧老闆免費提供的食物和酒水,以及在老人出海後沒回來,鄉鎮的人派出搜索隊對他的尋找,都體現了人與人之間的友好和溫情;書中也多次描寫了老人對飛鳥和魚兒的友愛之情,老人多次提到,飛魚和黃林鶯是他的朋友,他對自然的掠奪僅限於滿足生存的需求,這也是郝明威向讀者表達了自己對人與自然關係的態度,書中老人對自然貪得無厭的索取的厭惡反感的,從另一個角度也可以看出,海明威在倡導對自然資源的節制利用,以及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
老人在八十四天後仍然一無所獲,但是他從未失去信心和希望,這也是整篇小說的一個中心,那種永不服輸的樂觀主義精神,再對照作者創作《老人與海》的時間背景,就更加能夠清晰的體會到海明威所表達的那種樂觀主義精神;在長時間一無所獲的情況下,仍然滿懷信心和希望,直至小說結尾,老人和男孩決定再次出海,作為一個讀者,也應該追求永不屈服的精神,就像書中經典的句子,「一個人並不是生來要給打敗的,你盡可以消滅它,可就是打不敗它」。
相信很多人讀過之後對結局有所失望,也許並不是完美的結局,看起來似乎老人失敗了,但老人永不服輸,敢於鬥爭,勇敢抗爭的精神是真正能夠激勵每一個讀者的,我們應該敬佩每個時代敢為先的人,因為他們的存在,才有了先進的科學技術,才能夠實現上天攬月,下海捉鱉的夢想;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命運也是如此,正是那些真正的強者,敢探索,敢踏入未知世界,尋找道路,人類的命運也是,那些真正不屈不撓為之奮鬥和拼搏的人,在推動著人類社會不斷地向前。
最後,對於書籍的選擇,如果能夠閱讀英文原著是最好的,原著更能深入體會作者的思想;對於譯本,查看了市面上存在比較多的譯本,對比之後,個人推薦李繼宏的譯本,忠實原著,語言簡練。